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

刘汝魁和郝摇旗这两个猛将打开官军的战线后,刘芳亮便也跟着杀了进去。这个白净俊朗的闯营大将,平常用惯了长矛,此时只拿一只单刀,却还是有着可怕的破坏力。

刘芳亮在战场上的模样,同他私底下完全不同。如果说郝摇旗是将战场上的敌军当做小鸡一样、将杀戮当做游戏,那么刘芳亮则是可以清醒认识到这是赌上性命的生死搏杀,但又同时沉醉乃至于沉迷其中。

他平常总是一脸冷酷的模样,此时杀入官军长枪阵中,却满脸快意。同时手中的动作,还是既有力,又十分节制。刘芳亮不像郝摇旗那般大开大合,他绝不浪费任何体力在多余的动作里,每一刀都在狠辣的同时,兼具了极高的杀戮效率。

刘芳亮专门冲向那些佩戴有短兵武器的官兵,或者在他们拔出腰刀一类短兵前将他们杀死,或者在他们集结成阵前,带着部众将其围杀。他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同时,还有余力指挥身边的一批士卒,在混乱的战场厮杀中,巧妙进行指挥,调动部众,在局部上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

这种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从容指挥部众结阵的能力,真让李来亨为之瞠目结舌了。小老虎心中,除了记住今后有空闲时,应当多向刘芳亮请教请教临阵决机的本领外。又想到,这个白面的年轻将领,自己起初觉得他是个有类赵云一般的战将,现在看来,刘芳亮的战场风格,可比赵云残忍许多。

他高度理性的冷酷和十足的杀戮效率,让李来亨想起了南北朝时,第二次邙山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兰陵王高长恭。李来亨甚至想出了个主意,刘芳亮这张俊俏的脸蛋,与历史上素称俊美的高长恭一样,在战场上缺乏威慑力。或许应该让刘芳亮模仿高长恭,带上一张鬼面具。李来亨甚至都为刘芳亮想好了新的绰号,就叫赛兰陵……

刘芳亮反手持刀,用刀柄磕开面前一名官兵砍过来的武器。刀锋的那侧,则随即向后刺穿了另一名官兵的脖颈。他动作毫无迟滞,迅疾又将刀尖抽出。在喷涌的血花之中,手挽一个刀花,将反手持刀改为了正手持刀,一个箭步,又杀死了正面的那名官兵。

李来亨投入闯营时间还不久,他虽然经常向义父李过和部将郝摇旗请教武艺,但短时间内还很难有什么太大进步。何况小老虎也知道自己的优势绝不在战场武勇方面,而更多在于大战略经营和建设的方面。

因此李来亨对于自己武勇不彰,也不以为意。他勉力跟在郝摇旗身后,砍伤两名猝不及防的官兵后,便很快被艾国彬和李思全投入的一股援兵,砍伤一臂。

李来亨自知他的勇力远不及刘芳亮、郝摇旗、刘汝魁这些人物,便向白旺靠拢。白旺的勇力也十分平常,但混乱的战线之中,永远需要一些负责协调的组织者。

现在李来亨和白旺担任的角色,就是这样的组织者。他们从容调整着迂回部队的战线,当最前面的官军阵列被刘芳亮为首的斗将们撕开缺口后。他们便及时将后排的战士,填充到前线里,扩大成果,彻底摧毁官军长枪阵的阵列。

而在官军正面的闯营主力,现在也趁着官兵们的混乱,全力进攻。特别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右翼精兵,他们集中力量,试图将官军的战线完全打穿。与从右侧山坡冲击下来的迂回部队,会师于一处。

李自成手提那口锋锐的花马剑,冲在最前面。老掌盘有一段时间没有亲上前线杀敌了,但他的身手还是那般高超,一点都没有退步。

花马剑左右突刺几下,便将好几名因右翼遭到迂回而慌张不已的官兵杀死。李自成一点不顾自己作为老掌盘的领袖身份,他身先士卒、陷阵于前,几乎和一个最普通的闯营将士,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做法自然也极大鼓舞了闯军战士们的斗志和勇气,人人奋勇争先。

李自成左右的李双喜和党守素,年纪都很轻。他们思想较为单纯,见到老掌盘亲自提剑杀敌、浴血奋战,立即便热血上涌。领头带着精锐的夜不收和亲兵卫士,护住李自成的两侧,抵挡官军的围攻。

闯营的攻势越发顺利,无论是迂回部队,还是正面强攻的主力部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官军大阵的整个右翼,已经处于完全崩溃的边缘了。

在官军阵列后方的艾国彬,已经急的焦头烂额。他追悔不及,恨透了李思全这个狗奴才,全怪他胡乱提议。说什么在军岭川山谷里头,摆出一个长枪阵,就可以痛击流贼。结果不仅未能如何杀伤流贼,还断送了自己逃生的机会。

“狗奴才!等老爷回到龙驹寨,非剥了你的皮不可!”

艾国彬痛骂了李思全一声,他见前方官军战线即将崩溃的样子,再升不起一点斗志。心里头全都是赶紧渡河,逃回龙驹寨的想法。

艾都司甚至顾不上正在前方苦战的官军主力,只带着身旁的十来个家丁,便扭头往渡口的方向跑去。

正在官军大阵之中指挥反击的李思全,这时候见到艾国彬的中军大旗突然倒下。再仔细一看,艾都司身边的亲信家丁也都不见了人影。立即便反应了过来,这个狗老爷已经不顾大家的主奴情分,硬是要“壮士断腕”,抛下他们这些官兵,断尾求生了。

“狗老爷!他以为我们完蛋了,他一个人逃回去,就能有活路吗!”

