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

由于李来亨的个人坚持,还有朝中秦人勋臣们的大力支持,士林舆论清议,最终也没有阻止顺军在关西的继续用兵。

瓜州之屠和沙州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李来亨为了树立榜样,对于此役从军文士、书办的奖励也达到了尽皆拔擢的地步。

这种举措,很快就在各地掀起了学习西北舆地地理、投笔从戎参与边塞战事的热潮。

很多在顺朝不断改革的科举考试中,不幸名落孙山的失意之人、落魄文士,都从朝廷对于参与平准者的越级拔擢里,看到了一条全新的终南捷径、康庄大道。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各种文人投笔从戎,远赴关外进入各级经略使、节度使、制将军、都督幕府之中,赞画军务的做法,开始大为风行了起来。

这种全新的上升渠道,甚至于慢慢壮大到了可以同科甲正途媲美的地步。

天法朝中期,甚至出现了六政府尚书半为幕僚出身,天下节度使亦有七节度为幕僚出身的盛况。

一时间,天下寒士皆西行,玉门关外尽故人。

在这个过程中,文脉流传,边塞文学兴盛于一时。那些在边塞征伐中起家进入仕途的文人,又给大顺朝堂注入了一股刚健质朴的清流,使得大顺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前朝的全新士林之风。

从那时开始,顺朝士人皆以身配刀剑、手铳为荣,人人习武纵马,都以扬威异域、建功绝域为理想。

自然,这之中也不免造成些许较坏的影响:例如顺朝士人一言不合就以决斗相见,因私斗而死的士人,每年不下数百人。

械斗成风,跋扈、夸富、好斗、攀比也成为了士林一时风行的重要潮流之一。

所以当沙州大捷不久以后,僧格浑台吉的弟弟葛尔丹,突然联络雪区反顺的僧俗各界发难,将顺军驻扎拉萨的制将军米剌印刺杀,兴兵叛乱时,立刻就引起了西北士人的强烈震怒。

当时投入米剌印幕中,一起到拉萨驻扎的关中名士、秦中士大夫,约有四五十人之多。

这些人大多是陕西、甘肃两省的名门望族出身,都以投入米剌印的麾下远征雪域为终南捷径。

他们都以为以大顺军的兵锋之盛,这次驻扎拉萨,又是以大军临小邦,毫无危险可言,怎么预见得到自己会撞上葛尔丹这样一枚杀星?

米剌印系天方回教徒,本来就和雪区的喇嘛僧侣不和。他还携带了大批士人同到拉萨驻扎,这些秦中士大夫多数缺乏实干才能,所以才混不上正途官职,只能走幕僚起家的道路。

偏偏米剌印本来就是明朝土司出身,对这些士大夫的巴结讨好渴慕非常。他虽也是西军一大名将,战功赫赫,可到拉萨以后却沉迷于同这些士大夫们把酒唱和,陶醉在雪山风光、写诗创作里。

完全疏忽了雪区僧俗对于顺军驻扎的强烈反感,也完全忽略了葛尔丹在雪区的种种串联行动。

葛尔丹借达赖之口,邀请驻藏顺军将领、官佐前往寺庙观礼,趁机关闭庙门,藏兵大举杀出。虽然米剌印极力抵抗,但由于所带卫兵甚少,周围多是不堪战斗的士大夫,结果尽数被藏兵屠杀。

米剌印本人也被葛尔丹所杀,首级据说被喇嘛做成了法器。

拉萨之变,是顺军西北作战的最大败绩。米剌印官居制将军,封侯爵,是大顺西北驻军的名将之一,竟然落得这样被杀头做成法器的下场。

而同样被残忍杀害的还有好几十名关中士大夫,传闻藏人害怕这些文士死后成佛作祟,竟然将其全部分尸,残尸分别施加厌胜之法,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埋藏、镇压各地。

这些惊人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秦人无不为之震骇惊怒非常。

即便天子,亦深感受辱,必有斩杀僧格浑台吉、葛尔丹兄弟,并一洗喇嘛以后,方才能雪此奇耻大辱。

为此刘芳亮暂停了对于哈密以西准噶尔军的进攻,双方在吐鲁番一带列兵对峙。

同时刘芳亮又将部中精兵悉付于李懋亨之手,命其急速南下入藏平叛。

为了争取时间,赶在准军入藏支援葛尔丹以前,先行解决葛尔丹,李懋亨等人仅率卫兵五百人便先行入藏。

他星夜兼程奔入雪区,时正值严冬,途径寒冷荒凉崎岖的高原,并站兼行,飞驰千里。

李懋亨沿途还考察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众多战略要点的气候、水源、物产、地理风貌做了详尽的调查。

这段时间里,李懋亨所部兵力虽然十分寡弱,但他大胆的行动,使得不少雪区地方贵族摸不清楚顺军入藏兵力的具体数字。

再加上李懋亨根据张国武所说的情况,积极迎合地方土著的传统习俗,游说当地贵族,因此得到了不少畏惧顺军报复的雪区土练土团的支持。

有这些土著作为向导和友军,顺军的进军速度便大大提高了。

不久赵自牢也带着另外一批援军主力进入雪区,很快同李懋亨汇合,顺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八千余人左右。

葛尔丹低估了大顺军的行动速度和兵力规模,冒然出击率领藏军主力同李懋亨进行会战,结果被一战击溃。

大顺军随即在雪域高原上展开迅猛的追击,直扑拉萨。葛尔丹则沿途修建碉堡,布置重兵防守。

李懋亨遂用赵自牢之谋,利用一部分投靠顺军的藏兵,发挥藏兵善于翻山越岭的特长,由藏兵为向导带领顺军精兵翻山间道。

大顺军士卒所经山径逼仄,乱石丛集,越大山数重,无路可通,只能一边开山劈树,一边前进,军行雪地,傍山几无驻足之地,官兵俱在石岩下露宿,深入一百六七十里,未见敌踪,不少人甚至觉得是遭到藏兵欺骗,心生绝望。

关键时刻,赵自牢发现了山下有葛尔丹军堡垒。顺军全军士气大振,当夜便偷袭堡城,葛尔丹军全无防备,二战再溃。

顺军实现了绕敌腹背的目标以后,便大举前进猛攻,更多雪区贵族相继归附,为李懋亨提供了许多粮秣,使得即将弹尽粮绝的顺军士卒再不用担心缺粮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
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