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

闯营士卒大多都是多面手,无论是刀牌手还是枪牌手,几乎人人都会使用弓箭。

历史上闯军攻占北京城时,正在北京的明朝文人赵士锦,便在《甲申纪事》中留下了很多相关记载。赵士锦描述闯军士卒不分兵种,几乎人人都带弓箭,毡帽、箭衣、御甲、挎弓的造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当闯营主力从正面向官军大阵发起突击时,他们自然不会忘了先射一轮弓箭,打乱官军的阵列。只是由于闯营的器械物资十分紧缺,弓箭数量非常不充足,也只能在冲击前仅仅射击一波而已。

否则使用弓箭射击,搭配刀牌手的突击,不需要李来亨迂回山坡。大概也可以在不付出太大伤亡的情况下,就摧破官军的长枪阵。

山坡上的刘芳亮看到闯营主力已经放完了一波弓箭,官军阵列受到影响,稍稍出现了一点混乱的样子,便转头对刘汝魁吩咐道:“皂鹰,带好你的刀牌队,我们这就下山!”

刘汝魁那张黝黑如炭的脸庞上当即露出开怀笑容,他伸展了一下双臂。那长度远过常人的臂膀,张开以后确实像极了鹰翼,或许这便是刘汝魁“皂鹰”绰号的来源?

这尾黑色的老鹰,把握着腰刀的右臂,抡满了一个大圆,他长抒一口气,大声喊道:“刀牌队的弟兄们,跟着皂旗走!”

李来亨也咬住了嘴唇,他看向刘芳亮一眼。得到刘芳亮一个默许的点头后,便全神贯注于山坡下的官军侧翼。小老虎一手握住腰刀的虎头刀柄,另一手招呼着郝摇旗和白旺等人,示意大家一同跟上。

这道山坡算不上特别陡峭,但由于十月份的寒霜被阳光化开,致使一些霜水将地面变得泥泞起来。李来亨一脚塌下去,激起不少泥水,不过他的心思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而是尽力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依仗山坡地势,向下冲了过去。

冲在最前面的是“皂鹰”刘汝魁,这个黝黑的战将两臂伸展开后,比郝摇旗更像一个巨人。但他的身体却又异常灵活,手持单刀,在山坡上奔走跳跃,如履平地。

紧随“皂鹰”的便是李来亨手下头号战将郝摇旗了,郝摇旗的武勇在闯营诸将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只不过因为他总是干犯军纪,才一直地位很低,如今更成为新投闯营不久的小老虎麾下部众。

但郝摇旗的骁勇确实非凡,他手上只抓着一支看起来颇为破旧的腰刀,气势却丝毫不下于手擎大棒的时候。

这两员猛将,最先从山坡冲杀下来,一头撞入官军大阵的右翼之中。此时李自成率领的闯营主力,已从正面吸引了官军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刘芳亮和李来亨的这支奇兵,便获得了十足的突然性,他们从山坡一侧猛然冲下,着实给了官兵们十足惊喜。

李来亨甚至能看到那些官兵们脸上惊愕的表情,他们一心遵照纪律,在被弓箭射击后,还勉力维持成严整的阵型。猬集起大量长矛,不断试图击退向战线纵深冲击的闯营战士。

当刘汝魁和郝摇旗从右面山坡冲下来的时候,这些官兵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们的右翼完全暴露给了迂回部队,郝摇旗带着手中的钢刀一头冲进敌阵之中,只在瞬间,便将一名侧对着他的长矛官兵斩杀。

郝摇旗很享受被鲜血喷溅一身的感觉,他依仗魁梧高大的身材,居高临下,一刀又将另一名官兵的臂膀斩伤。他在敌阵之中冲杀的模样,让李来亨想起来了郝摇旗平常偷吃打鸣公鸡的那副神情——对郝摇旗来说,战场中的杀戮,和他在老营杀一只鸡来吃,似乎毫无区别。

对勇武过人的郝摇旗来说,或许那些乡勇官兵,的确脆弱得同一只鸡没有太大分别。

李来亨感到自己对郝摇旗似乎有加深了一些了解。过去他只觉得,郝摇旗是个头脑简单、爱偷吃东西的莽夫而已。可现在看来,郝摇旗比李来亨所预料的,要凶残许多——他的凶残在于,在他眼中,杀人与杀鸡毫无区别,都只是像在戏耍而已。

