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

厚厚的眼镜、重重的书包,或木讷而无生趣的面容,或少年老成的模样,或“ABCD四选一”训练出来的“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呆头呆脑,或刚从网游回到现实中的迷茫眼神,分明是在诉说,现在的中小学生简直就是“新东亚病夫”,而“新三座大山”则是作业考试、网络游戏、垃圾食品。

“新三座大山”造就“新东亚病夫”,“新东亚病夫”不仅身体羸弱,而且是心灵、思想和知识的残疾。

作业考试堂而皇之地压榨那些“勤学苦练”的所谓“乖孩子”,向他们勒索分数,他们只好乖乖熬夜,用分数纳贡;网络游戏则“阴收拾”沉迷网吧的所谓“坏孩子”,认钱不认人。而中国的全部孩子就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剿灭中国的生机活力,考试作业和网络游戏可谓“强强联手”,决无“漏网之鱼”!

这还没完,充满色素、味素、激素的垃圾食品,专门盘踞在学校周围,也同样盯着同学们的口袋,用“花花绿绿”、“酸酸甜甜”、“香香辣辣”作诱饵,专钓无知无识无戒备的中小学生。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借小说主人公铁云说道:“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抨击的锋芒直指以刚毅和山西巡抚毓贤为原型的“清官”,在“不贪”、“清廉”的掩护下,横征暴敛,草菅人命,用人血染红顶子。

而“新三座大山”中,网络游戏和垃圾食品的名声如同《老残游记》里的“赃官”,路人皆知,而作业考试则如同“清官”,其危害多不为人知。

这里我要说,“新三座大山”中,尤以“作业考试”之害为烈,中国的孩子们被其绑架,苦难深重。上学放学,披星戴月:出门上学天未亮,放学回家天已黑。在校要上十多个小时的课,晚上回家做作业到深夜。作家梁晓声痛心疾首:“孩子们的脑子都用伤了!”

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为,人们从来就不认为、压根就没想到:作业考试原来是一“大害”!

非但如此,他们还将作业考试跟知识学问划上等号,像宝贝一样供奉起来,打躬作揖,千恩万谢,并引经据典地欢呼:“知识就是力量!”——如此偷换概念,欢宴之后,定是哀鸣。

“新东亚病夫”们拿着通过作业考试“认证”的文凭回到社会,在市场锐利目光的审视下现了原形,没有力量而沦为蜗居蚁族“大白菜”、而跟农民工抢饭碗时,只有哀号:“都说‘知识就是力量’,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而我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却没见有什么改变。我就纳闷了,这是咋回事呢?”

他们不知道,正是“新三座大山”中的作业考试,在“求知”、“求学”的掩护下,践踏学习规律,竭泽而渔,榨取分数,再以低层次的“高考高分”自我麻痹,使他们最终沦为“新东亚病夫”。

垃圾食品不是什么新名词,知道的人不少。垃圾知识也不是什么新名词,但知道的人不多。垃圾知识跟垃圾食品一样,是专门用来对中国人的生机活力进行侵蚀、消磨的。

要弄清楚什么是垃圾知识很简单,用辨别垃圾食品的方法即可。

不少垃圾食品里也含有淀粉、蛋白质等有益成分,之所以我们仍然称之为垃圾食品,是因为其中的有益成分被大量的色素、味素、激素侵蚀,“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同样地,不少垃圾知识也有一定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但却改变不了其“垃圾”的本质,因为大量的“色素、味素、激素”同样侵蚀其中。

那么,什么是垃圾知识中的“色素、味素、激素”呢?

概而言之,“‘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类似“七个猴”与“骑个猴”的考试陷阱,严重异化、散发“异味”——“八股味”、“卖弄味”、“铜臭味”的作业考题等等,就是垃圾知识中的“色素、味素、激素”。

它们“涂脂抹粉”,混进知识的行列,却改变不了垃圾的病态本质——故弄玄虚,忸怩作态,牵强附会。它们“发病咬人”时,会让不明就里的中小学生感到“它难”、“它高深”、“它有学问”。

比如,一点可怜巴巴的高中数学,在中国被“命题专家”们编造出堆成山的“教辅资料”、“补充习题”来卖弄。这就如同中国人炒A股,直把土麻雀炒成金凤凰,炒得鸡犬升天。前者是垃圾,后者是泡沫;前者是低级重复,后者是无聊炒作。

