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

陈永福的投降,并非是一时受到真鞑首级刺激,才突然做出的选择。他早在开封被闯军攻陷之前,就已经和李自成、李来亨等人有书信往来,陈荩投靠闯营的时候,陈永福就差点直接起义、参加了闯军。

使得陈永福最终从开封突围,一路奔逃到归德的原因,其实无非是他对李自成开出的价码还不够满意。

毕竟陈永福是射瞎李闯王一只眼睛的人,投降闯军以后,究竟会不会被秋后算账呢?虽然老朋友陈荩一再向他担保,说李自成已经答应下来和陈永福折箭为矢,一笑泯恩仇。

但想想萧何是如何诈韩信入长信宫,使得淮阴侯身死妇人之手。陈永福难道能够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一个朋友的身上吗?

何况他自恃能战,还并不觉得李自成攻克开封以后,就真能席卷中原,成就帝业。

朝廷那边对他也算倍加拉拢,自从左良玉没于贼中以后,崇祯对于这些越发割据自雄的明军武将,不仅是不再追究他们杀良冒功、跋扈屠掠的罪责,相反,还一再增强了朝廷武官们节制地方、便宜行事的权力。

史可法出镇徐州剿总以后,也把陈永福视为一张关键性的王牌来打,从徐州和淮安向归德输送了大量粮草、饷银。

到这时候,陈永福就更加看不上闯军的拉拢了。

崇祯开出的是什么价?

虽然史可法没有明说,可是徐州剿总事实上已经允许了陈永福节制豫东,一切方面均可便宜行事。

这就等同于是让陈永福在豫东成为了一方藩镇诸侯,史可法之前还在给陈永福的书信里,暗示他说一旦恢剿闯贼的战事有所进展,河南镇在豫东收复的州县城镇,都将一概按照归德旧例,划归到陈永福“节制地方”、“便宜行事”的范围里。

这就几乎是实封诸侯的价码了!无非只差一个公开的世镇许诺。

李自成那边开给陈永福的价码,则只有一个制将军,说是一旦他带兵投闯,就还会允许陈永福继续率领旧部,独领一军,将来一旦开国分封,也将饵以爵禄。

这种价码,对陈永福的吸引力确实比较一般。而且闯军这段时间以来通过陈荩和陈永福几番谈判,谈的都只是他投降以后“照领旧部”、封“制将军”的事情,对爵位一字未提。

陈永福其实也不是在意什么封侯封伯的虚名之事,他在意的是投降以后,自己能否继续保有节制豫东、便宜行事的权力?

就从李自成统一军令以致于逼走袁时中的事情来说,对于投闯以后,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割据自雄这点问题,是连陈永福自己都觉得想也别想了!

两相比较之下,陈永福即使明知道闯军在中原军力强横,徐州剿总完全只是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可还是不愿意放下他对实封一方藩镇诸侯这等野心的想法。

再加上孙传庭在陕西练兵治谷,确实是颇有成就。秦军素称骁勇,明朝并不是到了彻底灯枯油尽的地步。

如若孙传庭在豫西取得一些进展,那么陈永福进可以协助秦兵恢剿中原,退也可以保有归、徐,维持一方藩镇的地位。

陈永福的本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大心细。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许多危急关头,总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理,于间不容发的危机之中,为河南镇这一小小团体,谋求到更好的出路。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陈永福的胆大,正在一步一步超越了他的心细,这才使得河南镇处在了今天进退维谷的困境里。

但应该要说的一点是,即便如此,陈永福其实还可以为自己谋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最差,也不至于让他像今天这样,毫无办法地落在了闯军的彻底包围之中,成为了任李来亨揉捏的案板鱼肉。

可是陈永福的胆大心细,让他对小袁营这支兵力强盛的部队产生了过分的心思。

以他自己的估计来看,河南镇足可以同闯军最精锐的部队抗衡,小袁营又是闯军之中一支很有勇名的部队。

一旦自己和袁时中结盟合作,甚至于是利用朝廷的名器恩威,设法将小袁营吞并。那样河南镇的处境就将获得极大的改善,陈永福甚至因此产生了别样的心思,河南镇和小袁营联手,大可以主导徐州剿总,为自己将来牟取到一个世镇徐州,甚至于是世镇淮扬的地位。

而且陈永福也认为,接纳小袁营加强自己的兵力,即便激怒了闯军,吸引到闯军的攻击,可是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在激怒闯军和增强本军实力这两点上,胆大心细的陈永福,自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更为积极、更加由自己来掌握主动性的后者。

特别是在和小袁营会师以后,陈永福和袁时中多番接触,很快就把握到了袁时中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陈永福对袁时中那种忠于朝廷的坚定“信仰”,大感惊奇,又觉得奇货可居,感到只要自己握住朝廷名器这一点,就可以轻轻松松化小袁营为自己的私兵。

这一切事情和因素,终于把自作聪明的陈永福,把明军这一员善战的将领,引到了死守马牧集的归路上。

当李来亨率领闯军,在砀山之西鏖战八旗兵的时候,包围马牧集的闯军留守部队兵力,已经下降到了二三千人。

袁时中彼时已经一再要求出兵力行突围,可陈永福却一方面不敢轻易相信李来亨会把部队突然调走;另一方面也对一旦突围失败,自己兵力受损的前景感到担忧,他是认为兵力如果受损,那样或许就连闯军制将军的位置都捞不到啦!

这是陈永福失算的一招,从这点来说,他比起有信仰、有信念的袁时中来说,就差了一层。哪怕袁时中的信仰、信念,其实只是谁都知道、谁都能看破的水中月、镜中花,可毕竟这层信念能够让袁时中做出坚定果决的行动来。

陈永福的一切做法,包括他救出小袁营,又一再拿小袁营做筹码,在进与退、降与战、守与走之间,犹豫不决、徘徊往复的做法,无非是为了保有个人的功名权位。

等到李来亨率领楚闯主力赶回马牧集以后,其实马牧集守军的希望就已经彻底破灭了。只是陈永福还对徐州剿总的救援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等到那数不清的真鞑首级堆成京观以后,他才终于明白,才终于醒悟了过来。

可是都到了这种时候,马牧集的明军早就已经成为了一颗熟透了的果实,即便陈永福不说什么“阵前起义”的荒唐之话,难道李来亨就不能顺手将这颗果实摘取下来吗?

就连陈永福自己,其实也对前途感到一片无望。

马牧集之战打成这副样子,全因为自己一人犹豫不决、不能下定决断的缘故,最后还连累了袁时中!

他说阵前起义,也只是希图能够利用和李来亨、陈荩等人的老交情,起码为自己和河南镇保有一个比较体面的结局。

“陈将军深明大义,阵前反正,这当然是一桩大功!使君必定会露布飞捷,传书汴门,使大元帅知将军之绩,使大元帅册将军之功。”

但让陈永福意想不到的是,李来亨却给了他十分宽大的待遇。顾君恩在明军营中把楚闯诸将之前商议的和谈条款,一条一条地说给了陈永福听。

第一款,陈永福当然依旧可以在投靠闯军以后,享有制将军的军阶,这无非是虚名而已,自然李自成前已有过许诺,李来亨也毫无吃回这条的必要来;

第二款,河南镇的士兵,李来亨答应对他们不会进行什么惩处,顾君恩也同陈永福商定,等到明军交出马牧集的阵地以后,再另行商议具体的整编细则;

第三款,对于袁时中和小袁营,大元帅已有安排,过往一切,全都既往不咎,只要袁时中一人赋闲,闯军可以给其厚禄使其优游林下,小袁营将士则全都恢复闯营老部队的待遇。

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
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