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

晋王府邸本就很小,不比张鼐的花园那样一进院落接着是一进院落,根本就没有多少甲士。

只是因为此前已经发生过乱兵围堵冲击府上的事情,李来亨自己倒是不怕,可他担心幼辞出事,所以才将自己带到开封的那区区几百锐士中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府上。

甲士护卫和幼辞身边的佩剑侍女们已经发现了府外异动,他们都没想到这才过去一两天的时间,怎么又会发生乱兵冲击晋王府的事情?

外面刀枪响动的声音好像海浪一样,一波强过一波。府内的侍女们脸色都非常难看,幼辞手上抓着十字架,担心道:

“殿下……殿下会有事吗?”

一个英武挺拔的青年护卫手持长槊,带人走了过去,他脸上洋溢着坚毅的斗志,向幼辞强调说:

“晋王殿下乃是天人,岂会被这些宵小之辈伤害到?殿下和孙将军是担心监国府上出事,才过去看看,应该马上就会回来了。”

“你、你叫什么?”幼辞问道。

护卫抿着嘴巴,嘿嘿笑道:“大小姐,我叫李懋亨,是孙将军的部下。”

幼辞对这个名叫李懋亨的少年人印象很深,觉得他和过去的张皮绠十分相似,但是不知道为何,在相貌和气质上却又和李来亨更像一些。

连他们的名字都很像呢!

她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懋亨这个名字将在后来的历史中被李过改为李来亨,这个异常憧憬晋王的少年,其实才是后世历史中的那个临国公李来亨。

嗖、嗖、嗖——

府外又传来好像梆子一样的响声,李懋亨脸色惊变,骂道:

“他娘的,这帮人居然敢放箭……走,来几个人跟我出去。”

他将马槊在手里轮转一圈,好像把玩树枝一般轻巧,显露出非凡的武艺和勇气。这次晋王府的亲卫们,没有再像上一次李来亨亲自带领时那样,在武器尖端全部绑上厚厚的棉布,而是让利刃闪烁寒光,令杀气毕露。

李懋亨和另外五名王府亲卫一同上马,或夹持马槊,或双手擎刀。王府大门此时打开一半,六人立即纵马而出,在府外的空地上,李懋亨一眼望去,估计有三四百名乱兵在闹事,其中还有十多人搭弓射箭,好几支箭矢甚至插到了晋王府大门上的匾额处。

王府亲卫们见状全都异常气氛,这些人即便是老兵,难道就能如此辱没晋王吗?

何况比起资历,资历比晋王更深的老兵也没有几个人——李懋亨有些恶意地想到,那些自吹自擂资历比晋王殿下更深的人,很有一些人是崇祯十一年闯军大败后投降官军,直到崇祯十五年闯军席卷西北后重新归诚回来的所谓“老人”吧?

李懋亨持矛瞠目怒喝道:“晋王府重地,谁敢越过这条线,我必杀之!”

说话间人群中正飞射出几根流矢,李懋亨冷哼一声,直接伸出手来,居然将一支射速不快的流矢轻松接在手中,接着猛力掷在王府门下的台陛前,划出一道界线。

有几个闹事的乱兵不屑道:“你是什么人?让李来亨出来见我们!让他出来解释,为什么隐瞒监国受伤的事情?是不是曹营叛贼暗害监国!”

一个胆大的将士还手持利刃,直接踏过李懋亨丢出的那根流矢,走上了台陛。

李懋亨见状再也不多说一句话了,而是拉起马缰,驾驭战马飞驰而出,瞬间接近那名越界的乱兵时以枪尾把他扫倒以后,又用马蹄将他从台阶上踹了下去。

“还有谁敢越界?晋王府重地,冲撞者皆杀无赦!”

李懋亨身后的另外五名王府亲卫,也都环甲露刃向前踏出一步,气势森然,同时厉喝道:“晋王府重地,冲撞者死!”

