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

战场上硝烟味越来越浓,官兵与守军的喊杀声震动天地,混乱的战场也让宋一鹤失去了对侧翼应有的警戒心。

高一功和郝摇旗带着闯军骑兵前队,此时已经冲出了三角山的密林。这一队骑兵约有八百多人,人数虽然不多,但尽皆劲卒锐士,虽然不比刘芳亮麾下的三堵墙精悍,但也多为河南响马和官军降兵出身,大部分人都有数年以上的作战经验,飞驰之中,队列不过稍稍松散,阵伍不乱,可知其训练有素。

“摇旗,我好久一段时间未亲自操刀杀敌,还要你帮忙看看,我的身手是否退步!”

高一功挥扬马槊,先行冲向敌军的横腰部位。他虽然说有一段时间没有在第一线杀敌了,但那惊人的马术丝毫没有退步,战马就如同高一功身体的一个部分似的,他想到什么,它就做什么,好像臂之使腕,腕之使指。

其他人这时候也全部跟了上去,闯军骑兵大多带有弓箭作为副武器使用,他们先一齐放箭,飞舞的箭矢拉开了突袭的序幕。

一阵匀称的马蹄声在官军的耳畔响起来,伴着马蹄声的接近是一阵接着一阵呼喊声。官兵们不用回头去看,单凭这匀称的节奏就肯定是一支令人胆寒的强悍骑兵,他们为突然出现在战场的不明军队感到诧异、慌乱和束手无策,攻城的队伍中马上发出了大片大片的鼓噪声,争吵着要退下去。

但闯军骑兵的马蹄已经踏过了官兵的身躯,箭矢、三眼铳和马槊佩刀从攻城部队的蜂腰处贯穿而过。

他们像是在弥天大雾中被海洋吞噬了的孤舟,以区区数百之众,撞进了不知道多少倍于自己的官军队列中。

但在战局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并不是直观的人数差别,而是时机,是对敌人心理上的打击。高一功和郝摇旗突出的铁骑,单在士气上就给予了官军超过任何直接杀伤的重创,让他们胆战心寒,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攻城战事本就到了最后阶段,无论是攻城的官军还是守城的沈庄军,双方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疲乏到极点。守军更严重些,大多认为败局已定,自己不可能再支撑下去,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援师,援师的希望又是那么渺茫,这个时候,只有出现奇迹才能把他们从已定的败局中拯救出来。

而攻城者则因为唾手可得的胜利,显得过于放松,经过长时间消筋蚀骨的激战,他们的作战意志早已不如初时坚定。

当闯军骑兵的铁锤到来时,慌乱便成为瘟疫一般扩散的致命武器,瓦解的氛围笼罩全军。

“是谁!”

宋一鹤已经大惊失色,他被亲兵扶起,慌乱上马,因为辨识不出敌人援军具体的兵力规模,已经打算先行逃回大营之中。

“闯贼?闯贼怎么会在这里!”

他想逃回大营,可是形势却不给巡抚大人以一个机会。早做好准备的闯军铳炮部队,已从射击视野良好、态势有利的战斗位置上全面开火,炮弹落入围城大营中,激起无数的硝烟和战火。

更多的闯军步卒,也在郭君镇的指挥下,或者堵截住攻城官军的退路,或者跟在骑兵部队的身后,进一步穿插,准备歼灭官军主力。

怎么会这样?

宋一鹤无论都想不到,他在胜利的边缘,情势怎么会这样急转直下?混乱的形势中,他的耳目都为喊杀声所遮蔽,什么都看不清楚,除了远远听到马蹄声的疾驰外,宋一鹤的眼中只剩下黑沉沉的一片烟雾。

他根本搞不清楚敌军的人数、旗帜、衣甲,有经验的将领也许可以从混乱的局面中分辨出敌我两军的具体态势,可宋一鹤绝非这种材料,他既然一时弄不清楚闯军突袭的真相,心中便只有逃跑一个想法。

