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李来亨是在合河店南面的一个小村子里,见到了苗里琛和蔺养成。蔺养成早李来亨一步,率领他那支鸟枪换炮的蔺营,先行北上接应苗标,他们是在桐柏山南麓汇合,然后击退了左军一支偏师的追击,才保障了残兵的安全。

苗里琛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实男人,在李来亨面前露出羞惭的神情。他衣甲凌乱,身上还带伤,可一见到少虎帅就忙不迭地跪在地上,用力磕头,语含悲痛道:

“枣阳军民百姓……全都怪我,全都是我无能,致有此败。枣阳军民又遭左贼屠戮,不知道死难多少人,这几天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冤死的百姓来向我索命。”

蔺养成并非闯军嫡系,虽然他对李来亨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但还并不适合在这种场合发言,只好尴尬地站在一边,口中小声念叨着“节帅做主”。

李来亨摇摇头,他同样面带悲痛,他在半途中已经获悉了左军为夺船而屠戮枣阳百姓的消息,怎么能没有几分愧疚和罪恶感呢?

毕竟战于随州,就是李来亨最后拍板的计划。而战于随州,又势必要放弃枣阳!

以左军的军纪,在李来亨听从顾君恩建议,放弃枣阳的时候,就等同于放弃了枣阳百姓的生存权。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固然枣阳没能及时组织军民撤离也是一个失误,可苗里琛只有一标步兵,岂能抗衡数万左兵?又岂能担起枣阳百姓被屠杀的责任?

这些责任本就应李来亨承担。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承担责任,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品德。如果放弃承担失败的责任,也就不配享有成功的果实,李来亨想到了崇祯,他能成为那种没有担当的人吗?那种没有担当的人,又怎么能在闯军中立足?

“苗将军快起来,枣阳之陷,责任全在我一人之身。”李来亨叹道,“我只想着如何诱敌深入,想着要弃守枣阳,却没有想过如何维护百姓的安宁。以前义军全靠老百姓的帮助,才度过了艰难岁月,现在形势才好转多少?我就忘记了军民百姓!”

少虎帅啪的一声抽了自己一耳光,诸将全都吃了一惊,张皮绠赶紧抓住李来亨右手,劝说道:

“节帅,左兵来得这么快,我们没想到,乐山先生和顾先生也没想到。在战场上难免会出纰漏,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这也是节帅教我的啊?枣阳之陷是我们全部人的责任,怎么能算在节帅一人头上?”

李来亨闭上眼睛,用双掌拍了拍自己的脸颊,缓缓道:

“不用多说,枣阳之陷、百姓被屠杀,责任就是在我的身上。此战之后,即便胜利我也会给大元帅写信,请大元帅处置我的用兵失当。”

同李来亨一起率领别动军的,除了亲兵标张皮绠和炮兵标李世威外,主要有郝摇旗、马宝、艾卓三个骑兵标将领。他们三人之中,数在官军里混过的马宝心眼最多,他见机劝道:

“节帅,为顾大局,不能不舍小局啊!舍不得兔子逮不住狼,为了把左贼陷入死地,不得不委屈一下枣阳的百姓们。”

这条计策是顾君恩出的,他一直没有找到说话的机会,这时听了马宝发言,赶紧帮腔说:

“马将军说的有道理。争天下者最忌妇人之仁。春秋时宋襄公于两军阵前大谈仁义,结果遭逢大败,成为后人的笑柄。节帅实在没有必要自责过甚,要知道兵者凶器,大战中,岂能求得一民不死?”

一旁的方以仁这时却咳了两声,他是闯军之中最了解李来亨心思的人,绝对没有之一。李来亨一张嘴,方以仁能明白他的全盘用意,何况他本就对顾君恩心怀恶感,这时便说道:

“所谓‘妇人之仁’,乃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说的是项羽这个人,别人生了病,他会流泪、送饮食表示关心,可等别人立了大功应当封爵时,他又舍不得。韩信说,这就叫‘妇人之仁’。此事与宋襄公并无关系。顾兄博学多闻,恐一时记错,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顾君恩有点脸红,说:

“我只是想谈宋襄公,误用了‘妇人之仁’一词。多承指教!多承指教!”

