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

要让节帅幕府夹袋中的人才丰盈起来,光靠吸收外来人物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闯军现在虽然正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想要获得属于晚明时期中上阶层的士人、军官效忠,还很不容易。

李来亨还是得自己掌握一条培育军政干部的稳定渠道啊。

文职干部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行政经验沉淀,在连识字者都没有几个的闯军里,要想办起文职干部的培训机构,实在稍显困难。

但相对而言,闯军本身在军事干部方面就已经有了一定人才积累,那些陕北老兄弟、或者一些具有战斗组织经验的山寨寨主、绿林豪杰,都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合格的中层军官。

以李来亨目下的条件和资源,建立随营学堂要比建立民政学堂容易太多了。

“随营学堂?”

这件事情李来亨还未向高一功透露过,所以不仅白旺和白鸠鹤对此感到好奇,连高一功都摸不清楚李来亨这是要打一个什么算盘。

而一旁的郝摇旗听到“学堂”这两个字,牙就一疼,咧着嘴巴说:“学堂、学堂,什么学堂?你们要搞学堂那随便,不要扯上俄就行咯,俄是一看字就头疼,一翻书就想砍人。”

“要不你们先谈着这个学堂的事情,我就出去休息休息?节帅,反正俄也不懂呀!”

郝摇旗话才说完,就听到啪的一声,方以仁将描有方孝孺《扇子铭》的白金骨折扇展开,说道:“府主规划的随营学堂第一期,要求前标军现在所有主要将领,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无论有何要务在身,每月都必须划出五天时间到营堂讲课。”

“听明白乐山的话没有?”李来亨双手抱拳,满脸笑意地看着郝摇旗说,“第一期随营学堂我是一定要真抓实干,咱们所有人都必须,必须明白没?所有有战役经验的将领都必须到营堂讲课去。”

李来亨这句话令高一功、白旺诸将全都面面相觑,郝摇旗更是大惊失色,慌忙哀求道:“节帅这是在说笑对不对?就依俄的脑袋跟口才,还能给人讲课?节帅这是要把那帮子小军官全都害惨!咱们有一句讲一句,这是要害惨了闯军的未来,开不得玩笑啊。”

在郝摇旗心中,能做塾师的人就已经够得上天上文曲星下凡级别,他有几斤几两难道自己还不知道吗?就郝摇旗这颗脑子,倒不他是谦虚,而是真心感到若去了那个什么鬼随营学堂给人讲课,误人子弟倒还好,但是真的毁了闯军的好苗子,毁了闯军的未来和前景,那可如何是好?

不过高一功和白旺几人想得就更多一些,他们虽然文化水平都不高,但确实也大多认识一些字,白旺少年时还曾读过一年半载的义塾。

这又不是去讲四书五经,若只是给随营学堂的子弟讲一讲用兵的战术、行军的规矩、扎营的办法,那么他们自感也是足够可以胜任的。

白旺展颜道:“我想这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言的,即便摇旗不认识几个字,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可你毕竟有着十年战场纵横的经验,像骑兵突阵要怎么组织、牌刀手的阵列要如何排序,这些问题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高一功也点头说:“我们每人都有擅长的方面,即便在不那么擅长的地方,以这么多年征战的经验,也总比那些没有打过三五次仗的新兵蛋子要厉害,总有可以教给他们的东西。”

诸将一唱一和,便把随营学堂的事情议定了下来,只有郝摇旗一人想到今后要花费不少时间去随营学堂讲课,承受这种炼狱般的折磨,就实在忍不住露出了一副苦瓜似的表情,令李来亨都忍不住暗自捧腹。

白鸠鹤则问道:“节帅说这是随营学堂的第一期,那么想来以后肯定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等等了?不知道这第一期随营学堂,节帅是打算挑选哪些人来呢?”

李来亨嗯了一声,说:“这个当然是优先挑选最可靠的人员来培养,现在前标军中有父母子女在老营的士卒可以优先,若有士卒的父兄为我们闯军而战死牺牲,就更要优先培养。”

“除此以外,前标军中资历最深的那些老兵。”方以仁又补充说,“也应该列入优先名单之中。”

前标军中资历最深的老兵,自然就是以前小虎队的战士。而小虎队的老兵,又以李来亨一手训练出来的米脂乡勇为主力。方以仁这句话隐藏的意思,其实就是要优先提拔李来亨最嫡系、最亲信的士卒们做军官去。

闯营诸将俱是无他肠的磊落之人,高一功和郝摇旗都没有多想,白旺和白鸠鹤虽然听出了方以仁的弦外之音,但他们对此也无甚意见,大家都一致点头同意了方以仁提出的这个建议。

“德安府虽然地处要冲,但是人口、物力实在太少,全府也不过二三十万人而已。现在闯军控制的随州和应山这一州一县,就更加只有十万百姓罢了。黄州、荆州、武昌等人口稠密之地,或者是朝廷绝不会轻易放弃、势必同我反复争夺的腹心要地,或者就是有官军较多兵力驻扎,一时不能轻取的地方。”

李来亨摇摇头,现在湖广闯军虽然占领了随州,又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可是随州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区区十万百姓根本无法支撑起李来亨心中种种宏伟蓝图。

高一功也赞成这点,说:“我们在随州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以后,估计也只能扩军到七千到八千人左右。这还是因为老白他们送来了不少现银,长久之计是必须要往外打的。”

其实现在随州的人力物力要支撑七千左右的军队都不算容易,好在白旺带来了不少粮饷物资,李来亨自己拷掠士绅以后也有不小收获,再加上萧维崧操盘的恳德记在汉口等地发展态势良好,湖广闯军的后勤才暂时无忧。

但是如果不能尽快取得进展,七千兵马坐困随州,仅靠十万人口,养活自己都很难。

“随州东面是大别山山区,不少官绅在哪里结寨自守,势力很强。君镇这段时间拿下了牛心寨,在大别山里虽然有所进展,可是大别山山区本来就人少地少,我们能拓展的成果十分有限。”

“而西面、南面官军都置有重兵,纵然无力进剿随州,可要守城总是很容易的。”

方以仁对此忧心忡忡道:“随州南面是安陆,安陆不仅是德安府的府城,而且是羽翼武昌的重要据点之一,我们如果进攻安陆,不啻等于是要同丁启睿、宋一鹤决战。可是随州西面的襄阳、承天又一个比一个更加要害,襄阳是军事重镇,防卫森严,承天府则是皇陵所在,丁启睿即便放弃追击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也势必要回援承天府。”

“我们能用兵之处,实在太少!”

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六章 六尚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章 李公子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
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六章 六尚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章 李公子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