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争之争

凉风习习,秋高气爽。日影西斜,北雁南飞。

刘邦,萧何,张良坐在凉亭,开始了“刘邦问计张良”这番后被载入史册的交谈。

阴险家萧何轻嘬一口茶,首先开腔问道:“沛公自芒砀山斩蛇起义以来,攻州夺县无往不利。然新近受挫于魏师,吾泗水儿郎,三停已去二停。如今吾义军东有魏咎,西有秦嘉,北有田儋,南有吕臣,俱是兵力鼎盛,虎视眈眈。乱世之中,何去何从,不知子房先生有何高见?”

张良将折扇往石几上一置,问道:“不知沛公举兵,志在何处?”刘邦想也不想,高声道:“当然是诛除暴秦。”张良微微一笑:“各路诸侯俱志在诛除暴秦,与沛公之志不谋而合,沛公又何惧为彼所吞并?”

刘邦闻言顿时语塞,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秦末大小诸侯,哪一个不是打着“诛除暴秦”这张虎皮,卖着割据一方的膏药。刘邦私心也是想把自己的地盘做大自立为王,只是不便明说。那张良竟一针见血,刺讽他言不由衷。他哪里还说得出话。

张良语锋依然犀利,咄咄逼人问道:“沛公可是欲效此四家诸侯,称霸一方么?”

刘邦正欲点头,只觉足趾被人踩了一脚,却是那阴险的萧何在阻止他。刘邦望了望萧何,瞬时福至心灵,他那天才表演家的天赋绽放开来。

他干咳一声,高声道:“刘季之志,岂是魏咎田儋之辈可比!”张良哦了一声,眉梢上挑,等着听刘邦的下文。

刘邦长叹一声,说道:“天下苦秦久已!刘季举兵,是欲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魏咎田儋之辈,只是欲延其宗祠,继续七国割据之故事。”

他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话,显然已打动了张良。若是刘邦刚才那头一点道声是,张良这场话一谈完,便会告辞而去。这大汉的江山还不知能否创立得起来,历史也不知会走向何方。

张良心想,“沛公居然有如此大志,真是与魏咎田儋之辈不同了。”拱手道:“愿闻其详。”

说大话又不要本钱,刘邦这话闸一开,便一股脑倾倒出来。他语气激扬道:“这天下若是再像从前,诸侯割据一方,老百姓必饱尝战乱之苦。只有统一天下,终结这无休无止的杀伐征战方是正道。俺刘季乃天龙赤帝所生,欲效那始皇帝嬴政,扫平六合,让天下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

张良心中一震,“信郎云刘邦乃真龙天子,果然不错。若非如此,沛公怎有这等鸿鹄之志。”她心中暗暗叫好,却不露声色问道:“若沛公能登上九五,也要学始皇帝那般废除分封么?”

“这张子房为何要问此话?对了,他是三晋盟副盟主韩盟主事,当然希望复兴他韩国。只是这韩国复兴非我所愿,若实话实说,他必大失所望。”刘邦心里嘀咕。

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便去看萧何的眼色。萧何把头摇了一摇,刘邦会意,遂道:“只要不似周朝那般天子无法驾驭诸侯,分封亦无不可。”

张良大喜,一颗悬着的心方始落地。

萧何见张良神态,知他对刘邦的回答还算满意,赶紧趁热打铁,问道:“子房先生可愿助沛公得偿所愿乎?”

这一句话换个说法,就是你想不想投靠我们沛公,成为他帐下谋臣?张良的问题既然刘邦给了个满意的答复,就轮到他们这一边发问了。

这关键的问题,刘邦当然关心。睁大一双眼,紧紧盯着张良。

张良展颜一笑:“子房此来沛县,固有此意。”刘邦闻言大喜,站起身哈哈笑道:“刘季能得先生相助,幸何如哉!”

张良即跪倒在地,说道:“子房必倾平生所学,助沛公完成心愿。”既然要效命刘邦,这一拜之礼必然少不了。

刘邦笑呵呵张着大嘴,将张良托起。触手处,只觉张良那一双柔荑纤细滑腻,心中一动,“这子房先生的手,怎似妇人之手?”但这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他欣喜得到张良之余,还来不及想到其他。

于是二人重新落座。

既然张良成了自己人,刘邦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便叹道:“我部新近被魏军杀得大败,元气大伤。刘季虽有大志,奈何兵微将寡,又如何能去统一天下?”

张良微笑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沛公若能悟出这不争二字,这天下便可得矣。”

刘邦惑然道:“此话怎讲?”张良道:“如今之计,沛公当致力于存活,不可与众诸侯争夺天下,就连刚才所说的大志,也只可限于吾三人知道,万毋泄露外人。至于称王的打算,想都不要想。只有力图存活,方可等待良机一飞冲天。”

萧何道:“子房之言虽然有理,然一飞冲天需要实力。这泗水儿郎折损大半,如何能壮大起来?”

张良笑道:“天下之地何其大,四海之众何其多,图谋天下怎能只凭你泗水一郡儿郎。”

刘邦问道:“现在环敌在侧,想要存活也是不易。那周市大军虽去,随时还可回来。子房又有何妙计?”

