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

当他感觉到外面的灯次第灭掉时,突然神经质地跳了起来,冲外面大叫:“不要灭灯,点着,点着!”金菊吓了一跳,愣了一下,才与宫女们打火,又重新一盏盏点亮了殿外的灯。朱元璋一步步降阶来到殿外。两个人在灯下对视良久,金菊才垂下头,不声不响地走了。

朱元璋叫住了她:“你别走,跟朕进来。”

金菊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我……我得去管灯火。”

朱元璋挥挥手:“叫她们去灭灯好了。”

金菊没动,宫女们提着灯走了。朱元璋转身上殿,见她没跟来,他说:“来呀,愣着干什么!”金菊不得要领地跟在后面。

朱元璋忽然觉得,这个不通文墨,没有女人魅力的丫头才是最可靠、最忠实于他的,而自己恰恰冷落了她,让她当个“灯官”。

朱元璋坐下,对局促不安的金菊说:“坐下吧。”

金菊说,“奴婢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朕这么可怕吗?你说,朕是不是可怕?”

金菊说:“从前不可怕。”

“你的话,像是马皇后教出来的,唉,朕这么可怕,你们还敢背着朕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来,朕这叫可怕吗?可怕得不够。”他用力地拍着书案,吓得金菊不知所措,她不会明白朱元璋何以发火。

“你别怕。”朱元璋语气又变得温和了,拉住她的手说,“你和他们不一样,你是真正怕朕的,是吧?”

金菊掉了泪:“我每次见圣上都这样……”

朱元璋眼里充满了怜悯:“朕对不住你……”他心里想,天地间多奇怪呀,你想要的,是假的,你厌弃的,倒可能是真的。

金菊轻轻把手抽出来,说:“皇上没事,我该走了。”

朱元璋忘情地把她揽到怀中,说:“别走,朕今天要对得起你。”说着俯下头去亲吻她。金菊百感交集,突然迸出哭声。

朱元璋把她轻轻托起来,一步步走向屏风后头。殿外,云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金菊并不是圣人,她也渴望雨露,渴望像别的妃嫔一样,得到皇上的宠幸,如果她不委身于皇上,那她也不奢求,既是皇帝的人了,她就只能这样盼望了。

皇上这不是又垂怜于她了吗?这一夜过后,金菊像变了个人似的,走路再也不低着头了,见了宫女、太监也不觉低人一等了,她真的期待观世音菩萨给她送子呢,她几乎每天都给送子观音上一炷香。

阳光从敞开的窗子射入金菊住的抱厦,屋子明亮无比。金菊的气色显著好转,喜气洋洋的样子。郭宁莲轻轻走进来,转到她身后,说:“绣的什么呀?娃娃戏鲤鱼?你是不是有喜了?”

“羞死人,”金菊急着往回夺,“我是绣着玩的,是枕套。”

郭宁莲说:“绣枕套有绣童子戏鲤鱼的吗?你快跟我说实话,是不是怀上龙种了?”

金菊说:“就那么一回……哪能那么巧?”

郭宁莲说:“傻丫头!有了头一回还愁没第二回、第三回吗?”

金菊没底气地说:“他那回是对惠妃伤透心才……”说这话时,她神情又悒郁起来。

郭宁莲说:“没事你多往他那走走,晚上不是管制灯火吗?机会多好啊!男人啊,你得迷住他,他才喜欢你。整天哭丧个脸可不行。”

金菊说:“我不会。”

郭宁莲说:“我没说错吧?还是有时来运转可能的,你一定多让他幸你几回,有了皇子,就有了本钱,他一辈子不理你也没关系了。”

金菊说:“听天由命吧,我怕我没那个福气。”

郭宁莲拉她起来:“走,到园子里去转转,别在屋里闷着。”

生离死别

面对朱元璋,楚方玉十分冷静、平和。

朱元璋说:“朕真没想到,你会借机逃走,朕给你这么高的荣誉,你还是辜负朕心。”

楚方玉不为所动,冷冷地说:“我只想问你一句话,你想把李醒芳怎么样?”

