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2)

胡惟庸汗都下来了:“谢谢你告诉我,以后什么事也别瞒我。前几天,南边贡来一颗夜里可以当灯用的夜明珠,回头我拿来孝敬娘娘。”

达兰说:“丞相现用现交的本事不错呀!”

达兰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她的儿子潭王能不能尽快到封地的事,胡惟庸却告诉她,有比到封地去更重要的,那就是讨得君王的宠爱。

达兰是听到连燕王、鲁王、齐王都陆续放到封地去就藩了,就更急切了,她问胡惟庸在朱元璋跟前吹没吹风。

胡惟庸故意气她:“我磨破了嘴皮子也没用,皇上不喜欢潭王,我有什么办法?”

达兰马上急了:“你还是不上心!这次本来没有鲁王,就是你给弄成的。”

胡惟庸说:“你这消息挺灵通啊!可也灵不到哪去,我给潭王扭转了大局,你怎么不知道?”

达兰说:“你哄我呀?”

“怎么是哄你!”胡惟庸说,他给潭王编了一段故事,说朱梓见一个小太监在墙角哭,死了爹娘无钱下葬,别的王子都取笑小太监,唯潭王同情,回去拿了自己的月例银子给他回去葬父母,说这是皇上赏的银子,又说皇上最喜欢大孝之人。

达兰瞪大了眼睛:“真的吗?你真这么编的?皇上信不信?”

“不但信,而且当场说潭王日后能成大器。”胡惟庸说,“怎么样,这功劳不小吧?”达兰眉开眼笑,亲了他一下。

“不过不定哪天皇上想起来会问潭王的,你别叫他说拧了。”

胡惟庸已经渐渐由讨厌达兰的纠缠到离不开她了。

这不单纯是和男欢女爱,达兰能为他提供朱元璋的信息,尤其朱元璋是对自己的看法,这个内线千金难买。原来他是因为摆脱不了达兰才不得不表面应承,他是不支持也特别害怕她那个复仇计划的,现在看来,自己也岌岌可危了,到了不得已的地步,未尝不可与朱梓联手。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经过这番磨难,刘基病倒了,发烧、呕吐、浑身乏力,只好暂时留在京城礼贤馆里养病,朱元璋不肯放他回乡养病,这里有有名的太医国手,总比乡下强。

但刘基归心似箭,经过这次变故,虽然绝处逢生大难不死,但他已绝望了,一心只想尽早返回浙西,便三番五次催促宋濂去订船。

这天,他刚吃完药,宋濂从外面回来了,告诉他回乡的日子定好了,船也预订了,只怕到时候刘基起不了床不能成行。

刘基说没大碍,他称自己垂垂老矣,“近来时时感到浑身乏力,虽不吐了,又时常眩晕,饮食不思,一个字,懒。”

宋濂笑道:“报应啊,都是你嘲笑我步履拖沓的报应。”他看到了刘基床头那一沓纸,问他又写什么呢,想拿起来看。

刘基伸手按住:“你别看了,看了又要唠叨。”

宋濂猜到了:“你又指斥朝政?你真是不碰南墙不回头呀!”

刘基便松了手,宋濂看了几页,果然猜中了,他就知道是抨击胡惟庸的折子,吴云参刘基,傻子也知道胡惟庸是后台。这人对刘基下手太狠了,这叫打蛇打七寸,他知道皇上最忌恨的是什么。

刘基说:“我绝对不是为报复他才上这个奏疏的,让我对皇上尽最后一次忠吧。”

宋濂并不乐观,道:“只怕参不倒胡惟庸,他现在可是树大根深了。当年李善长虽也是丞相,却没有这样培植自己势力。如今可好,二品大员以下,不走胡惟庸门路的,根本没有可能升迁,长此以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他都干得出来。”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对我一向不错,不说言听计从,也是待为上宾,我不能看着胡惟庸这样的人篡权夺位。”

宋濂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如果从前你不在皇上面前说他坏话,他能用那样的手段置你于死地吗?你知道皇帝跟前谁是他的耳目?此疏一上,他一定会知道的。”

