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书房夜谈

“小侄不是赞同中央集权,而是中国要想发展,就必须强硬、坚持并且不计代价的推行中央集权。在这一点上,小侄是坚定不移的如此认为。”袁肃斩金截铁的说道,说话的脸色更是犹如一种大战在即的样子。

“不计代价的推行中央集权?”袁世凯喃喃的叨念了一遍,暗暗的在心里记下了这句话。他在权力位置上几十年,自然知道牢牢掌握权力以及集中掌握权力的重要性。他之所以对这句话感兴趣,是对说这番话的人有如此这般坚定的决心感到欣慰。

尤其是说这番话的人还是袁氏一族的族亲,这一点很是重要!

停顿了片刻之后,袁世凯再次问道:“照你这么说,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行中央集权?又如何来消弱地方军阀的割据?”

袁肃不假思索的说道:“以政治施压,以武力收权。”

袁世凯微微皱了皱眉头,脸色闪过一阵变化,沉思许久之后他才说道:“你既然也认为应当武力讨伐?”

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叔父,南方各省的割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简单的说如今国内的局势还是清朝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那些拥兵自重的都督们经年累月的扩充势力,仗着天高皇帝远,又有洋人在幕后撑腰,最多只会在表面上尊服中央。武力讨伐是无可避免的方法,但未必一定要大军南下横扫诸省,只要机会把握的好,完全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袁世凯揣摩着袁肃的话,没有急着表态。

袁肃继续说道:“军事行动是为了立威,一旦中央有了震慑全国的威望,再配合政治上的施压,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是手段,政治方才是目的。”

“那你所说的政治施压,当如何行事?”

“依小侄之见,政治是服众的基本所在,如今国民党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民望,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政治。只要中央政府能够真正服众,万众归心,南方那些军阀自然而然便成为国家公敌。相反,倘若让南方军阀与那些革命党勾结,借革命党之口指责中央政府种种,到时候中央政府反倒会变成众矢之的。”袁肃尽可能把自己的观念通俗的表达出来。

“你的这番话,我倒是头一次听说。”袁世凯表情显得很认真,他现在才意识到自己这个侄子确实还是有两下子的。之前袁肃的话可以当作是千篇一律的废话,但刚才的那番话却是十足的新奇,甚至还有一针见血的地方。

“小侄的想法就是政治手段要运用的果断,决不能让南方军阀占去先筹。如今外界时常把南方的势力说得太笼统,似乎一提到南方就是国民党和那些军阀,但事实上国民党和南方各省的军事割据势力是两码事,或许它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本质上仍然有区别。”袁肃强调的说道。

“若是这样的话,你刚才的意思就是不能让南方那些拥兵自重的都督与国民党合作了?”袁世凯深沉的问道。

“是的,不仅不能让南方军阀与国民党合作,而且中央政府最好能尽快取得与国民党的合作。”袁肃点着头说道。

“克礼,你太小看国民党了,这些一个个的革命元勋,就是因为有他们存在,所以才能以施行中央集权。你难道不知道国民党此次国会选举大获全胜,克日将北上推行责任内阁制吗?到时候中央的大权就是这些内阁部长所掌握了,这些部长背后可不是一股势力,到时候必然会乱成一团。”袁世凯对袁肃的话感到很失望,说这番话时的语气明显不好了。

“小侄明白叔父的意思,这些革命党出身的政治活动家,一个个都是抱着不同的政治野心,说到底他们都是想要借机分一杯羹,而且这杯羹还不能是随随便便打发的那种。但是换一句话说,这些人之所以想要争夺政治权力,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没有实权,既然如此,叔父又何必害怕他们呢?”袁肃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

“你这话说的似乎并不在理。”袁世凯眯着眼睛说道。

“叔父,国民党是由同盟会改组而来,而当年同盟会是由三个革命组织合并而成。大革命时同盟会就不是一个牢靠的组织,前阵子在上海还发生光复会领袖遭到青帮刺杀之事,由此可见即便改组了国民党,这个党内部也是四分五裂。”袁肃进一步说道。