低级重复不是无缘无故的:浅薄了才需要涂脂抹粉,黔驴技穷了才需要虚张声势。目的倒很明确:不是为了争名,就是为了逐利。

当垃圾知识充当裁判时,精华就被判为垃圾,好孩子就被判为“差生”。这样的冤案,在中国人学习的路上,早已不是什么冤案。

垃圾食品与垃圾知识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健康食品的标准是自然的、绿色的,知识学问的精髓是简洁的、明了的。

现实中,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一样,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以至于拒不承认那是垃圾食品、垃圾知识。

现实中,垃圾食品的危害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识,以至于“打黑英雄”*呼吁要对垃圾食品的制售者施以严刑峻法。但可惜,垃圾知识的危害却仍然少为人知,如蝇逐臭者众。

“垃圾知识具体长啥样呢?”——如果有中小学生这样问我,我会这样简单回答:“随便从你书包里抽份试卷出来,上面的题目至少一半是垃圾。”

中小学各科作业考题中的垃圾知识俯拾即是,任何一个正在上学读书的同学都比我见得多。垃圾知识具体长啥样?翻翻你的书包就知道了。

所以,出于“粘贴”方便而摘自网络的如下一组垃圾知识,并不是垃圾知识中的“代表”。“代表”在哪里?就在你书包里,它们制造大学生,也制造跟农民工抢饭碗的“大白菜”。

01以“月亮里的桂树”猜一歇后语。

02以“猪血煮豆腐”猜一歇后语。

03以“12345609”猜一成语。

04以“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猜一成语。

05以“最大的响声”猜一成语。

06以“螃蟹过街”猜一成语。

07以“水上的浮萍”猜一成语。

08文学名着中四大吝啬鬼是谁?

09以“半”为偏旁写一字。

10找出8个与发奋读书有关的成语。

11找出古代跟读书有关的10个名言警句。

12找出语音异读的姓氏。

13列出10个带有通假字的例句。

14写四字短语,要求偏旁部首相同。

15写十字句子,每个字都是zh,ch,sh,r。

16写两个四字成语,要求每个成语的四字分为四声。

17根据例子,写出两个成语,要求曲解它的意思。例:度日如年: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在过年。

18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生日书》,有这样一段文字:“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读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这段话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这句俗语是什么?其中的两个字形相同音不同,请写出这两个字。

19《人类需要梦想者》一文讲述的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不图私利的品德,其中有这样一段,美国记者到居里夫人实验室采访,居里夫人说出了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记者问:“法国有多少呢?”“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你只有一克吗?”“我,啊,我一点也没有。——。”要求从下面四句话中挑一句填入横线处,这四句话是:A.这一克是属于人类科学事业的。B.这一克是属于法国的。C.这一克是属于实验室的。D.这一克是属于比埃尔·居里和我的。

上述两题正确答案是什么呢?在下才疏学浅,怕答得驴唇不对马嘴,于是专门找了所在单位里的五个文学硕士和博士及两位老报人回答。18题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19题五人答A,两人答B。你觉得他们应该得多少分呢?评判为0分。

我不想在答案上纠缠,我要说的是,贾平凹的原文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俗话去替代呢?如果我们教人写文章不是鼓励用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首先想的是如何用成语、俗语、套语,大家千篇一律,这样的文章还能看吗?

天下文章因各具特色而丰富多彩。陆游说,文章切忌“参死句”,把一个鲜活的句子硬教人改成一句俗语,不是故意要人“参死句”吗?贾平凹若知,必为之大哭。

所以这题的答案我至今不知,就是贾平凹本人怕一时半会儿也未必能答上来。

19题的标准答案是C。可无论依据全文的主旨,还是我们一向对孩子们进行的所谓思想教育,回答A才似乎更加合情合理。可是这一回却偏偏不是这样,这除了让人去蒙,还能说明什么?话说回来,回答A到底又有什么错?我们说出土一尊青铜鼎,发现一块动物化石,都属于全人类,全世界仅有的几克且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稀有物质,怎么不可以说属于人类科学事业呢?如果不是,“科学无国界”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20“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标准答案是“小船”,如果答为“甜甜的香蕉”,零分侍候。

21填空题:一(√)石头。标准答案是“块”,如果填写其他量词,都会被打(×)。

下面这篇文章也是出于“粘贴”方便而摘自网络,读了它,你就会更加明白,为什么大学生一毕业就变成“大白菜”?为什么清华北大竟然也有研究生抢农民工的饭碗?