刘基也知道宋濂是为他好。可刘基连自己都劝不了自己,何况他呢?宋濂只好长叹,他打开带来的一个包袱,露出一本书来。

刘基惊喜地说:“你真是雷厉风行啊,朱元璋说你拖沓可不对了。”他拿过书本,正是楚方玉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

刘基眼含泪水说:“可惜一代才女了!楚方玉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讥刺,你干了一件好事。”

宋濂如释重负地说:“我总算对得起楚方玉了。”

刘基忽发奇想,想到应该送一本给朱元璋。

“那不等于骂他吗?”宋濂说,“书里虽没点他名,却人人看得出影射了什么,皇上第一个会疑心到你,又何苦冒再次犯上之险?”

刘基说他迟早会看到的,送给他有益无害。

宋濂说:“我看你是给老虎捋胡须呀。”

刘基不听宋濂的,他真的派人送了一本给朱元璋。朱元璋十分惊讶,楚方玉能在被囚的最后时日,有如此平静的心态,写出这样一本犀利而又文采飞扬的杂记,果真是才女,尽管里面是骂他的,他却恼不起来,心底有一种拂不去的悔意,堂堂大明开国皇帝,连这样一个女子都容不下吗?他害怕这本文存,这是胜过千军万马的利器,千军万马只能斩关夺城,开拓疆土,这本文存会流传百世,让后人都看不起朱元璋。

朱元璋料定这是刘基出资刻的书,也许还有宋濂。然而刘基在信上写得再明白不过了:“从书商手中偶得楚方玉文存,可谓奇文”,言下之意他并不是始作俑者,朱元璋不相信也无可奈何。

这本《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像一块难以下咽的鸡骨头一样卡在了朱元璋的喉咙里,咽不下,吐不出,整日里烦躁不安。

这天中午,达兰来见朱元璋,却没有碰到他。

达兰看到了放在龙案上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便拿起来看了看,心道:“宋夫子真仗义呀,这么快就印出来了。”她又看到一份奏疏,正是刘基弹劾胡惟庸的。题目是:劾胡惟庸结党害公疏。她心里一动,又有了吸引利用胡惟庸的东西了。

刚看了几页,云奇来了,问:“娘娘有事?”

云奇像是无意又像有意地把龙案上的书本、奏折、御笔批答全整理到了一起,达兰无法要求再看。

“皇上呢?我有要事。”达兰说。

云奇说皇上在华盖殿,日本和高丽的使臣来进贡,皇上正在训话。

达兰讪讪地往外走:“那我回头再来。”

接待日本使者回来,朱元璋让云奇把《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拿到厨房烧掉,云奇领命后,朱元璋却改变了主意,又要了回来,忍不住在灯下细读。看得出他很沉重,很伤感,也很生气,常常摔下书本,来回踱几步,又忍不住拣起来再读。

马秀英悄然进来了,朱元璋发现了她,急忙把书藏起。

马秀英说:“陛下不必藏,这本书我也有。它既然刊刻印行天下,哪能只供皇上一个人看呢?”

“是谁替楚方玉刻的?谁传出去的文稿?这人真是太可恨了!”

马秀英说:“这怕是无头案了。”

朱元璋说:“我猜,这刊印的事又是刘基所为。”

马秀英说:“又想再抓他啊?”

朱元璋说:“查无实据呀。楚方玉把朕奚落得够难堪了,这口气难消,朕已下令搜查民间,凡私藏、私刻此书者,一律问斩。”

马秀英说:“有些事,我是从书里才知道的,皇上并没对我说过。楚方玉所说的不假,是吗?”她指的当然是威逼她的事。

朱元璋默然良久,沉重地点了点头。

马秀英宽慰他:“不要自寻烦恼了。古往今来,再英明的君主也非完人。销毁此书之令可下,千万别再罗织成文字狱,如不当回事,此书未必流传太广,如把这书当成大逆不道的事严办,反倒会弄得世人皆知,人人争看。秦始皇焚书,焚净了吗?”

