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

好,重头戏终于要来了。

李来亨听到闯王的问话,脑中立刻又把种种思绪和想法过了一遍,稍作整理后,他首先反问道:“掌家觉得咱们老营中最缺什么呢?”

李自成眉间稍微皱了一下,不过看他的嘴角还挂着笑意,看来心情并不差,他将那半支箭矢放在了床头,用右手将整个身体撑了起来,盯住李来亨的双眼,回答说道:“那自然是粮食了,人吃马嚼的,不管到什么时候,粮食都是老营里最重要的东西。”

“不错,是这样了,”李来亨点点头,他心中对如何说服李自成改革老营管理体制,已经打好了一篇腹稿,便接着说道,“米麦豆束、人吃马嚼,实在是军中第一桩大事。但粮食也好、马草也罢,种类不同,性质自然各异,岂能混置一处、不分类别呢?”

李来亨又将他此前和白旺做的统计表和账目拿了出来,交给李自成过目,现在物资支取情况还不复杂,他便没有用复式记账,只是简单分类处理和记录了一下。但李自成看了几眼之后,还是越看越为之心惊,这种简约而全面的记录和处理手法,着实让闯王大开眼界了。

李自成手中拿着李来亨交给他的统计账目,一边看着,一边同李过分享道:“来亨真是我家千里驹了,那么多粮秣物资,只区区几行字便能计算得这么清晰明了,实在难得。”

李过在边上依旧是绷着一张脸,但他的语气也能透露出几分欣慰和自豪来,李过语带骄傲的说道:“我此前去库房查看粮秣,见得来亨的这些个法子极好,便特地将他带来,和掌家好好说道一番。我听来亨话里头的意思,这几个法子还是刚开始,往后等咱们闯营建制继续扩大了,他还有更多招数可以用上。”

“哈哈,好一匹千里驹!”李自成开怀大笑了起来,他笑声爽朗而真诚,让李来亨心中对闯王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来亨,你还有哪些办法,便一并道来吧,玉峰还没回来,若合适的话,便让你先代玉峰做这个老营的大管家又何妨?”

李来亨也不知李自成这是随口的一句玩笑话,还是认真的。不过他自己其实倒并不是很想担任这个老营大管家职务的,如果闯军是一支高度正规化、集权化的大军,那做个总后勤部部长自然是极好的差事了——可目下的闯营,建制简陋、规模极小,这个总后勤部部长就成了一个辛苦差事了。

而且李来亨图谋甚大,又怎么会满足于将自己限制在后勤岗位上呢?

他思考了一下话术,便回答道:“对整理老营缴获、支取和物资储存这方面的问题,我白天时已同义父介绍过一番了,掌家若有心,这几日我可以细细写几张条子,把所有问题写明给掌家的看。但是嘛……”

李来亨说到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他提到闯营现在严重缺乏识字人员的问题,说道:“只是若要在统支统取的基础上,再按不同管队的层级,设置不同的老营管理细则,恐怕便需要有大量的识字人辅佐才行。”

“而且我也仔细想过,目下咱们闯营框架还小,不急于一时搭起这个架子来。还是首先把粮秣整理、保存这块的事情,办得好一些才对。”

李来亨说着,又将闯营之中原先掌管老营的田见秀扯了进来,“我听义父说,老营的差事原是玉峰叔办的,我看最好还是要等咱们拔营北上,和玉峰叔汇合后,再和玉峰叔商量下,看看事情怎么办。”

李来亨话中隐藏的意思,其实就是要等田见秀归来后,让田见秀亲自去操刀老营改革这件事。这样的好处就在于:

第一,老营改革的细则章程都是自己提出的,功劳这块李自成自然会记在心中;

第二,自己初入闯营,不便于和资历极深的田见秀争权,而且就李来亨后世的历史来看,田见秀虽然为人宽厚、很得士心,但他在军事指挥、战略谋划各方面都存在极大问题,几乎对后期的大顺军造成了致命性的伤害,设法将他绑定在老营管理的位置上才是最好的;

