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

李来亨病情的突然恢复,是连方太师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太师不得不为自己的失策苦笑。

好在结果算是各方都能接受,赵王李自敬保有他的爵位,被发配到了天保府为太祖太宗守卫陵寝。今后这一支家族,都将在陕北过上富足、安定但又并不过分奢华的半隐逸生活。

而那些在背后唆使赵王府的科道官们,经龙衣卫的细致调查以后,并没有重臣元老参与其中。

皇帝没有杀人,只是轻轻揭过了这一页。几个品级不高的官员被流放,天子用这种做法表明了他无意兴起大案的想法。

朝廷大臣们的内心都因此松了口气,开国无大案,对这些官员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有吏政府的尚书宋企郊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前几天他曾经亲自到赵王府的门上去送过礼,目的无非是套套近乎、发展一下关系。

没成想到事态发展这样快,宋企郊一下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虽然皇帝并没有要处理宋企郊的意思,但他思前想后,还是主动提出了致仕还乡的决定。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较好的结果,天子恩准了宋企郊的荣退,并下令由文谕院总裁谢徵接替了吏政府尚书的位置。

结果一切争端,便在发生以前烟消云散了。

许多人预期中的一场血雨腥风并没有出现,执掌龙衣卫的飞龙使严薪顿感失望。此事后不久,严薪也被调到了西南军前效力,改由李远出面执掌龙衣卫。

关于严薪的左迁,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观点。

但毫无疑问,严薪同这桩最终并没有发生的赵王案可能存在很深的关系。

有人认为就是严薪在幕后推动赵王案的发生,天子的行动、赵王府方面的上蹿下跳,都可能同龙衣卫有关。

目的的话,后世有一些史学家便认为,严薪推动赵王案的发生,便是希望天子会依照历朝历代开国时期掀起大案的旧则,对朝臣大将进行彻底的清洗。

而在这样的清洗过程中,龙衣卫这种特务机关的地位必定大大上升,严薪作为飞龙使的权力也会大大增大。

只不过最后李来亨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虑,放弃了发起大案清洗功臣的打算。

一场惨烈的腥风血雨在无声中消匿,唯有严薪左迁的一件事情,在历史上留下了微不足道的一行痕迹。

这以后顺朝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征辽战争上了,这年夏天,大顺军终于对辽西走廊发动了总攻。

虽然数年间,清军已经将大批剃发的汉人百姓,从辽西走廊和辽东半岛,强行迁徙到了辽东边墙以北和朝鲜半岛居住。

但在广宁各城附近,还住有不少汉人百姓。

当大顺的北伐军开入辽西走廊的时候,清军又未作抵抗,主动将守军回缩到辽东半岛内地,这些饱受满洲暴政压迫的辽人土著百姓,便纷纷揭竿而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汉人们纷纷割去辫子,将城中负隅顽抗的绿营兵将或杀死、或缴械,开城迎接大顺王师。

刘芳亮的北伐军进展极为顺利,他自己都感叹:“这是真正的以顺击逆,无往而不利。”

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激烈战斗,大顺军就已经差不多收复了辽西走廊的全境,在天法四年的夏天结束以前,就将顺清两军对峙的战线,推进到了辽河口一线。

顺军在辽河一线停下步伐,只是在等待着秋天的到来。秋天枯水期会改变辽泽的地理形态,更方便顺军收复辽阳等地。

而清军则加紧其坚壁清野的步伐,妄图利用东北秋冬之际的严寒天气,逼退顺军。

此外,登莱一线的大顺军渤海道兵团,也开始积极行动了起来。

清军虽然在掳掠日本的过程中,重建了一些水师部队,但同当年鼎盛时期的三顺王水师战船相比,如今的清军水师根本不值一提,也就只能对付对付闭关锁国的德川幕府了。

顺军渤海道兵团的水师,多数是从宁波和福州调来的。

其中一半为郑芝龙的旧部,另一半则是刘希尧当初了为了对付郑家而在宁波编练的顺军嫡系水师。

这两支水师的船只,都是为了海战而专门打造的,战斗力远在清军水师之上,而且数量上也占据不小优势。

张国武有幸跟随宁波的水师战船北上登州,他本来的职责,只是负责率领驻防浙江的陆师而已。

现在却因为机缘巧合,带领一部分浙江的顺军驻军跟随水师一同北上,补足渤海道兵团兵力上的不足。

“可以从军恢复辽东,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张国武是姜瓖的旧部,出身于前朝宣大边军之中,如今却以大顺军渤海道兵团一员的身份,登上战船,乘风破浪,随同大军直挺辽东,恢复金州。

这是他原来的人生里,绝没想到的。

但是身为武人,可以参与到这样恢剿前朝失地、驱逐鞑虏夷狄的远征里,张国武便分外感到荣幸。

顺军水师为海战的需要,都装备了大量红夷炮。船队刚刚靠近辽东半岛附近的一些岛屿,便先依靠强大的炮火进行覆盖性射击。

不过实际上清军已经放弃了辽东半岛南面的全部离岛,直接将兵力都龟缩到辽阳内地一带。

所以渤海道兵团,兵不血刃,就恢复了东江镇灭亡以后,明朝丧失的各个辽东离岛。

不少人心之念念的皮岛,也是这样回到了顺朝的怀抱之中。

本来大顺军的登陆将士,每个人都还背负了一大堆建材材料。谷可成考虑的是清军可能趁着顺军立足不稳,在海岸地区发动猛烈的反击,所以他制订了战兵每人皆背负一包建材,一旦登陆上岸,一部分精兵在外围设防,剩下的人则急速在海岸地区修筑营盘和工事,抵御清军的反攻。

结果金州一带仅仅驻扎有少量八旗兵,而且都是一触即溃,仅仅经过少量战斗,他们便主动放弃了金州、盖州一带,向北方撤去。

谷可成精心设计的登陆作战方案没有起到多大用处,顺军很轻松地就从金州登上了辽地,随即大举北进,恢复了复州、盖州。

张国武带着一支约一千多人的步卒部队,追赶清军溃退的残兵,急速前进,反而追赶到了本部骑兵马队的前面,最早在海州附近的塔山铺同刘芳亮麾下辽东道兵团的先头部队汇合。

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十五章 身后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章 营田使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九章 高家寨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
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十五章 身后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章 营田使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九章 高家寨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