朱元璋听了不说话,过了许久才长叹一声。

御医投毒

在刘伯温上奏疏狠狠弹劾胡惟庸一本的次日晚上,当达兰借故溜出城去,与胡惟庸幽会时,把她看到的奏疏内容告诉了胡惟庸。

胡惟庸如吞了个苍蝇一样难受,那天尽管不必防备有人惊扰,他却阳痿不举,达兰好不后悔,就该过后再告诉他,没想到这事与房事也犯剋。

送走达兰后,胡惟庸立刻派心腹把几个亲信召到外宅来密商对策。

胡惟庸最恼恨的是刘基已经绑赴法场了,却节外生枝,叫皇上那混蛋老丈人给搅了局。现在可好,打虎不成反被虎伤,看来刘基是要与他周旋到底了。陈宁说:“也难怪,他这是报谈洋坟地案的一箭之仇。”

胡惟庸说:“刘伯温写了那么长的奏疏,对我很不利,皇上本来就对我权力太重不放心。这次连陈宁也捎上了,咱们不能不防啊!”

“可恨这刘基,如此可恶,”吴云咬牙切齿地说,“最好是永远封住他的口。”

“永远封住?”胡惟庸说,“那只有让他死了,上次他在法场上都逃过了一劫,他的命真大。”

“机会还有。”陈宁进一步暗示,“刘伯温病了,这几天一直在请郎中吃药。”吴云听了眉飞色舞,笑道:“这是天赐良机!何不趁机在药里投毒,让他一命呜呼?”

胡惟庸摇头认为不可:“他刚刚上了折子参我,便暴卒,我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吗?”

陈宁沉吟半晌,认为有一个办法可行:“叫御医开一副可置人死地又不马上见效的药,三个月或半年后发作,就永远没人怀疑了。”

吴云拍手叫绝:“真是妙计。有这样的慢功夫毒药吗?从来没听说过。况且要找到听话又严守机密的御医才行,这又谈何容易!”

胡惟庸说:“这倒不难,让我再仔细想想。”他想起太医院里有一个熟人叫麻奉工,官居太医丞,三年前他私卖御医院的几味贵重药品,东窗事发,差点丢官罢差,他给胡惟庸送了一扇价格不菲的水晶四扇屏风,胡惟庸出面替他摆平了,麻奉工对胡惟庸感激涕零,四时节令,他都要配些滋补的药送给胡丞相。

麻奉工这天在太医院当值,没想到丞相会亲自迈进大门。胡惟庸大摇大摆地坐在那里,问他:“太医令现在是几品啊?正五品吧?”

太医丞麻奉工道:“是。太医令为正五品,我这太医丞就是六品了,御医七品。”

“太低了点。”胡惟庸既表同情又许愿,“日后给你们升为四品,我早想好了,由你来当太医令。”

麻奉工受宠若惊,忙说那可就仰仗丞相了,自称他们这些人,其实是提着脑袋干活,治好王公大臣的病,应该;治坏了,得拿命来顶。

“倒也没那么玄乎。”胡惟庸四下看看,问他有没有这样的方子,“投下去并不马上见效,几个月后才死人。”

麻奉工吓了一跳,问:“丞相这是何意?”

“你只要告诉我有没有?

“有倒是有的,但医生行医,本是活命救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不敢与闻。”

胡惟庸叫他只管配方下药,至于后果,与他无关,又很神秘地告诉他:“这是皇上密令,要致此人于死地。”

麻奉工奇道:“这我就不懂了。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皇上赐死的事,本朝也不少见,何必非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呢?”

胡惟庸吓唬他:“你说这话可要小心,给皇上办差,谁敢说见不得人?”麻奉工红着脸道:“丞相还是找别人吧,我胆子小。”

胡惟庸拂袖而起:“好啊,你别后悔就行。”

在他往外走的时候,麻奉工又害怕了,不干就会得罪胡丞相,他小心翼翼地问:“要毒死的是什么人啊?”

