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

吴三桂和皇太极交手过许多次了,甚至有好几次他都不敢保证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关内。但过去他虽然也和皇太极有过来往,却都只停留在文书书信上。

见面,这还是第一次。

吴三桂体态魁梧,相貌英俊,在明廷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俊秀人物,满洲宗室诸王见到他走入清军营地内,无不为之侧目。

皇太极的相貌就比较普通一些,他留着细长的胡须,眉眼之间看起来比起人类,更像是一种野兽——不是虎狼那样凶狠的野兽,而是辽东的狐狸,是那种狡猾的野兽。

清国的皇帝,比起像人类,反而更像是狡狐。

吴三桂射杀过许多海东青,他知道凶猛的海东青并不可怕,狡诈的狐狸,才是最令人胆寒的野兽。想到这点,再联想到近来发生的种种事端,不到一年以前,明军和清军还围绕着边墙进行着尸山血海一般的战争,可到了今天,明军却自己打开边墙,迎接清军入关。

这何至于是狐狸的手腕,简直是萨满在做法。

清国的大学士范文程亲自接待诸将入营,洪承畴跟随在一旁,吴三桂神色不豫,向洪承畴小声问道:“尚有他路否?”

洪承畴微笑回道:“此路最捷,何必他路?镇台尚忧否?”

高第心中犹豫,迟迟不想踏入清军营地,他知道今天走入清军营地,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刘泽清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了,他在通译的陪同下,和几位清军的贝勒诸王有说有笑,还向他们询问着自己前些年投降清军的弟弟现在过得如何。

吴三桂咬住牙齿,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明军开关放皇太极入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否则以白沟河一战以后京畿的空虚情况,他们如何抵挡李来亨的进军北伐?

可是皇太极一俟入关,便立即驻军昌平一带,一番眼花缭乱的布置以后,便将八旗兵部署在关宁军四周,隐然形成包围之势。

吴三桂知道清军和关宁军战斗力的差距,如果关宁军有城墙关城依靠,那还可以打一打,可是就在京城外面野战,他们恐怕立即就会被皇太极彻底歼灭干净。

如果只是这样,吴三桂还可以硬着头皮,继续靠陈新甲借师助剿的国策,跟在皇太极的身后打仗。但自从明清联军在山西的大捷传回北京以后,固然明军官兵和崇祯皇帝都喜出望外,崇祯还为此下令北京欢庆大捷三天三夜,可是皇太极在这以后却加紧了包围关宁军的动作。

吴三桂心中越发不安,山西大捷的消息传来以后,崇祯皇帝斗志昂扬、信心倍增,几次下诏要召关宁诸将入京面圣。吴三桂一直以关宁兵在白沟河之战中伤亡惨重、需要休整为理由,拖延时间,没有奉诏入京。

他很了解崇祯皇帝的做法,知道朝廷对于跋扈的武将,是否对付这些武将,关键在于军队实力如何。经过白沟河一战以后,很明显关宁军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正在直线下滑,孙传庭却靠着山西大同之战和雁门之战的胜利,已有了乘风而起之势。

此时皇帝要求关宁军诸将入京面圣,也由不得吴三桂会怀疑这是不是解除兵权的先声了。

洪承畴看吴三桂还在犹豫,不愿意进入清军军营里,就走近他,低声道:“长伯知道白谷已经从大同回师了吗?”

当啷! Wшw◆ TTκan◆ c○

吴三桂心中一惊,提在手中的配件都惊落在地,他心中震怖,瞪大眼睛,不可思议似地问道:“孙督师不是正在围攻太原吗!”

“长伯还不知道吗?李自成已经从陕西渡河到山西了,传闻他率领兵马四十多万星夜赶到太原城下解围,孙督师独木难支,已经解围了……皇上听说山西战事稍稍缓解,便急调白谷回京。”

“独木难支?我听说……我听说清国的九王不是也在山西吗?”

洪承畴露出一抹神秘莫测的笑容回答说:“战场上刀枪无眼,我听说是睿亲王为闯贼流矢所伤。大清的八旗兵因为主帅受伤,所以不敢冒然进攻,都暂时退回大同一线……长伯以为崇祯皇帝急急召回白谷是要做什么?”

吴三桂听到这话,心知肚明,看来山西战局的变化就出在清军的消极作战上……

不过更让他紧张起来的,正和洪承畴说的一样,是皇帝究竟为何这时候要急急把孙传庭调回京师?

“洪先生……你和孙督师也是多年好友,他回北京来,能够重新再见一面,总归是件好事。”

“哈哈哈!”

洪承畴突然哈哈笑了起来,笑得几乎仰翻过去,笑着笑着,他好像眼角都快笑出了眼泪似的。

“长伯,你不明白吗?”洪承畴仰起头来,斜眼看着吴三桂,“皇帝要你入京面圣,又要孙传庭不顾山西剿贼军事的紧张情况,速速回京,目的何在?”

吴三桂低下了自己的脑袋:“我……我不知。”

“长伯,好做好做。天下分裂,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洪先生到底什么意思?”

洪承畴不再多言,他弯下腰帮吴三桂将掉落到地上的宝剑捡了起来,双手奉回吴三桂手中,然后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说:

“白谷要回京师,大汗对他也很感兴趣,想在白谷入京以前,设宴款待一番。只是大汗和白谷素无渊源,白谷这个人又一向看重华夷之辩,须臾之间,大概不会同意和清军会宴。”

吴三桂皱起眉头,更感疑惑:“设宴无非小事一件,现在明清两军联合作战,大汗想见孙督师,怎么会见不到呢?总有机会。”

“长伯啊长伯……大汗的意思是,白谷毕竟是明军主帅,由大汗亲自出面邀请总是不方便的。现在明军诸将之中,除了在大同和雁门表现不错的高杰以外,就数你最为一时名将。若是你出面邀请白谷饮宴,白谷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吧?”

吴三桂好像终于明白过来了一些什么事情,洪承畴看着他的表情,更感好笑,吴长伯这样的人精,又怎么会是现在才明白过来呢?

“长伯,好做!”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