只有少数的亲兵比较勇敢,抚标的将佐们大多零落殆尽,许多人在从攻城前线撤回围城大营的半道上,被闯军的铳炮、弓箭射死,但剩下来的亲兵虽然有些踌躇不前,但总体还是不缺悍勇。

湖广官军并不是一支羸弱的部队,或者应该说绝大部分的明军都不是羸弱的军队,在较小规模的战斗中,他们不仅不逊色于闯军,而且也不逊色于满清八旗的部队。

遏制官兵战斗力的,更多是混乱的指挥、糟糕的后勤和涣散的组织,一旦战斗规模达到数千人、上万人的时候,官军便像完全变了个模样似的。

抚标尚且存活的队将、哨官们,不甘心于这样窝囊的失败,还有另外一些凝聚力比较强的土司兵也跟着参与到了反攻的队列当中。

可是强弩之末,势不足以穿鲁缟。

何况李来亨也带着最后一支预备队,冲入战场之中。他身边的骑兵全都戴着红缨笠盔,披挂斗篷披风,在众人簇拥之中的李来亨,依旧是毡笠帽、天蓝箭衣加上披风的打扮,远远看过去和李自成没有任何差异。

他用缓慢的速度来表示自己好整以暇的从容态度,中军骑兵所及的地方,闯军战士就全都发出“大帅万岁”的呼声。

在这样激战中,把自己放到如此明显的被攻击的地位上,还这样缓慢地前进这,这在军事常识上是不许可的。

只是李来亨无法抑止自己在两军万众之间的踌躇满志,他也考虑到自己这样的登场,会给双方的士气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李来亨并不是一块李世民,甚至于不是一块李存勖那般的材料,但毋庸置疑,他希冀自己能够在闯军战士的面前,拥有一种英雄的形象。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一队的骑兵身上,官军中那些尚存斗志、奋勇反击的小部队自然也是如此。

许多抚标亲兵都用弓箭对准了李来亨的位置,众箭齐发,只可惜距离不足,完全没有一箭伤及李来亨。这时候宋一鹤麾下原任守备的一员将领,不顾闯军骑兵的拦阻,骑马冲驰到了更近的地方,于奔腾之中飞起一箭,箭矢正中李来亨的笠盔。

城上城下、营内营外,上万人似乎都在发出惊呼声,分不出是高兴、是赞叹、是惊慌,还是惋惜。

“全部冲进去!”

李来亨终于不再等待,战场上轮不得作秀的空暇,也轮不到他用士卒的生命和血肉来塑造自己虚假的英雄形象。最后的几队亲军骑兵蜂拥而入,那些负隅顽抗的抚标兵卒和施州将士瞬间便被射杀、刺倒。

几名自负锐士的官军兵卒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他们在闯军骑兵冲到面前之前,又连珠似地射出数箭,还有人点燃了火铳,啪的一声终于将李来亨的笠盔击飞。

可是这个小李贼毕竟已不再是两年前的竹溪饿殍,数年的征战和李过、刘芳亮的悉心教导,也让他锻炼出了在一般士卒以上的武艺。刻不容缓之间,李来亨飞驰过去用佩刀连续砍杀两名官兵,另有数根箭矢又射到了他的身上,但是大多嵌在甲缝里,没有射透铠甲,仅有一箭穿进皮肉,但也未中要害。

李来亨带着这队骑兵杀透官军阵地,一直冲到围城大营的另一侧后,才停马驻足。张皮绠急匆匆地冲了过来,用一条粗糙的纱帕为李来亨裹上伤口,陈血已经在纱帕上结成紫色的硬块,受到挤压的伤口里仍有新鲜血液渗透出来,新老血液凝在一块,显得颇为狰狞。

只是李来亨看着箭伤,却产生了一种淡然自若的感觉,他稍稍理解到了令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义军首领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的内在源泉是什么,便对张皮绠笑道:“皮肉之伤,不必在意,我为你们试一试官军兵锋如何而已。连我都能贯阵而过,没有大伤,看来敌军兵败势溃,已经不能挽回,捷在我军!”