“当然是犯上忤逆的乱臣贼子。”胡惟庸一字一顿地说:“刘基!”麻奉工吓得一抖,他知道刘基在午门外险些被杀头的事。

胡惟庸说:“上次都推到午门外,马上要行刑了,却不想皇上那老糊涂了的岳父跑来敲了登闻鼓,叫皇上下不来台,不给岳父面子不好看,你以为刘基真的不该死呀?这回你放心了吧?”

麻奉工想了想,说:“好吧。”

判案

既然朱元璋试图把太子朱标从宋濂的阴影里拉出来,就不是说说而已,他要太子跟着自己历练一番,学学自己的雷厉风行和治国方略。

第46章 (3)第30章 (2)第33章 (1)第36章 (2)第28章 (3)第10章 (2)第29章 (1)第48章 (1)第50章 (3)第49章 (2)第53章 (2)第10章 (2)第15章 (2)第15章 (2)第20章 (3)第10章 (2)第3章 (3)第33章 (1)第16章 (3)第53章 (2)第50章 (3)第32章 (4)第41章 (1)第11章 (1)第7章 (3)第6章 (2)第12章 (2)第6章 (2)第9章 (1)第33章 (1)第4章 (4)第44章 (1)第44章 (1)第1章 (1)第54章 (3)第23章 (2)第47章 (4)第30章 (2)第14章 (1)第45章 (2)第29章 (1)第47章 (4)第28章 (3)第5章 (1)第21章 (4)第1章 (1)第40章 (3)第53章 (2)第47章 (4)第42章 (2)第3章 (3)第34章 (2)第18章 (1)第5章 (1)第45章 (2)第33章 (1)第25章 (4)第9章 (1)第36章 (2)第43章 (3)第14章 (1)第36章 (2)第10章 (2)第35章 (1)第24章 (3)第37章 (3)第21章 (4)第5章 (1)第46章 (3)第45章 (2)第11章 (1)第33章 (1)第4章 (4)第33章 (1)第35章 (1)第30章 (2)第34章 (2)第42章 (2)第30章 (2)第17章 (4)第31章 (3)第51章 (4)第44章 (1)第49章 (2)第25章 (4)第36章 (2)第50章 (3)第22章 (1)第10章 (2)第50章 (3)第26章 (1)第3章 (3)第3章 (3)第15章 (2)第44章 (1)第23章 (2)第49章 (2)第53章 (2)第12章 (2)
第46章 (3)第30章 (2)第33章 (1)第36章 (2)第28章 (3)第10章 (2)第29章 (1)第48章 (1)第50章 (3)第49章 (2)第53章 (2)第10章 (2)第15章 (2)第15章 (2)第20章 (3)第10章 (2)第3章 (3)第33章 (1)第16章 (3)第53章 (2)第50章 (3)第32章 (4)第41章 (1)第11章 (1)第7章 (3)第6章 (2)第12章 (2)第6章 (2)第9章 (1)第33章 (1)第4章 (4)第44章 (1)第44章 (1)第1章 (1)第54章 (3)第23章 (2)第47章 (4)第30章 (2)第14章 (1)第45章 (2)第29章 (1)第47章 (4)第28章 (3)第5章 (1)第21章 (4)第1章 (1)第40章 (3)第53章 (2)第47章 (4)第42章 (2)第3章 (3)第34章 (2)第18章 (1)第5章 (1)第45章 (2)第33章 (1)第25章 (4)第9章 (1)第36章 (2)第43章 (3)第14章 (1)第36章 (2)第10章 (2)第35章 (1)第24章 (3)第37章 (3)第21章 (4)第5章 (1)第46章 (3)第45章 (2)第11章 (1)第33章 (1)第4章 (4)第33章 (1)第35章 (1)第30章 (2)第34章 (2)第42章 (2)第30章 (2)第17章 (4)第31章 (3)第51章 (4)第44章 (1)第49章 (2)第25章 (4)第36章 (2)第50章 (3)第22章 (1)第10章 (2)第50章 (3)第26章 (1)第3章 (3)第3章 (3)第15章 (2)第44章 (1)第23章 (2)第49章 (2)第53章 (2)第12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