“可是他毕竟是一个党,现在在国会里还占了一半的席位。”袁世凯强调的说道。

“确实如此,正因为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但表面上还能坚定不移的维持一个整体,所以才意味着国民党是可以利用的。至于国会选举大获全胜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真正大获全胜。小侄专门研究过国会选举,众议院五百九十六席,国民党只占了两百六十九席,参议院两百七十三席,国民党仅占一百二十三席,无论是众议院还是参议院,国民党实际都没有过半,相反仅仅是获得微弱优势。”袁肃掏家底的说道,这些数据都是他最近翻查所得到的。

就目前国会议员的情况来看,党派根本不是确立政治意见的根本所在,有些议员甚至一连参加了十多个党派,比如大商业家张謇,其前前后后一共加入了十一个政党。

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的初期,政党政治根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路,完全不能像后世那样来比较现阶段的政党。可以说此次国会选举的参政党当中,阵营是十分鲜明的,不是“拥袁”就是“倒袁”,而进步党、统一党、共和党及其他小党派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扶植起来,甚至连不少国民党籍的议员都是以袁世凯马首是瞻。

换句话说,国民党在国会的席位连一半都占不到,相反“拥袁”的政党却占了一大半。

而按照国会制度,任何需要经过国会投票通过的法案都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方才通过,遇到个别几个严重的法案,更是需要全票通过才能实现。

“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清楚,但是国会这种东西在我们中国才刚刚推行,里面的那些议员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之前同盟会最是能够背后捣鼓,今日国民党能占去一半的席位,免不了会由内而外的捣乱,岂有不妨之理。”袁世凯语气着重又笃定的说道。

“妨碍是有,所以不得不防。可叔父试想,北京是咱们北洋的大本营所在,若是在北京都撑不住场面,那今后咱们北洋的威信如何立足?与其让国民党在鞭长莫及的南方搞小动作,还不如引聚至京城,眼皮子底下盯梢着,一有风吹草动便能及时处置。”袁肃说道。

“就只怕引虎入室。”

“叔父之言不差,但是宋教仁不是虎。”

袁世凯微微怔了怔,很是认真的打量了眼前这位侄子,在他看来袁肃之前所说的许多话当中,大部分是没有水平的想当然之言论,不过偏偏有一些话是非常精准的一点就破。就好比“不计手段推行中央集权”,也好比这句“宋教仁不是虎”。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弄清楚宋教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曾经多次派人私底下给宋教仁送钱送物,可每次对方都是坚决回拒。再加上宋教仁之前在江浙一带的游说演讲,每每都是针对北洋政府**霸道,又坚定不移的推销所谓的政党政治、内阁责任制。这一切都是与他权力利益作对,真若让此人进京组阁,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可经过袁肃刚才所说的说,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凭什么要去害怕一个书生!

他手握北洋重兵,在外有国际列强的支持,在内又有北洋政治集团的拥戴,区区一个松散的国民党就像趁机挑战自己,实在是自不量力。

“你说的如此振振有词,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宋教仁这个人呢?”沉默了片刻之后,袁世凯忽然很想听听袁肃的看法。虽然他很清楚自己这个侄子初出茅庐,或许在治理地方事务上有一些能耐,但对于政治显然还是欠缺成熟。不过有时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启发方向。