这种心态某种程度上甚至让李来亨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他知道左良玉的楚军,就很喜欢杀戮百姓,甚至将婴儿贯穿在长矛上来戏弄、取乐。郝摇旗那种将杀戮当做游戏的样子,不加以控制的话,说不定就会发展到左良玉麾下兽军的那种地步了。

也难怪后世历史中的郝摇旗,会成为明军督师何腾蛟的心腹了……

李来亨心中一边腹诽着,一边也跟着冲进了敌阵之中。他的武勇不能同刘汝魁、郝摇旗两人相提并论。但此时官军对右翼毫无防备,大部分人都侧对着他们,在发觉右翼遭到攻击后,又试图将长枪阵的方向转到右侧,可这就又让正面的闯营主力攻击更加顺利——结果就是官兵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甚至还未真正全面接战,就有不少人丢下长矛,开始逃窜了。

李来亨一刀将面前来不及转身的官兵砍倒,跟在他身后白旺所部其他士卒,便顺势一拥而上。他们从刘汝魁和郝摇旗撕开的战线缝隙上,一举冲入了官军长枪大阵的内部,这样便使得那些长枪兵处处束手,难以猬集起来进行刺击了。

长枪纯队其实是一种问题极多的战术,它实在太过呆板,缺乏灵活性,地形的适应性也极差。除了李来亨想到的迂回山坡外,闯营如果能引诱长枪纯队的官军进入到更加复杂和崎岖地形里,将其大阵分割开,同样能够轻易歼灭官兵。

本来长枪纯队的战法,就必须搭配有力的火器部队一起使用,才比较有战斗力。而且这种火器部队,还需要是本身携带短兵器,兼具刀牌手功能位置的火器部队。

艾国彬枉为明军都司,他出身将门,居然不懂得这些兵法。显然便是连戚继光《纪效新书》那样的兵书,也没有好好读过。否则也不会把当年李来亨在米脂训练出来的这队长枪兵,当成什么宝了。

李来亨当时训练长枪纯队,不过是以米脂乡勇的条件来说,长枪兵在装备上更加便宜,训练也比较简单,而且可以较快成型。小老虎自己也知道,简单的长枪纯队并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复杂战场。哪怕长枪阵再搭配上有力的火器部队,像西班牙人那样摆出空心方阵,同样需要搭配一定数量剑戟手和骑兵,才具有实战意义。

单纯的长枪阵,或者什么空心大方阵,它的战场适应性都是非常低的。

就像此时官军的长枪纯队,受到闯营的侧翼突袭一样。立刻便陷入了混乱之中,阵列大乱,其溃乱的速度,甚至比起训练更加糟糕的土寇之流还要快。

艾国彬真是愚钝无能至极了,世代将门的都司,对兵略都无知到这种程度。李来亨也就对后世历史中,明朝迅速的崩溃和瓦解,不再感到疑惑了。

当然,明朝并不是没有真正了解兵事的人,这些人也并不是没有机会占据要职。但此时明朝的体制,即便让那些有才干的人物,占据要津高位。也不过是让更多的腐肉和淤泥,将他们拖下水去,要么一起沉沦,要么就只能被淤泥拖累着,走向毁灭了。

“顶住!顶住!援兵来了!”

官军倒也不是完全呆板挨打,毫不还手。艾国彬的那名亲兵李思全,此时就在官军大阵里面大呼小叫着。他和另外几名千总,正在竭力调动后方的部队,顶上前来,试图挡下闯营的侧翼突袭。

这些援兵中一些是艾国彬的家丁,一些是此前郑国栋所部溃败下来的部队。此时他们被临时抱佛脚的艾国彬和李思全,又顶上了前线——这些部队不是长枪纯队,装备、编制和阵列都十分混乱,也只能先硬着头皮顶上去了。艾国彬考虑的,可能还是这些人能顶多久是多久,如果能顶到他逃回龙驹寨,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二十六章 岁入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章 于大忠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六章 营田使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
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二十六章 岁入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章 于大忠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六章 营田使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