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

章节名笔误,应为107章。。。

===

太行山北与燕山相接,南达王屋山濒临黄河,西衔黄土土高原,东接华北大平原。这座巍峨雄壮的山脉,以它为主干从北向南绵延千里,沟壑幽深,纵横交错的就是清顺两军在黄河以北的主战场。

这里峭壁悬崖,层峦叠嶂,山峰蜿蜒起伏,像一条巨龙卧伏在华北大地上。

在太行山宽阔厚的背脊上,大顺军的将士、满洲人的游骑,四处穿梭活动,旗帜交织成海浪和洪水,无止无休,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众都卷入战争之中。

从河南最先北渡黄河的一部分大顺地方卫军,已经陆陆续续抵达河北境内。

康大眼是李际遇的部下,他原本是辽东难民,因为东虏肆虐逃入关内以后沦为流民,流转四方以后,在河南投入了大顺军的旗下,现在又被编为了李际遇部下的卫军士兵,跟随大顺军北上抗清。

这支大顺的地方卫军从黄河南岸的孙家渡渡口附近北上以后,先是进入怀庆府境内。后来因为怀庆府地界内还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就又被殿右军的制将军李破虏调到了卫辉府协防。

目前康大眼跟着李际遇驻守在卫辉府白鹿山一带,这里地近山西,属于太行山的余脉,易守难攻,所以才交给地方卫军驻守。

原本驻守本地的大顺野战军,则被李破虏调往汲县和安阳一带增援主要战场。

康大眼逃亡到关内以前,是辽东边民,还曾经被编入过东江镇,做过一段时间边兵。所以他的武艺在大顺地方卫军中,算得上出众,跟随李际遇北上后不久,就已经被提拔成了李际遇的亲兵。

大顺的军制里没有家丁一说,亲兵的性质和个人依附关系浓厚的家丁截然不同,但在康大眼自己看来,这多少算是主将对自己的一种看重。

他对李际遇这个人看法还算比较好,这个有名的河南土寇,是出了名的骑墙派,可现在却也被紧紧捆绑在了大顺军的战车上。

这或许说明,有洞见力的人,都对大顺未来的前途,更具期待吧?

康大眼的家乡是被满洲人毁灭的,他在东江镇讨过一段时间生活,但那些东江同袍也早就或死或降。

对康大眼来说,现在满洲人杀进关内,不需要多想就能够知道,东虏是一定会将辽东所遭遇的厄运和毁灭,散播到整个中原大地。

他亲眼见过满洲人的残暴和血腥,因此对于近来多尔衮和他手下一班御用文人鼓吹的“清军军纪严明,纪纲森明”、“大清为崇祯吊丧复仇”之说,只觉得根本是在放屁。

康大眼在东江镇时,被明朝朝廷欠过好多个月军饷。他逃到关内沦为流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朝廷官员的贪婪和无能。

可即便明朝已经变成了这样一条不堪的破船,在明朝和东虏之间,康大眼也不会有任何一点犹豫。他一定会选择站在明朝的这边。

更何况现在的大顺朝,不仅不是像明朝那样对内贪婪残暴、对内无能无耻的破船,反而是一派欣欣向上、朝气蓬勃的开国局面。

对康大眼来说,选择为什么而战,完全没有疑问。

李际遇则不然,和康大眼那种直扑的边民不同,他更有心机,更有算计,行事的唯一准则就是利益的权衡。

李际遇现在率领自己的山寨老本兵和大顺地方卫军北上,主要是他在河南见识到了李自成、李过、李来亨这“三圣”的魄力和才具。

他倾向于认为大顺军有着定鼎天下、建立新朝的潜力,因此才决心将身家性命都压在李来亨的身上。

李际遇的副手申靖邦是个附庸风雅的师爷,他面对着险峻难行的太行山,就深有感触地想到了曹操的《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李际遇眯起眼睛,也很有感触地说:

“我们河南人大约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险峻的崇山峻岭,满洲人要跨过这样的高山和大河,才能杀去开封。

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李际遇的亲兵康大眼就在一旁,跟着拍胸脯说:

“将军说得不错,除非全天下间所有人都发了晕,搢绅全都瞎掉了眼睛,豪杰全都被缚住了手脚,否则东虏怎么可能杀进中原呢?”

康大眼亲眼目睹过辽东是怎么被努尔哈赤征服的,他也亲眼见证过东江镇是怎么在自相残杀中被皇太极毁灭。

事实上康大眼几乎亲眼见识过清军所赢得的所有重大胜利。

但在他的心目中,也是在现在天下间绝大部分汉人的心目中,都不认为多尔衮有可能取得天下。

胡人国运无百年,那种传说和证言,显得是这样有力。

即便是对大顺军最为敌视的南明弘光朝廷,普遍也都认为不管形势怎么发展,清军都需要花费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平定华北。

而在大顺军内部,或者西明这样的友好势力内部,更多人则认为清军能够占据幽燕之地,形成过去契丹的形势,就算是非常成功。

只有最悲观如方以仁、顾君恩那样的人,才认为夹河之战有失败的可能性。但即便悲观如方顾,也只认为清军取得夹河之役的胜利以后,能够占据河北罢了。

见证过大顺政权对于河南、湖广的经营与复兴后,他们又怎么会相信,一个人口不过数十万的区区女真部族,会有“一海内”的可能性存在呢?

虽然现在战争的形势还很不明朗,但像李际遇这样中原数一数二的骑墙派,现在都坚定地站在了李来亨这边,那么大顺军最后的胜利,还有什么可疑惑呢?

伴随着太行山向东方延伸出去的余脉,是越来越多坚守黄河北岸的顺军城池和旗帜。

从河南赶来不久的大顺地方卫军,他们的战斗力、军械、训练等等各个方面,虽然不能和大顺野战军相比,更不能和骁悍的八旗兵相比,可是这些地方卫军也坚定地承担起了许多守卫中原大地的责任。

李际遇登上山口的雄关,从西向东眺望山河之险,心中也免不了升起一股雄壮的豪情。

他甚至自觉有些可惜:“当年晋王在得胜寨招兵时,我如若就以全部身家性命押注晋王麾下,今日也该有个国公做做了吧?”

正在李际遇感叹的时候,一名探骑奔至山下,申靖邦从他手上接过军情讯息后,立刻脸色惊变,赶了过来,高呼道:

“多尔衮……多尔衮退兵了!?”

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二十六章 岁入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六章 裕州人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
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二十六章 岁入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六章 裕州人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