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

因为李来亨手上的总预备队始终不动,大顺军在各个战场的兵力都处于劣势。

在潼关方面,因为高一功从洛阳已经赶到了潼关前线,兵力的劣势情况稍稍有所缓解;在太原,形势已经属于比较危急的情况,因为济尔哈朗不计伤亡代价的猛攻,守军形势并不好;在河北,更不用说了,刘体纯虽然得到一部分地方卫军的增援,可是地方卫军的战斗力当然不能同大顺五军的野战军相比,而且总兵力比起多尔衮的南征主力还是相差很大。

只有在山东方面,谷可成带着殿前军布防的山东一线,顺军和清军的兵力差距非常小。

殿前军是由过去闯军最强的中营改编而来,虽然田牛之变以后,李来亨把中营里不少的核心骨干抽调到了殿中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殿前军依旧是大顺五军里相对比较强大的一支野战军。

现在山东的节度使是由武官郭升临时充任,这是因为山东境内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兵营、大战场,到处都是蜂起活跃的亲顺绿林武装。所以比起文官来讲,还是由郭升这样的武将担任节度使比较合适。

另外山东招讨使许都做的也非常好,可以说山东境内亲顺武装可以发展到今天这样如火如荼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大顺一支野战军泰半的效果和作用,大部分的功劳都在许都身上。

也是因为这些亲顺武装的活动,所以由英王阿济格指挥的清军东路军虽然兵力不少,但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却很少。阿济格大部分精力都被到处冒出来的义军武装牵制住了,这些亲顺武装时不时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跑出来,到处截杀清军的粮船、辎重和小股兵马,让阿济格焦头烂额,费尽心思进行镇压。

不过清军在山东也不是没有任何进展的,磁州、大名沦陷以后,多尔衮命令辅国公满达海带领一支偏师从大名东进,包围了东昌。

东昌府的守将是中营出身的殿前军第七师制将军任继荣,守军兵力总数大约是八千人左右,再加上东昌府各地分布的许多义军武装。其实任继荣手头掌握的兵力并不弱了,只是他没有预料到大名那样快就沦陷了,因此只顾着防御北面的阿济格,完全没有预料到清军会有一支部队从西侧突然杀出。

任继荣虽然是中营战将,但他在闯军中的资历其实并不深,还是在先帝李自成崇祯十四年破洛阳的时候,任继荣才因为带来洛阳守军迎接闯军的功劳,得到老万岁的重用。

所以任继荣加入闯营,其实也只有三年的时间。这还不及李来亨在大顺军已有四年多时间地资历深,任继荣能这样得到李自成的信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他很早就劝降了当时在南阳做明军守备的哥哥任光荣投奔闯军。

这种中层军官加入闯军,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所以老万岁才一再提拔任继荣,也是要将他作为千金马骨来吸引人才,并不是说任继荣的才干就特别突出。

此外中营因为长期被田见秀和张鼐把持的缘故,对于李来亨带来的种种军事技术革新,也不像刘芳亮的左营和李过的后营那样积极接受。

现在中营虽然已经被改编为殿前军了,但是使用的战法基本上还是闯军的老一套,并没有像殿左军、殿右军和殿后军那样由李来亨亲自整编,改革编制和技战术。

论骁勇善战,中营兵马当然还是非常骁勇的,可只靠骁勇就能打败清军吗?这恐怕未必。

谷可成空降到殿前军做权将军,他虽然以前是刘宗敏的副将,和中营老人大多比较熟悉,可是毕竟跟着李来亨走了很长时间,重新执掌中营老兄弟们,控制力也没有来得特别高。

现在谷可成又要兼任山东经略使一职,在大顺朝,经略使等同于明朝的总督,要总管山东境内甚至是淮北一带的绝大多数军务、政务。如此谷哥就更腾不出手来整顿中营兵马了。

整体来说,党守素的第五师因为是从张鼐率领的宿卫铁骑改编而来,战斗力本来就居中营之冠,还是可以和八旗军掰掰手腕的。马宝的第六师就不用说了,这和殿右军里李破虏指挥的第十六师一样,都是楚闯嫡系,军事战法和技战术都比较新锐,马宝又是李来亨手下屈指可数的一员名将,战斗力自然不用多说。

任继荣的第七师因此成为了山东顺军野战主力中最弱的一环,第七师的部队兵员主要是整编了田见秀的旧部。实力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士气就相对比较差,而且战法都很老旧,也缺乏坚守名城重镇的防御战经验。

谷可成命任继荣守东昌,本来就是考虑到东昌不处于清军的主攻方向,而且面对阿济格从济南发起的攻势,东昌守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也很容易撤退到兖州府邸,利用兖、徐一带密布的湖泊抵御满洲铁骑的威力。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光中元年的二月份,徐、兖一带的部分湖泊已经冰雪消融,能够用来阻挡敌人攻势。

东昌府中府城聊城其实没有府城北面的临清州重要,临清州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之前就已经被清军攻占。清军又没有沿着大运河南下的意向,所以任继荣自己也认为清军攻击聊城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放松了警惕。

结果大名突然沦陷,多尔衮不失时机地派出博洛和满达海两名满洲名将,从侧翼突袭了聊城。

博洛也是阿巴泰的儿子,他是博和托的亲兄弟,还在获鹿大战中亲手射死了李自成,算得上是目前来讲大顺军最想斩杀的满洲战犯之一。

但也得承认,刚刚被多尔衮晋封为端重郡王的博洛是此时满洲新生代宗室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博洛的军事才华和他兄弟博和托相近,突袭聊城的一战打的极为出色,博洛和满达海是从冠县出发的,他们只用了不足一昼夜的时间,就渡过了旧黄河的河道,出现在了聊城的侧翼。

此时东昌府境内的各路义军武装还没有被任继荣召集起来,甚至连本来应该聚集在聊城的八千大顺野战军,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马被分散在了博平县一带。

任继荣的注意力全部用在了提防阿济格上面,他似乎完全没有想到清军会从另外一个正相反的方向杀出来。

来自中营的老弟兄们作战极为勇敢,他们的战法虽然已经落了伍,可是骁悍的武艺依旧可以冠绝大顺军中。只是任继荣的疏忽浪费了中营老兵们的英勇,而且守军数量相比较清军实在太少,仅仅有五千人左右,清军数量则至少上万。

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十二章 鳌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十七章 无派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五章 矿徒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
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十二章 鳌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十七章 无派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五章 矿徒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