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

大顺开国以后,有一大批将领和军官升官加爵,李玮群就是其中之一。

他原是大别山中的寨民出身,家人都因为参与抗粮活动而被官绅所杀,因此沦为孤儿,所幸被李来亨选入随营学堂就读,生活才算好转。

后来李玮群和好友洛彬,一同作为随营学堂首批结课的一期军官,投入军中。洛彬在砀山之战时战死,李玮群自己则屡经苦战,始终奋勇争先,侥幸未死。

白沟河之战时他奉命前往博野通报军情,有幸跟随顾君恩参与了这一场壮怀激烈的守城战,重挫清军攻势。

大顺开国以前,李玮群便已经被李来亨提拔为了掌旅。李自成称帝时,特地为不少将官晋级,李来亨便让诸将都挑选合适干练的人才,集成一份名单送去太原,李玮群即在名单上面,因此身为掌旅不久,便又被提升为了李世威麾下的一名左都尉。

大顺九级军阶,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这八级军阶之中,都尉已经属于中层军官上升的顶峰,再向上一点,从左右都尉提到中军旗鼓都尉,就算得上是大顺军中的将领之列了。

李玮群在崇祯十四年投奔楚闯,到如今的永昌元年,时间没有像他所设想的那样飞快,反而凝重的总是使人喘不过气来。

因为天气已经转暖的缘故,李玮群没有在盔甲上再套一件深蓝色的罩衣,而是展露出布面甲上的圆钉。

“顾司马昨天派人过来传信,说是咱们大帅已回真定了。”

大顺军上下,无论是高级将官,还是底层的士兵,大家都还沉浸在开国的喜悦之中。人们都带着一种缺乏沉重感的气氛,只有李玮群还记得洛彬在砀山之战的牺牲,北方的二十万敌人,就像是一层黑压压的乌云,总是让李玮群在望向北方旷野尽头的时候,对那条地平线升起不可言喻的恐惧感来。

自从雁门之败以后,李来亨便下令大顺军放弃保定,把顺军在北直隶的防线,从滹沱河北岸撤到了滹沱河的南岸。

当时跟随顾君恩和李世威守在小城博野的李玮群,因此跟随大军南下。他们先是试图驻守安平和深泽两成,形成掎角之势,但是后来顾君恩和参军司的参谋们,都认为安平和深泽位于河岸边上,缺乏纵深,不易防守,又和毗邻的其他友军难以形成配合,大顺军因此又放弃了这两座小城,更进一步南撤到了李玮群现在所在的深州。

深州在宋辽战争时,属于静安军,也是宋辽两军激烈争逐的要塞之一。

李玮群在随营学堂上看过不少兵书,以他的目光来看,如今的大顺军与清军对峙之形已成。清军不仅占据辽左,更为重要的据有幽(北京)、云(大同)之地,居高临下,势如辽军。

双方战线在冀中一带交汇,深州就位在这条战线的中心点上。

一旦决战爆发,深州势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之一。

所以当不少官兵因为开国改元的喜庆气氛,渐渐处在一种不应有的轻松感中时,李玮群却比往常更加严肃了起来。

他多番向驻节在真定的行军司马顾君恩请求,向深州调派了许多火药、燃料还有粮食,准备做将来持久防守的必要准备。

城外的许多村民农夫,一部分被迁往南方居住,还有一部分则驾着装运粮食、木柴和煤炭的车辆躲进了深州城里。大概有一百多辆大车排在城门外,形成好几条壮观的长龙,车行不绝,人语喧阗,十分热闹。

为了预防敌人的谍报和奸细,李玮群又严加戒备,严行盘查进出人等。为固守深州计,他决心做好万全的准备。

深州守军的主帅李世威是一个有才干,但是缺乏天分的将领。他虽然长期指挥着楚闯军中最为重要的铳炮标,积累了大量重炮部队作战的军事经验。

可是单纯数量上军事经验的积累,并不能给李世威的个人禀赋造成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李世威在博野之战时表现非常不错,可这又是基于顾君恩的帮助,虽然顾君恩只是李来亨身边一个参戎军机的文臣,可却毫无疑问是顺军防守博野城时一位真正的灵魂领袖。

现在李世威的灵魂不在了,这位萧规曹随的将领,需要独自承担起防守深州城的重任来。李玮群因此对于主帅的表现有些担心,他几次去帅府拜访李世威,知道将军正为着自己从威武将军被提升为果毅将军一事而喜不自胜。

