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

闯军积极准备出击,五万人的庞大军势,以极高的效率运转了起来。虽然左营和前营是两支历史渊源、兵员构成都大相径庭的部队,又同时拥有两位地位等夷的主帅,但不同于明军,刘芳亮和李来亨之间可以迅速携手,达成非常默契的配合。

多达五万人,来自陕北黄土、中原州县、汉川江泊的战士们,虽然很多人互相之间还不认识、还不熟悉,但因为大家都打着闯军的旗号,所以他们之间自然拥有了一种无形的信赖感。

这是明军所没有的一种特点。

自从万历末年以来,明军几十年的败仗消磨了官兵的士气和斗志不说,崇祯继位以后,这个性情急躁刚愎的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地杀死督抚大臣,完全破坏了君臣之间的互信。

恶果还不仅仅局限在朝堂之上,督抚不能自保的结果,是他们为了在短期内获得胜利,不能不将压力转嫁到下属的将领身上。

武人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在一次又一次仓促和缺乏准备的出击中,品尝到无数战败的苦果。

就像当年左良玉听从杨嗣昌的布置而兵败,自己自作主张出击却取得了玛瑙山大捷一样,督抚大臣和武将之间的互信也被摧毁了。

在这之后则是武人之间的互信关系,松锦大战时吴三桂和王朴抛下了其他友军逃跑,朱仙镇大战的时候,左良玉把秦军和保定兵抛在了闯军的反攻里。

皇帝和大臣,督抚和武人,最后再到武将群体自己之间,全都没有半分信任可言。

哪怕闯军已经打到了白沟河,距离京师不过咫尺之间的时候,吴三桂考虑的第一件事情,还是怎么样保存自己的实力,怎么样推别人去顶缸。

奉命督师协调诸将的新任吏部尚书、大学士李建泰,平日里喜好戎事,颇著声望。可实际上他根本指挥不动联军中的任何一个将领。

属于清军的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自然不用说了,他根本没有派人到明军营地来,而是自筑一营,与明军相隔绝。

至于明军建制中的几位总兵官,吴三桂早已抱持了观望的想法,根本不愿意白白损耗自己赖以为生的本钱。山东总兵刘泽清刚刚从东昌府逃来不久,所部还在胆战心惊之中,哪有余力对付闯军?

只有山海关总兵高第和前屯总兵李辅明这两支部队,还算比较听话,又具备一定战斗力。

眼见白沟河对岸的闯军异动频繁,很明显已经调集了重兵集团,沿河布防。督师李建泰深感错失战机,痛心疾首道:

“诸公食国利禄,就不能报国之恩吗?漕粮被断,皇上为了筹措辽兵饷粮和东师饷,责成勋戚、宦官、百官报效,所得不过二十万两,又尽出内帑,方能济军。我皇上苦心至深,诸公岂能坐望?”

李建泰的这番话未能让帐中任何一人动容,直到前线军官将闯军派出精骑数千过河的消息传到以后,刘泽清才慌慌张张地说:

“闯骑犀利,皆着百层绵甲及铁盔,马亦多备挡衣。且有短手铳神器,比我三眼铳犀利百倍,能于马驰飞奔之中急射数轮,有百步穿杨之效,洞穿铁甲亦非虚也。”

刘泽清的话李建泰更加恐慌了起来,他本来就毫无真正的军事经验,更从来没有带过兵、上过前线,只是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闯军纵骑飞奔、百步穿杨的雄浑攻势,就已经两眼发黑,快要晕了过去。

李辅明看刘泽清这样一幅恐慌的样子,斥道:“流贼终究贼辈,精兵有限,不可能同关宁劲旅相比。何况东师就在我侧,东师兵强劲于天下,更非流贼可比,我实在不知刘总兵有何可惧?”

刘泽清被李辅明这样直接的指责,心中大感不快,但他知道吴三桂、高第、李辅明三人皆辽兵出身,自己一个山东人,和他们争论不过,只好不再多话。

吴三桂却看着李辅明,怂恿道:“闯骑先锋来掠阵,前屯镇能一战否?”