张良哈哈一笑:“周市此去,再也不会回来,沛公又怎会有此一虑?”刘邦便问为何周市不会再来。张良道:“张楚倾覆在即。周市回到临济,估计章邯的大军也杀到了陈城。此时魏军面临的是灭国之灾,哪还有余暇来泗水攻城略地?”

刘邦问道:“除了魏国,泗水周围还有几处强敌。若他们动了攻我之心,又当如何?”

张良道:“只要沛公去除称王之心,暂时臣服于彼,不与他人交战,现各路诸侯无不欲收拢英雄豪杰,以沛公之名又怎能加害与你?何况若能施展手段,那些强敌变成吾之援助也未尝不能。”

让敌人变成自己的援助,这种想法刘邦从未想过。张良一语,让刘邦眼前一亮。

有强敌来到,只须献上一封效忠书便可安然无事。若是对方仍不动心,要来灭俺刘季,俺再找一个强者,献上另一封效忠书。只要有人收下俺的效忠书,便不能见死不救。到时必派来援军保俺刘季的性命。如此以强击强,以敌制敌,我沛县义军在一帮强敌之中,倒能活得有滋有味了。

至于写那厚颜的效忠书,对于这无耻的流氓,又哪是一桩难事。

还可像东海秦嘉一般,打着陈胜的旗号,收拢大众,图谋发展壮大。到了可与陈胜叫板的时候,把脸一抹,咔嚓一声,将陈胜派来的使者就地正法。这种卑鄙的事情,想必刘邦那流氓也干得出来。

刘邦越想越高兴,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要不是张良这位天下名士在此,他简直要手舞足蹈了。

刘邦深深鞠了个躬,说道:“闻先生之计,刘季茅塞顿开,先生请受俺一拜。”

张良忙道:“沛公之礼,子房愧不敢当。”心中却只想:“沛公殆天授也!这么快便领悟了我那不争二字的含义。他竟能忍得一时之羞辱,甘心臣服于各路诸侯,这般人物必能成大器。”

张良来沛县之前,自然为刘邦的未来作了一番策划。这不争之计,便是张良为他想出的最好策略。原来还担心刘邦心高气傲接受不了,想不到他竟欣然受教。

如此一个能虚心受教又能忍辱负重的英雄,不正是自己要施展学自《太公阴策》无数计谋扶植的对象么?

张良只觉这沛县一行没有白来。

※※※

这一边刘邦得了张良,又得陇望蜀,问道:“与先生同来的利苍将军,不知先生可能说得此人来投俺刘季?”

张良却沉吟不能回答。那利苍虽一路与自己同行,他的目的是找一个能容下天下儒生的主公。这刘邦能不能对他胃口,自己还不能做主。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有小僮来报,说利苍将军来访,正在门外。张良便道:“快请他进来。”

不多久,只见利苍肩负一包裹,背上背了一把长剑,走到凉亭。看他打扮,似是一副即将远行的模样。

刘邦率先站了起来,呵呵笑道:“我们刚提到将军,将军便来了,真是巧啊。”

谁知利苍看也不看刘邦,一径走到张良身前,说道:“子房先生,吾今欲离开沛县,特向先生辞行。”

刘邦闻言,瞬时心凉了半截。

张良惑道:“利将军刚刚来此,为何匆匆要走?”

利苍摇了摇头,说道:“沛公对我儒生无礼,看来利某错来沛县了。”

原来利苍到了刘邦为他安排的精舍中,便问下人刘邦如何对待儒生。下人便笑嘻嘻谈起刘邦羞辱儒生的“趣事”。

那无耻的刘邦在沛县黑白两道上混时,与儒生一向不对路。成了“沛公”之后,这性格也改不了。平常和人说话时,只要讲到儒者,他都不屑地破口大骂“竖儒”。有不少戴儒冠而来求见的宾客,刘邦经常恶作剧地请他解下儒冠,然后大声说,这种帽子用来撒尿最合适。这些读书人无不觉得深受侮辱,俱不欢而退。

利苍一听之下,义愤填膺,立刻便欲离开沛县。只是张良与他同来,临行之前,他便欲找张良辞行。

张良听了利苍之言,转头望向刘邦,问道:“沛公为何要羞辱儒生呢?”

刘邦此时方知利苍来自儒门,心中正后悔不迭自己对儒生的无礼,令自己错失这位绝世高手。便讪讪讲出一番歪理。

刘邦道:“这些儒生多是从齐鲁而来。齐王田儋对儒生甚是礼遇,朝中儒士济济。若这帮儒生有真才实学,何必舍近求远来投俺弱旅。俺料那些人必是无什么本事,来找俺刘季混饭吃的,故而羞辱与他们。若有似利将军这般人物,俺早就盛情接待,留下他为俺所用了。”

张良听得明白,利苍也听得明白。原来刘邦并不是存心羞辱儒生,只是那些人没本事罢了。

张良便道:“利将军出自儒门,可知你儒门中何人有真才实学能助沛公。可否引荐一二,以正你儒门之名。”

