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熊耳山

小虎队的大军将要出动了,李来亨还是像往常一样,模仿李自成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蓝色标布箭衣,紧束丝绦,只是外面不像李自成那样罩着羊皮斗篷,而是披着幼辞给他缝制的绒布披风。

他头戴那标志性的毡笠,脚穿一双厚底毡马靴,从张皮绠的手中接过马鞭,腾身上马,先去看了看各个营盘。李来亨的骑术近来又增长许多,几乎不输给闯军中一些征战十年的陕北老兄弟了。

他惯于作秀,临走前又特地到各个营寨看望留守小虎寨的将士和寨民们,这回因为事情匆忙,李来亨就没有提前背诵好慰问对象的背景资料,只好蜻蜓点水一样草草看望一番,不再上演一出展现自己亲民体贴形象的大戏嘞。

高一功、白旺、郝摇旗再加上勉强从军的方以仁,大家已经把队伍拉到寨门外了。五百多人的队伍排列在狭窄的寨门和山道中,旗帜飘舞、甲仗鲜明,虎头大旗迎风而动,让李来亨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梦幻感。

自己何德何能,可以掌握一千人的命运?

李来亨驾驭着马匹,小步向前踏行,他走到高一功身旁说:“我们要先往西北,去老白的栾川镇那边,汇合他的兵马以后,再往正北走,到伊水、洛水间的熊耳山一带吧!”

“不错,咱们先去栾川。”高一功还没回答,白旺就将马鞭举起来,他指着西北的方向说道,“栾川镇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永宁摩肩,是洛阳的南大门。它号称是‘四河三山两道川’,虽然在山中,但位置却是个商贸的要津。”

白旺接着叹息一声,解释说:“栾川镇虽然只是个镇子,但却修有城墙。我找本地人打听,据说那城墙还是宋朝时修筑的,十分坚固。所以我虽然拿下了栾川一带大部分的山区,但以镇城为中心的平原地带,就不在咱们手中了。这点便不能同来亨你比,南召县除了县城城墙里头以外,几乎都成了小虎队的天下啊。”

“行了,老白你不要给我灌迷汤嘞,我还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吗?”白旺的夸赞让李来亨听得十分顺耳,心里极为受用,不过他嘴上自然还是谦虚几句,做出一派绝不居功自傲的样子来。

只是郝摇旗很不懂得看风向,他见李来亨“自谦”两句,便顺杆爬地说道:“对嘛,老白,我们家管队肯定知道自己的斤两。你那套灌迷汤、捧大话的路数是没有用的。”

好在方以仁技高一筹,他赶忙接话说:“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又有云,料敌从宽。管队就是既知己,又从不自负自傲,永远料敌从宽、料己从严,这份谨慎和细心,实在是古名将风范。”

方以仁毕竟是个秀才,还出身桐城方氏这样的大世家,真要认真溜须拍马,自然能够将李来亨拍得服服帖帖的。

李来亨心情大悦,便挥鞭纵马,冲在最前头,带着大家伙下了山。小虎队蜗居伏牛山中,李公子的名声都已经传到了河南全省,那这一趟他李来亨亲自出山,就更要造成更大的成就与名声,迟早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一位李公子的厉害。

大队兵马沿着伏牛山北进,李来亨向远处望去,只见万山重叠,熊耳山雄峙西北;伏牛山脉的千山万岭,绵亘西南。东面则是那太室主峰在苍茫的浮云中隐隐约约,全是灰青色。

从西北到西南的高峰,这时候就像极了一片青苍的海洋。虽然由于连绵的灾害,使得这一片山区也十分残破,但比之贫瘠的郧西和商洛,中州大地还是富庶许多啊!

将士们奔走在豫西壮丽的山川之中,翻越过伏牛山的主干,进入到栾川镇所在的小小盆地中。白旺虽然没能控制住栾川镇中心的平原地带,但这周边山区的豪强与土寇武装,都起码在名义上服从于白旺的号令与旗帜。小虎队穿行在这片区域里,不必要担心受到意外袭击,粮食、饮水、马草的补给也很充分便利。

大家聚在栾川镇西面的山谷里,等白旺将他麾下的兵马领来汇合——白旺又带来了将近二百人的队伍。

虽然不及小虎队这次出动的五百兵力之半,但白旺一下子能够拿出二百兵马参与熊耳山的征讨,想来他的总兵力,也应该有将近四五百之众。而且白旺的部队,甲仗比小虎队还要鲜明,士兵们穿的衣服都很新,一看就是近来才新买或新缝制的服饰。这老白,在栾川镇一带发展的真是不赖啊!

高一功见状,又觉得更加惭愧,他带着很深歉意对李来亨、白旺两人说:“你们平白无故叫我一声高大哥,可我这次却掉了队!大家在伏牛山和栾川镇的发展都这样顺利,我却在熊耳山碰壁,还在于大忠面前吃了很多苦头。现在还要拉上你们二位,叫大家走这么长的路来帮衬我,实在太过意不去!”

