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

崇祯正在焦急地盼望杨嗣昌的消息,忽然接到万元吉的飞奏,说杨嗣昌于三月丙子朔天明之前在沙市病故,敕书、印、剑均已妥封,暂存荆州府库中。

崇祯对杨嗣昌又恨又可怜,对于以后的“剿贼”军事,更觉束手无策。同陈新甲商量之后,他下旨命丁启睿接任督师。他心中明白,丁启睿是个庸才,不能同杨嗣昌相比。但是他遍观朝中大臣,再也找不出可以代他督师的人。

在杨嗣昌的死讯到达北京之前,已经有一些朝臣上本弹劾他的罪款,多不实事求是,崇祯都不理会。杨嗣昌死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朝臣中攻击杨嗣昌的人更多了,弹劾的奏本不断地递进宫中。

崇祯想着杨嗣昌是他力排众议,视为心膂的人,竟然糜饷数百万,剿“贼”无功,失守襄阳,确实可恨。

他一时感情冲动,下了一道上谕:“辅臣杨嗣昌二载瘁劳,一朝毕命。然功不掩过,其议罪以闻!”

许多朝臣一见这道上谕,越发对杨嗣昌猛烈攻击,说话更不实事求是,甚至有人请求将杨嗣昌剖棺戮尸。

崇祯看了这些奏疏,反而同情杨嗣昌。他常常想起来前年九月在平台为杨嗣昌赐宴饯行,历历如在目前。那时候杨嗣昌曾说如剿贼不成,必将“继之以死”的话,余音犹在他的耳边。

他最恨朝廷上门户之争,党同伐异,没有是非,这种情况如今在弹劾杨嗣昌的一阵风中又有了充分表现。他很生气,命太监传谕六部、九卿、科、道等官速来乾清宫中。

崇祯从文书上抬起头来,冷眼看着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分批在宝座前三尺外行了常朝礼,分班站定以后,才慢慢地说:“朕今日召你们来,是要说一说故辅臣杨嗣昌的事。在他生前,有许多朝臣攻击他,可是没有一个人能为朕出一良谋,献一善策,更无人能代朕出京督师。”

杨嗣昌死后,攻击更烈,都不能设身处地为杨嗣昌想想。”

他忍不住用鼻孔冷笑一声,怒气冲冲地接着说,“杨嗣昌系朕特简,用兵不效,朕自鉴裁。何况杨嗣昌尚有才可取,朕所素知。你们各官见朕有议罪之旨,大肆排击,纷坛不已,殊少平心之论。姑不深究,各疏留中,谕尔等知之!下去吧!”

众官见皇帝震怒,个个股栗,没人敢说二话,只好叩头辞出。他们刚刚走下丹墀,崇祯又命太监将几位阁臣叫回。阁臣们心中七上八下,重新行礼,俯伏地上,等候斥责。崇祯说道:“先生们起来!”

阁臣们叩头起身,偷看崇祯,但见他神情愁惨,目有泪光。默然片刻,崇祯叹口气说:“朕昨夜梦见了故辅臣杨嗣昌在这里向朕跪下叩头,说了许多话,朕醒后都记不清了。”

“只记得他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朝中诸臣不公不平,连章见诋,故臣今日归诉皇上。’朕问他:‘所有的奏疏都不公平么?某人的奏疏似乎也有些道理吧?’嗣昌摇头说:‘亦未然。诸臣住在京城,全凭意气,徒逞笔舌,捕风捉影,议论戎机。他们并未亲历其境,亲历其事,如何能说到实处!’朕问他:‘眼下不惟中原堪忧,辽东亦岌岌危甚,卿有何善策?’嗣昌摇头不答。朕又问话,忽来一阵狂风,窗棂震动,将朕惊醒。”

众阁臣说一些劝慰的话,因皇上并无别事,也就退出。崇祯只留下兵部尚书陈新甲一人。

崇祯坐在武英殿的东暖阁中,看见陈新甲躬身进来,等陈新甲跪下叩头以后,他忧虑地说道:“丁启睿升任督师,遗缺尚无人补。朕想了数日,苦于朝中缺少知兵大臣。傅宗龙虽有罪下在狱中,似乎尚可一用。卿看如何?”

其实丁启睿本来就是代替三边总督郑崇俭暂时理事,最好的人选就是让郑崇俭恢复秦督之位。可是郑崇俭被罢免,本来就是因为玛瑙山之战后官军搜剿张献忠时,杨嗣昌推锅说郑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

如今杨嗣昌病死,崇祯对杨嗣昌是又恨又怜又爱,对郑崇俭则只有仇恨和愤怒了。他痛恨郑崇俭没有给杨嗣昌充当犄角,助兵平寇,就把他逮捕入狱,责备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已经将郑崇俭下狱,只好再找人选担任秦督。

“宗龙有带兵阅历,前蒙陛下识拔,授任本兵。偶因小过,蒙谴下狱,颇知悔罪。今值朝廷急需用人之际,宗龙倘荷圣眷,重被简用,必能竭力尽心,上报皇恩。宗龙为人朴实忠诚,素为同僚所知,亦为陛下所洞鉴。”

崇祯点头说:“朕就是要用他的朴忠。”

陈新甲跪在地上略等片刻,见皇帝没有别事“垂问”,便叩头辞去。

崇祯就在武英殿暖阁中立即下了一道手谕,释放傅宗龙即日出狱,等候召见,随即又下旨为杨嗣昌死后所受的攻击昭雪,称赞他“临戎二载,屡著捷功;尽瘁殒身,勤劳难泯。”

在手谕中命湖广巡抚宋一鸟派员护送杨嗣昌的灵柩回籍,赐祭一坛。他又命礼部代他拟祭文一道,明日呈阅。

第二天,崇祯在文华殿召见陈新甲和傅宗龙。当他们奉召来到时候,崇祯正在用朱笔修改礼部代拟的祭文。将祭文改完放下,他对身边的太监说:“叫他们进来吧。”

