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

松锦大战以后,明军在关外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几乎破产。到了这种时候,崇祯即便感到十分的难为情,可是朝廷官员、内阁辅臣,上上下下,要求议和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皇帝渐渐感到时机成熟,特别是在左良玉兵团覆灭的消息传抵北京以后,崇祯终于觉得,此时再提议和之事,应该不至于招来朝野的反对。

何况现在国势风雨飘摇,此一时彼一时,自己即便款和,人们也只能说皇帝顾全大局,而不会说他出尔反尔了——至于之前那些帮助崇祯谋划款和之事,反被皇帝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可怜人,只能说他们没有活对时候。

以马绍愉为首的议和使团,已经是第二次前往关外。松锦大战刚刚结束时,使团就来过一次,可由于当时皇太极尚未将关外残存明军清除干净,他就借口使团的敕书是伪作,声称“南朝”无和谈的诚意,拒绝接见使团。

等到左良玉败亡以后,急不可耐的崇祯,终于下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心。这回他不再担心朝野的舆论,给了马绍愉使团真正的国书印信,对使团的款和寄予了极高厚望。

马绍愉在七月间抵达了沈阳,不过当时老汗皇太极并不在满洲人所谓的“盛京”。皇太极为了笼络蒙古人和许多还保持着渔猎传统的“野人”,并不像明朝皇帝那样被种种的枷锁,整年、整辈子困在紫禁城中。

皇太极主持了洪承畴一群人的投降仪式之后,又处理了几项军政大事,就偕皇后和诸妃骑马出外,巡视皇家草场,看了几处放牧的牛、马,还随时射猎。

但是在他离开盛京期间,一应军国大事,内院大学士们都随时派人飞马禀奏。关于款待明朝议和使臣的事,都遵照他的指示而行。

使团上一次前来时,马绍愉在满洲人对敕书发难以前,还算受到了隆重的待遇。当时几位清国大臣出迎明使臣于二十里外,设宴款待。

按照双方议定的礼节:开宴时,明使臣向北行一跪三叩礼,宴毕,又照样儿行礼一次。皇太极当时委派了礼部承政满达尔汉、参政阿哈尼堪、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刚林、学士罗硕等人,前往使团住宿的馆驿,宴请明国议和使臣。

但这一次的情况就不同了,这回皇太极甚至不再设宴招待马绍愉。满达尔汉等人以极粗暴的态度向他索要议和国书,声言使团上一次来时没有携带国书,只带有崇祯皇帝给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敕谕一道,毫无诚意。若此次依旧没有国书,免不了刀兵相见,“必遣大军巡猎中原”。

马绍愉则表示他带来了国书,但国书必须由他亲自交给皇太极,而不能由满达尔汉等人代为索取。可满洲官员对他的要求毫不在乎,依旧表示必须先验证国书,皇太极才会接见使团。

无奈之下,马绍愉只能破例将国书交给满达尔汉。大明的权威在此时当然受到无情的践踏,只是此时此刻,以大明为中心的传统朝贡秩序其实早已破碎不成样子。

这还只是第一步,因为皇太极不在盛京,而是在外巡游。马绍愉使团又不得不离开盛京,前往辽河附近满洲人的临时驻地等待接见。

第二天上午,辽河岸上,小山脚下,在一座黄色毡帐中,皇太极席地而坐,满达尔汉、范文程和刚林坐在左右。

这时最大的争议是满洲人要求马绍愉实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样的耻辱是使团所坚决不能接受的。可马绍愉又负有同满洲人款和的重大责任,如果因礼节问题而致使议和失败,他又如何向崇祯皇帝交代?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于松锦大战后投降于清廷的洪承畴提出了一个办法,他让皇太极移座于西,令马绍愉面西行三跪九叩之礼。

使团认为面西朝拜,回到北京以后还可以同崇祯解释,说是遥拜京城。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也为皇太极所接受,而洪承畴出现在皇太极大帐中,也终于彻底坐实了另一桩早在北京流传开来的消息——洪亨九终究是做了汉奸!

他不仅未能成为张巡,也未能成为文天祥,他不能如苏武一样稍作坚持,甚至不如家眷被杀后才投降的李陵。

马绍愉难以置信,但亲眼在皇太极的大帐中见到洪督师,还是让他不得不承认了这样的现实:洪亨九真的就是一个厚颜无耻、卖国求荣的汉奸国贼。

圣天子在京城为洪亨九修建的祠堂,圣天子亲手为洪亨九所写的御赐祭文,这一切又要如何收场?

