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

姜瑄后怕的是姜家毕竟和晋商牵连极深,他们当年也参与到了范永斗的买卖中。晋商和满清之间的物资贸易,山西的边军将门们可是从来都没有缺席过的。

姜瑄现在就担心陈永福把那些晋商在太原的老窝全部端掉,万一挖出了许多对于姜家不利的黑材料来,事情就尴尬了。

姜瓖对此也做了一些考虑,他沉吟道:

“我和陈永福并肩作战了一段时间,以我观之,他的为人不会在这种时候因为这等小事坏掉大局。毕竟现在防守太原,还用得到我们。

何况晋王殿下封我为浑源侯,是以大顺朝的开国功臣目我。我们过去的确是满虏做过不少交易,但那都是前朝的事情,和大顺又没有关系,陈永福岂会因此害我?

你大可以放心。”

但是姜瓖自己又想了想,他以己度人,觉得还是要小心一些才好。特别是经过被大同副总兵刘迁背叛的事情后,姜瓖更觉得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

他嘱托二弟姜瑄,要继续在太原城里收拢旧部。现在大顺军的军制里面没有家丁的位置,士兵待遇大多一致,但姜瓖还是要姜瑄收买壮士豪杰,继续用过去恩养家丁的办法恩养一批壮士作为亲军,以防万一。

很快姜瓖就在皇宫附近找到了大顺的徐侯和殿中军制将军陈永福,陈制帅正在带着大批兵马拆卸房屋。他不光是把范永斗为首的一应晋商老巢全部抄没,而且为了筹措守城所需的建材,还干脆派兵将太原城里众多的郡王府也都给拆掉了。

陈永福是个胆大心细的人,这在过去他和闯军对抗的战事里已经有所体现。自从陈永福归诚大顺以后,他的作战表现也都称得上是可圈可点。而且因为陈永福和李来亨的个人关系相当密切,他过去和李来亨的交手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对于楚闯军队中酝酿的种种军事革新的因素,陈永福都能够一概接受。

陈永福现在比起当年在马牧集的时候,变化更大。他怀柔灵巧的身段手腕没有退步,胆大心细的行事作风更上了一层楼,而且由于是大顺军的一方主帅,不再受到过去明朝官场的层层钳制,身上又多了一层雷厉风行的气派。

顺军拆毁太原城中的晋商大院和各处郡王府以后,陈永福犹且觉得石料和木材不足,干脆狠下心来,决定把那豪奢广阔到过分地步的晋王府,也就是如今的大顺朝太原行宫,也一并拆毁。

姜瓖见状大吃一惊,拆毁晋商的宅子和郡王王府都没有什么。可是晋王府如今是大顺行宫,而且还是老万岁的登基之地,怎么能随便拆除?

“将来圣上和殿下追究起来怎么办?”

姜瓖忧心忡忡,陈永福却感到这个问题不值得一提。

因为死了儿子而对清军满怀仇恨的陈永福,反而笑道:

“我自行宫取石料、木材是为了修缮城墙,晋王殿下自会宽之。姜将军不要担心。”

姜瓖如何会不担心?他心下觉得陈永福乃是晋王殿下的贴心人,而自己虽然在田牛之变时向李来亨积极靠拢,可到底算不上楚闯嫡系,如何跟陈永福相比?

陈永福可以大胆拆毁行宫,自己要是附和起来,将来可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姜瓖以己度人,就开始大作声势劝阻起来。他倒不是真的要劝止陈永福拆除皇宫,而是要让太原军民都知道自己反对这件事情,免得将来在晋王那里落了口实。

陈永福对姜瓖一肚子小心思了然于胸,自从儿子陈德被清军杀害以后,陈永福性情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对姜瓖这番表演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不声不响地提起将范家抄家时找到的不少“黑材料”。

“姜将军是范家的座上宾,这倒是我没想到的事情。”陈永福笑道。

姜瓖淌着冷汗说:“误会,这都是误会。当年山西将门,谁人能和晋商无涉?非我姜瓖一人如此啊。”

陈永福靠近姜瓖,直接说:

“老兄放心吧。只要守得住太原,守得住山西,晋王殿下岂会追究你这件事情?当初田牛之变,你主动找到我这里,将田见秀的事变内幕全部通知给晋王,使我在晋王心中有了一席之地。

晋王和我都不会忘了此事。老兄放心吧,待我们攻破大同,把范永斗一家合门处死,谁还知道那些糊涂账呢?”

姜瓖大喘了一口气,赶紧拍胸脯保证:“大同我必亲破之,刘迁、范永斗二人我也一定亲手杀掉!陈帅放心,太原固若金汤,济尔哈朗和叶臣两个虏贼以区区数万之兵能办得什么事!”

可惜姜瓖信誓旦旦的话音才落,远方城墙处就又传来了炮弹正中城墙的砖石坍塌声。轰隆隆的数声巨响以后,大地震动,连陈永福的脸色都变得不大好看起来了:

“我们新筑的几处炮台,这下是全部完蛋了。”

城外的清军又对太原城发起了新一轮攻势,自从济尔哈朗到山西以后,清军的作战方式就变得十分诡异。他们完全不再像过去那样爱惜满蒙八旗兵的人力,而是用一种近乎于同归于尽的方式来攻城。

敌人的红夷大炮没有太原城守军的红夷炮精准,威力也不及太原守军的红夷大炮强悍,但是在数量上更多。

而且许多八旗兵都是在炮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攻城,太原外侧的新筑炮台这下子是尽数被摧毁了。

大顺军为了抗衡清军的猛烈火力,这段时间来一直都很重视在守城的时候多筑造厚实的炮台,来防止敌人肆意炮击。可炮战的结果还是清军取胜,这自然是兵力差距所致,顺军寡不敌众,当清军不惜伤亡地全力进攻时,自然显露出节节败退的狼狈模样。

难怪陈永福会发狠到连大顺朝的行宫都要拆毁,他也是担心太原城在济尔哈朗这种完全不计得失的攻势下将会陷落。

城墙继续受到炮击,大地震动,陈永福的嘴唇都被炮声震得颤抖起来。

他知道现在多尔衮的主力大军正在从河北南下,一马平川的河北平土很难抵挡满洲铁骑的进攻。这种时候太原突出部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如果陈永福和姜瓖能够率领一支精兵反攻拿下井陉关,然后再出获鹿,攻下清军兵力空虚的真定府、河间府一带,就能够切断多尔衮的后路,使得前线清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但是现在看来,太原城是自保都还很困难啊。

姜瓖面色也很沉重,好在他已经听进去了陈永福的话。知道只要打赢了太原保卫战,李来亨才会把姜家过去的所有不光彩历史一概翻过去,可如果打败了,或许晋王殿下就会旧事重提,拿他姜瓖的人头来泄愤。

现在清军已经把姜家留在大同的亲戚族人全部杀光,家产也都被范永斗尽数夺走。

如果在大顺这边也待不下去了?难道姜瓖还能逃去四川和江南吗?

天下虽大,可太原就是姜瓖的坟墓。他要么战死在这里,要么就在离开太原后死去。

“陈帅放心,济尔哈朗虽死不能破城。”

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十六章 五军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六十章 反对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八章 英雄气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四十一章 血溅
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十六章 五军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六十章 反对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八章 英雄气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四十一章 血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