第三,也是李来亨自己并不想出任后勤管理的职务,他图谋甚大,有心改变闯军,使之成为明末独一无二的天下王师,而且他与秦军都司艾国彬有破家灭门之仇,这一切都势必要求李来亨必须自己亲自到第一线掌握军队。

李自成盯着李来亨的双眼看了一会儿,他的目光十分锐利,兼且深邃。李自成的持续注视,多少令李来亨感到一点浑身不自在了,他开始感到自己心里许多的小九九,或许早让闯王看了出来。

但就在此时,李自成却又笑了起来,他伸手拉住李来亨的肩膀,让他靠近一点,用右手握拳锤了锤李来亨的胸膛,说道:“好小子,我听补之讲,你的诨号是叫做乳虎?”

李来亨不知李自成此时突然发问的用意,有些木讷地点了点头。

“乳虎……好、好,看来你的用心还是在战阵兵策之上,那也好,整顿老营的细则,便等咱们拔营北上,见到玉峰之后再一同说吧。”李自成说着,又转头同李过讲道,“补之,我看便先让小老虎做个小管队怎样?你有什么意见吗?”

“这……”李过稍稍迟疑一下,他倒不觉得让李来亨多上战阵有何不好,只是觉得快了些,“闯营中大家伙,会不会觉得来亨提拔太快了?”

“哈,这有何不好呢,咱们闯营又不似那闯塌天、混天星几营一般,处处要求什么入伙的年格。”

李自成对此倒觉得并无何不可,他口中提到的闯塌天和混天星,指的是另外两股民军势力的首领闯塌天刘国能和混天星惠登相。

闯塌天刘国能早在崇祯十一年,便被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招抚,而且在张献忠、罗汝才重新举兵后,他也没有再度起兵,而是隶属于左良玉麾下,坐起了明朝的忠臣孝子。

至于混天星惠登相,他最近似乎也在鄂西、巴东一带活动,说不得什么时候便有可能和闯营撞着呢。

李自成将放在床头的那半支箭矢拿在了手中,指着挂在墙上的粗陋地图说道:“再休整一段时日后,咱们便可以拔营北上了。从竹溪往北,过白河、竹林关、龙驹寨,便入了商州境内。”

李过补充说道:“玉峰正在商洛境内活动,我们到商州一带,便可同玉峰汇合了。”

李自成点点头,说道:“不错。这一路上尚要披荆斩棘、斩关夺将,绝非易与之事。小老虎,我看你心不在老营,而在战阵之上,便让你做个小管队,先带个十几二十人兵马,这北上一路,便要看看你的手段,能否让闯营中的老兄弟们折服。”

啊……!突然获得提拔,而且正好是和自己所追求的带兵官方向一致。李来亨心中已然知道,闯王大概还是看出了他私藏的那点小九九,只是李自成并不会为了李来亨的一点小心思和他置气,反而大胆将兵权交给了他。

不过这倒不是李自成要任用亲戚,而是他已经从刘宗敏、李来亨那里,得悉了夜夺竹溪之战和山道突围之战中,李来亨纵火诱敌、结车阵抵抗明军的种种急智,感到李来亨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材,才有心进行培养。

而且接下来,闯营很快就要放弃这个老营营寨,全师拔营北上,前往商州一带。这一路上必然同兵力强大的援剿明军,发生激烈的战事——李来亨有没有能力担任管队,很快便能够从实战中见得一二真章了,如果他无能的话,自然会被明军消灭掉。

民军的战将们,都是在优势明军的围剿下,大浪淘沙,从惨烈的失败中洗练出来的。

李来亨还没有经受足够的考验,但他又确实表现出了卓越的资质和才干来。李自成对小老虎加以了青眼,也希望这头乳虎,真的能不辜负他和李过的期望,可以有朝一日,震啸百兽。

“谢掌家提拔!来亨必然竭尽全心,倾尽全力,不给咱们闯营丢脸,更不给掌家的和义父丢人!”

