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

杨嗣昌正在长江的船上,江流湍急,船如箭发。如今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沙市,方能知道张献忠的行踪,决定继续追剿方略。他孤独地坐在大舱中,久久地望着窗外江水,不许人进来惊动。后来他轻轻地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道:“皇上,臣力竭矣!”

去年,他将各股农民军逼到川东和鄂西一带,大军四面围堵,收复了夷陵,惠登相和王光恩等股纷纷投降,罗汝才也已经决定投降。

他想,只剩下张献忠一股,已经被包围在夔、巫之间的丛山中,不难歼灭。

无奈首先是四川巡抚邵捷春不遵照他的作战方略部署兵力,其次是秦军在开县鼓噪,奔回陕西境内,使堵御西路的兵力空虚。

张献忠对罗汝才又劝说又挟制,使罗汝才不再投降,合兵一处,突入四川内地。

他亲自赶往重庆,打算将张、罗驱赶到川西北的偏远地方,包围歼灭。无奈将不用命,士无斗志,尚方剑不起作用,一切堵剿谋划全都落空。

www¸ ttκǎ n¸ C〇 半年之间,张献忠和罗汝才从川东到川北,回攻成都,又顺沱江南下,到川南沪州,再从川南回师北上,绕过成都,东趋通江,迅速南下,行踪诡秘,消息杳然,过了端日,突然在开县黄陵城出现,消灭了总兵猛如虎率领的堵截部队,从夔州、大昌境内出川。

他奉命督师至今,费了上百万银子的军饷,一年半的心血,竟然毁于一旦!

他望着江水,继续想了很久,苦于不知道张献忠将奔往何处,也苦于想不出什么善策,觉得心中有许多话要向朝廷申诉,可是常言道“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如今只好听别人的攻讦!

他的心情颓丧,十分沉重,不自觉地小声叫道:“皇上!皇上!……”

杨嗣昌出马督师以来的许多往事,不断地浮上心头。去年他收复夷陵,在鄂西招降诸贼,杨嗣昌最重视的是王光恩这一营,在大船上特予接见,给以银币,好言抚慰。

王光恩也叩头涕泣,发誓效忠朝廷,永无二心。他的关营人马近来死、伤和逃散的约有一半。杨嗣昌命他挑选一部分精兵随军追剿,其余的由他率往郧阳、均州驻扎,整顿训练,归郧阳抚治调遣。

接见了王光恩以后,杨嗣昌就在大船上批阅文书。他知道张献忠和罗汝才不久前破了大昌之后,继续向西。他还不明白张、罗的作战意图,但是更证实了他原来对幕僚们说过的一句话:“倘献、曹二贼合股,则剿局必多周折。”

当天夜里,他同幕僚们商议之后,连着发出了两道十万火急檄文:一道给驻扎在竹山境内的左良玉,命他今夜驰赴秭归,使张献忠不得从夔东重入湖广;一道给川抚邵捷春,命他坚守梁山,使张献忠不能够奔袭重庆。

第二天黎明,巫峡中黑森森的。只听得三声炮响,最前边的一只大船上鼓角齐鸣。稍过片刻,船队起锚,开始向夔州进发。

巫山县文武官吏、士绅和王光恩等新降将领,跪在岸上送行。

但杨嗣昌没有走出船舱,只是命一位中军参将站在船头上传谕地方官绅免送,严守城池要紧。

每一只大船都有许多灯笼火把,照耀江中,照出大小旗帜飘扬,像一条一里多长的巨龙,在激流中艰难地蜿蜒西上,十分壮观。

为着早到夔州,今天每只船都增加了纤夫。在悬崖峭壁的半腰间,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杨嗣昌从船窗中探出头来,向下看,水流汹涌,点点灯火在波浪中闪动,几丈外便是一片昏黑;望上看,黑森森高峰插天,在最高的峰尖上虽然已经有轻淡的曙色和霞光,但是看来非常遥远,并不属于这深而窄的、随时都有沉舟危险的峡中世界。

