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

连阴雨下了好几天,开封天气终于放晴。谢徵看着城内街道上满地泥泞,坑洼的地方都积满了臭水,心情同这景象一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他本是辽东士人,伯父是因泄露崇祯欲款和满洲人而被削籍的大学士谢升。谢家垮台以后,谢徵依旧有心投效国家,便南下开封,投入到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幕中做事,未曾想到却亲眼目睹了一番督抚决堤灌城的活剧。

“尘旗猎猎铿铮铁,缀野玄黄血。万人回首伫长风,遥见家窗儿小绘花红。

途逢远客稍停马,冽箭如沙下。隔年君可访吾家,若果无人请放一枝花。”

谢徵将自己在开封的所见所闻,全部写入《汴梁见闻》一书里,这本书以闯军围城开端,又以高名衡决堤而结束。他在全书末尾写下这几句诗句的时候,闯军大兵已经开入城中。

月前开封官绅掘开黄河大堤,试图以水攻驱散围城的闯军。可是事与愿违,闯军及时渡口,成功阻止了河道的大面积决堤,只有少量的河水涌出壕沟,一直漫延到了开封城城墙之下。

开封城外本有一道羊马墙,大水碰着羊马墙,水势已经缓和,除了冲毁了沿途上闯军的几百个军帐外,实际上未能造成任何效果。

开封城中文武官吏,还有周王,都以为大水冲到城墙之下,必是决堤成功,恐慌中,他们就将提前准备好的船只、筏子全部搬去城北高地。准备一旦洪水不可控制,就乘船北逃,可高名衡和黄澍都没有料到泄出的洪水只有这么一点,他们收集船只的做法,反而暴露了自己就是决堤的主谋。

闯军又射入城内大量告示,说开封督抚官吏派兵决堤,业已被闯军阻止。开封城中,凡有新昌之人,为自家财产田地所计,也应该执督抚、周王开城出降。

高名衡和黄澍本来就是依靠开封本地士绅的财力物力,才组织起了社兵武装。可他们和周王设计掘河灌城,分明是为了自保,将本地士绅的身家性命全部出卖。

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李仙风和高名衡还能指望靠本地士绅来对抗闯军吗?

决堤的第二天,闯曹联军就对开封发动了总攻。这一回高名衡和黄澍所倚靠的社兵已经全不听话了,他们都怀疑黄河决堤的事情确实如告示上所说的那样,同高黄之辈及周王有着撇不清楚的干系。

人们都知道周王王府内金钱巨万,即便最近散财不少,库存依旧十分惊人。现在他们调转了枪头,趁着闯军总攻的机会,反而杀到了周王府去,要挟周王交出一百万两银子,才肯尽心守城。

周王是大明宗室中难得一个识时务的人物,他知道事情紧急,立即答应了下来。可他答应的这样快,反而使得社兵们觉得王府财富尚有余裕,便继续勒索,高名衡和黄澍看不下去,便请来官军另一员守将高谦,让他率兵来驱散围攻王府的无赖。

城头上战事正烈,王府前却发生了这样一场荒唐滑稽的闹剧。陈永福终于丧失了斗志,但他依旧不肯相信李自成会放过自己射瞎他一只眼睛的仇恨,便决心单独突围。

陈荩此时终于把陈可新写给他的那些书信,全盘交给河南巡抚李仙风观看。他想请李仙风带着巡抚幕僚的这一套行政班子投降闯军,可是李仙风虽然曾同李来亨设计过“天德王”这样欺上瞒下的闹剧,但他并不是一个毫无操守之人。

李仙风将那些书信交给包括谢徵在内的幕僚,让他们全部读过一遍以后,再自己决定是否要投降闯军。

至于他自己,则是既放弃了投降的打算,也放弃了同陈永福一起突围逃走的打算。李仙风最后同陈荩说道:“王臣,你是有王佐之才的人物,本不应该埋没草野之中。但李自成岂真是人主?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李自成入豫以来,至今还不到两年,便将要攻破开封,席卷中原,可是我看他的身边除了一个牛金星,并没有什么得力的士人相助,只凭一些流寇响马,岂能够取得天下?”

陈荩默然一阵后,回答道:“若抚台投效闯王,闯王便不再是无根之木了……何况闯王虽然还不懂得储粮饷、治州县的重要道理,可是我看温故来信所言,那位李公子经略三楚,已初有成效,即便闯王是为王前驱之人,我恐怕王者人君,亦是在闯军之中。”

李仙风摇摇头,他将巡抚的官服、印信摆放在一个香案上,又对着北方拜首再三,最后说道:“其他幕僚,有心投闯之人大可以跟着王臣一起去。不愿投效之人,我这里还有一些银两,你们分了去,作为路费盘缠,将来是归乡也好,还是还于京师,都随意吧。”

当时谢徵也在李仙风的左右,他本来因为李仙风同意高名衡、黄澍决堤一事,而对抚台深怀芥蒂,可此时又突然感到,李抚台左支右绌,四面裱糊河南局势,也只是代崇祯皇上受过,别无他法。

谢徵等不愿意投靠闯军的人,各自收下一些李仙风赠送的盘缠后,便默默退去。按陈荩的说法,闯军军纪还算可以,大概不会为难他们,想走的都可以离开,但他强调,湖广的小李王同中原的李闯王又有一些不同,他们若对闯军怀有好奇之心,也大可以先去随州等处观看小李王的经略形势,再做其他打算。

至于李仙风后来的情况,谢徵就没有亲眼所见了。他只是从闯军贴出的告示上知道,李仙风在开封城破以后,以巡抚衙门中堂悬梁而死。

高名衡和黄澍两人,则在城破时化妆成难民,不知道走了什么路子,居然又逃回了北京。崇祯皇帝没有将他们治罪,反而压下了言官对于高黄二人决堤的弹劾,拔擢高名衡为河南巡抚、黄澍为湖广巡按。

只是高名衡大约自觉德行有亏,自称在开封之役后患有重疾,请辞故里。而黄澍则是高高兴兴的接任湖广巡按,并奉命前往襄阳,监察左良玉所部。

开封城外洪水的残余还没有被清理干净,城头上遍插的闯军旗帜迎风飘扬,令谢徵心中满是故国忧思之感。

欲归蜗舍灭清灯,庭树漫筛钩月泠。

望到天阑无尽处,一城光水掩寒星。

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投效闯军?

虽然李自成入城以后,闯军的军纪确实是如陈荩所言,还算良好,并没有像高名衡黄澍长期造谣的那样,入城以后就会把开封满城军民,鸡犬不留,一概杀光。

可是就他所见,闯军军纪虽然还算可以,但曹营兵马的纪律就只能用糟糕形容。李自成连部下都不能完全约束,就像李仙风自杀前说的那样,岂非人主?只凭一些流寇响马,岂能够取得天下?

回京师吗?

谢徵出身辽东,他的族人大多死难于清军之手。可是自己的伯父大学生谢升,就是因为透露了崇祯欲同满洲人议和,“攘外必先安内”,而被削籍的,自己也受到牵连,到京师去毫无前途可言。

那湖广呢?

陈荩之前劝说他,不管对闯军抱有什么样的偏见,都应该先去湖广看一看那个李公子、小李王。

谢徵在李仙风麾下做幕友的时日里,对陈荩了解很深,知道他确实有王佐的长才,绝不会随便哄骗别人。

“湖广……李来亨……到底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好,那我就去看看吧!”

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八章 英雄气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
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八章 英雄气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八章 祝捷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