李来亨单膝跪在地上,双手抱拳,拜谢李自成的提拔。他的两眼中斗志已经昂扬了起来,先入闯营、再掌兵权,他意在天下的图谋,似乎并不是不可能实现了!

李自成轻笑两声,便挥手示意李过将李来亨带出门去,“补之,今天夜色已经很深了,我看就等明天吧。明早你带小老虎,去熟悉、熟悉他麾下的将士们。”

李过颔首称是,说道:“好,我先带来亨去休息。自成你也要好好休养,今晚早些睡吧,可别让病情又恶化了起来。”

“哈哈,无妨、无妨的。”李自成锤了自己胸口两下,以示他的身体十分健康强壮,“我身体已好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你们都不必太过挂心。”

李自成又用长辈语带关心的口吻问到李来亨:“小老虎,老营营寨一切条件从简,行军打仗中实在不便得优待何人,你今后总要好好适应的。”

“老掌家教训的是,来亨自会谨记在心。”

李来亨最后向李自成抱拳问了几声好后,便转身随同李过一起出了门。此时夜色更深了,天空中已能看到半个月亮的影子,从漆黑的山林中,向天空望去,可以看到密集如河汉的反省,像一条衣带般横亘在天中。

星光不问赶路人,闯军和李来亨的前路依旧道阻且长。

但此时此刻的李来亨,心中乐观情绪却更加澎湃了起来。他在李过的引导下,回到了自己暂居的小屋中——虽然粗陋而简单,但比起此前在竹溪县城多人同住的那个漏风破茅屋,真不知好了多少倍。

想到竹溪县城中的破茅屋,李来亨又忍不住想起了白有财。多亏了这个米脂老乡的提点,自己才抓住了投入闯营之中的机会,可白有财自己却倒在了竹溪之战胜利的前夕,死在了官军刀下。

在崇祯十二年的乱世中,死掉的人又何止是白有财呢?

李来亨想到米脂老家的小妹幼娘,她还活着吗?

月挂高空,像一艘船只一样航行在星汉之中,睡梦渐至,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乱世又会是何样景光呢?

================================================

知乎《李自成在第一次见到李来亨的时候,为什么惊呼“好圣孙”?》

赤坂凌太郎

俗事缠身,暂时谢绝答题。

谢邀。

好圣孙的典故来自《顺朝钦定明史》,根据《顺朝钦定明史》记载,李自成在1639年(即明朝崇祯十二年)第一次见到李来亨的时候,惊叹于他的才华,留下了“好圣孙”的称赞。

这一段记载经过官方史书的推广,特别是在储位之争十分激烈的孝宗朝,又得到了官方有力的推波助澜,几乎成为定论。甚至连李过的继位,都被认为与此有关。

然而就像因参与共和党人活动,而被流放新大陆的史学家赵翼所言,“考《保郧书》、《明末纪事本末》、《国朝定鼎始末》诸书,帝于郧阳时,年不过十六七,而太宗从征十年矣。帝固圣文神武,然太祖岂因一少年,乃定储君之位?余乃知圣孙之论,大谬矣”。

1639年时,李自成与李过等人均征战近十年,怎么可能会因不过十六七岁的李来亨,而大受震动,甚至因此定下李过的储君之位呢?

顾诚先生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曾经对“好圣孙”传说进行细致的考证。他认为这一故事的源头,来自于世祖朝“正统性叙事”的自我构建,是明顺鼎革时期,众多的官方谣言之一。

而孝宗朝由于储位之争十分激烈,国内阶级矛盾也趋于白热化。便又将这一早已受到民间史家广泛质疑的顺初传说,拿了出来,试图利用“正统性叙事”的神主牌位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麻醉国内阶级斗争运动。

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七章 鸟铳队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二章 鳌拜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四章 女官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七章 左镇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
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七章 鸟铳队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九十章 首都第十二章 鳌拜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四章 女官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七章 左镇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