李辅明是关宁军中一个比较刚直的人物,不像吴三桂心眼那么多,兵力又较山海关总兵高第雄厚一些。他直接拍胸脯保证道:

“我现在就出发!必手斩十几颗头颅回来!流贼有什么好怕的嘛。你们不过都让闯贼唬住了!”

有李辅明这样的愣头青主动出击,吴三桂和高第当然是都举双手赞成。刘泽清也觉得这个出言不逊的李辅明,就该让他吃点亏才算公平。

不过吴三桂也对李建泰说:“东师究竟何时出击?此战必赖东师之劲,督师还要催促一二呀。”

李建泰无奈道:“皇上已遣高起潜到东师营中联络,但东师声言因朝廷不允其打粮,粮饷不足,不能轻出。”

吴三桂听到高起潜的名字,冷哼了一声,武将们本来对于那些监军宦官就很瞧不起。更何况高起潜又有劣迹在身,当年他用重兵观望不前,致使卢象升苦战就义。

其实吴三桂自己亦曾做过抛下友军跑走的事情,但他觉得松锦大战的情况和卢象升战死的巨鹿之战情况不同。松锦大战末期,明军是气数已尽,自己率先突围,也是为了给明军保存一点实力、保存几颗种子嘛!

岂能和高起潜相提并论。

“流贼横行楚豫,数月间尽夺三晋之地。到底是一股强敌,东师若不出,我们只好都不能轻动。”

吴三桂摆明车马,就是清军一日不像传说中的和议那样,帮助明军先锋开道,他是绝对不会下血本和闯军作战的。

李建泰不过是空名的神主牌位,没有一丝半毫的实权,只得苦笑说:“我一定尽力为将军催促。”

“有督师这句话放在这里,我自是放心。总之此战必恃东师之劲,否则朝廷东师饷岂非白白糜耗?”

刘泽清看吴三桂如此糊弄李建泰,对于明军的前途更加没有指望,他心中暗自冷笑,感到很有必要为自己谋取一条出路。

高第则默然无语,他对吴三桂的私心自用、李建泰的颟顸无能、刘泽清的胆小怯懦,还有李辅明的耿直无谋,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可是高第自知手上的兵力本钱,在诸镇之中最为薄弱。山海关关兵的数量和质量本就不及吴三桂的宁远一镇,而且他带兵离开山海关时,因为山海关的位置紧要,多数关兵并没有与他从征,以高第的实力,也只能坐视诸将勾心斗角而无所作为了。

只有李辅明一人性情刚直,他蔑视流贼的战斗力,对刘泽清的胆怯无能更加鄙夷。一经说定,就立即前往营中调动兵马,准备出击迎战过河的闯军骑兵。

关宁军的确是明军中少有的一支劲旅,战力更在经常同闯军交手的秦兵之上。李辅明的部队虽然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山西镇,但其辽镇兵力亦不乏少数,战马、火器皆精良丰富,士兵的训练水平也高于秦军。

这支强劲的部队因为李辅明个人粗暴迅猛的作风,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战备。白沟河北岸的明军营地里,一时间号螺声破空长鸣,刀枪出鞘,铳炮就位,关宁甲仗鲜明,不仅在刘芳亮左营之上,甚至不输给李来亨的湖广闯军。

“闯贼终究贼辈,岂能当我一击?走,随我杀贼!”

李辅明一声令下,前屯镇的关宁兵就像是一道旋风一样,从白沟河北岸白茫茫的大地上席卷而过。

一小队穿着布面甲的清军骑兵从小山冈上,观望到明军出击以后,便拍马返回阿巴泰的临时营地,向多罗饶余贝勒汇报军情。

军情送到的时候,阿巴泰正带着一帮八旗亲贵在帐前烤火,他手里用木棍串着一羽清兵围猎时射落的大雁。火光熊熊,将半熟的大雁映照出一层令人食指大动的浅棕色油光。

探骑下马向阿巴泰禀告:“明国人已经开仗了。”

大雁还没有被完全烤熟,但阿巴泰并不是很在意这点。他非常随意地撕咬了一口,满嘴油光道:“河对岸的流贼就是砀山那股贼兵?”

“应当是。”

“哼!”阿巴泰将只咬了一口的半熟大雁直接丢进火堆里,冷哼道,“调大炮去!”

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
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