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

高名衡和黄澍刚刚离开,陈荩也找上了自己的老朋友陈永福说话。他是陈永福儿子陈德的座师,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一开场便开门见山地说:“开封恐怕支持不住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这已经不是陈荩第一次向陈永福暗示开封注定陷落的结局,但陈永福还是板着一张脸道:“只要守城的官绅军民上下一心,开封绝不会有事。王臣,我以项上人头给你担保,只要我还在一天,开封绝不会叫闯贼攻破。”

陈荩知道这绝不是陈永福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哈哈笑了两声后说:“抚台和按院的争斗越来越烈,黄澍奉高按院的命令,在城中成立了义勇大社。这支社兵兵马近来越来越多,数量已在你的河南镇官兵之上,周王和开封士绅现在也都把钱直接交给黄澍,社兵实力越来越强,可怜官兵连粮食都还需要你自己掏腰包去同奸商买粮。”

如今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军人们连口粮都不能保证充足,何况官兵还有家口,家口的粮食甚至还需要陈永福自己出钱,到那些奸商处购买。

相比较之下社兵本身就是士绅组建的武装,黄澍可以直接从周王和开封官绅处获得粮食,待遇反而比官兵要好。

虽然高名衡和黄澍都反复跟陈永福谈过,说社兵只会帮他的忙,而不会拆他的台。可是高黄二人坚持不肯把社兵的指挥权交到陈永福手中,近来又极力拉拢高谦,陈永福又怎么可能不心怀芥蒂呢?

陈永福听到这话,脸上神色显得有些难看。他不再说话,一路往回走去,可陈荩还是紧跟其后,接着劝道:“闯军总攻在即,抚台和按院都下定决心水攻驱敌。可是黄河决堤,如此大事,即便真能借水势打败闯军,日后汴中士绅群起问罪,朝廷也一定会从开封守城文武中选出一人开刀顶嘴,以塞天下人汹汹之口,将军能保自己今后无恙吗?”

两人这时刚好走到曹门坊附近,有一处铺子正在发粜卖粮。现今不仅是粮价高涨,而且能买到粮食的地方也极少了,所以曹门坊买粮人的拥挤情况十分怕人,隔好些街道,就听见人声鼎沸,吵闹不堪。

米店前用车辆和大的木头塞断街道,谁也不能够进入其中。但见你推我挤,万头攒动。随即发生了几起混乱,有两处是妇女老弱被挤倒踏伤;有一处是一个老婆子被挤倒后竟然没人救护,遭到一阵践踏,死在地上;还有一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被挤倒踏伤,幸而救起,已经不能动弹。

但见挤呀,拥呀,吵呀,骂呀,哭呀,加上厮打,一片混乱。所有的人都想买到粮食,可是后面的人挤不到前面去,前面的人又被后面的人推倒,混乱越来越可怕。

陈荩在开封讲学,在本地人心中具备一定的威望。他见到这混乱的景象,就呼喝着大家不要闹,可是谁也不理会。

过了一会儿又涌来一群兵丁,他们乱打百姓,冲到前边,强行买粮。百姓不服,不肯让路,口出怨言。士兵动手乱打,不少百姓被打伤,吵闹更加厉害,一时民情汹汹,几乎要发生兵民互斗。

陈永福实在看不下去,更担心人心浮动、军心不稳,不用闯军攻城,开封就将自行瓦解。他急忙叫来一群家丁,亮出总兵官的旗号把人群分开,又把胡乱打人的兵丁抓起来不少,才算稳定住了眼前的局面。

可被陈永福家丁抓捕起来的士兵,却有一人吐了一口唾沫,叫嚷道:“老子是黄推官的社兵义勇,你们凭什么抓我?”

陈永福闻言大怒,当场就拔刀把这个跋扈不法的社兵砍死,他转过头去对陈荩答道:“我身为武将,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后退一步。可如果高黄之辈,想在背后捅我一刀,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王臣,你是我所见过的天下间头号聪明人,这样反复劝我,想来腹中必有韬略,还请指教。”

陈荩闻言微微一笑,便将陈可新此前写给他的书信尽数交给了陈永福。陈永福看到这些书信,面色大变,心中震惊,他虽然已经隐约有过这方面的一些猜测,可当真的看到老朋友陈荩和闯军有所联系时,还是极受震动。

陈荩可是崇祯天子钦点的进士出身,不仅做过莱阳知县,还在士林中具备不低的威望,绝非牛金星可比。

他暗投闯军,怎么可能不使陈永福震惊呢。

“王臣,你有什么话,就全部和我讲出来吧。这不仅事关我们两人一生的名誉成败,也关系着开封全城军民的生死存亡。”

陈永福终于痛下决心,开封城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全城军民都处在一个历史的岔路口上。

是要挖开黄河,换取一点打败闯军的可能性。

还是要和陈荩一样,与闯军建立联系,另寻他路呢?

陈永福前段时间曾听陈荩讲过宋代杜充的史事,金人入寇中原时,杜充是大名府留守。但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一来,杜充不敢与之交锋,唯一的对策是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

杜充决河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现在想来,陈荩给他讲这则史事的时候,大概就已经猜测到了高名衡和黄澍的决堤筹划,确实不可谓不高明。

但陈永福还是心有疑虑,问道:“可是……可是我射伤了李闯王的一只眼睛,他岂能容我?一旦开封失守,我恐怕我们父子二人,俱不得生。”

陈荩却笑道:“将军,且不说李闯王是宽和之人,绝不会因一己之仇怨而丧失了千金市马骨的好机会。闯王要的只是一座开封城,只要将军能够阻止黄澍挖开黄河大堤,使开封城完璧归于闯王,有如此大功,还怕闯王计较旧怨吗?”

“这……我实在不敢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李闯王是否宽和大度上面。”

陈永福想来想去,终究不敢相信李自成真的会不计较射瞎一只眼睛的仇恨。他决心自保,但也不打算把全部筹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便对陈荩说:“黄河决堤之事我会设法阻碍,但我绝不会投降李自成。现在开封虽然被围的厉害,但只要我不再顾及城池,全力突围自保,自信还是可以跑出去几千人的。”

陈荩心中暗叹,可惜他虽然和陈可新有所联系,却同城外的中原闯军没有建立稳定的联络渠道。否则只要把高名衡、黄澍的决堤密谋通知给李自成,一切就都不必担心了,现在看来要保住开封城和半个河南,就只能看在陈永福拖住黄澍决堤的这段时间里,闯军能不能先一步攻下开封。

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
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