大顺军中,当然没有冲撞晋王府者杀无赦这样的一条法律。可是李懋亨如此言之凿凿,气势又十分骇人,而且刚才他扫倒一名闯军老卒所显露出来的过人身手,也确实让很多乱兵吓了一跳。

这种场合,最关键的就是气势。

李懋亨看到台阶下那些乱兵有不少人在后退,脸上的神情也没有之前那般激昂,便知道自己赌对了,已经成功在心理上弹压住了对方。

他正想再说几句场面话,喝退乱兵的时候,从开封城十字大街上却扬起大片尘土,伴随着一片旗帜的翻卷,居然有一支千余人的兵马赶了过来。

李懋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确认没有看错:

“吴……吴汝义?他来干嘛!”

吴汝义是田见秀的副将之一,也是中营的重要战将。获鹿大战时,他奉命监督白广恩,一起指挥炮兵部队,但结果却并未能阻止白广恩的叛变,造成了顺军中央兵力的彻底崩溃,更使得顺军在获鹿之战收尾阶段,几乎损失了所有的重型火炮和更为珍贵的炮手。

秦安伯、制将军左光先就是因此才被东虏炮弹打断一腿,最后因为疼痛难耐吞金自尽。

获鹿之战结束以后,吴汝义跟随牛金星、张鼐撤退到了彰德府,之后也跟着他们又率兵增援太原。

只不过结果清军重点进攻的是陕西和山东,在太原没有发生什么激烈的战斗。

李来亨平定关中叛乱以后,李过考虑到清军因为过度扩张的原因,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便提议召集大顺元从诸将,到开封商议后李自成时代的权力格局问题。

吴汝义身为中营大将,自然也以此为契机,又从太原跑回了开封。

这段时间来哗变的部队,李懋亨记得很清楚,大部分都是这些从太原跑回开封的所谓老兵,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吴汝义的部下。

所以吴汝义突然带兵赶来晋王府,就让李懋亨升起了一种更加强烈的危险感。

“吴制帅,这些乱兵是您的部下吗?晋王府乃是大顺国之重地,岂能让人随意围堵?这些人必须严加惩处。”

李懋亨不卑不亢地质问道。

吴汝义带着大队兵马缓步上千,他看了一眼晋王府台陛前的景象后,突然笑了一声,向李懋亨拱手说:

“他们是我的人马,丢人现眼了,我会好好教训一下这帮人的。”

说完吴汝义便朝台陛前的乱军骂道:“猪狗不如的东西,晋王平定关中曹贼之乱,功勋何其著也,轮得到你们来王府闹事吗?真是不想活了吧。”

突然间,乱兵人群中却冲出一个赤膊将士,他非常突兀地跪倒在吴汝义面前,哭喊道:

“我辈皆为保卫监国而来,李来亨隐瞒监国受伤的消息,是何居心啊!今天兄弟们围堵晋王府,全是我一人号召所致,吴帅要惩处兄弟们的话,就干脆杀了我吧,杀我一人,免除兄弟们的罪过。”

李懋亨正想骂一句这人在胡闹些什么,没想到吴汝义居然立即流下眼泪,大声哭道:

“你是闯军老卒,我记得你。可是国法无情,为了照顾晋王的面子,我只能严惩你了!来人,先就地打一百鞭,待晋王出来以后,再由亲自处置你的死活吧。”

李懋亨大感吃惊,不知道吴汝义这是在玩什么把戏。没过一会儿,居然还真的出来两个手持马鞭的壮汉,开始就地鞭打那名闹事的老兵。

而且是他们一边鞭打,吴汝义一边在马上擦着眼泪痛哭。

这才打了六七下的样子,闹事的乱兵就都人人面上含恨,连吴汝义带来的那千余手下,也全是咬牙切齿,气愤异常的样子。

吴汝义又哭道:“晋王位高权重,你们冒犯晋王,只有死罪一条了。”

那些乱兵的情绪就此彻底爆发,有人高声怒骂说什么“晋王欲害我辈,我辈唯有杀晋王求活”,还有人干脆鼓动将士们,要求“冲开王府大门,焚烧晋王搜刮的民脂民膏”。

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
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