这招叫连消带打,既消利苍之怒不漏痕迹,又要利苍为刘邦引荐人才。这番急智,也只有张良才有。

利苍听了刘邦一番告白,气早消了大半。只想找来一个有本事的同门,为众儒生争口气。

随即想到一人,那便是又投到纵横家门下的儒生陆贾。

※※※

战国年代百家争鸣,改换门庭兼学多家者比比皆是。那著名的法学大家韩非子,本师从于儒家大师荀况,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法家的领军人物。

陆贾本是楚人,身材高大雄伟、颇有威仪。他曾游学齐鲁,学于利苍的师傅儒家大师子都,与利苍相识。学艺有成后又投到纵横家鬼谷悬策门下,学习诡辩之术。

利苍逃亡沛县隐居时,偶与陆贾在街市相遇。二人久别重逢,少不得把酒相谈。利苍得知,那陆贾便居住在与泗水郡比邻的九江郡,因省亲来到沛县。

今听张良提起要自己为沛公刘邦寻觅一个有本事的同门,以正儒家之名,立马便想到了陆贾。

与陆贾同在子都门下,那陆贾的学问利苍自是清楚。他又从鬼谷悬策处学得一身纵横捭阖的诡辩之术,还怕这刘邦瞧不上眼?

于是利苍便云,要去九江寻访陆贾,说得此人来沛县为沛公所用。

刘邦还不知道陆贾是何许人物,萧何在鬼谷道场做了多年的管家,如何不知。一听大喜,说道:“若能说得陆贾来投,实是沛县之幸。萧某与陆贾有旧,这便修书一封与利将军带上。”

看萧何这副欢喜的模样,刘邦不问也知道,那陆贾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年头天下纷争,纵横家的高弟都成了抢手货,各路诸侯无不争相延揽。他这一个小小的沛县之主,还怕人家看不上眼呢。

那萧何“刷刷刷”提笔就写下一信。利苍得了萧何书信,便欲起行。萧何说道:“利将军此去九江,必有路途花费。沛公,你可不能让利将军白白为你办事喔。”刘邦会意,令人捧来百金赠与利苍。利苍身上的钱财均在云梦山送给了韩淮楚,确实囊中窘迫。见到那金子也不客气,笑纳了。

于是利苍上路,离开沛县南下九江不提。

第八章 伪游梦泽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八章 谋定而动第十章 枯井无波第十六章 众魔之主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异第三十九章 疯疯癫癫第二十八章 老成谋国第十章 项军骄女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三章 土德之征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观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飞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五十一章 周勃夺军第二十一章 硝烟过后第三十三章 芒砀起义第十五章 突破瓶颈第二十三章 魔道同门第十九章 情义缠绵第三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十五章 指鹿为马第八章 韩信布阵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二十章 邻家小妹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四十二章 诱敌之计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三十七章 战云密布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七章 刎颈之交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二章 劫数难逃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二十三章 战友对决第四章 化腐为奇第三十六章 伍君当盟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四十六章 金风玉露第二十五章 年少轻狂第四十五章 二战章邯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十四章 井陉古道第八章 韩信布阵第六十六章 项庄舞剑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九章 觐见陈胜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三十七章 魔剑易主第十九章 不解之术第六十章 毛遂自荐第六十八章 伐谋伐交第十五章 偃月大阵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一章 论战大会第三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四十七章 再回长安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四十八章 大汉立国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六章 不争之争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四十四章 风声鹤唳第五十二章 女将出马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四章 前车之鉴第三十三章 芒砀起义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六章 密林挡道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七章 春风得意第一章 天子之气第二十六章 鱼死网破第七章 如鱼得水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五十章 大雁北归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三章 三晋盟主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二十一章 绝不言走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十八章 异姓兄弟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
第八章 伪游梦泽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八章 谋定而动第十章 枯井无波第十六章 众魔之主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异第三十九章 疯疯癫癫第二十八章 老成谋国第十章 项军骄女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三章 土德之征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观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飞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五十一章 周勃夺军第二十一章 硝烟过后第三十三章 芒砀起义第十五章 突破瓶颈第二十三章 魔道同门第十九章 情义缠绵第三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十五章 指鹿为马第八章 韩信布阵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二十章 邻家小妹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四十二章 诱敌之计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三十七章 战云密布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七章 刎颈之交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二章 劫数难逃第九章 血洗阏与第二十三章 战友对决第四章 化腐为奇第三十六章 伍君当盟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四十六章 金风玉露第二十五章 年少轻狂第四十五章 二战章邯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十四章 井陉古道第八章 韩信布阵第六十六章 项庄舞剑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九章 觐见陈胜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三十七章 魔剑易主第十九章 不解之术第六十章 毛遂自荐第六十八章 伐谋伐交第十五章 偃月大阵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一章 论战大会第三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四十七章 再回长安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四十八章 大汉立国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六章 不争之争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四十四章 风声鹤唳第五十二章 女将出马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四章 前车之鉴第三十三章 芒砀起义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六章 密林挡道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七章 春风得意第一章 天子之气第二十六章 鱼死网破第七章 如鱼得水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五十章 大雁北归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三章 三晋盟主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八章 推陈出新第二十一章 绝不言走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十八章 异姓兄弟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