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

本来按照李来亨和苗里琛的演练,矿徒军如果攻城,主要是以挖掘坑道至城墙下方,再以火药炸毁城基。

可是现在时间紧张,根本容不得苗里琛慢慢挖坑了。所以他直接带着一群豫西伏牛山中的挖矿人,每人带上一个“万人敌”的火药包,在袁宗第所部掩护下冲到汝阳城的城墙下面,直接在地面上将城基挖开一角填入火药,应声炸裂。

墙洞处几千斤的火药包同时爆炸,立刻炸碎了一片城墙,数不清的飞石溅射出来。苗里琛虽然经过和李来亨的长久交流讨论,对这种情况有所预料,让矿徒军都带上了门板、大盾防身,但还是有近百人被飞石杀伤。

好在汝阳城城墙本就不厚,经此一炸,城墙虽然没有被直接炸塌。可是城墙上的很多民兵心惊胆战,人人担忧流寇马上就会把城墙炸塌,都觉得站在上面一会儿要么被炸死、要么就会摔死,因此一股脑地都跑了下去。

保定兵拼命阻拦,甚至砍了三五颗脑袋,也挡不住守城乡勇从城墙上逃窜下去的大趋势。

李自成和罗汝才望见这一变化,都欣喜道:“可攻矣!”

闯曹联军主力兵马随即扑上攻城,他们虽然因为强行军没有携带火炮,但是人多势众,兵力十倍于汝阳城守军,士气又十分高昂。

因此一鼓即下,大约只花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冲破了城墙和城门。

不过保定兵虽然人少,但确实比一般官军善战许多。城墙失守后,还有几百保定兵退守崇王府死守——崇王是被分封在汝宁府的藩王,首封之王就是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的嫡六子朱见泽。

现在的崇王是万历四十年袭封的朱由樻,他是崇祯的同辈人,但性格和崇祯完全不同,算是一个特别“识时务”的“俊杰”之辈。

朱由樻看到一大帮官兵跑到自己的王府花园死守,生怕他们惹怒了闯军连累到自己。他马上派王府承奉带着几车金银财宝和降书去向李自成投降,自己则带着一帮王府家丁驱赶跑来死守的官兵。

保定兵全都为之骇然,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当年卢象升天雄军的余部,战斗意志极强。崇祯十一年那次满洲人入关劫掠,崇祯心中打定了议和的主意,百般刁难卢象升和天雄军,天雄军被清军围在巨鹿死战昼夜,一口水、一口饭都没吃上,而崇祯亲信的太监高起潜就带着数万兵马在边上按兵不动看戏。

即便崇祯百般为难天雄军,将他们当成了同清军议和的弃子,天雄军的余部依旧百折不挠地奋斗在裱糊大明江山的第一线。

可保定兵们却没想到,他们城墙失守了都可以巷战、都可以到王府死守,崇王却先降了?

您佬可是藩王啊,向流贼乞命,这是什么笑话?

我辈尚在死战,崇王何故先降?

“他妈的,老子亲爹、两个亲叔父,还有一个大哥,都为了你们朱家死在巨鹿,你们怎生如此厚颜?”

卢象升打造的老天雄军,将士多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一人战死、全队死战。

可如今他们却为自己家族为大明朝廷的无限付出,感到分外的不值。不知道是哪个人先喊了一声“老子们杀了你还能同流贼取富贵”,剩下的保定兵便全都双眼发红,死死盯着崇王朱由樻。

其实崇王府的家丁根本不是保定兵的对手,刚刚朱由樻可以驱赶这些保定兵,不过是欺负他们不敢还手罢了。

现在官兵心中最后一道弦崩掉了,所谓的藩王,又有什么威严可言?

“杀了崇王!同流贼取富贵!”

暴怒的官兵们血洗崇王府,还把此前克扣他们军粮的几名王府承奉也搜了出来,用崇王库藏的锦带丝绸吊死在王府匾额上。

至于崇王本人,王府中有一排装饰汉白玉和翡翠的宫灯,不知道是谁想出的主意,用玉带将崇王吊死在了宫灯上。

“监军道和监军太监全部吊到衙门上,王府承奉吊匾额,崇王……崇王吊宫灯!”