李来亨心想高一功实在是一个有大将之材潜质的人物,但许多时候他做事又考虑很不周全。后世历史中,高一功率领忠贞营在广西活动时,考虑就很不周全,先是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永历朝廷而同本地军阀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后又帮着南明朝廷抗拒孙可望索封秦王,白白与大西军为敌,使得忠贞营最终无法在广西立足,只能北上夔东。

不过高一功毕竟还十分年轻,有很多成长的余地——但李来亨却没想过,自己不是比之高一功更加年轻吗?但他心中,竟已经隐然开始以高一功的上位者自居,妄自点评人物,显露出了不一般的自负与野心。

“一功你不要自责,这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形势所限罢了。”李来亨宽慰高一功时,对高一功的称呼却不知不觉中,从高大哥变成了一功。

白旺也跟着说道:“这确实是形势使然,我看栾川镇就是一个节点,从栾川继续北上,越是靠近洛阳,地方越是残破,咱们越难得到好的发展。我上次跟一功去熊耳山,从这里北上,一路上但见岗岭起伏,村庄残破,人烟稀少,满目荒草,狐兔成群,一片凄凉景象。难怪河南人都说‘富了一个福王府,穷了一个河南府’。”

李来亨冷哼一声,说:“世人都说崇祯是个什么圣天子,可他如果真的是有心无力,怎么不见他减少对自家亲叔父福王的赏赐呢?这位朱王爷,每年朝廷给他的盐引,只停下这项,他崇祯和老杨督师,还需要加派这么多的那饷这饷吗?穷天下而肥一王,崇祯哪里缺钱,无非是他家亲戚比天下百姓重要得多罢了,大明的钱财不都在他家亲戚的王府中吗?”

他们在郧西和商洛活动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等到进入河南后,才真正感受到大明藩王的厉害。河南一省之地,就养了七个亲藩藩王,其中还有福王这样号称“穷天下而肥王”的顶级亲藩。

只要是稍微好些的良田,就几乎尽入藩王名下,有些是被藩王们巧取豪夺,有些则是百姓无力完税完役,只好带着田地投充到藩王的名下。除此之外,明朝虽然有一些法度法规限制藩王们经商谋利,但实际上完全是空谈而已,地方官府根本不能规制藩王。特别是在河南,藩王们到处开店经商,王府的承奉成为了河南最大的东家和掌柜,其他较小的商人们纷纷被藩王兼并,沦为王府旗下的账房之流。

而朝廷对藩王滥发盐引,就更加糟糕了,不仅严重败坏盐法,更使得仰赖盐引收入的边饷受到重大影响。结果只能再往百姓身上加派割肉,成为抱薪救火之势。

大家听得都很气愤,郝摇旗还把腰刀拔出来,砍断几条树枝泄愤。还是高一功劝慰大家,朝廷优渥藩王,重宗室而轻百姓,这是自取灭亡之道,迟早会遭了报应,才让大家收拾好情绪,继续行军。

就像白旺所言,从栾川镇继续往北走,进入到熊耳山山区的范围以后,一路上果然越发萧条。这既是由于熊耳山山区更加接近洛阳,受到了福王巧取豪夺的影响;也是因为于大忠滥杀无辜,一有不快,便将一处山寨合家夷灭。

熊耳山本来得名于它的两座主峰高耸入云,恰似一对熊耳。所谓“双峰竞秀,望井铭耳”,这里还是道教的一座圣山,石刻摩崖众多,最兴盛时山中有道士数百人之多。即便如今山区已经残破萧条很多,依旧还有祖师庙、灵宫庙、老君庙、大圣殿等十多处道观。

据高一功的介绍,现在这些道观道士也在结寨自保。熊耳山中很有几家山寨,寨主便是道士出身。还有些道士则干脆将高踞山顶的道观,直接改造为了山寨。

李来亨看着熊耳山中熊山魏魏、灌洛荡荡的气魄,不禁感叹说:“你们知道吗?隋唐的时候,瓦岗寨的李密兵败以后,就是在这熊耳山中被唐军的盛彦师乱箭射杀。”

郝摇旗将缰绳一扯,笑骂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李密和宋江是一号人物,都很虚伪!要是程咬金做了瓦岗寨的老掌盘,天下哪还有李世民的份!”

“呵呵,摇旗你这是暗戳戳想自己充老大了吗?”李来亨一口戳穿郝摇旗的小心思,然后问高一功说,“我们距离你的兵马驻扎处,还有李好的山寨,还有多少距离。”

高一功笑笑,遥指远处山峰,说道:“不远了,那边是小孤山,我的兵马就驻扎在山下。再远点那座是大孤山,李好的山寨就在这处。大孤山和小孤山之间有条小路一径穿山,穿过去后的那处山谷叫朝阳洞,有一座道观改成的山寨在那儿,现在让一位名叫普祥真人的寨主占住。”

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章 惠世扬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章 囚车行
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章 惠世扬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章 囚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