第99章 ,中方态势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82章 ,临危受命第66章 ,化工产业第44章 ,对话叔父第99章 ,加强铺垫第99章 ,北上议事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1章 ,炮兵计划第39章 ,过河拆桥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3章 ,放出风声第25章 ,几番折腾第7章 ,起义前夕第56章第13章 ,以寡敌众第87章 ,旅顺日军第91章 ,成立典礼第43章 ,洪宪筹备第15章 ,顺利突围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章 ,针锋相对第11章 ,起事前夕第71章 ,借机猎取第50章 ,约谈合作第23章 ,顺势而为第57章 ,对簿一谈第33章 ,学堂同窗第95章 ,借口生事第49章 ,疑雷诺森第52章 ,纳捐集资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4章 ,趁势发展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31章 ,任大都督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67章 ,撮合婚事第16章 ,知难而退第73章 ,南北交锋第38章 ,收买人心第74章 ,乱中生财第51章 ,谋将加盟第84章 ,实业赈灾第18章 ,京城气象第44章 ,信到京城第47章 ,陆军部令第11章 ,请缨出战第84章 ,趁势发展第26章 ,拼上一把第48章 ,河南新策第52章 ,各有意外第93章 ,飞来横祸第90章 ,第一回合第42章 ,一声令下第17章 ,两边准备第34章 ,香港分部第83章 ,颇有深意第30章 ,唐氏云南第88章 ,另有算盘第96章 ,控制场面第80章 ,时局进展第54章 ,购置军火第60章 ,车站枪击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81章 ,行营布置第24章 ,无心无意第61章 ,审余小鱼第32章 ,另有想法第7章 ,初步探讨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5章 ,事发突然第25章 ,作战计划第94章 ,绑架之案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38章 ,加紧提防第88章 ,另有算盘第23章 ,临行安排第15章 ,事发突然第58章 ,似是而非第97章 ,制式武器第55章 ,战火转移第37章 ,晓以大义第92章 ,宴会过后第28章 ,根本隐患第90章 ,改制共和55章 突发事件第94章 ,背后阴谋第78章 ,晓之大义第66章 ,突来冷言第90章 ,第一回合第92章 ,强猛攻势第57章 ,遇袁克端第35章 ,合击围堵第14章 ,总镇反应第9章 ,世事难料第5章 ,进谏工业第24章 ,别有用心第45章 ,书房夜谈第37章 ,祭孔大典
第99章 ,中方态势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82章 ,临危受命第66章 ,化工产业第44章 ,对话叔父第99章 ,加强铺垫第99章 ,北上议事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1章 ,炮兵计划第39章 ,过河拆桥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3章 ,放出风声第25章 ,几番折腾第7章 ,起义前夕第56章第13章 ,以寡敌众第87章 ,旅顺日军第91章 ,成立典礼第43章 ,洪宪筹备第15章 ,顺利突围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章 ,针锋相对第11章 ,起事前夕第71章 ,借机猎取第50章 ,约谈合作第23章 ,顺势而为第57章 ,对簿一谈第33章 ,学堂同窗第95章 ,借口生事第49章 ,疑雷诺森第52章 ,纳捐集资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4章 ,趁势发展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31章 ,任大都督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67章 ,撮合婚事第16章 ,知难而退第73章 ,南北交锋第38章 ,收买人心第74章 ,乱中生财第51章 ,谋将加盟第84章 ,实业赈灾第18章 ,京城气象第44章 ,信到京城第47章 ,陆军部令第11章 ,请缨出战第84章 ,趁势发展第26章 ,拼上一把第48章 ,河南新策第52章 ,各有意外第93章 ,飞来横祸第90章 ,第一回合第42章 ,一声令下第17章 ,两边准备第34章 ,香港分部第83章 ,颇有深意第30章 ,唐氏云南第88章 ,另有算盘第96章 ,控制场面第80章 ,时局进展第54章 ,购置军火第60章 ,车站枪击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81章 ,行营布置第24章 ,无心无意第61章 ,审余小鱼第32章 ,另有想法第7章 ,初步探讨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5章 ,事发突然第25章 ,作战计划第94章 ,绑架之案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38章 ,加紧提防第88章 ,另有算盘第23章 ,临行安排第15章 ,事发突然第58章 ,似是而非第97章 ,制式武器第55章 ,战火转移第37章 ,晓以大义第92章 ,宴会过后第28章 ,根本隐患第90章 ,改制共和55章 突发事件第94章 ,背后阴谋第78章 ,晓之大义第66章 ,突来冷言第90章 ,第一回合第92章 ,强猛攻势第57章 ,遇袁克端第35章 ,合击围堵第14章 ,总镇反应第9章 ,世事难料第5章 ,进谏工业第24章 ,别有用心第45章 ,书房夜谈第37章 ,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