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

自从崇祯十三年年底李来亨兼并屏风寨以来,苗里琛等一众矿徒军加入闯营,也已经有半年之久了。

这个沉默寡言的矿徒首领,对闯营——或者更准确应该说是小虎队才对——他对这个特殊团体中所见到的种种景况,越来越感到特殊、有趣又好奇。

以土木队而言,这支部队是掌哨李来亨亲自着手编制的新部队,全队基本上都是由土木作业经验丰富的嵩县矿徒组成。他们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参与战斗,绝大部分情况里,土木队只负责搭建营盘、修筑野战工事和配合战兵攻城的任务。

掌哨很喜欢同苗里琛讲一句话,叫做“流汗胜过流血”。土木队流血比一般部队要少很多,但流汗就要多得多。

土木队虽然不直接参与野战任务,可他们的口粮和生活津贴标准,都直追一线战兵的水平。在闯营里其实也有不少人,对土木队很有意见。他们都说土木队只是一些泥巴里刨食吃的庄稼汉,凭什么跟搏命厮杀格斗的战士享受等夷的待遇?

不过随着洛阳风坡岭寨等一系列战事中,苗里琛率领土木队屡立殊功以后,人们也就都开始认可了土木队的特殊地位。

攻城、守城、野战、行军,当将士们感受到土木队快速构筑各式工事以及其特殊攻城战术带来的优越性后,讲究实际闯营兄弟,自然不会再为难苗里琛这群河南兄弟了。

刘汝魁、郭君镇、李好率部攻破裕州城后,苗里琛又带着土木队的矿徒军,在裕州四面的险要之处,复制“洛阳经验”,修筑了一系列小而坚固的木城据点。

守险不守城的特殊战术,正愈发成为李来亨所部的一种特殊传统。

像这样的特殊传统还有很多。

当苗里琛结束筑城任务,率部回到裕州城内休整的时候,就更加能感受到这点了。因为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李来亨特地给土木队上下多发了一笔生活津贴,苗里琛便带着几个关系甚好的嵩县老乡到城内茶楼吃饭。

茶肆里人来人往,一点没有刚刚经历兵火的气氛。因为有不少闯营的士兵在此吃饭,店里生意还比往日火爆很多,几名伙计忙里忙外,简直三只手都腾不出功夫来。一名年纪很轻的小伙计,大约端茶送水的经验还不丰富,忙里出错,慌了手脚,将半碗温热的茶水打翻到了土木队士兵的衣裳上。

小伙计神色惊骇,生怕这位山大王拔刀砍了他,急声道歉还不算,又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嘴里嘟囔着“小人该杀、大王饶命”之类的话。

被茶水打湿衣服的土木队士兵初时还有些恼怒,见到小伙计惶恐惊骇的样子后,反而失笑道:“小兄弟,我不是山大王,也不是吃人的强盗,你认个错便是,怎生吓得眼泪鼻涕齐涌出来?”

“小地方的人没有见识,惊到老爷,还请万分饶恕!”精明的掌柜见到这处的骚乱后,也赶忙过来处理事端,他看闯军士兵没有想要为难人的样子,才喘了一口气说,“小店前一阵也接待过左镇的官兵,因上菜不及,还被砍伤了二名伙计!这小子之前就被吓坏了,这才冒犯到老爷的尊驾,实非故意为之。”

苗里琛挥挥手,让那名衣裳被打湿的部下喝茶茶饭,他给掌柜解释说:“我们同左镇、同官兵是不同的!掌柜的也该听过闯军入城时张贴的安民告示吧?我们掌哨专门定下一条规定,就叫公买公卖,你们道几声歉,重新上茶就是,不需为难。”

那掌柜擦擦了额头的汗水,小声说:“谁能知道那告示是否真情实意……嗨!贵军同其他兵马,确实大为不同,小店过去招待过左镇的官兵,也招待过汝州贼……汝州豪杰沈万登的人马。但他们都一色样子,吃饭从不给钱,反而还常常找茬闹事。”

那衣服叫小伙计弄湿的士兵大笑几声道:“老子当初也在沈万登手下干过两年,后来才去嵩县屏风寨投了于大忠……若老子还在于大忠、沈万登的麾下,现在您这店儿恐怕都要被拆了。”

苗里琛赶紧叫他不要吓唬掌柜了,矿徒军们过去其实也就是河南本地的一般土寇。而且由于他们并非农民出身,行事作风更加凶悍不法,只是由于李来亨特殊军法章程的培育,现在才变成了这么乖的模样。

