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

西安城内外十里皆戒备森严,战火未至,尘氛却已成肃杀之势。获鹿大战,三皇殒命,消息早已轰动天下,何况西安距离北直隶战场距离又是这样的近,战场消息自然传入关中。

不止潼关,蓝田、灞桥一带都是重兵密布,探马徘徊穿梭,处处显露出紧张的气氛。道路上行人商旅无多,运送粮秣的车辆反倒众多,有一些明显是前明军的部队,既有着一些因循守旧而成的不良积习,另一方面又因为大顺开国的朝气,被老顺军出身的军官督促出了一些略显突兀的精力。

此时自西向东,一大片的战旗好像浮云一般连绵一处。河西战马高昂挺拔,这支大军正是从甘肃一带准备开往中原战场的援军,总人数约有一万至二万人左右,领军的主帅就是西宁节度使辛思忠。

辛思忠是刘宗敏的副将出身,也是最早跟随李自成起兵的陕北元从之一。他对先帝的感情,当然不下于大名府诸将,一旦获悉获鹿战败、先皇驾崩的消息后,辛思忠立即就着手调集兵马准备东进增援中原。

甘肃一带向来是明廷九边重地所在,而且在明末以来的长期战争中,甘肃边军较少受到长期战争的消耗,在顺军席卷西北的过程里,破坏也比较少,本地保留的前明军实力便颇为可观。

辛思忠是战将出身,但他也的确具备一些独当一面的才具。在这方面他和同为刘宗敏副将出身的谷可成类似,都是有方面之才的大将。

甘肃边军很快就被辛思忠打散合编入大顺军中,所以获鹿之败造成的涟漪和余波,并没有在甘肃引发什么值得一提的叛乱。

辛思忠也因此可以十分从容地调集援兵东进,准备出关。他带兵到陕西以后,就准备先到西安汇合曹营各支部队,预计在保留西北边陲和汉中守军以后,筹措近五万人左右的兵力出关增援。

甘肃边军的战马多为河西骏马,体型都较中原马匹高大,远远望去,一名骑兵就好像三四名步兵的军势,一万多人的部队,俨然有数万大兵的气魄。

唐末,长安城因战乱遭受了很大的破坏,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

他放弃了原长安城的外廓城和宫城,仅保留了皇城,称为子城,进行修治。这次整治,便将宫城的南垣作为子城的北墙,与皇城的东、西城垣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原来的皇城成为一座四面环有高大城垣的坚固城池,并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长安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也就是说,从唐末到宋元,当时的长安城只是隋唐时期的皇城而已。

古长安城日渐衰落,到明初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非常重视西安的地位,还一度派太子朱标巡视西安,有迁都的意图。

西安城的城墙才得以获得扩建,重新成为一座足可以傲视天下的巍峨雄城。之后孙传庭在陕西任巡抚的时候,又修了四关土城墙,整个城墙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城外又有宽阔的护城河。

西安城的东门名为长乐门,原本悬挂有一块写有“长乐门”三字的巨大匾额。但在此前李自成席卷西北时,永昌天子自长乐门进入西安时,曾对周围的诸将们感叹“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因此下令焚毁了长乐门的牌匾。

此时辛思忠带着部分兵马先行进入西安城内休整,大军是从西门进入,但他想到了当初李自成烧毁长乐门匾额的事情,就专程带着一些亲兵自东门进城。

城门处雄壮巍峨依旧似汉唐长安,原本悬挂长乐门匾额的地方,现在已经换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顺天应人”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出自宋献策的手笔,据巩尚书说,过去明朝在北京的紫禁城许多地方都挂有“敬天法祖”的四字匾额。

“敬天法祖”四字出自崇祯重用的一个太监高起潜手下,是在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时挂到了紫禁城乾清宫的宫门上。

以“顺天应人”取代“敬天法祖”,这是宋献策的建议,也正中李自成的下怀,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代表着大顺军起义推翻明朝的道统合法性所在。

辛思忠望着牌匾,喃喃数遍:“顺天应人……顺天应人……顺天应人……先帝顺天应人,为何又败于胡虏之手?天命何等不公?闯军百战十几年,日日朝不保夕,如今才稍稍立足,怎么就遭此大劫?”

城门下迎面走出数骑,罗汝才骑马走在最前面。一段时间不见,罗汝才的身材又“膨胀”了不少,他骑在战马上活像一颗圆鼓鼓的肉球,直压得胯下那匹矫健的骏马都露出不堪负重的模样来。

圆鼓鼓的罗汝才左晃晃右晃晃,连辛思忠都担心这位曾经的义军曹帅,现在的大顺南阳公会不会突然落马摔倒。

酒色财气腐蚀透了罗汝才的身子骨,他脸上满满都是虚浮之色,看得实在叫人担心会不会突然就发病昏了过去。

不过当罗汝才走近到辛思忠近处的时候,这位过去和李自成几乎等夷的豪帅,却拍着辛思忠爽朗大笑说:

“什么天命?即便真的有天命,天命也是在大顺的一边。否则大行皇帝怎么能够留下今天大顺军的这番基业呢?我们尚有西北、中原数千里的土地,各处兵马加在一起,说还有二十万可战之兵也并不过分吧?

老辛,你担心一个什么劲儿呢!光是现在在西安,就凑到了快要有五万人了吧。我们给先帝报仇,咱看还真是没有什么难度,老辛你真的是多虑了吧!”

罗汝才虽然外表看起来已经虚浮到了极点,可他说起话来,依旧是中气十足,充满了那种江湖豪杰、黑道大哥所独有的感染力。

罗汝才一张口,本来笼罩在辛思忠及其左右侍卫亲将身上的悲愤忧郁之情,瞬间就被一扫而空了。

辛思忠也终于能够露出几分笑容说:“我带兵东出潼关,为的就是给先皇报仇。罗帅,南阳公,现在大顺朝里,还有在陕西,你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人物,我也要看看你的意见才好行事了。”

罗汝才与辛思忠收得愉快,一旁跟随罗汝才出来迎接的人,像罗戴恩和赵应元等人就一样是透露出乐观的情绪来,但也有另外一批人,就是以吉珪和杨承祖为首的曹营一些老顽固,脸上表情就不大好看。

杨承祖身为罗汝才的左右手,这时候却和吉珪远远站在很后面的位置。他看着城门下攀谈甚欢的众将,脸上露出讥讽之色,冷笑一声,低语道:

“这天下……本来就是该算我们曹营的。”

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四章 于大忠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八章 英雄气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
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四章 于大忠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八章 英雄气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九章 高家寨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