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

“哼,义父,这件事或许真的是启翁不学的缘故?”

李过沉默不语,他拍了拍李来亨的手后,又对巩焴及姜学一两人吩咐道:“两位大人,我从未读过诗经,当然不知道这句话。二位先生也不必要再往外说这件事情了,如果传到启翁的耳中,或者是让殿下听到了,总归是不好的。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巩焴与姜学一,这礼政府的一位尚书、一位侍郎,互相对视一眼以后,都拱手对李过拜道:“悉听补帅之意。”

巩焴接着抬起头来,看向李来亨说:“早听闻小李帅博闻广识,今日得见,确实是盛名之下无有虚士。补帅和小李帅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可以在面见陛下的时候,向陛下提一下荆侯之事。此爵爵号确实很不雅驯,想来以陛下与补帅的关系,只要陛下明白荆舒是惩的褒贬道理以后,一定会为补帅重新选定一个爵号。毕竟现在登极大典还未举行,这些封号也只是暂时草定的而已。”

李来亨走过来握住了巩焴的手,他知道巩尚书这样说,那就是在李过和牛金星之间,选定了李过这一方,便笑道:“巩尚书也是陕西人吧?我们皆是秦人,风俗相近,乡音类同,今后还要多多走动一下才好。今后闯军开国建政,总要文武相得益彰才好。”

姜学一赶忙跟着说:“是极是极,小李帅,今后一定多多相互走动!”

“不……”

正当李来亨和巩焴、姜学一两人攀谈火热的时候,李过却摇头说:“算了,巩尚书,还是像之前说的那样,荆侯这件事就算了吧。你也不要再和殿下提这件事了,此事无甚重要,不要再向外声张。现在明清两军尚有二十万大兵垂在闯军的头顶,哪里是争论什么侯爵封号的时候?不要再向外说了,徒惹物议。”

“这……?”

巩焴、姜学一两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来亨,李来亨吸了一口气,挥挥手道:“义父所言有道理,现在兵凶战危,明清联军二十万大军掌握有主动权,随时都可能打过来。我们就算说服殿下休养生息,巩固根基,一旦明清联军主动袭来,还不是要大打、特打一场大会战?主动权没有操之我手,谁知道明天光景又会如何?这时候和启翁发生什么不好的争论,也确实不是时机。”

“两位先生,此事先搁置下去吧。我和来亨另外有些事情要谈,就不奉陪了。”

“义父……”

礼政府的两位大人一同拜首后,李过就拿起李来亨走了出去。等候在外面的方以仁见状不明所以,李来亨对他摇了摇头,让方以仁先行回府,他自己和李过慢慢再谈别的事情。

李过身上穿着一袭扬武蓝色的布袍子,他挽住李来亨走到街上,身后连卫兵都没有跟着了。

太原城的街道上还能看出一些肃杀的氛围,是不是有骑着快马的探骑和信使从大街上飞速冲过。就像李过说的那样,皇太极的二十万大军正悬在闯军的头顶上,随时可能攻击过来,主动权操之于敌,闯军即便想要深根固本,也很困难。

“你知道闯王要改名字了吗?”李过问道。

“哦?”李来亨倒未听说过此事,不免感到惊讶,“要改名字?是宋军师出的主意吗?去应那什么十八孩儿兑上坐的谶纬?”

“不是。闯王是要把名字中最后一个成字,改成上面一个日头、下面一个成的晟字。因为牛金星拟定的十个避讳字里,成字实在太常见了,避而不用会带来很大不便。为此经礼政府文臣们的反复推敲,闯王就决定改名叫自晟。晟字的涵义是光明和兴盛,大家都觉得寓意非常好,也比成字容易避讳。”

李来亨之前本来因为李自成追封父祖三代,搞出十个常用字做避讳字的事情,对于近来闯军上层的情况,感到很不乐观。

但是听李过这样说,看来李自成倒是还没有昏了头:“这样便于百姓生活,只是苦了闯王自己要改个名字。”

李过接着盯住李来亨,慢慢说道:“除了闯王改名字外……殿下的意思,是要求我和双喜也改名字。”

“这又是怎么回事?”

“昨日殿下将我和双喜一同叫入宫中,依殿下的意思,我这边是因为过这个字寓意不好,所以干脆趁着登极大典和封爵的机会,改一个寓意更好的名字……殿下已经订好了一个衣锦还乡的锦字。双喜那边,则是因为双喜这个名字按启翁所说,太俗气了一些,怎么说呢,就是不太雅驯。启翁就说干脆一起把双喜的名字也改了,殿下就订了一个鼐字,意思是大鼎。”

李来亨眯起眼睛说:“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士用一鼎。不知道双喜哥,这个鼐字将是几鼎?”

这件事情实在颇为微妙,李来亨知道历史上闯军中确实有不少人因为避讳改了名字,像谷可成就改名叫了谷英。

但是很显然,李过改名叫李锦,还有李双喜改名叫李鼐。

这两件事情,都和避讳无关。

如果硬要联系起来的话,结合李自成改名叫李自晟这点来看。李过的过和李双喜的双喜,也都算常用字,如果他们中的某一个人将来继承闯军政权,那为了避免因为避讳造成的不方便,改名确实也是应有之意。

只是现在李自成同时帮李过和李双喜两人同时改名,而且改的李锦和李鼐两个名字,寓意都颇好,就让人感觉不好猜度李自成究竟用心何在。

“锦字倒是比鼐字要常用不少……不知道殿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过摇头道:“我只是把这些事情和你说说罢了,你也不要想太多。现在头等大事,不是登极大典,也不是封爵封官,而是皇太极的二十万大军。羽檄争驰,闯军的天下难道真的三分有其二吗?我看还不见得。千里之路,刚刚开始,我不想闯军内部因为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横生枝节,削弱了我们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今天和你谈这些事情,是要来亨你明白一点。对目下的闯军来说,我们在北方的力量本来就弱于明清联军,那就更加不能因为横生枝节而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团结……现在最重要的是维护闯军的团结。

我去过襄阳,也去过荆州,我是见过你在湖广的种种布置和制度。将来一旦有事,或许闯军的未来就要依托在你的那些布置上面……所以我更要让你明白这一点,必须维护闯军的团结,否则争夺天下一定是无从谈起。”

李来亨苦笑道:“义父,我们又何尝挑起过什么横生枝节呢?从头到尾,还不是启翁一个人剃头担子一头热,编排什么牛党、李党之说,没有党争,也要制造党争吗?我近来听乐山说,现在启翁又和宋企郊、巩焴这些人闹得很僵,弄成了什么秦党、豫党,还有进士党和举人党的分别。

咱们闯军还没有正式开国,启翁就搞出这样的幺蛾子来。我看将来就算横生枝节,十有八九也是出在他们那一边的。”

“什么他们那一边,我们这一边的。闯军上下一体,分什么哪一边?来亨,你不要太担心启翁。启翁是文人,手中无兵,影响不到战局的。而且他儿子牛铨不是现在在湖广做襄阳府府尹吗?你透过这层关系,也设法劝劝启翁。”

“启翁无兵,玉峰叔、双喜哥,他们手上的兵力可不少呀……”

李来亨还想再说些什么,他们两人便远远看到大街的远处,李自成的黄龙纛正在慢慢靠近过来。随即一群排列整齐的骑兵护卫着身穿天蓝箭衣、张着小黄盖的李自成缓步走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五章 矿徒军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八十六章 弊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五章 矿徒军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八十六章 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