杀红了眼的官兵们,全都呐喊着“吊宫灯”、“吊宫灯”。

到底凭什么,他们这些忠勇之人,岂无报国之志?可是那些监军道的文官,十分粮能给你“损耗”掉五分,剩下五分则要孝敬给监军太监一半,再剩下的二分半还要被庙小妖风大的王府承奉索贿一半。

这样的仗怎么打?这样的朝廷还要怎么裱糊?

他们早该跟着卢大帅一起死在抗清的战场上了,何至于在围剿饥民百姓的战场上,受辱于太监、承奉之手?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闯军!”

“投闯!”

连李自成也没预料到最难啃的保定兵,居然会主动投闯。

李自成本无意杀死崇王,上次他奇袭开封失败就是因为开封的周王拼命死守,所以李自成有意在抓住崇王以后善待他,以此来降低其他藩王的抵抗意志。

可没想到兵变的官兵们直接将崇王吊死在宫灯上面,然后又砍了他的脑袋献给义军。

李自成哭笑不得,对罗汝才感叹道:“我不欲杀王,王却因我而死……唉、唉!”

罗汝才则笑骂道:“杀一个朱王爷胜造七级浮屠,咱们尽快平定汝阳城,就赶紧北上,去抄杨文岳的屁股,不然……”

“不然我恐怕罗叔和颜清儿他们有失啊。”

想到上蔡营的战局,李自成神色也变得沉重了一些,他在心中默念:来亨、双喜,你们一定要撑住,你们等同于我老李的半个亲子侄,我一定救你们出重围。

他看着被保定兵放火烧掉一角的崇王府,点头说:“苗里琛的矿徒兵损伤不少,把新降的保定兵都编到他们那队里,然后都留守在汝阳……不,还是从降兵里挑选一些人带上,说不定能起到劝降的奇效。”

李自成心中担忧李来亨,也对他急于攻城使得李来亨所部的苗里琛伤亡很多。因此就将战斗力较强的新降保定兵补充进苗里琛的麾下,也算一个补偿。

罗汝才虽然也对这支新降劲旅十分垂涎,可是毕竟苗里琛确实立下攻城大功。曹副统帅还是一个拎得起轻重的人,不至于在这时候和李自成闹别扭。

李自成又叫来新降保定兵中的一名军官,询问他杨文岳和虎大威的出兵情况。他就将虎大威手下各员将领的名字和情况一一说了出来,并把官兵的数目也说了个大概,对于杨文岳的军粮草束情况,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自成听得频频点头,连说:“很清楚,很清楚。”

接着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军官回答说:“小人名叫李破虏,原是天雄军出身,巨鹿之战时侥幸不死,却受辱小人之手,情愿投入闯王麾下,以报此仇。”

李自成看他说话极有条理,就笑道:“好,你同闯军的苗里琛一起留守汝阳,截断杨文岳的后路。保定兵多有忠勇之士,我若战胜杨文岳和虎大威,绝不羞辱他们和他们麾下的士卒,愿意加入闯营的都可以加入,不愿加入的我也会发给路费盘缠,让大家回乡去。”

李破虏惊喜道:“多谢闯王!”

李自成挥挥手,虽然他的正式名号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但河南官民百姓还是习惯叫他闯王,他也便听之任之了。

那边罗汝才和田见秀则已经点齐兵马,大军不做休整,直接由汝阳北上奔赴上蔡战场。

闯军中用兵最为审慎的袁宗第则赶到李自成的身边,担忧说道:“如果补之和长恭不能救下先锋军的话,等我们赶去肯定是来不及了。”

李自成脸色一沉,低声道:“如果来亨和双喜有事,我可以不杀保定兵,但一定将杨文岳祭旗。”

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八章 英雄气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
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十章 李寨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八章 英雄气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