朱元璋说:“不是朕要把他怎么样,是大明律不能宽恕他。”他回头说:“把画像拿来!”他显然是有备而来。

云奇递上画像,朱元璋打开来,说:“你看看他题的八个字,辱骂朕,咒骂当朝,这是死十回都够的罪。”

楚方玉冷笑道:“这是莫须有的罪,怎么这画像在你殿里挂了那么久,都没发现,现在突然说是这样,是陛下从前糊涂,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朱元璋说:“倒是从前粗心了,没有发现。这事一出,朝野上下都知道了,朕都很难替他说话了。”

“没有人能救他了吗?”楚方玉问。

朱元璋心一动,说:“也许你能。”

“那好,我来救他。”楚方玉说,“你说条件吧。”

“你是绝顶聪明的人,朕想要什么,你还不明白吗?”

“好吧,我答应了。不过,我不能当什么女史,我要你封我为贵妃,仅列于皇后之后,你答应过的。”

“你能这样,李醒芳就有救了。”

“我还有两个条件,陛下答应了,我的承诺才算数。”

“你说吧。”

“陛下要为李醒芳立一份赦免他的丹书铁券,永不追究。”

“这事虽无先例,朕也可答应。”

“我毕竟与李醒芳有这么多年的情义,我想单独与他见上一面,从此天各一方。”

朱元璋通情达理地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朕也可答应。”

朱元璋对她的急转弯并不深信,猜到她是想舍身去救李醒芳。这也好啊,反正你楚方玉是笼中鸟,飞不走,就以放了李醒芳为条件,纳她为贵妃,这也是值得的。这么一想,朱元璋自然满口应承了。

楚方玉又恢复了自由,只不过这自由是有限的。她外出时有太监和羽林军前呼后拥地簇拥着,名为保护,实则怕她再逃走。

楚方玉来刑部大牢探视李醒芳了,因有尚方宝剑,刑部派了个主事陪同。又是从前看押过钱大和楚方玉的牢头,他一见一身女官服的楚方玉在刑部主事的陪同下走来,眼睛都不够使了,他结结巴巴地问:“你、你原来是个女……女的?”

刑部主事说:“放肆,这是内宫尚宫府女史,快问安。”

牢头忙带牢子们跪下去磕头。刑部主事又令他快弄点热水,让李醒芳先生梳洗一下,换换衣服。

牢头说:“到了大限了?明早上推出午门砍头?”

“胡说什么。”刑部主事说,“皇上特赦了他。”

牢头一回头,才看见后面的随从捧着簇新的衣服、冠带,不禁大为惊异。

来到李醒芳的牢房门外,那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刑部主事对楚方玉说:“剩下的事,下官不敢过问了,我已交代放人了,这就告辞。”

楚方玉与他拱拱手,转头对寸步不离自己的云奇说:“你不放心我吗?这回不会跑了。”

云奇尴尬地笑笑,留在了门外,说:“女史请便。”

热水、面巾、新衣新帽子全摆在了李醒芳的牢中。

当随从们退出后,李醒芳才凄然地说:“谢谢你,方玉,你能在最后时刻来送我。”他以为自己大限已到。

“你误会了,”楚方玉急忙打断他。

但李醒芳不让她说下去:“你不用安慰我。你听我说,能为你而死,我心甘情愿,如果你能在皇上跟前说上话,请他别把我送到皮场庙去剥皮填草,那样的话,我的灵魂将会万劫不复,永不得安宁。”

楚方玉告诉他,她是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她已得到御旨,不但免他一死,而且他永生都安全了。说着她呈上了铁券,这是她逼皇帝亲笔所书的丹书铁券,今后就是连皇帝都无权反悔、无权杀他了。

望着摆在面前的丹书铁券,李醒芳愣了半晌,他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叫:“不,不,我不稀罕这丹书铁券!”他把铁券狠狠摔在了地下,“我只要你,要我的心上人。”楚方玉说:“你又说傻话了,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只要你平安了,我也就无牵无挂了。”

“不!”李醒芳动情地抓住她的手,说:“我不要用你换来的平安,我宁愿和你守在一起,死在一起。”

楚方玉看见云奇在探头张望,她又着急又心痛,为绝其念,她大声说:“你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我已是皇上的人了。”

李醒芳瞪着眼睛,却不肯承认:“你胡说,这不是真的,你不是那样的人。”

“怎么不是真的?不然我会有本事让皇帝给你下丹书铁券吗?”

