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们要设法救济百姓,长安被烧毁以后,关中也没有久留的必要。能迁走多少百姓就迁走多少……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官绅还是一般的平头百姓,只要他们愿意跟我们走,就要把所有人都带上。”

张皮绠知道这件事情真要做起来,一定是极端困难,当年刘备带着十万百姓南下的时候,都已经是千难万难,何况现在仅仅在长安附近就有几十万难民。按照李来亨的意思,不仅仅是长安附近,还要包括凤翔、平凉、庆阳、延安甚至远及甘肃西宁等等许多地方州府,要将这些地方的百姓全都迁走。

历史上曹操在定军山被蜀军打败以后,妄图将汉中一地百姓全部迁走,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动荡的情况,今天大顺军面临的困难还要把历史上的刘备和曹操更加艰苦卓绝不知道多少倍。

李来亨也知道迁民东走,说起来简单,真的要实施,既需要大量人力来保护和管理难民,也需要海量的粮食和房屋来安置百姓。

想要将秦人从陕西今年地狱般的冬天里救出来,又势必会给河南、湖广这两个尚算安定的根据地造成更大的负担。

但李来亨相信,从秦中流民里兴起、因河南饥民而兴、借湖广难民而巩固的大顺,绝不能够也绝不可能就这样放弃关中百姓。

“这很难……但大顺军过去也面临过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我们的军队大部分人都来自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每个将士都了解难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了解难民们想要什么、在想什么、将会做什么。所以我也相信,这一回大顺依旧会渡过难关。

何况我已经让郭君镇坐镇山东,遏制豪格南下打通漕运。清军即便在西北取得重大进展,也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破解困局,我们迁民东走,坚壁清野,给多尔衮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大西北吧!”

眼前的长安城已经半为丘墟下一次这座伟大都市的复兴,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但许多先天的条件和因素,都注定了大顺朝将会和西北有着深厚的联系。所以李来亨相信,只要大顺没有失败,只要他们还存有打回西北的希望来,长安这座城市就注定,也迟早将会获得又一次复兴。

就好像一次次重新崛起的闯军一样。

此前从蓝田突围的米剌印和罗戴恩也被顺军重新联络到了,他们手中的兵马经过收容整理以后,也有几千之数。

这些好消息总算让心中沉重的李来亨,感到稍微轻松了一些。只是他想到当罗戴恩这位老叔伯得知罗汝才的死讯以后,又该抱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收容难民的工作正在继续,顺军兵力依旧吃紧,李来亨也感到捉襟见肘,他几乎能够确信延绥一带无法确保了。

“马进忠,你先带兵北上往宜君方向。不要同清军优势兵力交战,要将消息带给袁宗第。长安已经被吉珪烧毁,关中已无据守的必要,宁夏、榆林、延安三城就更加没有继续坚守的理由了。

最关键的事情在于,必须要将陕北的守军撤下来,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马进忠先去宜君,等到长安这边难民安置稍有秩序以后,我就亲统兵马去延安接应袁宗第南下。

长安,再见,再见!”

李来亨的精神压力极大,是他太贪心了吗?如果不派郭君镇前往山东,而是放弃遏制豪格,以主力驰援关中,会不会现在的形势要好得多呢?

但身为主帅,在监国李过身体非常不健康,精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李来亨身为如今大顺军事实上的第一领袖,他需要为自己的全部抉择背负起沉重的全部责任。

好在除此以外,还有另一条好消息,是从汉中方面送来的消息。

“苗里琛已经带郧阳的矿徒军赶到汉中了……”

苗里琛为人持重沉稳,而且矿徒军装备精良,训练特别充分,即使是在楚军中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有苗里琛带兵到汉中协防,李来亨就知道汉中的情况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不过结果,却比李来亨料及的还要更为乐观。

他看着手中自汉中紧急送来的文书,脸上终于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真情实意的轻松笑容:

“贺珍真是一大将才!”

原来,在李来亨带领数百亲军赶到临潼,于鹿台之役大破叛军的同时,西明太平天国朝廷所派出的北伐军也已经出动了。

西明朝廷的天王张献忠为了平定汉南,派遣东王孙可望率领一支太平军精锐前往广元修建行辕,另遣翼王王光恩和督师樊一蘅号称五万大军进攻汉中。

一时间汉南警报频频,贺珍虽然得到了苗里琛的矿徒军增援,但是在兵力相比西明军,还是相差甚大。而且西明朝廷北伐军的督师樊一蘅久在川陕为官,在他的号召下许多前明官绅又纷纷起来掀起叛乱,使得贺珍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里。

樊一蘅是贺珍的老上司,看来张献忠还存有利用樊一蘅招降贺珍的打算。

不过贺珍早已打定主意,坚定站在大顺军一方,何况他身边还有苗里琛监视,也不可能妄自行动。

于是贺珍便和苗里琛商议,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首先由矿徒军在阳平关通往汉中的山路上重新修建两层营垒和防线,之后则由贺珍派人与樊一蘅联系,诈称愿意由樊督师作保投诚西明,并献上阳平关关城作为进身之阶。

实际上贺珍则是故意放西明的北伐军通过阳平关以后,诱使王光恩和樊一蘅带领重兵进入阳平关和汉中之间的山道,而后自将精骑走栈道穿山越岭,复夺阳平关关城。

埋伏在金牛一带山道中的矿徒军,也由苗里琛率领,待西明军队半数通过以后,埋伏在两层防线中的顺军才突然发难,击敌首尾,使得西明大军陷入混乱之中。

其时大雾方炊,西明朝廷的东王孙可望虽然在获悉阳平关复失的消息后,急忙带领援兵北上增援,但是贺珍将马步兵埋伏于堡舍村落中,城门洞开,分兵左右翼以待,又令百余倏进倏退,来引诱孙可望进军。

孙可望急于救援北伐军,轻敌前进,两翼伏兵发动后,左右掩杀,重创西明援军,贺珍以三千人败三万人,摧枯拉朽,一时间震动巴蜀。

孤本听说张献忠信了西洋天主教,会有什么大不一样的地方。没想到他居然扶持明朝桂王朱由榔称帝,搞了一套不伦不类的东西,最后败在贺珍的手上,张天王恐怕气的够呛呀。”

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九章 牛相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三章 林猫猫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九章 牛相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三章 林猫猫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