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

骑兵称雄战场凭借的并非是正面冲锋这种类似匹夫之勇的行为,而是其强大的机动性所带来的对战场的主导权。

张鼐的确是一位勇敢善战的骑兵将领,但在骑兵兵种的运用上,他和皇太极之间的差距,比之他和李来亨心计上的差距,还要更为悬殊。

当战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指挥的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两军对垒时,指挥更优秀的一方往往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而指挥活动的核心,就在于侦查——获取情报,通信——传递情报,决策——运用情报,下达军令——再次传递情报。

所以如果想要进行成功的指挥,便需要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和及时将命令下达,换言之就是拥有足够的战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力。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

骑兵的强悍,不止在于其机动优势和冲锋的巨大威力,更在于骑兵强势的一方,可以掌握“情报流”的优势,并且可以摧毁对方的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

当张鼐在土门关关城之下,纵骑蹂躏摧破清军后队兵马,杀伤上千之众的时候。即便是较为谨慎的张皮绠,也因为这一场小小冲突的胜利,抹平了内心的不安感。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清军完全隔断井陉道和真定城之间交通、情报的联络,意味着一种多么可怕的情况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在此之前,陆陆续续有许多顺军轻骑兵被清军击溃、驱逐至土门关关城附近。皇太极并不在意歼灭多少敌人,他要力求和保障的优势只有一点,那就是确保从真定到井陉之间的战场,完全处在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

那些被皇太极有意驱逐至土门关关城的大顺军探骑,为守军带去了“正确”,但是“不合时宜”的情报。

这些情报都表明了清军十几万兵力,占据其绝对主力的精锐兵马,已经悉数在真定城下展开,进入了猛烈攻城的阶段。甚至于皇太极还在真定城下设置了自己和崇祯皇帝的御帐、御座,清军对真定城的势在必得,东虏兵马的全面展开,这些“正确”、“真实”,但是“不合于时宜”的情报,让在军学上已有了长足进步,堪称为一位成熟将领的张皮绠,都确信清军攻击真定已到了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

在战场上,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主要都是依靠轻骑兵来完成的。由轻骑兵进行侦查活动,将侦查到的情况回报主帅,主帅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出下一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再派遣轻骑兵传达命令给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各支军队再根据命令进行相关的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轻骑兵能否侦察到足够多的情报并将其送达主帅和将主帅命令及时送达各军,成为了己方能否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

而需要注意的是,骑兵在传递信息时,往往还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因为缺乏双方的军事存在,会成为双方轻骑兵交战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中,双方争夺的是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哪一方能在混战中获得上风,哪一方侦查到的情况和传递的军令便能及时送到。

反之,则不仅因为侦查情报反馈不畅而成为了聋子瞎子,还可能会因为命令传达不畅而使大军陷入瘫痪。

张鼐在土门关关城下取得的胜利,证明了大顺军的骑兵并不弱于他们的敌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自成带来的约十万军队之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精锐骑兵,若能得到适当的运用,皇太极是绝对无法取得战场“情报流”的绝对优势。

毋宁说,皇太极掌握的是一段“时间差”上的“情报流”的绝对优势。

真定城下,两座规模浩大,装饰金银琉璃和丝绸锦缎,极尽豪华的御帐,就好像生怕守军不知道大明和大清两位天子所在的方位一样,竭力展现着自己的威严和强烈的存在感。

在御帐之外,是高高耸立的御座。同样的两尊御座,其上似乎都有“天子”在位。许多铠甲鲜明亮眼的侍卫,环伺在御帐御座的四周,似乎是为了防御真定城内守军发动的突击。

这两座御帐是如此惹眼,当然不免引起顾君恩和陈永福的注意。顾君恩本来就是一个性子上喜好冒险的人,如果不是李来亨和刘芳亮带走了真定城里大部分的骑兵,顾君恩早就设法派出一标精骑,去尝试一下能否突击至那两座宏大御帐的位置上了。

陈永福也攀在城垛处,仔细观察着清军围城部队的布置和动向。守军接连发炮,敌人的攻势相比较之前好像突然减弱了许多倍,一开始守军将领,包括参军司的人在内,都认为这是因为清军在等待着红夷大炮的运输和调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的红夷大炮却始终没有登场,敌人用于攻城的火炮数量是这样少,陈永福不能不产生一丝疑窦。

“东虏的围城部队,好像调走了许多。”

许都代表的是参军司的意见,参军司默默观察着城外清军的动向,从许多蛛丝马迹处,已经可以确信围城兵力大量削减。

陈永福对此疑惑不解,但他也承认许都说的不错:“十几万大军,一旦行动,就是铺天盖地,绝对没法潜行隐藏。围城的这支清军大军,从今早的动向来看,起码已经调走了半数以上……不过咱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即便调走半数以上,清军依旧还有好几倍于我们的兵力。而且我看虏酋的御帐御座都在城下,没有移动,想来东虏最精锐的兵马,应该还是在真定城下。”

“陈将军说的有道理,虏酋御帐未动,看来依旧是把攻破真定当成首要目标?突然调走这样多的兵力……究竟是分兵去攻井陉关了,还是太原的援兵已到,虏酋是分兵迎敌?”

许都咬着指甲,陷入沉思之中。自从投奔闯军以后,他加入顾君恩领衔的参军司之中,兵学水平便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进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许都脑海里迅速闪过一幅幅真定和井陉道的地理图。他对清军这次的行动,越是打下去,越是觉得疑点重重,皇太极的用兵,颇显拙劣,并不像是一位曾经屡次击破明军,生涯未逢败绩的兵学大师,反而是直来直往,好像只晓得用力猛攻而已。

但即便是用力猛攻这一点,清军以十余万大军,号称百万来攻真定。在围住真定城以前,自己声张的气势是何等惊人?好像要马上一口吞掉小小的真定似的。

可是当真定城的攻防战展开以后,虽然一开始东虏的确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攻城态势,甚至摆出御座御帐,好像是要摆明一副不破真定决不罢休的样子来。

唯独战斗展开不久以后,虽说是真定守军在顾君恩和陈永福二人组织下,城防坚固,守军作战水平也非常可圈可点。但清军好歹有十多万兵马也不至于这样快就受到挫折,一蹶不振,看起来攻城态度都消极了许多。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章 顾炎武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五章 矿徒军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章 顾炎武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五章 矿徒军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