官军的兵力其实还有很多,宋一鹤也渐渐发现闯军的突袭部队,并没有自己料想的那样多。可是绝大部分官兵都像无头苍蝇一般,被挤在围城大营和麻城城墙中间毫无遮蔽的地带中,过分拥挤的空间让他们找不到敌人,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

但是依旧有不少官军部队,在求生本能的推动下冲破了郭君镇的堵截,从一些空隙里冲杀出去,他们大多分为两路,一些人逃回围城大营,一些人就地逃入山林野外。

那些逃回围城大营的可怜人,不过是出了虎口又入狼穴,很快便被李世威的铳炮部队射杀。只有那些分路溃散到山林之中的乱兵,无意中求得了一条生路,也为李来亨增添了更多小麻烦。

宋一鹤还能做些什么呢?

他想要收拢残兵败将,在形势急转直下的大败以后,这位以媚事杨嗣昌而暴得督抚疆吏之位的鸟官反倒展现出了难得的冷静。

宋一鹤在围城大营尚未被闯军大炮射程覆盖的一角中,勉力收集了数百人的散兵,他设法以这样一支小部队聚拢更多人,慢慢地真的有很多散兵游勇,在逃散后重新集结到这一角过来。

反败为胜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闯军冲的太猛,他们还把很多部队分散开去堵截官军的退路,去抓俘虏,如此无形中分散了自己的力量,失去了局部上的兵力优势。

相较之下,官军本来就具备整体的兵力优势,只是组织上被打乱,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当宋一鹤在围城大营的一角里,把越来越多的散兵游勇重新集结起来的时候,他反而在重新获得局部上的兵力优势。

是拼一把,和小李贼决一死战?还是利用局部上的兵力优势,赶紧突围逃回武昌?

战机稍纵即逝,没有更多时间留给宋一鹤思考了。

他在崇祯三年起于乡举,先做教谕,后迁知县,以知兵善戎事而在明末乱局中飞速拔擢,不过十年间,便升迁到了督抚疆吏的官位上。

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等省军务时,主抚议,宋一鹤就为熊文灿招抚黄三耀、刘喜才等剧贼盗魁;熊文灿被杀,杨嗣昌出任督师以后,主剿局,宋一鹤就协助左良玉在玛瑙山大破张献忠,还在蕲州遏制了革左五营的攻势。

他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才之人,只因为媚事杨嗣昌而自署“宋一鸟”的事情,而被天下人所鄙夷,宋一鹤也想证明自己,所以他绝不愿意用自己宝贵的性命和半生的功名,去和李来亨这样的贱民赌一把。

突围,逃回武昌吧!

但说是突围,终究是逃,本来尚且稳固的军心,尚且稳固的一角阵地,一旦转为逃跑,便人心大去,彻底不可挽回。

宋一鹤想要夺路逃归武昌,却反而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在“突围”中,本来被聚集起来的这队散兵游勇,便顾不上他们的抚台大人了,所有人都分路狂奔,又受到郭君镇堵截追赶之兵的打击,或被杀、或投降,彻底崩溃。

宋一鹤的战马也被郭君镇的步卒射倒,他倒撞在地上,差一点做了俘虏。升任巡抚后这几年的优容生活,使他已没了当年在蕲州击退革左五营进犯的果断和气魄,两名亲兵把他架了起来。

可这时又有一大片受到闯军驱赶的残兵逃了过来,他们顾不得面前的宋巡抚,只当他是一块拦路的石头,将宋一鹤连带两名忠勇的亲兵一同推倒在地上。然后无数只脚就这样踩踏了过去,英明一世而疏于一时的宋抚台登时被踩踏得血肉模糊,毫无人形,喷涌出来的鲜血堵住了他的口鼻,最终使他窒息而死。

因为战局太过混乱,还要等到李来亨继续纵兵追击、扫荡官军分路逃散的残兵以后,大约又过了三两天的时间,打扫战场的闯军将士,才从这一堆死尸中找出了贵为封疆大吏的宋一鹤遗体。

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二十六章 岁入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章 矿徒军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六章 营田使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
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二十六章 岁入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章 矿徒军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六章 营田使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