船一转头,连那染有曙色的峰尖也看不见了。

他一路上已经经过不少暗礁险滩,从此到夔州还要经过瞿塘,绕过滟滪堆,一处失误,便将在艰险的征途上死于王事。他正在胡思乱想,忽然听见从高处悬崖上落下来几声猿猴的啼叫,声音清苦。他的心中一动,叹息一声,不觉吟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由于心情沉重、悲凉,杨嗣昌无心再看江景,将头缩回舱中。他昨夜同幕僚商议军事,睡眠很少,想趁这时再倚枕假寐片刻。但刚刚闭上眼睛,种种军事难题一古脑儿涌上心头,同时从舱外传进来猿声、水声、橹声、船夫的号子声,使他的心神更乱。

他迅速起床,唤仆人进来替他梳头,同时在心中叹道:“朝中诸公,有几个知道我的为国苦心!”

仅仅经过半年,杨嗣昌由希望到失望,到失去信心。这时他还不知道洛阳失守,不知道河南的局势已经大变,他所关心的只是张献忠和罗汝才的行踪,所以急于赶到沙市,重新部署军事。

他在当时满朝大臣中不愧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去年从夷陵入川以后,尽管鄂北郧、襄一带已无义军活动,但是他不能忘怀襄阳是军事上根本重地,而且是亲藩封地。他命襄阳知府王述曾负责守护襄阳城,但是他常常感到放心不下,几次亲自写信给王述曾,嘱咐他切不可疏忽大意。

现在因张献忠已经出川,他又想到襄阳,更加放心不下,但没有对任何幕僚提及。在半夜就寝时候,几位亲信幕僚都已离开,只有儿子杨山松尚未退出。他趁左右无人,叹口气小声问道:“你看王述曾这个人如何”

杨嗣昌的儿子杨山松恭敬地回答说:“大人最有知人之明,用王述曾做襄阳知府自然比前任为好。他年轻有为,敢于任事,又为大人亲手提拔,颇思感恩图报。只是听说自从大人离开襄阳后,他有时行为不检,不似原先勤谨。还听说他有时借亲自查狱为名,将献贼的两个美妾从狱中提出问话。倘若日子久了,难免不出纰漏。”

杨嗣昌说:“目前战局变化无常,襄阳守臣须得老成持重方好;倘稍轻浮,纵然平日尚有干才,也易偾事。所以襄阳这个地方,我有点放心不下。”

“大人何不火速给王知府下一手教,嘱其格外小心谨慎,加意城守,严防奸细?”

杨嗣昌摇摇头,轻声说:“此时给王知府的书信中不写明川中战局变化,他不会十分重视。对他说明,亦有不便。目前正是谣言纷起时候,万不可使襄阳知道真相,引起人心惊慌,给住在襄樊的降人与流民以可乘之机。

“且朝廷上很多人出于门户之见,不顾国家安危利害,惟以攻讦为能事。倘若我们自己不慎,将新近川中战局的变化传了出去,被京师言官知道,哗然相攻,而皇上又素来急躁,容易震怒……”

杨山松转而问道:“如不趁此时速给王知府下手教,嘱其小心城守事宜,万一献贼窜出四川如何?”

杨嗣昌沉默一阵,说:“目前献、曹二贼也是疲于奔命,人马更少,只剩下三四千人,纵然能逃出四川,未必敢奔袭襄阳;纵然奔袭襄阳,只要襄阳城门盘查得严,奸细混不进去,也会万无一失。王知府虽然有些轻浮,然张兵备素称老练。看来我的担心未免是过虑了。”

杨山松见父亲的心情稍安,也很困倦,便轻脚轻手地退了出去。

有一些可怕的预感压着杨嗣昌的心头。过了很久,他苦于睡不着觉,索性起身出舱,站立船头。

皓月当空。江风凄冷。两岸黑黝黝高山突兀。船边激浪拍岸,澎湃作响。他望望两岸山影,又望望滔滔江水,感到前途莫测,但又无计可想。他的老仆人杨忠和儿子山松站立在背后,想劝他回舱中休息,却不敢做声。

过了很久,他们听见他轻轻地叹口气,吐出来四个字:“天乎!天乎!”

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十五章 身后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三章 林猫猫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
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十五章 身后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三章 林猫猫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