作家王蒙面对高考语文卷:我晕

又是一年高考至,热风苦雨奈何天。不知发端于何时的、年年一个模式、万变不离其宗的“标准化”试题,对学子们无疑又是一次炼狱般的折磨。看着这些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进入临考前“百米冲刺”的学子们,不由想起一个与他们的命运攸关的话题,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又会是啥模样?

着名作家王蒙曾经做过几次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成绩都不理想,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只有60分,因而他不得不发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改革不行了,中学的语文试卷连我也做不出”的呼吁。无独有偶,知名作家王周生、叶辛等看了上海1998年高考的作文卷后说:“这道题目我们也写不出。”这是知名作家们对中学语文考试题的感受。大学教授们又是如何评价的?《中国青年报》1999年4月26日提供的一则相关报道便能窥其一斑。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面对着这份试卷(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读考卷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说:“一直听说语文高考试题‘难’,但在读完1998年语文试题后,对它的‘难’还是大吃一惊。我想我要是在1998年参加高考,语文肯定是不会及格的。”

语文热衷于肢解文本和追求ABCD选项的“标准化”考试,尽管已引起学生、社会的强烈不满,但丝毫没有影响命题专家挖空心思地炮制所谓标准化试题摧残学生。现行高考的特点,是不断强化平等“理想化”的程度,据说是为了减少评卷的误差,在改卷的机制上防止一切主观性,改卷者可以机动处置,灵活掌握的题型逐年减少,无须改卷者有任何判断能力的所谓客观题题型逐渐占据了优势。于是存心把试题弄得更为诡谲的刁题、怪题、偏题、荒谬题应运而生,以学生为敌的流毒遍于域中。由于试题偏难偏怪,高考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出人意料的“高考状元”冷门迭出。

题目出得非偏即怪:一个破折号派生出的五六种用法要让考生在试卷中进行考证选择,这种类似于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考题,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地下有知,恐怕也要自叹不如;有些佳句妙不可言,理应用心去感悟,可修辞专家们非要让学生去追究用了怎样的修辞法,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倘若能询问朱教授的话,恐怕也未必说得出个所以然来。这些纯属“作者无意,学者多情”的考题,无非是把简单的问题故意复杂化、神秘化。

语文标准化试题中的“弯弯绕”,为学生设“陷阱”,扭曲了语文学科的本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性,也给一些一知半解者提供了得高分的偶然性。选择题尽管带有很大的迷惑性,但非此即彼的基本特征又决定了自身含有难以避免的“暗示性”,这就难免会使考生滋生一种投机侥幸心理。有的考题完全是以出题者死板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学生,为难考生。这种以考生为敌的考试题不能真实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倒给一些平庸之辈提供了“蒙混过关”的空子。如“部首、笔画、成语典故、古代文化常识、中外名家名着”等考题,哪一道题不是一查便知、考完即忘的“死知识”,这样的考查,能考出考生的运用能力和终身受益的语文素质吗?

有的作文题凭命题者的主观意愿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价值取向。要把考生的思维与写作强行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和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对题目中所要求的品格缺乏真实体验的考生们,只好用“瞎编”以应付,于是,“父母双亡”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洋洋大观充斥于考生试卷中,这样的考查又在迫使广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风和人品呢?

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中曾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试题标准化的要害是思维标准化。学生只能在预先确定好的思维框内思考,决不允许有个人的独立见解。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选题、填空、简答等方面的应试能力,让学生成为做题“机器”。怎么考就怎么教,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高考走,高考跟着“专家”走,“专家”跟着感觉走,这是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标准化的“标准”是什么?只不过是“专家”“权威”的主观随意性而已。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以标准化为主的应试教育则将学生的这种能力扼杀了,学生思维创造的权力被“专家”“权威”垄断起来了。我们很少鼓励学生有批判的精神,不鼓励他们自由的思想,不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与立场,更不鼓励他们有坚持自己立场与观点的勇气,强求一律,思想认识上稍有不齐,便以分数加以剪除。分数几乎成了教育的异端裁判所,以分数维持思想的,扼杀自由探索的精神于未萌,无怪乎《中国青年报》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祸国殃民”了。(洪云卿《杂文报》)

中国的“命题专家”向世人展现其“知识底蕴”的“秘密武器”大致有以下几种:“‘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之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王蒙自己写的文章炮制成“阅读理解”试题,让王蒙自己都答不上来;一个行列式的计算题之类,本质上等同于“凑数”的所谓“技巧”,当然只掌握在编造它的命题者手中;把思考题的题量和计算量加大从而不让考生有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这些“知识底蕴”和垃圾知识“师出同门”——故弄玄虚,忸怩作态,牵强附会。它们“发病咬人”时,会让不明就里的中小学生感到“它难”、“它高深”、“它有学问”。

如上面13至17题,不就是“‘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变种”吗!如果角色对换,哪个“命题专家”经得起考?