唉!

一场无可奈何的大礼以后,皇太极却又在国书的称谓上发难,他用满语说:“本是派使臣前来求和,明国皇帝却不用清国、满洲、皇帝等称谓。我听说明国是礼仪之邦,怎么不礼如此?”

皇太极体态魁梧健硕,眉眼细长,看着既像狡猾的狐狸,又不乏虎狼的凶恶和残忍。他胡须留的很长,随着嘴巴说话,微微上下跳动,让马绍愉心中升起强烈的恐怖感来。

皇太极笑了一笑,他的笑脸比冷峻的模样更为可怖,散发着一种阴寒的气质。

他还是用满语说:“哼,他明国皇帝自以为是天朝,是上天之子,鄙视他人。”

皇太极把国书递给范文程,让这个通晓满汉语言的大学士用满文,将国书内容念给所有人听。

满洲群臣听完以后,除了洪承畴几个听不懂满语的人,全都大笑了起来。

满达尔汉也笑起来,说:“大汗,听他的口气,倒好像他明国打败了我国,是我国在哀怜求和!”

马绍愉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他已从所有人的表情和气氛中感到了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他试图保持一种冷静,用据理力争的态度来达成和议,可是满洲大帐中阴森可怖的氛围,还有皇太极那张仿佛狡狐的面庞,却让马绍愉的神经完全麻痹,说不出话来。

皇太极冷冷道:“上次经过我的驳斥,南朝皇帝这一次的敕书,口气老实一点,可是也不完全老实。我不管南朝是什么打算,在你们摆出足够诚意以前,大清是不会和南朝和谈的。”

他让范文程将这段话翻译给马绍愉听,马绍愉听罢以后,面色惨白,几乎站立不稳。皇太极则挥挥手,命人将马绍愉带下去,他自己则在两天以后才优哉游哉返回盛京。

从锦州前线返回的诸王贝勒都在等着皇太极,以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首的众人,一个—个轮流屈一膝跪在他的面前,抱住他的腰,头脑左右摆动两下,而他则松松地搂抱着对方的肩背。行毕这种最隆重的抱见礼,一起回到京城,先到堂子祭神,然后才回宫。

关于议和的事,有一群满、汉大臣,以从前投降的汉人、现任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为首,主张拒绝南朝求和,趁此时派大军“南伐,迫使崇祯逃往南京,纳贡称臣,两国以黄河为界。

但皇太极并不同意他们的建议。

的确,他也有一个进入关内,重建金太宗勋业的梦想。但皇太极有自己一套切实可行的步骤,不像这些满汉大臣一样随时局的变化改变方略。

皇太极的能力远远超过老汗努尔哈赤,满洲人能够从努尔哈赤晚年“杀尽无谷之人”,从那种濒临崩溃的混乱局面中走出来,并走向日益强大正规,全赖皇太极的奠基和努力。

他改革了努尔哈赤残暴的奴隶制度,将清国发展为虽然比之汉人政权依旧十分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但比之老汗努尔哈赤那种原始又野蛮的奴隶国家,又进步许多。

更且不论皇太极两征朝鲜,强迫朝鲜每年向清国输入大米、布匹等岁贡,使清国脆弱的经济得到输血。

至于皇太极击灭察哈尔、收服土默特、征服漠南蒙古,还有拉拢三顺王建立起东亚最强炮兵部队的种种勋业,简直无法书尽。

毋庸置疑,努尔哈赤不过是也先太师、达延汗、俺答汗一流的人物,唯有皇太极才是使得后金——清国政权超出蛮族范畴的造国者。

对于诸王、贝勒、大臣们所说的南征灭明之议,皇太极感到时机还是很不成熟。

对于马绍愉使团,皇太极百般挑刺,给马绍愉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只从礼仪等方面挑刺,并没有否定议和的可能性,这无疑给了使团很大的希望。

三天后,皇太极命范文程等人前往馆驿宴请使团,并暗示只要明国以对等的礼仪书写国书,清国就会同意议和。

随即满洲人就将使团送回宁远,一切看似平淡。可是使团刚刚离开,皇太极就召见了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和内大臣钮祜禄·图尔格,准备再毁边墙,入关大掠。

“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砍之,则大树自仆。”

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六章 五军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章 军官匮乏
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十六章 五军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章 军官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