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岛之统一

1850年,意大利半岛地区新党势力驱逐奥地利军队,及建设立宪体制的举措都失败了。

半岛地区的旧势力无不卷土重来,例如,罗马天主教教主因为得到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势力的支持,颠覆了罗马共和国。

然而主张立宪体制的革命党人,仍然以驱逐奥地利及统一意大利为职责。

革命党人有相同的统一目标,但是在如何统一的方法上意见则不一样。

共和党人痛恨贵族奴隶社会,渴望共和政体:有主张拥戴罗马天主教教主为统一半岛元首;又有主张萨迪尼亚大酋长为统一领袖,1848年萨迪尼亚大酋长支持立宪。

这也是在革命之势起来后,虽然被旧势力打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但是碍于奥地利的干涉,都要脚踏两只船,万一踩错了还有挽回的余地。

凡是孤注一掷的旧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拍死在岸上。

共和党的著名领袖马志尼(1805-1872),自幼醉心革命,不久加入烧炭党。

1830年被警察逮捕,但是仍然能够从监狱中与革命党联系。

马志尼鉴于烧炭党没有多大发展,所以组织新党少年意大利。

马志尼认为君主及外援都不能够依靠,主张建设统一共和国。

但是意大利未来的统一,不在共和党及罗马教主党,而在萨迪尼亚大酋长。

所以有实行能力的志士,无不投效于萨迪尼亚大酋长。

只因自1848年以来,只有萨迪尼亚大酋长能同奥地利对垒,且支持立宪政体。

萨迪尼亚大酋长即位后,便任命加富尔(1801-1861)处理政务。

加富尔主张立宪政体且统一意大利半岛,认为萨迪尼亚的势力太过于弱小,人口才500万人,内部四个部落还互相猜忌,所以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有借助外部势力才可以。

不久萨迪尼亚得到同法国同盟的机会,1854年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发生战争,次年萨迪尼亚与法国签订攻守攻守同盟,派兵援助英法。

1856年,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时,萨迪尼亚获得参与的机会。

加富尔据理力争,认为奥地利占据意大利半岛北部地区实扰乱欧洲和平,并请求法国拿破仑三世援助意大利独立。

拿破仑三世之所以援助意大利,盖因为得位不正,所以获得民心必以来为国立功不可。

1859年,萨迪尼亚与奥地利宣战,法国军队援助,打败奥地利军队。

但后续拿破仑三世变卦了,认为如果把奥地利军队都驱逐出去,那么意大利将会是又一个强敌,所以并没有帮助意大利半岛完成统一。

1859年8月9月之间,多地部落加入萨迪尼亚,这走出了意大利半岛统一的重要一步。

1860年,萨迪尼亚以武力迫使那不勒斯合并。

1861年,意大利召开第一次国会,着手各部落的合并。

虽然奥地利还有势力在意大利半岛北部,罗马教皇的领土还在,但是这确确实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罗马天主教教主下令,驱逐萨迪尼亚大酋长及其阁员出罗马天主教教会外。

罗马天主教放出话来了,宪法为革命的产物,当视之为疯狗,应该随地击毙之。

拿破仑三世受到国内罗马天主教教徒及耶稣会的压力,派兵进入罗马保护天主教教主。

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要爆发战争,普鲁士与意大利联合攻击奥地利。

意大利获得威尼西亚,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开战,法国军队撤出罗马城,意大利军队遂退到梵蒂冈。