特别是17题之类的题目,既非知识,也非学问,而是寂寞难耐后的空虚无聊,是地地道道的垃圾、无聊垃圾!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一样,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当然不认为它是垃圾知识、垃圾食品。

应该说,展现知识和智慧的作业考题是最不容易出现泡沫和垃圾的。但我们中国人真有“改天换地”的气魄,硬是在作业考题中造出了大量的泡沫和垃圾,并美其名曰“学问”,且不知死活地“勤学苦练”,真是旷世奇观也。

这奇观能使人“触类旁通”,明白了学习以外其他地盘上的道理:一点小感冒,“白衣天使”们会开出大处方;一处小工程,“专家”们能“论证”出大预算;一排排路灯,40米间距被“科学”地缩成15米;一自然风景,被中国人用钢筋水泥“建设”得大煞风景……

一把小二胡,现在的厂家普遍做成了“贵族二胡”,动辄几千上万元一把。报表上的GDP是上去了,披金戴银的二胡呢,光鲜的面子也是好看了,但拉出来的音乐,也能媲美那令世人“跪下来听”的《二泉映月》吗?

这样的二胡,这样的披金戴银,其真实价值,还不如瞎子阿炳手上的那把破二胡。此即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

我问一个中学老教师:“您当年读中学,好像没有这么多作业考试吧?”

中学老教师回答:“的确,但我们依旧学得不错,否则今天上得了讲台吗?”

我:“那拜托您少弄点作业考试,让您现在的学生也喘口气吧。”

中学老师:“不行,肯定不行。”

我:“为什么?担心您的学生学不好吗?”

中学老师:“那倒不是,我自己轻松快乐的学习经历,恰恰不支持这种担心。”

我:“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学老师:“我去解放的人——孩子们第一个不答应,接着家长们不答应,校长知道后更不答应。”

我:“家长和校长不答应可以理解,但亲身遭受作业考试压迫的孩子们拒绝您的解放,实在匪夷所思。”

中学老师:“我开始也匪夷所思,但后来不匪夷所思了。匪夷所思的是,你解放他们的手足,他们反倒手足无措。你一天不编造几个奇形怪状的难题来考他们,他们就怀疑你水平欠缺。你课后不布置一大堆作业考题,他们会说你不负责任;不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年纪轻轻却已不会玩、不会笑,早早起床不用叫。人的天性都泯灭至此了,连痛苦都感觉不到,又怎么可能期待解放呢?”

我:“如果脑壳被塞满‘ABCD四选一’,我估计倡导‘解放’的陶行知先生也无能为力:只能‘知’,不能‘行’。”

中学老师:“不过,孩子们拒绝解放,却大大提高了我的认识水平,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以前一直都未想明白的事情,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比如长期关押的囚犯拒绝出狱,比如小品《卖拐》里的范伟对高秀敏说‘你这是坑我’!”

我:“哈哈!”

中学老师:“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跟我有一样的认识,因为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跟我一样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道:‘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旧虐待儿媳;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鲁迅先生的话,套用到今天,仍然一针见血:被作业考试折磨过的学生现在做了老师,仍旧要用且只会用作业考试来折磨学生;在层层重压下畸形成长的子女现在做了父母,仍旧对子女施加层层重压,并美其名曰‘严是爱,松是害’。”

我:“哈哈,我还是那句话: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一样,吃多了人们就会爱上它!”

学习,同样是学那点儿东西,你会发现现在的学生学得越来越累,作业考题上的“创新”越来越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来越多,花费也越来越大。可轮到毕业,你再去审视打量考试得高分的他们,发现他们并没有学到什么额外的知识,只感觉他们“发育不全”、长得“奇形怪状”。你一下子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等到看了社会上的其他现象,才恍然大悟。

以前新修了道路,两旁只需认真栽种好法国梧桐后就别再去动她,就让她安安静静地成长,“无为而治”。这乍看上去,粗放而漫不经心。可三五年后,她就悄无声息地播撒她的阴凉,十年后,更是绿荫如盖,令开车或漫步其间的你,凉爽舒适得都忘了问问这绿荫是怎么来的。

