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

在迎接完了老营的到来后,为了安置好这十几万家眷妇孺,从李来亨到湖广闯军基层的庄使、捕盗使们,全都奔波行动了起来。

李过提议直接将抄没的许多士绅房屋让给老营家眷居住,不过李来亨另有别种的考虑。

这时候担任掌书记的方以仁和兼任着副都营田使的德安尹陈可新,正在忙于废除一切卫所军田、寺社庄田的工作——在明太祖初创卫所军制的许多年中,这种依托于土地的世兵制度曾经动员起巨大的能量,修复了被蒙古人摧残的华北大地。

可是时至今日,卫所军制已经彻底败坏,残留在三楚大地上的卫所军田,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合时宜,而且会降低行政效率的负面资产。

这些东西,当然都成为了李来亨要求彻底消灭掉的“左镇残余”。

他有意把老营的安置工作,和摧毁卫所屯田的任务结合在一起。在李来亨的安排中,闯军的老营将不再像过去那样,十多万人、数十万人全部聚集于一处,而是分散开来部署到湖广各州府中去。

这些老、弱、病、残,将会在卫所制的尸体上,分担庄使、捕盗使、巡官等闯军基层官吏的行政压力,全力推进清田和垦荒的工作。原本因左军大肆破坏而荒地化的汉水流域州县,还有被闯军没收的王府、卫所荒田,都将重新慢慢兴旺起来。

这对于湖广本地的士绅无疑又是一种充满惊吓感的事情,特别是在刚刚被闯军占领不久的襄阳、荆州、汉口等处,人们不禁疑虑了起来。

只是这种恐惧,在缺乏外部军事支援的情况下,尚不足以演变成一种群起响应的大叛乱——最起码在目下,李来亨的营庄制、公私合营,都给了士绅一条生存之道,让他们不得不犹豫,在军事叛乱条件甚为缺憾的情况下,与闯军进行有限的合作,是不是一种更好的做法呢?

不过闯军的老营家属,大部分都是陕西人和河南人,李来亨也会有所担心,这样多秦人和豫人,突然来到湖广大地上,会否引起本地土著百姓的疑虑和不满?

好在很快到来的中元节,削除了这层疑云。

由于战事基本平定,乡间的山寨武装或被闯军消灭,或被闯军收编,残余的官兵也被悉数讨平,闯军控制区内的治安情况大为好转。本来因为战争缘故而在鄂东已经流行了将近一年的瘟疫,也在闯军统治秩序完全安定下来以后,逐步中止。

支撑闯军对外商贸系统的恳德记商人,本来就以活跃于汉口和九江的江右行商为主。江右行商之中,又素来以药材商人最多,如恳德记的大掌柜萧维崧本人既是来自樟树镇的药材行商——他们努力从九江、南昌、安庆等地购入草药,也是鄂东瘟疫渐渐平息的一大原因。

当中元节时,从随州到襄阳,从荆州到汉口,成千上万的居民和近郊四乡的农民都进城或到临近的市集祭拜那些因长期瘟疫、干旱、饥荒和战乱死去的家人。

襄阳四周到处都是青烟升起,城里则张灯结彩,每家铺子前都有一面涂抹了“扬武蓝”的“闯”字小旗子迎风招展。大街小巷,还有家家户户的门前还张贴了无数张小小的黄纸,有的黄纸被用几乎看不见的细绳挂在街上,上面都写着“奉天倡义”或者“剿兵安民”四个字。

四乡的农民从附近的城门涌了进来,与他们的牲畜和车辆在街上挤作一团。从枣阳来的是骡车,它的木轮十分粗大,车上载满了夏粮;从谷城来的是便于在山区行走的小驴车,它有三尺见方的车板,上面常常坐着一两个来看城中热闹的小孩子。

吸引农民们进城的主要是李来亨让老营组织起来的种种娱乐活动,这其中以陕西人唱的梆子戏最受欢迎。

梆子戏的内容多是一些贴近农民日常生活的滑稽故事,另有一些则在讲述闯军从陕北起兵到潜伏商洛,再到挺进中原和南下湖广的经历。

不仅有人唱,而且还有人在跳舞。陕北边民并不忌讳女孩子家在外抛头露面,有许多老营的妇女就在梆子戏中起舞,舞蹈的动作虽然简单,可是这些免费又漂亮的场景,已经足够让枣阳和谷城的乡人们大开眼界。