等陈新甲和傅宗龙叩头以后,崇祯命他们起来,仔细向傅宗龙打量一眼,看见他入狱后虽然两鬓和胡须白了许多,但精神还很健旺,对他说道:“朕前者因你有罪,将你下狱,以示薄惩。目今国家多故,将你放出,要你任陕西、三边总督。这是朕的特恩,你应该知道感激,好生出力剿贼,以补前愆。成功之后,朕当不吝重赏。”

傅宗龙重新跪下叩头,含着热泪说:“严霜雨露,莫非皇恩。臣到军中,誓必鼓励将士,剿灭流贼,上慰宸衷,下安百姓;甘愿粉身碎骨,不负皇上知遇!”

崇祯点头说:“很好。很好。你到西安之后,估量何时可以带兵入豫,剿灭闯贼?”

“俟臣到西安以后,斟酌实情,条奏方略。”

崇祯心中急躁,下意识地将两手搓了搓,说道:“如今是四月上旬。朕望你赶快驰赴西安,稍事料理,限于两个月之内率兵入豫,与保督杨文岳合力剿闯。切勿在关中逗留过久,贻误戎机。”

傅宗龙怕皇帝突然震怒,将他重新下狱,但又切知两月内决难出兵,只得仗着胆子说:“陕西有现成的兵马。各镇兵马,难道平时就不操练么?你不要等李自成在河南站稳脚跟,方才出兵!”

傅宗龙明知各镇练兵多是有名无实,数额也都不足,但看见皇上大有不耐烦神色,只好跪地上低着头不再说话。

崇祯也沉默片刻,想着傅宗龙已被他说服,转用温和的口气说:“汝系知兵大臣,朕所素知。目前东虏围困锦州很久,朕不得不将重兵派出关外。是否能早日解锦州之危,尚不得知。河南、湖广、山东等省局势都很不好,尤以河南、湖广为甚,连失名城,亲藩殉国。卿有何善策,为朕纾忧?”

傅宗龙叩头说:“微臣在狱中时也常常为国家深忧。虽然也有一得愚见,但不敢说出。”

崇祯的眼珠转动一下,说:“苟利国家,不妨对朕直说。”

傅宗龙说:“目前内剿流贼,外御强虏,两面用兵,实非国家之福。朝中文臣多逞空言高论,不务实效,致有今日内外交困局面。如此下去,再过数年,国家局势将不堪设想。今日不是无策,惟无人敢对陛下言之耳。”

崇祯心动,已经猜中,赶快说:“卿只管说出,勿庸避讳。”

“陛下为千古英主,请鉴臣一腔愚忠,臣方敢说出来救国愚见。”

“卿今日已出狱任事,便是朕股肱大臣。倘有善策,朕当虚怀以听。倘若说错,朕亦决不罪汝。”

傅宗龙又叩了头,低声说:“以臣愚见,对东虏倘能暂时议抚,抚为上策。只有东事稍缓,方可集国家之兵力财力痛剿流贼。”

崇祯轻轻地啊了一声,仿佛这意见并不投合他的心意。他疑惑是陈新甲向傅宗龙泄露了消息或暗嘱他作此建议,不由得向站在旁边的陈新甲望了一眼。沉默片刻,崇祯问道:“你怎么说对东虏抚为上策?不妨详陈所见,由朕斟酌。”

傅宗龙说:“十余年来,内外用兵,国家精疲力竭,苦于支撑,几乎成为不治之症。目今欲同时安内攘外,纵然有诸葛孔明之智,怕也无从措手。故以微臣愚昧之见,不如赶快从关外抽出手来,全力剿贼。俟中原大局戡定,再向东虏大张挞伐不迟。”

“朕已命洪承畴率大军出关,驰援锦州。目前对东虏行款,示弱于敌,殊非朕衷。你出去后,这‘议抚’二字休对人提起。下去吧!”

等傅宗龙叩头退出以后,崇祯向陈新甲问道:“傅宗龙也建议对东虏以暂抚为上策,他事前同卿商量过么?”

陈新甲跪下说:“傅宗龙今日才从狱中蒙恩释放,臣并未同他谈及关外之事。”

崇祯点点头,说:“可见凡略明军事的人均知两面作战,内外交困,非国家长久之计。目前应催促洪承畴所率大军火速出关,驰救锦州。不挫东虏锐气,如何可以言抚?必须催承畴速解锦州之围!”

陈新甲点点头,连连称是,说道:“陛下所见极是。倘能使锦州解围,纵然行款,话也好说。臣所虑者,迁延日久,劳师糜饷,锦州不能解围,反受挫折,行款更不容易。何况国家人力物力有限,今后朝廷再想向关外调集那么多人马,那么多粮饷,不可得矣。”

崇祯脸色沉重地说:“朕也是颇为此忧。眼下料理关外军事,看来比豫、楚还要紧迫。”

“对闯、献如何进剿,卿下去与博宗龙仔细商议,务要他今夜出京。”

“遵旨!”

陈新甲退出后,崇祯觉得对关内外军事前途,两无把握,不禁长叹一声。

他随即将礼部代拟而经他略加修改的祭文拿起来,小声读道:

“维大明崇祯辛巳十四年四月某日,皇帝遣官赐祭故督师辅臣杨嗣昌而告以文曰:

呜呼!惟卿志切匡时,心存报国;入参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凯还朝,图麟铭鼎。讵料谢世,赍志渊深。功未遂而劳可嘉,人云亡而瘁堪悯。爰颁谕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祇服!”

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五章 矿徒军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
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五章 矿徒军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三章 李天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