但这种廉价省事又高效的好事,现在园林局的园丁们不干了,因为简单地栽种法国梧桐,资金上没什么投入,不过瘾、不来劲。但法国梧桐的树荫效果毕竟是世界公认的,这可怎么办呢?于是,种种借口、理由以及所谓的“理论”、“知识”、“技术”等等,都从“专家”们手中出炉了,一齐为那些投入庞大、费用高昂的树种及其栽培技术鸣锣开道。

于是,相关“产业链”得到延伸,报表里的GDP亦向上猛蹿,似乎皆大欢喜。

可是,当驾车行驶在一些完工已经十年的道路上时,你只能看到沿途“树木”们装模作样的昂贵造型,以及仍在“精耕细作”的园丁们,就是看不到本应该有、早应该有、最应该有的东西:廉价而宝贵的树荫!

园林产业的GDP是上去了,但路旁的树荫却没看到;考试卷上的分数是上去了,但他们的知识水平、智慧能力也上去了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到个别小学生满头白发,看到很多中学生斑斑白发,看到“高考状元”未老先衰,我们不为长不起来的树荫哭泣,也能忍心不为透支生命、身心疲惫的同学们哭泣吗?

伟人把《红楼梦》当做历史书来读,又把《水浒传》当做政治书来读,这正合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读书,若是落到当今“命题专家”们手上,一定会被判为“差生”、“不及格”、“不合标准”。

金庸先生曾说:“坐牢十年而可以在其中阅读天下书籍,或者十年充分自由但不得阅读任何书籍,二者由我选择,我一定选择坐牢。”

而今正在上学读书的学生呢,没有读书,没有“阅读”(连所谓的“阅读竞赛”也成了背题,背“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家”之类的垃圾知识),只有“命题专家”胡编乱造的“阅读理解试题”,以及永远做不完的“ABCD四选一”。——以金庸先生之见,这连坐牢都不如!

如同“工业”、“商业”一样,“考试”在中国竟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垄断“行业”,简称“考业”。

而“考业”开拓市场,就从娃娃搞起,消磨生机活力、榨取考试分数、顺便忽悠钱财,是中国“考业”的一大特色。

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考业”则借学习之名折腾、消磨、泛滥!

跟工业商业一样,“考业”是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的,而与工业商业不同的是,“考业”是一个被“打假”遗忘的角落。

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一俊遮百丑”:垃圾作业、垃圾考题里也是有“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的,“命题专家”放大之并树立起来,遮挡住人们的视线,以免背后的垃圾走光现形。

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4章 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8章 如果要猪来品茗,猪一定叫嚷还没潲水好喝哟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3章 父亲桃李满天下,现在正好为苗苗走后门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6章 勤奋,勤奋,多少愚昧假借你的名义行事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5章 命题专家您自己经得起考吗第4章 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章 前言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13章 嗟来食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章 前言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3章 父亲桃李满天下,现在正好为苗苗走后门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3章 嗟来食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8章 如果要猪来品茗,猪一定叫嚷还没潲水好喝哟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6章 勤奋,勤奋,多少愚昧假借你的名义行事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1章 前言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
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4章 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8章 如果要猪来品茗,猪一定叫嚷还没潲水好喝哟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3章 父亲桃李满天下,现在正好为苗苗走后门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6章 勤奋,勤奋,多少愚昧假借你的名义行事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12章 高考数学考满分:数学还没入门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5章 命题专家您自己经得起考吗第4章 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章 前言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13章 嗟来食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17章 但恨上学时,玩乐不得足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9章 大师判分:死学死考,判你死刑第1章 前言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3章 父亲桃李满天下,现在正好为苗苗走后门第7章 垃圾知识和垃圾食品的共同点:吃多了你就会爱上它第20章 你们不要上当,千万不要拿这么多钱去读大学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3章 嗟来食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9章 当心预言再次出错第8章 如果要猪来品茗,猪一定叫嚷还没潲水好喝哟第21章 不上大学好处多,提前毕业路宽阔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仿维克多雨果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6章 勤奋,勤奋,多少愚昧假借你的名义行事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24章 别读死书,向着天分努力,闯你身边的世界第14章 差生其实一点都不差,我要大声为你们辩护第15章 死学死考的挽歌谶语: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第18章 平情应物,藏器待时:会笑者,最后笑第10章 办学与办养猪场:办法是一样的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16章 老师您错了:一流人才天生就贪玩、会玩第1章 前言第3章 上大学花了八万多:一毕业就变成了大白菜第22章 人穷不可怕,没知识也不可怕,怕就怕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