李玮群多番进言,的确让李世威逐渐加强了对深州防务的重视和布置,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李世威身上那一重有些令李玮群看不过眼的轻松气氛。

虽然李来亨已经将不少重炮调往他城协防,但深州城里的大炮数量,还是比左右两翼的晋州和武强为多。经过多番的兵力调动和补充以后,深州守军的兵力已经从五千余人,增加到了近万人的程度,士马也算精强,大顺军士兵们的风貌和精神,多数时候都是昂扬向上的,何况现在李自成称帝,人心沸腾,自然更加显得炽热。

李玮群走到城头上,他亲手抚摸着质地坚实的大炮,为自己过分的紧张感和神经质感到错愕。或许李世威的那种表现才是真正的大将气度,他想着自己毕竟还太年轻,在压力面前缺乏足够的从容,对于加强城防的士兵们总是提着过分的要求,真是该改一改啊。

“都尉,今天要撤入城中的百姓,已经到齐了,大车已全数入城。”

亲兵过来将收拢百姓的情况通报给李玮群后,他有些吃惊:“比平日快了许多。”

“是快了一些,大概是因为百姓们本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吧?”

“嗯……等等,我去看一看。”

李玮群心中突然产生一丝担忧,他立即带着亲兵下了城墙,急奔至城门处清点大车数量。

清军和大顺军沿河滹沱河对峙,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近来清军兵马在滹沱河北岸调动越发频繁的事情,李玮群也非常注意,他自己估计,由于清军的活动,撤出百姓的事情,应该是越往后效率越不及一开始的时候高。

现在提前完成任务,便让李玮群升起了一丝疑虑。

不过他的猜测其实也不一定准确,或许是百姓顾虑到清军探骑活动越发频繁的危险,所以也倾向于尽快南撤。

因此李玮群又亲自找到刚刚撤进深州城里的百姓询问情况,得到的情况却让李玮群更为惊疑:

清军的活动,似乎平静了许多。

“立即去帅府,把消息带给果帅。清军探骑活动大量减少,则其大军南下一定已经迫在眉睫。大战将及于深州了!”

本来大顺军中,过去只有曾经担任制将军的五营主帅田见秀、李过、李来亨、刘芳亮、袁宗第等人被称为某某帅。不过开国建号以后,五位主帅皆封侯爵、晋为权将军,军中已经减少了称呼他们为权帅的频率,而多直接以爵号或君侯称呼。

权将军以下,由于制将军一级数量已经增加不少,所以大顺军中的“制帅”就增加了起来。原本只称将军,而不称帅的果毅将军一级,也有不少人开始用起了“果帅”的称呼。

“调动守兵,召集铳手、炮手,搬运火药箭矢,不得有失。”

李玮群一面派人通知李世威,一面又加强城防。他担心是自己过度敏感,所以还立即派出一队夜不收骑兵,出城北上探查滹沱河北岸清军的具体动向。

滹沱河从真定流到晋州附近的时候,分为南北两条支河,深州处在滹沱河北流和南流之间。相比较之前大顺军放弃的安平、饶阳二城,深州更加靠近滹沱河的南流,所以大顺军并非沿滹沱河北流沿岸处处布防。

清军从滹沱河北流渡河的话,困难并不会太大,关键在于双方在南流附近的战斗情况如何,这才决定着北岸清军最终能否渡过滹沱。

“都尉……!”

城头上突然有士兵指着远方的地平线大叫了起来,李玮群也急忙抬头望去。华北大平原空旷无险阻,一眼望去,就可以直抵远方的地平线处,北面一切情形景貌都落在了李玮群的视野之中。

此时正是初夏,奔流滔滔的滹沱河河水东向注入大海,淡色的水面上映照着如林的旗帜,层层叠叠、恍恍惚惚。

清军大队铁骑已经骤然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东虏的军列是如此漫长,在旷野之上也望不到尽头。李玮群知道那距离深州尚很遥远,却也不禁为敌军、为皇太极带来的这一支庞大军队,产生了可怕的心悸感。

远方的敌人像是泰山的阴影,或者连绵的乌云,如果配上战马的嘶鸣声,李玮群觉得数不清兵马数量的清军,更像是亡命袭来的群鸦。

群鸦正在鸣叫,战马奔腾,大地和深州城都将发出哀鸣!

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
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