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

周延儒的设计是很好的,可他没有想到,侯恂还未南下,事情就起了变化:武昌居然迅速被张献忠攻破了!

楚王被八大王沉了江,贺逢圣投江自尽。丁启睿丁督师倒是督率楚兵成功突围,可他才冲出武昌城没有多长时间,刚刚跑到咸宁一带,就撞上了老回回马守应的部队。

马守应的部队编制分为五大队、五小队,其中五小队包含了一支十分精锐的骑兵部队,番号叫做小左队。

小左队的骑兵大多一骑就装备数支手铳,骑术、射术都远超常人,即使在飞驰疾奔之中,也能百步穿杨,堪称奇技。

丁启睿带着数千楚军残兵南奔咸宁,不幸在这里撞见了自嘉鱼渡江以后,被张献忠安置在武昌府南面的马守应。

小左队的管队叫做古太白,他是个灵敏果敢的人物,发现楚兵的踪迹以后,不待回报马守应,便迅速率领小左队主动出击。丁启睿正在风声鹤唳之中,楚军士气亦处于极低谷之中,被小左队冲驰急射,几乎是一触即溃。

可怜丁督师还未知道朝廷新设的“剿总”方略,就在乱军之中,被古太白一枪射杀。这数千楚兵,死伤倒是不多,其中多数为后来赶到的马守应收编。

不过这又引发了一件意外之事,张献忠攻破武昌以后,已经自称为“大西王”,口气更在号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李自成之上。他又改武昌府为天授府,江夏县为上江县,隐然有天命在我之意。

这回张献忠搬进楚王府后,于门前树立两面大旗,上面写道:“天与人归,招贤纳士!”;武昌九座城门也都树起两面旗帜,上写:“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张献忠的志得意满是不用多说了,他迷信“天命在我”,对于马守应擅自收编楚军的做法,视为是在违抗他的“天命”。自然十分地不满,西营和革回两营的合作,就这样在双方刚刚开始合作之时,就产生了不祥的阴影。

对于正在汉川县休息的李来亨来说,武昌为西营拿下,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闯军将革回两营“挤”到江南去了,有贺一龙和马守应这几万生力军的增援,张献忠再没有道理拿不下武昌。

对此郭君镇即使颇有意见,他认为革回虽然在攻占承天以后,兵力从万人上升至二万余众。但革回两营的兵力、军械,和湖广闯军差距依旧很大,更何况李过带领三万援兵抵达以后,双方实力更成为天壤之别。

拥有这样巨大的优势,何必将贺一龙和马守应放到江南去?直接消灭掉他们岂不是更好!

对此李来亨只能苦笑,郭君镇近来越发是一副武人头脑。他的用兵虽然高明,战术嗅觉远在自己之上,可是政治的眼光就差得远了。

张献忠攻下武昌,这是必然之事。即便不把革回放去江南增援西营,张献忠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攻取武昌。

而西营现在兵马不过二万余众,革回两营在承天府扩军后,亦有兵马二万余众。双方实力相当,合营以后,令出多头,以李来亨的估计,张献忠的实力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因为革、回的掣肘,更不能同闯军在湖广争衡。

这次马守应在咸宁之战后收编楚军,似乎就预示了西营和革回的冲突,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马宝已经攻占了汉阳城?他冲的真够快呀!”

马宝带着三千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下了汉阳府全境。最让李来亨惊喜的,则是马宝赶在西营之前,兵不血刃,占领了时人称之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镇。

所谓的天下四大名镇,指的是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这四个商镇,虽然行政区划级别很低,连县城都算不上,但是经济、人口规模却十分庞大的工商业市镇。

汉口镇的繁荣在湖广堪称首屈一指:水上,是帆樯林立;岸边,是一排排吊脚楼各具特色;岸上,是粮行商号,栉比鳞次,各种小贩的吆喝声、手艺人的锣鼓声,此伏彼起……

街上的烟囱冒着黑烟,把天空熏成一片昏暗,白昼交易频繁,嘈杂喧嚣之声,不绝于耳。随处可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游摊小贩、码头工人、水手、船夫,也不难找到富得流油的大商人。

马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汉阳府全境,汉口镇上有钱的富商,本来自费筹组了一支多达数千人的商团武装,试图抵抗闯军的进攻。

若双方展开在此展开激战,不免使得繁盛冠于三楚的汉口镇受兵火涂炭。

但马宝依靠他过去做官军将领的经验,找到了商团武装中的一位老熟人。那人本来亦是河南官军将领,开封被闯军占领以后,他就随左良玉一路南逃,最后在汉口镇被富商们聘为军官。

有内应从中发难,加之汉口镇长期以来都是恳德记重点经营的要点,镇上不少商铺都在萧维崧的控制之下。

不用马宝进攻,商团武装便纷纷弃甲倒戈,闯军不费吹灰之力,以兵不血刃的和平态势,占领了长江边上的这座繁荣商镇。

张献忠虽然也对号称“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的汉口镇虎视眈眈,派遣了曾经以三百骑奇袭襄阳、逼死了杨嗣昌的大将张定国,让他率水陆兵马三千人进攻汉口,试图虎口夺食,从闯军手里抢过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张定国用兵神速,于夜间悄然渡过长江,在黎明前骤然出兵奇袭汉口。当时马宝已将商团武装遣散,闯军驻在汉口的兵力只有骑兵九百人和火铳兵八百人,兵力只及西营的一半。

可以说马宝此时对于汉口的守备相当松懈,他并没有将长江对岸的西营当做敌人来警戒,结果当遭到张定国的突袭时,不免仓皇失措,几乎奔溃。

张定国出兵虽然急速,可他准备却很充分,用民船于夜间把不少火炮运至长江北岸。当西营发现汉口闯军守备并不森严,反而十分松懈后,张定国便立即决定调集火炮进行强攻。

当时马宝十分托大,为了安定汉口镇的民心,没有将骑兵安置在镇内,而是于镇外另行建造了数座营垒,供骑兵部队居住。

现在这些镇外的营垒,立即成为了张定国眼中的活靶子。西营集中火力,专打镇外骑兵,铳炮齐放,猛烈进攻。一时间闯军棚帐皆为炮裂,士卒伤痍,樵汲几断,危在旦夕。

慌乱之中,马宝只能带领亲兵死守营垒。好在他的护卫焦大,虽然文化水平很低,头脑却很灵活,焦大单骑驰回汉口镇中,由于他不识字,只会写主人马宝的姓氏,于是在纸上大书一“马”字,外加圈数重做标记,把镇外闯军和西军的态势画得极为清楚。

驻扎在汉口镇内的八百名火铳兵,是由掌旅李凤梧指挥。他出身于杨文岳、虎大威的保定兵,投降闯军以后先在随营学堂教书,随州之战时被调入前线作战,因战功卓越,又被调任为了铳炮标的掌旅。

李凤梧对焦大书写的形势图啧啧称奇,他看过形势图以后,手下两个部总洛彬和李玮群,便纷纷献策救援。

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三十二章 伐辽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三章 龙凤庙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七章 无派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妈罗颜清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三章 龙凤庙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四章 女官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
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三十二章 伐辽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三章 龙凤庙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七章 无派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妈罗颜清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三章 龙凤庙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四章 女官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