方以仁接着侃侃而谈说:

“宋襄公之愚,诚如顾兄所言,乃在于其对强敌‘施仁’而不知兵为诡道。但若所施仁对象并非敌军而为我方百姓,则又当别论,即使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也不可目为愚蠢。例如刘备当年由樊城去江陵,随从百姓十余万,日行仅十多里。后有曹魏追兵,而刘备不忍抛下百姓先行,终在当阳被曹军追上,损失惨狱。但史家论及此事,却无人以刘备为愚,反而称许其‘虽颠沛险难而仁义愈明,势迫事危而言不失道’,盖其施仁对象为黎民百姓耳!”

方以仁话中没有一字提及枣阳,但意思却很明确,顾君恩面上微红,对于方以仁这个老资格掌书记也不敢擅加反驳。

李来亨则点了点头,他从腰间抽出虎头刀,将自己衣服下襟切断了一截,令方以仁就地取材给大元帅写一封请罪信。信里的内容,就写李来亨用兵失措,未能预料到左军突袭枣阳,以至于城陷军败,百姓惨遭屠戮。

马宝觉得李自成在河南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放弃几个城池和一些亲善闯军的百姓,简直是家常便饭,忍不住反驳说:

“节帅,不是我多嘴。大元帅在河南用兵,难道就能保证攻下的每一处州县,都能保得安全吗?不一样是在官军重兵集结时,还是要撤走的吗?何况枣阳本来就是节帅打下的,暂时丢掉又何妨?将来收复便是了。说一千道一万,枣阳只是一个小县,节帅攻略两府,功劳这样大,写信给大元帅自请处分,很没有必要呀。”

“我们既然号称,是要为了几个百姓而起仁义之兵,自然要以百姓为重。怎么能因为枣阳是一个小县就不在意?”

李来亨将腰刀收回鞘中,也不再向其他人做过多的解释。他和方以仁对视一眼,用心了然于胸,这番表演一是博取本地土著出身的楚籍新兵好感;二是为苗里琛分担责任,得其效死之心;三则是故意丢给李自成一两个无足轻重的小毛病,任其处置,以免大元帅对他产生什么别样心思。

当然,第四点,要树立闯军“兴仁义之兵”的旗帜,用“剿兵安民”的政治宣言和朝廷争夺人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顾君恩懂得用兵的战略,有一些高屋建瓴的大局眼光。但在军事以外的方面,在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人心方面,他的表现就远远不如方以仁了。

苗里琛对李来亨主动承担枣阳战败的责任,深为感动。他不过是河南的一个矿工出身,以前在屏风寨于大忠的手下,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头目,是李来亨将他一点一点提拔到了步兵标威武将军的地位上。

将军也叫起来了,地位也高了,手底下的兵也是越来越多。可是一旦出了纰漏,李来亨居然又主动帮他承担失败的责任,有这样一个统帅,苗里琛心中已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敌人是谁,只要节帅旌旗所指,他一定不顾惜性命,拼尽全部,也要为节帅杀败敌人。

“节帅……我不会说话,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枣阳虽败,但有蔺帅接应,我们损失不大,还可以和左良玉再拼一场!”

“好极了!”李来亨赞许道,“我只带了骑兵和鸟铳手来,步兵都在一功和雄丽那边,炮兵都留在随州。你和蔺帅的步兵,正好补足我们的缺憾,有这样一支不下万人的老本劲旅,从左良玉侧面捅上一刀,他不想死都难。”

李来亨又下令,让方以仁和李世威去安排兵马休整的杂务,等大军吃完饭以后,就准备切入左军的侧后翼,和高一功一起合围左良玉。

“不知道一功和雄丽走到哪里了?他们要翻越大洪山,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快过来。让兄弟们把饭吃完,保存好体力,接下来这场大战,将定下半个湖广的归属啊。”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五章 矿徒军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八章 英雄气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五章 矿徒军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八章 英雄气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