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

京师花草盛开,街市虽然萧条,但是南风微微来,还是让李建泰稍微喘了一口气。

他知道北京城里许多人首鼠两端,这座大明朝的首都,现在暗流涌动,不仅是满洲人,吴三桂等等投靠了清军的明军大将,还有那些依旧效忠于崇祯皇帝的大臣们,或许还有南边闯贼的人?

八方风雨,汇集北京。

皇太极能够安然处置好都中局势,这样快便整合好了明清联军,把本来各怀心思的联军将领们裹挟成一条麻绳,快速南下。

这一点,李建泰即便内心深处对满洲人又惧又恨,也必须承认,皇太极的手腕确实高明非常。

大明的圣天子崇祯皇帝,与满洲人的天聪汗相比……

李建泰恍神一惊,他把官服下摆提起,快步走入宫中。宫门外依旧是剃着辫子头的八旗兵把守,虽然清军调动了大量兵马南下,但是宫中禁卫依旧异常森严,李建泰没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满洲兵如剑锋一般尖利的目光,好像要将自己刺成碎片。

“光司马还在宫中啊。”

李建泰擦了擦自己脸颊边上流淌下来的冷汗,看着从台陛上走下来的光时亨,心里产生了一点微妙的感觉,光时亨身为新任的兵部尚书,居然还在北京城里吗?

他本以为光时亨这样卖力地巴结满洲人,又是曾经博取天下清名的大名士,应该会被皇太极特别器重才对。

没想到皇太极虽然将光时亨提拔成兵部尚书,这种关键时候却没有带他南下。

光时亨显然心情也略为不悦,他只是随意地拱拱手,向李建泰问好说:“复余今日入宫,有事办理否?”

如今六部大臣之中,也只有少数身兼内阁辅臣的重要人士才能入宫,部务大多停办。也难怪光时亨发出这样的疑问,李建泰知道皇太极已经将崇祯皇帝带走“御驾亲征”了,如今宫中空悬,并无什么重要人物,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清国的内院学士也多随从皇太极离开了北京,李建泰突兀入宫,确实显得奇怪。

“我……府上又遭人丢了狗粪,现在京师守军少了很多,巡防不似前几日那般严格,刁民生事者愈来愈多,只有在宫中,我才能稍微安心些。”

李建泰身为明朝的东阁大学士,白沟河大战以前,他作为朝廷派在吴三桂兵马中的督师,却没有为倾覆的朝廷殉身。不仅在怀来之变上坐视吴三桂发难,更在清军控制北京以后,甘愿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成为了皇太极的一条狗。

现在京城清军守兵减少,夜间就常有一些泼皮无赖将狗粪丢入李建泰府中。他自己也知道自家事不能声张,只好忍气吞声,之前因为有大量八旗兵在北京城里巡街警备,情况还好些,现在清军大多跟随皇太极南下,李建泰就更不敢说些什么了。

光时亨轻蔑地一笑:“哼,不过是一些泼皮罢了。等到陛下凯旋回京,我自当为复余上奏一表,请陛下严查这等乱我两国亲善提携的逆贼乱党。

复余,那你就在宫中休息休息。这些泼皮……哼!也就是现在大战在即,我不愿意多生事端,不然还是应该立即请满洲兵剿洗一番。”

李建泰赶忙劝道:“这就大可不必了!大司马竭力维持两国兄弟邦交,若动辄就去请满洲兵,满洲人必以我等为无能。”

光时亨本来也就只是说说,满洲人何等贵重,岂可为肃清一些泼皮无赖就轻易出动?他挥挥袖子,不再多言,径直拜别李建泰出宫了。

李建泰终于放松下来,他不是一个性情坚毅的人物。崇祯皇帝陷于软禁之中,北京城落在了皇太极的手里,近来天下新的剧变,已经给李建泰脆弱的神经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压力,他这种压力再增加一点点,自己一定会疯掉的。

“陈演和光时亨都在宫中办公……清国内院学士也在宫中办公,必有文牍遗留。”

李建泰知道皇太极此前在北京宣布要百姓剃头之事,乃是洪承畴出的主意。既是给清军将来真的推行剃发之令铺路,也是借着皇太极收回成命、处死好几个要求剃发的官员之机,安大明官绅军民之心。

果然,皇太极只不过杀了几个主动剃发的明朝官员,现在北京城里虽然还是对清军持有不小的敌意,但比起满洲人刚刚进城的时候,已经减弱了很多。

皇太极很清楚他手里最大的一枚筹码,就是崇祯所代表的朝廷威信。

这等枭雄,肯定会把这一枚关键筹码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李建泰深吸一口气,他现在还是明朝的东阁大学士。虽然说清军的重要机密,只有满洲人自己的内院大学士能够看到,但是李建泰身为明朝辅臣,同样可以接触到一些价值较低的文牍。

依照李建泰的估计,皇太极这一回南下,总动员的兵马约有二十万人之多。一线可以投入的战兵,或许也将在十六七万之谱,发动的辅兵和转运民夫之数,更数倍于此,估摸算上辅兵和转运的民夫,皇太极空国南下,军势足可以实称五十万而毫不过分。

五十万兵马,真可谓空国出击了。

皇太极这样短的时间,就能整合好清国和明朝北京朝廷现有的全部资源,整合出这样一支近世百年以来所空前绝后的大军,确实让李建泰升起瞠目结舌于高山巍峨的感觉。

要知道崇祯皇帝富有天下的时候,甚至不说崇祯皇帝,在万历全盛之天下时,明朝也极难动员起这样庞大的作战能量。

当然,这也说明着皇太极的志在必得与穷兵黩武。

满洲人以一区区的辽左幽燕之地,将民力榨取到如此地步,此战只要败北——不,甚至不需要败北,只要皇太极不能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空前胜利,恐怕清国,还有在清国羽翼之下的北京朝廷,都将要走向土崩瓦解的道路了。

毕竟现在的北京城里,粮食问题已经愈发严重起来了。

据李建泰所知,即便是八旗军里的真正满洲人,居然都有不少人得到的粮饷是陈米。

皇太极的空国出击,背后隐藏的也是一场困兽之斗。

闯贼西据关河险阻,东断徐淮漕运,势连中原,隔绝南北,已经形成了隋末时李唐取天下的高屋建瓴之势。

以李建泰度之,或许大顺军真的有可能将在这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会战中,开创一个新的盛世王朝。

他小心翼翼地记下许多文牍上的信息,李建泰无论在政事上、在戎事上,好像都一无所长。他是天启皇帝钦点的进士,曾做过国子监祭酒,在士林中威望很高,可是李建泰仔细想想,自己的一生,于国事究竟有何益处?

李建泰救不了崇祯皇帝,他没有改变老朋友孙传庭被杀的结局,他只能坐视着吴三桂带走明朝最后的军队投靠皇太极,他连死都不敢,只能在皇太极的面前跪倒,做一条曾是士林清流的自己所最看不起的走狗。

“苦读圣贤书数十年,所为何事?忠君不成,救友不成,不忠不义,甘为夷狄走狗,到底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

或许自己只有这多年苦读四书五经的记忆力,还可堪一用。

李建泰默默背下了许多档案上记录的关键信息,决定出宫以后就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把这些内容告知于张家玉……

明朝养士三百年,北京城里并不是死水一滩,而是暗流涌动。

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七章 顺兵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
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七章 顺兵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