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呀!李醒芳突然颓了,双手抱头,泪流满面地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

楚方玉侧过头偷偷抹去泪痕,冷冰冰地说:“放着荣华富贵不去享受,却自讨苦吃,那是傻瓜。我恳请皇上免你一死,也算对得起你了。”李醒芳突然暴怒起来:“贱人!你给我滚,你去享受你的荣华富贵吧!我不用你来可怜!”

楚方玉虽然委屈得泪如雨下,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她狠了狠心,说了声:“保重吧,此生永不能见了。”

绝望的李醒芳一屁股坐下去,见什么摔什么,后来突然住手了,他呆愣了半晌,突然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真混啊,方玉,你是决心一死救我呀!”他扑倒在地呜呜地痛哭不已。

相亲

世上没有永远聪明的人,最聪明的人有时也会办出让傻子都感到可笑的事来,今天的胡惟庸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日前他听朱元璋说,要为大公主择驸马,朱元璋像无意又像有意地问起胡惟庸的儿子多大了,学业有无专进。

这等于暗示胡惟庸,他的儿子有吉星高照的可能。万一再与皇室攀上亲,等于在保险箱外又加了一层保险,光环外面又多了一道光环。

他请准了皇上,今天带儿子胡正进宫,让皇上看一看。胡正不能说是白痴,但绝不是聪明人,他有一张叫人容易发笑的娃娃脸,常常无缘无故笑嘻嘻的,这次带他陛见,胡惟庸再三叮嘱他:“见皇上千万要稳重,不可乱说,要看我眼色行事。万一皇上看上你,你就是驸马了。”

胡正关心的是公主长得丑不丑,他说得亲眼看看。

胡惟庸瞪了他一眼,胡正才不做声了。胡惟庸教训儿子:“公主就是瞎子、哑巴,总也是金枝玉叶,也是万人求的。”

胡惟庸万万没有想到,李善长带着他的儿子李祺早坐在皇上面前了,李祺长相清秀,一表人才,谈吐也清爽有条理。

这不是打擂吗?胡惟庸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可又不能表现出来,早知李祺也来,他就不带儿子来献丑了。

朱元璋对胡惟庸说:“来了?坐下吧。”

胡惟庸对李善长施礼:“老丞相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善长说:“昨天,皇上不召,我也正想回来奏报中都修建之事呢。”朱元璋打量着胡正,问:“你多大了?”

胡正说:“去年十七,今年十八,明年十九。”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又问:“你在读什么书啊?”

胡惟庸怕再出纰漏,马上代答:“正读《诗经》。”

朱元璋令胡正背一段《硕鼠》听听。

胡正便背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还不错,背得也还流利,胡惟庸松了口气。

朱元璋说:“讲一讲吧。”

胡正看了他父亲一眼,说:“大老鼠呀大老鼠,别吃我粮食,吃了我三年,问我答应不答应。”李善长和李祺差点笑出声来。

朱元璋很不悦:“你这个样子到朕这来干什么?”表面是说胡正,却是给胡惟庸听的。

胡正说:“不是要招我当驸马吗?也不知皇上的大公主丑不丑。”

胡惟庸虽然踢了他一脚,已经来不及了。朱元璋对胡惟庸说:“刘基说过你儿子傻,朕没在意。幸亏朕叫来看看,不然怎么对得起皇后和临安公主?”胡惟庸很尴尬,弄不好这是欺君之罪,他只得自己开脱,说他儿子是叫皇上的威仪吓住了,才语无伦次。

朱元璋对李祺、胡正说:“朕有一副对子,看你们谁能对上。上联是: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胡正抓耳挠腮地想了想,说:“万金为富,万金万两万万岁。”

胡惟庸瞪了儿子一眼,朱元璋大摇其头,说对得不工,不伦不类。

朱元璋转过头去看李祺,李祺说:“皇上看我对的行不行。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李善长先露出了笑容,朱元璋更是抑制不住喜悦之情。他说:“胡正,你把万两黄金和万万岁列在一起,是说朕爱黄金呢,还是什么意思?”

胡正说:“当皇帝才有黄金万两啊,若不谁当!”

胡惟庸吓得汗流满面地跪下说:“臣有罪,他是见了皇上太紧张,吓得词不达意了。”

朱元璋说:“你起来吧。这也不能算你有什么罪过。想当驸马,想与朕结亲,这也是人之常情,你们下殿去吧。”

胡惟庸拉着胡正就走,胡正还在问:“皇上相中没相中我呀?”