1871年,罗马城只有一千多票反对并入意大利,罗马居民欢迎并入意大利。

1871年,意大利迁都到罗马,支持意大利半岛统一完成,萨迪尼亚的宪法成了意大利的宪法。

1871年5月,意大利政、府宣布对待梵蒂冈天主教教主的政策,梵蒂冈天主教教主宗教职务自由,本人神圣不可侵犯。

梵蒂冈天主教教主认为自己是囚徒,所以直到1929年才与意大利政、府开始交往,绝交达60多年。

之后意大利扩充海陆军,仿照普鲁士实行征兵制改造陆军。

因为军费开支严重超支,财政入不敷出。

意大利便开始扩充殖民地,因在突尼斯没有争过法国,所以意大利加入普鲁士、奥地利同盟,即他日三国同盟。

1887年,意大利企图殖民埃塞俄比亚,打了十五年的仗。

然而对外开拓殖民、增加军费的举动,使得税赋增加,使得内部不稳定因素增加。

共和党人反对君主立宪体制,教皇党主张神权政权,还有社会党人主张改善工人权利。

意大利商业虽然有诸多进步,但是意大利人不识字被各国诟病,所以政、府有改良学校的计划,之后便有好转。

但是即便如此,军费已经六七倍于教育费。

意大利急于建设成为欧洲的强国,所以加强军事力量,而发展军事力量就必须要征税。

意大利地区负债最多,且税赋是最重的欧洲地区。

意大利人需要缴纳地税、所得税、房税、遗产税、印花税、统捐及关税等,此外烟草、彩券、盐及调料等都是专卖。

工人及农民负担是最重者,所以国家的收入大半出自于人民。

食盐的成本不过六毛钱,结果税就有16块。

1898年,佛罗伦萨的工人收入四分之一要缴税,而英国则是二十分之一。

1878年,意大利国王去世,其子即位,然而没啥能力,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1900年7月29日,被国内反对派刺杀。另外一子即位,然而继续原有政策。

1888年开始,出逃的意大利人有十一万九千人;1900年增加到三十五万两千人;1901年达到五十万人。

南北美洲为移民地。1910年回来的意大利人不足十四万人。

移民国外的人虽然多,但是税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意大利国内的人更加的困苦。

1905年,国内社会党势力发展强盛,而梵蒂冈天主教教主通令天主教教徒参加选举,两大力量之下足以破碎保守势力实行改革。

第十二章 中古时代之法兰西部落第三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一)第三十三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二)第二十四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二)第四十七章 法兰西之拿破仑·波拿巴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前言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五十五章 德国成立及奥地利与匈牙利联合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二十章 中古时代西欧之文化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与罗马瓦解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渊源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战争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斗(一)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国革命扩散欧洲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诸酋长与罗马教主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斗(二)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纪欧洲之旧制度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十七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前言第二章 人类历史演变之规律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三十六章 西欧历史分期与真实的分期第三十三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二)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渊源第25章 意大利半岛开化及文明初现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十三章 中古时代之大不列颠部落第五十五章 德国成立及奥地利与匈牙利联合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二十四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二)第三十二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一)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纪欧洲之旧制度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兰西及西班牙部落第49章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之再造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岛之统一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49章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之再造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第六十章 十九世纪之英国殖民地第七章 罗马教主得势与日耳曼种人入教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四章 法兰西与大不列颠部落宗教变革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十二章 中古时代之法兰西部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颠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五十七章 普法战争之后的法国第十九章 中古时代之奴隶与平民
第十二章 中古时代之法兰西部落第三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一)第三十三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二)第二十四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二)第四十七章 法兰西之拿破仑·波拿巴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前言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五十五章 德国成立及奥地利与匈牙利联合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二十章 中古时代西欧之文化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与罗马瓦解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渊源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战争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斗(一)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五十三章 1848年法国革命扩散欧洲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诸酋长与罗马教主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斗(二)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纪欧洲之旧制度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五十九章 欧洲殖民与间接作用第十七章 中古时代之教会前言第二章 人类历史演变之规律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三十六章 西欧历史分期与真实的分期第三十三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二)第四十三章 法兰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况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渊源第25章 意大利半岛开化及文明初现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十三章 中古时代之大不列颠部落第五十五章 德国成立及奥地利与匈牙利联合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四十章 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竞争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二十四章 罗马教主与宗教大会(二)第三十二章 罗马天主教与腓力二世酋长(一)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纪欧洲之旧制度第三十章 日耳曼部落之宗教改革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二十九章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二)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八章 路易十四之法兰西及西班牙部落第49章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之再造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五十四章 意大利半岛之统一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十五章 罗马教会教主与日耳曼大酋长之冲突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纪初之西欧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49章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之再造第四十八章 欧洲与拿破仑时代第六十章 十九世纪之英国殖民地第七章 罗马教主得势与日耳曼种人入教第五十八章 英国政治及社会改革第十章 法兰克部落之分裂第四十六章 法兰西大革命之短暂妥协后的对抗第三十四章 法兰西与大不列颠部落宗教变革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之德国及意大利第十二章 中古时代之法兰西部落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颠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纪之欧洲新思想第三十七章 大不列颠之英格兰部落第五章 中古时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欧洲(三)第八章 法兰克部落第十八章 异端及托钵僧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纪初期之欧洲第五十七章 普法战争之后的法国第十九章 中古时代之奴隶与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