李来亨的麾下,几乎不发给月俸,而只发给数目很少的生活津贴,战利品也不得私有,而是统一上缴军队后,再由典粮饷、典器械等处统一分配。

士兵征战所得的大头,不是金银,而是所谓的口粮。闯军内部,现在已经较少使用金银或其他货币进行赏赐,而几乎都是采取直接发给粮食米麦的形式。

例如数月前在洛阳时,苗里琛坚守风坡岭寨有功,获得的赏赐就一大袋麦谷。

这种做法对闯营士兵就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劫掠金银细软、私藏战利品的用处很小——因为闯军大多时候是在乡间和山区活动,即便攻占城市,待的时间又短,军纪又严格,私藏金银的好处很少,一旦被发现后的处罚却很严重。

对闯军士兵来说,严格遵守上缴战利品、公买公卖的纪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感的约束,而更多是士兵个人经过利益衡量之后做出的合理抉择。

那名小兵拍拍衣服,笑着说:“掌柜老爷,快给我们重新上茶吧。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对,是负荆请罪,让那小兄弟给我们负荆请罪啊!”

“什么负荆请罪!你跟方先生学了两句话,就成天胡乱用!”苗里琛打了那名士兵一拳,忍不住笑骂道,“方先生和张掌柜几个人,一有时间就教你们识字,可不是让你这样掉书袋用的。”

苗里琛所说的方先生和张掌柜,就是方以仁和张玉衡这两个李来亨手下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早在初入河南的时候,李来亨就有意识地让方以仁在部队里展开扫盲识字的活动。

不过这说得简单,做得却很难。不仅仅是识字本身的难度和士兵们对念书的抗拒性,更困难的是要让士兵花费相当时间认字,就意味着减少了他们的劳动、训练和战斗时间。

即便闯军攻破了洛阳,整体的物质条件还是比较简陋。连李来亨本人都维持着极低的生活待遇,一般士兵很多时候更是半耕半战。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里,还要同山民、流民一起耕种谷地中的田土。

这样重的负担下,还要让他们分出一些时间来识字,当然是十分困难的任务。

只是李来亨本人对扫盲识字极为重视,重视程度高到了这件事情的负责人方以仁都无法理解的地步。多亏了他的极力坚持,识字运动才在极为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以一种效率虽然很低、但始终坚持不懈的状态维持了下去。

经受过简单教育,认识一点点文字的士兵,可以更容易接受闯军内部进行的种种政策宣讲。李来亨也花了很大功夫,让张玉衡和他手下那批账房行商们,按照他写出的政策宣讲书,给大家解释“公买公卖”对于士兵自己的好处。

从优良的军纪可以减低城市居民的抗拒性,到集中性的采购政策可以使得士兵个人用更低廉的价格、更稳定的渠道获得各种生活用品——多方面的政策宣讲,让闯军整体脱离了肃杀暴烈的气氛,形成一种更加正常的集体气质。

“苗哥,你还别说,今天又到了考核的时间,你自己把该默写的那些字背好了吗?”士兵嬉笑几句,亮出衣裳的里布说,“瞧我这个写的咋样!”

“好小子,你这是在做小抄?活腻歪了!”

他嘿嘿笑了一声说:“苗哥你胡说什么呢,我这不是怕自己忘了吗,就把要认的字写在衣服里布上,也好随时可以记一记。我这还算好的呢,听说隔壁的郭老大,直接要求手下士兵都把需要默写考核的文字写在背后,然后行军的时候每人都要盯着前头人屁股认字!”

每隔一段时间,小虎队都会对识字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这个考核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士兵个人的口粮和生活津贴,还关系到带兵官和部队集体的奖惩情况。大家自然对此无不关注,像郭君镇这种心眼多的人,为此还专门想出一套应付李来亨抽查的办法来。

掌柜听完两人说话的内容,咋舌道:“贵军连普通的士卒都要识字,还这样明事理,无怪乎坊间通传李公子是太原公子复生矣!”

苗里琛虽然现在认识了一些字,但对历史典故所知甚少,他不甚明白掌柜所说的太原公子是怎么一回事,还想问问的时候,却听到茶肆外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号角声。

茶楼内的闯营士兵都相互看了一眼,大家知道,看来掌哨将要出兵了!

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十五章 身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十八章 祝捷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章 扬武蓝二十六章 岁入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章 六尚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
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十五章 身后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十八章 祝捷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章 扬武蓝二十六章 岁入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章 六尚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