李思全胸中怒火燃烧。当年艾都司打算陷害米脂李家,游手好闲的李思全,便受了艾都司的贿赂,到衙门出首状告李家交通流寇。

靠着这份功劳,李思全自以为自己算是跻身艾老爷心腹奴才的行列了。这以后他更积极为艾国彬出谋划策,将他在李重二身边听到的一点半点方略,全无保留的告诉了艾国彬。

却没想到一到战局危急的时候,艾国彬准备逃跑时,根本看都不看他一眼。只当李思全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走狗而已——李思全可以接受自己是个走狗奴才,却不能接受自己是个级别如此之低的走狗奴才。

他心生愤恨,而且和艾国彬一样,李思全也想活命。李思全出卖米脂李家后,在艾国彬手下又能混得风生水起,自然也有几分急智。他当即便心生一计,突然大声呼喊起来,不断叫嚷着“都司老爷跑回渡口了”、“都司老爷跑回渡口了”。试图将闯军的注意力,吸引到逃窜的艾国彬身上,为自己趁乱逃命制造机会。

其他官兵听到这句话后,又看了看周围。他们一看,不光艾老爷的中军大旗不见了,连他最亲信的那些家丁人影也都消失了。于是人人便都知道,艾国彬肯定是丢下大部队,带着自己心腹家丁,独自逃命去了。

本来官军里头许多人,便是被艾国彬强取豪夺,强行收编到麾下的米脂乡勇。他们对于艾国彬实在谈不上什么效忠心,既然上峰长官自己都逃命了,他们又凭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呢?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将武器丢下,但这很快便形成一股风潮。此前郑国栋所部全军崩溃时的场景,又在军岭川重演了一遍。官兵们争先恐后丢下长矛、脱下布面甲和罩衣,像潮水一般向渡口的方向逃去。

李来亨此刻正站在右侧山坡一个稍微高点的山石上,他最先发现官兵崩溃、逃亡的方向。

于是小老虎便立即和白旺说道:“老白,官军完蛋了!咱们要先一步抢住渡口!”

其实,以官兵此时崩溃的态势,便是不抢占渡口,就一边追击、一边驱赶,也可以将这支官军多数击溃。但这支官兵里,不少人是和李来亨有些关系渊源的米脂乡勇。他说服白旺,拉上白旺所部,一起和艾国彬赛跑,准备先一步抢占渡口。

李来亨的目的,就在于化击溃战为歼灭战。在抢占渡口、断绝官兵的后路以后,小老虎准备将与自己有渊源的那批米脂乡勇逼降。

以李来亨和这些乡勇的关系,他相信在官军彻底战败以后,自己绝对有办法招降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兵力。

更为重要的是,李自成有很大可能,将这批降兵,安排到自己的麾下。那么届时,李来亨手底下这支多是老弱的小部队,便可以鸟枪换炮,实力大增了。他在闯营的地位,自然也将直线上升。

虽然李来亨加入闯营以后,一切都发展的比较顺利。但他心中根本无法摆脱后世历史中,甲申年的阴影。

山海关大战、山西的迅速丢失、陕北战役和潼关大战的失败……

还有许多人的牺牲,在九宫山带亲兵侦察敌情,而被团练武装杀死的李自成;在湖广撤退时,老营被满洲人突袭,力战而死的刘宗敏;在围攻荆州时,被南明湖广督师何腾蛟出卖,遭清军偷袭阵亡的刘芳亮……

还有自己的义父李过,这个总是一脸严肃,但又充满一股从容气度的便宜父亲。甲申年后,他也将在南明的排挤之下,死在南宁。

甚至还有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这个名字,李过的义子李来亨,同样也是南明的临国公李来亨。如果按照历史的脉络继续发展下去,李来亨将在湖北兴山县境内的茅麓山区,以大无畏的气概抗击着三省清军和增援的满洲八旗兵共达十万之强敌。

他将在满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之下,奋力抵抗,使得满洲人心有余悸。

直到嘉庆年间,满清的礼亲王昭梿还在书中写道:“康熙初,命图文襄公海为督师,同川督李公国英、护军统领穆公里玛率三省兵会剿。诸将皆于层岩陡壁间,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进,逾年始荡平其巢穴。故今京师中谚语有其事险难者,则曰:‘又上茅麓山耶!’则当日之形势可知矣。”

最后,李来亨将在抗击清军二十年,弹尽粮绝后,于一片绝望之中,举家自焚,只留下天下皆降闯不降的传说。

他必须改变这一切。

李来亨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同闯营产生了深切的联系。他必须尽快在闯营中取得较高的地位,才能设法影响李自成、改变闯营的发展决策,最终扭转甲申年的惨剧。

此时是崇祯十二年十月,距离甲申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还有五年。

李来亨望着远处奔流之中的丹水长河,江山长河依旧在,但他坚信这一次,人与物已然不同于历史了。

距离决定中国数百年命运的甲申时刻,只有五年。

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十五章 身后
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十五章 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