他们下殿后,朱元璋拾起桌上的一张纸说:“回头朕请人看看他们的生辰八字合不合。”他看了一眼李祺,说:“都想削尖了脑袋来当驸马,朕早立了规矩,朕的驸马不准为官,占不着什么便宜的。”

李祺却不卑不亢地冒了一句:“启禀皇上,并非天下男人都想当驸马的。”

李善长吓了一跳,忙呵斥他:“放肆。”

朱元璋却耐住性子问:“为什么?”

李祺说,金枝玉叶必然脾气大,有了过失也不敢随便休妻,娶了公主,岂不是比娶了个上司还凶?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不但不怪,反而夸奖他其实说得对,并说今后一定严加管教公主们,第一不准摆公主的谱,第二,犯了六出之过,准许人家休妻。

李善长有点坐不住,慌忙呈上一本厚厚的账目来打岔,那是中都的账目,要请皇上过目。

第3章 (3)第52章 (1)第27章 (2)第3章 (3)第29章 (1)第7章 (3)第41章 (1)第18章 (1)第49章 (2)第13章 (3)第10章 (2)第29章 (1)第26章 (1)第39章 (2)第13章 (3)第38章 (1)第35章 (1)第37章 (3)第3章 (3)第17章 (4)第21章 (4)第18章 (1)第25章 (4)第53章 (2)第11章 (1)第21章 (4)第48章 (1)第12章 (2)第27章 (2)第1章 (1)第7章 (3)第52章 (1)第46章 (3)第18章 (1)第50章 (3)第4章 (4)第8章 (4)第10章 (2)第54章 (3)第34章 (2)第34章 (2)第20章 (3)第22章 (1)第42章 (2)第21章 (4)第44章 (1)第7章 (3)第8章 (4)第7章 (3)第44章 (1)第37章 (3)第28章 (3)第49章 (2)第32章 (4)第3章 (3)第11章 (1)第27章 (2)第9章 (1)第3章 (3)第36章 (2)第11章 (1)第40章 (3)第19章 (2)第11章 (1)第2章 (2)第5章 (1)第14章 (1)第30章 (2)第42章 (2)第11章 (1)第2章 (2)第1章 (1)第38章 (1)第14章 (1)第8章 (4)第39章 (2)第17章 (4)第17章 (4)第23章 (2)第4章 (4)第42章 (2)第25章 (4)第27章 (2)第36章 (2)第44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15章 (2)第47章 (4)第14章 (1)第2章 (2)第54章 (3)第20章 (3)第41章 (1)第45章 (2)第1章 (1)第52章 (1)第3章 (3)
第3章 (3)第52章 (1)第27章 (2)第3章 (3)第29章 (1)第7章 (3)第41章 (1)第18章 (1)第49章 (2)第13章 (3)第10章 (2)第29章 (1)第26章 (1)第39章 (2)第13章 (3)第38章 (1)第35章 (1)第37章 (3)第3章 (3)第17章 (4)第21章 (4)第18章 (1)第25章 (4)第53章 (2)第11章 (1)第21章 (4)第48章 (1)第12章 (2)第27章 (2)第1章 (1)第7章 (3)第52章 (1)第46章 (3)第18章 (1)第50章 (3)第4章 (4)第8章 (4)第10章 (2)第54章 (3)第34章 (2)第34章 (2)第20章 (3)第22章 (1)第42章 (2)第21章 (4)第44章 (1)第7章 (3)第8章 (4)第7章 (3)第44章 (1)第37章 (3)第28章 (3)第49章 (2)第32章 (4)第3章 (3)第11章 (1)第27章 (2)第9章 (1)第3章 (3)第36章 (2)第11章 (1)第40章 (3)第19章 (2)第11章 (1)第2章 (2)第5章 (1)第14章 (1)第30章 (2)第42章 (2)第11章 (1)第2章 (2)第1章 (1)第38章 (1)第14章 (1)第8章 (4)第39章 (2)第17章 (4)第17章 (4)第23章 (2)第4章 (4)第42章 (2)第25章 (4)第27章 (2)第36章 (2)第44章 (1)第8章 (4)第33章 (1)第15章 (2)第47章 (4)第14章 (1)第2章 (2)第54章 (3)第20章 (3)第41章 (1)第45章 (2)第1章 (1)第52章 (1)第3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