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

秋风正萧萧然于山左之地,泰山南北,运河东西,到处都是趁势而起的豪杰武装。大顺军在山东的最重要领袖人物,不是接替谷可成一跃而为山东经略使的马宝,也不是明军柳沟副将出身的老辣守将、现任山东节度使郭升,而是豪情万丈、挥斥方遒的大豪侠山东招讨使许都。

自大顺军北伐以来,运河东西烽火连天涌动,山东境内风云变化莫测。清军过去在明朝统治时期,几次毁坏边墙南下,重点屠掠的就是山东的确,八旗军来去自如、残暴异常的作风,给山东百姓留下了一个十分可怖的印象。

而李来亨之初定山东,依靠的就是砀山大捷所获得的那些满洲八旗兵俘虏。他曾经多次命谷可成把那些八旗兵俘虏带去山东,在山东各个州县游街,举行公审大会。

为了大张顺军的声势,李来亨甚至在这之中耍了不少小花招。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做法,就是李来亨曾暗中命谷可成将那些八旗兵俘虏“反复公审”,区区数百俘虏,却在山东顺军控制区的几乎每个州县,都参加了好几回的公审大会。

如此才终于渐渐削去山东军民对于满洲人深入骨髓的恐惧感,又以八旗兵俘虏反过来巩固了大顺政权在山东的威望。

所以当豪格大举南下之时,本来就大有豪侠之风的许都便挺身而出,以大顺军山东招讨使的身份,到处招揽和联络反清义军,造成了山东各地好像星火燎原一般的热烈景象。

这些反清义军活跃在山东省的东三府,特别是青州一带。

他们时而袭扰清军的补给线,时而劫持大运河上的粮船,时而联合乡绅报复投降清军的汉奸败类,使得豪格即便一度兵临兖州、徐州一带,可也始终不能在山东建立起扎实的统治基础。

清军调孔有德为首的三叛王之兵到登州来,这更是一招臭不可闻的败笔。

孔有德当年在吴桥发动兵变以后,焚劫登莱,和本地军民官绅已经有了深仇大恨。清廷以为孔有德曾经久驻登州,熟悉本地民情和地理情况,因此重用三叛王来攻略山东的东三府,其结果却只是激怒了山东军民,让本地绅民百姓怒不可遏,最终造成了豪格在山东的挫败,并进一步致使权倾一时的皇兄辅政肃亲王垮台。

一连三天,秋雨滂沱,好似瓢泼桶倒,满山的雨水汇成山洪,像野马脱缰咆哮而去。黄昏时分,泰山脚下,许都带着各路义军将领纷纷上马。

大队兵马排列整齐,人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肩扛着长矛和大刀,腰上系着佩刀,军械装备看起来有些落伍杂乱,但各个身材威武雄壮,队伍和军容看着也都颇为可观。

被许都征召起来的义军武装,并不纯粹都是些山东本地的绿林好汉,早在李来亨初到山东时,他就派马宝和一部分顺军骨干军官至胶东一带对义军进行军事训练。

因此这一支队伍的纪律和作风,比起大顺军的五军野战主力,当然还有极大的差距,但是比之一般的地方土寇武装,就要更加训练有素一些了。

豪格和孔有德退回济南以后,许都带领的义军武装首先收复了泰山一带。他们熟悉地理,动作比之马宝和郭升的正规军还要快,看着雨天中巍峨雄壮的东岳,许都免不了诗兴大发。

不过总算顾君恩派到他身边的参军院参谋们提醒了他,这种雨天天气里,义军武装是很难继续行军了。他们需要赶紧扎下营盘,或者入城休息。

“招讨,孔胤植已经将孔府在泰安州一带的宅邸、庄园全部借给了我们的将士居住。他还让孔家在泰安州的家人带话过来,说是要将他自己在本地的府邸捐献给大顺军,用作招讨落脚之用。”

许都听到手下军官带来的消息以后,颔首一笑。他自己毕竟也是江南的读书人出身,对于衍圣公家族并不像大顺军中的那般武人似的不在乎,还是保有相当程度的尊重。

孔胤植深受明朝的皇恩,他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不过大顺军一到山东,李来亨的大兵距离曲阜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写有闯王李自成名讳的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还表示要派人去开封和太原,帮助新天子主持开国的典礼。

只是李来亨对孔家并不感冒,派马宝前往曲阜婉拒了孔胤植过于热情的溜须拍马,让孔家安心待在府中,不要胡乱生事即可。

当时李来亨还认为大顺军在山东的基础并不牢靠,他甚至一度做好了一旦清军大举南下,就主动放弃山东的准备。

所以李来亨对于孔家所做的打算,主要是担心清军控制山东以后,以孔府在历史上“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天赋本领,肯定会投降清朝,很可能会影响到大顺军争夺人心的舆论战。

李来亨当时还想干脆一把火烧毁曲阜的孔府,将孔家所有人一口气都带去开封,甚至是带去武昌先行安置起来。

不过晋王殿下才不过是派马宝前往曲阜试探了两句话,便马上遭到了当代衍圣公孔胤植的强烈反对。

无他,孔家的祭田皆在山东。这样一份庞大的“祖产”,他们怎么愿意放弃呢?

晋王殿下当时就是冷笑不止,不过他也并不强求马宝必须将孔府所有人迁往河南或者湖广。而是想到孔胤植投降清朝的话,倒正好可以让天下读书人都看清楚孔家的真实面貌,如此或许还能方便李来亨未来对士人思想的改造。

不过由于豪格用兵失利,郭君镇、谷可成、马宝、许都的合力奋斗,清顺之间在山东的第一次会战,最终以清军失利,主动放弃兖州,北撤回济南而告终。

李来亨的迁孔之议,便暂时搁置了下来。孔家的降清之议,也暂时收回了肚子里。

孔胤植虽然对于大顺军在山东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十分不满——因为孔府的祭田并不在大顺军的税收优免之列——但他审时度势,认为暂时来看,南明根本无力中兴,推行剃发令的东虏又好像比之“闯逆”更加不善。

那么两害择其轻,孔胤植也只好乖乖来做大顺朝的衍圣公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四章 小徽柔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二章 鳌拜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十七章 无派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四章 小徽柔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二章 鳌拜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十七章 无派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