剩下还有几台戏,主要是在讲述营田改革中发生的种种戏码:内容主要是着重表演一些本地豪强企图破坏营田新法,一般会设定一个左镇的兵将和土豪同谋,一个自耕农害怕营田新法会让自己多给公家交钱,还会有一个混进闯军里的小文人去出卖农民、讨好富人。最后当然也会有一名闯军的庄使、捕盗使或者巡官,他们会得到本地百姓的帮助,告诉自耕农营田新法的好处,并最后解决那些土豪和乱兵。

这些梆子戏的台词大多是提点学政谢徵和一些刚刚通过节府试的新投文人所写的,以李来亨的标准,他们都属于不大可靠的人士。所以李来亨也没有让他们自由发挥,而是给出了十分呆板的模板,要求全部剧情都必须在他钦定的这几个模板上展开。

表演梆子戏的老营家眷们,其实演技、动作和热情也都不太好,他们中有不少人其实打着来湖广好好享受、做大爷小姐的盘算,被李来亨硬顶来唱戏,积极性当然不高。

但即便如此,对于湖广各州府朴实的平民百姓来说,今年的中元节还是令他们大开眼界。那些剧情尴尬、演技捉急的戏目,却给农民们增添了数不完的欢笑声和喧闹声,成千上万的乡下人熙熙攘攘地游逛,来自汉口的商贩们叫卖着热气腾腾的米汤、香甜的水果和做工精细的棉布。

按照大家商定的时间,李过将在中元节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七月二十日,带兵北上离开湖广。而李来亨则将在李过北上后的次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二日那天攻打郧阳。

所以李过把中元节的这场盛会当做了告别的仪式,他看着成百辆大车运载着粮食川流不息,被强烈的不真实感所折服了。

“荆襄治盛如此,真是多亏了少虎帅的功劳。补帅回汴以后,是当将此事回报于主上,以彰少虎帅的治楚之功。”

刚刚被牛金星派来担任襄阳尹的牛铨,他倒是比较老实,知道襄阳能有这种太平景况,全赖李来亨一手打造出来的湖广新体制,口中夸赞不停,令李来亨对他刮目两眼。

李来亨对牛铨的夸赞,还是自谦说:“襄阳这么快就能安定下来,不是我的功劳,而是那许多乡官的功劳。”

“我为大明做了数年的知县,深知大明为政之难,就在于不重乡政,一切乡村之事,俱委于村老乡绅之手,一旦有事,知县之令不能出城垣。”

现在襄阳名义上的一把手荆襄节度使陈荩曾经做过几年的莱阳知县,他切中朝廷的弊政道:

“朝廷无乡官之政,这是朝廷今天束手无策的病灶根源之一。我听温故说少虎帅在随州已经办了乡官学堂,闯军着意于乡政,真是刷新吏治的最好办法。我看乡官学堂不能只在随州,现在到处人手不足,襄阳也是应该把乡官学堂办起来的。”

大家说话间,街上有个耍猴艺人的动作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灵巧的小猴腾跃翻空,大群观众都爆发出惊人的喝彩声来。

从来都严肃着一张脸的李过,此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连连鼓掌拍手,又转过头去对李来亨说:

“大元帅一直担心你在湖广孤军奋战,能不能把一切事情处理好?看来他真是多虑了,本来大元帅和牛军师,他们都以为宋一鸟和左良玉的先后覆灭,是覆灭在了张献忠的手下,殊不知全是你的功劳。而且湖广闯军不仅战功震烁,治绩也是这样的好,王臣说的乡官之政很好,我回到开封以后,一定把湖广的情况悉数禀明大元帅,不能让他们对你再有什么误解。”

说着李过又拍了拍李来亨的肩膀,他想到和义子重逢时间不久,就又因为孙传庭的缘故,即将北上参战。想到分别处,李过不禁把眼睛眯了起来,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轻不可闻地叹了一声。

辽阔晴朗的天空,一朵朵棉絮般的白云乘风向东南飘去,云朵摇曳间,几滴雨水落了下来。

李来亨轻轻摸了一下被打湿的毡帽,笑道: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待我拔除郧阳后,必和义父会师中原……抑或长安。”

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六章 五军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
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六章 五军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