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战大会

潍水之战,韩淮楚以出神入化的战术一举吃掉楚军二十万,彻底改变了楚汉交锋的态势。一直以来楚强汉弱,楚军追压着汉军打的局面已经变成了汉军强,楚军弱。项羽在这场天下之争中完全丧失了优势和主动的地位,在广武山与汉王刘邦相持,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饶是如此,楚军总人数还是有四十来万,神功盖世的项羽亲自率领的楚军还是在广武山施以很大的压力。至少刘邦不敢越过广武涧,主动向项羽挑衅。只是深沟壁垒,坚守不战。

“若是那战无不胜的韩信从齐国杀将而来,这么前后一夹击,那项羽保准玩完。”刘邦此刻每日都在翘首期盼着东征得手的汉军西进的消息。

※※※

韩淮楚不是不想西进彻底击败项羽,完成统一天下的宿愿,而是不能。

战后的三齐大地,汉军与齐人的矛盾一触即发。

为何说三齐?只因当日西楚霸王项羽从亚父范增“分而化之”之计,在戏下将齐地一分为三,即齐、胶东与济北,意图把齐国搞乱。后来虽军事强人田荣统一齐国,这三齐已被世人叫开,就像那“三秦”一般。

齐王田横并没有死逃亡在外,齐人人心不死,都盼望着田横能卷土重来,继续做他们的大王。到处是暗流涌动,造反之事屡屡不绝。若是率领主力大军攻打项羽,可以说汉军今日一走,这里明日就会变天。

还有那汉军占领的齐国,难民遍野,满目疮痍,压根就是一个烂摊子。

齐国曾被楚军洗劫过一回本就是过的穷家当。汉军犯境,齐国军民那是同仇敌忾,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把那田间的禾苗割了个精光,誓不给汉军一颗粮食。汉军攻城,那城池守不住,就把城郭屋室一把火烧绝,一点值钱的东东都不留下。这种手段,便是当初齐人对付侵略者楚军的办法,如今又拿来对付侵略者汉军。

现在齐国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还指望筹措到钱粮支撑一场对西楚的大战?

据韩淮楚保守的估计,要征战西楚也只有等到明年齐国元气恢复之时。

一个国家的彻底征服,并不只须靠军事手段,还要采取怀柔政策。为此韩淮楚一手抓建设,一手争取人心对汉军的支持。

※※※

先从解决军民吃饭问题着手。

齐国无粮,只有从赵国调入救急。赵王张耳支援了二十万斛粮秣。韩淮楚在军营外开设大棚,每日施粥,供应四方流民。

紧急播下的种子,只能到秋后才有收获。离秋天还要横跨半年,凭汉军粮囤那点粮食,无论如何不能让几百万百姓与十几万大军撑到秋后。幸而南越国送来的早稻稻种已经在汉国大地传播开来。韩淮楚便从赵境调入大量稻种插播田间,夏季便有收成。

在此期间,也只有节衣缩食,严格控制粮食。汉军与齐国老百姓吃的一样,每日都是两餐粥。

就这样还是不行。也是齐国难民太多,眼看着那粮囤中白花花的大米每日迅速减少,韩淮楚只得另想他法。

那朝鲜国曾经被韩淮楚敲诈来六千口奴隶,大战之后剩下四千余名。那朝鲜王箕准对此事是耿耿于怀,只因六千壮丁对他们朝鲜国来说,就像抽了血一般。

这一次汉军攻灭齐国,算准齐国缺粮,箕准立马遣驸马卫满来临淄,商量以粮食换回奴隶之事。

“我家大王愿用二十万斛粮食换回那批奴隶,以解决大将军的难题。”卫满这么说道。

月是故乡圆。那些朝鲜籍战士虽然在灭齐之战立下大功,但能回到故土家园都是梦寐以求。对已拥有十余万大军的汉军来说,走四千余将士算不得什么。只是他们已经脱去了奴籍,再要他们为奴甘心伺候朝鲜国那些老爷太太公子小姐却是绝不情愿。

韩淮楚把这顾忌对卫满一说。卫满笑道:“这些奴隶个个已被大将军训练成骁勇善战的将士,我王哪里舍得再让他们为奴。大将军但请放心,这次卫某前来,便是要带他们回国组建一支军马戍守边境,防燕军进犯。”

好家伙!这卫满凭空就得了四千余在滚滚硝烟中历练而出的铁血将士。有这四千余军马,在那朝鲜半岛谁还是他敌手?难怪这小子会起篡位之心。

解除了顾忌,韩淮楚心里这么想着,就欣然与卫满签下文书,同意放朝鲜籍士卒归国。

不多时,就有海船浩浩荡荡而来,运来白花花的大米,顺便载走那些欢天喜地的朝鲜籍士兵。一时皆大欢喜。

与那些将士们在一起久了,也有了感情。韩淮楚依依不舍将他们送走,望着那些海船驶出港湾,向着蔚蓝的大海深处而去,韩淮楚突发奇想,“齐国守着这么一大片海岸线,怎不好好利用?换回来白花花的银子。再用银子来购买粮食?”

千万不要以为大海捕鱼能换大量的银子。那个时候海货并不值钱,连鲍鱼都到处都是,也只当寻常的鱼卖。内陆的人对海货并不感冒,不像现在这般抢手。

韩淮楚想的是另一桩事:晒盐。

盐可是个好东东。每日不吃盐,那菜就不能下咽。自古以来,盐业是最赚钱的买卖。

以往齐国也开了两个盐场,但齐国与汉国为敌,普天之下只有西楚国是朋友。但楚国的海岸线也长,根本就不需要齐国的盐,都是自个生产。齐国盐场晒出的盐,只有留给自家使用。

如今形势变化,齐国已纳入大汉版图,齐国的盐就可以卖到急需盐巴的关中,巴蜀,魏国,赵国等地。只要大灶一开,那银子得来可说是源源不断。

有人会说,现在普天下到处都在打仗,关中巴蜀等地的粮食都要输送到前线给那刘邦的大军,哪还能买到粮?

军队的粮食都是老百姓留下口粮之后的剩余,韩淮楚盯的是他们家中用来过生活的粮缸。一手交银子,一手交粮食,老百姓绝不会吃亏,总是愿意。

韩淮楚考虑成熟,立马将这主意对军师蒯通一说,深得蒯通赞同。于是招募灶丁,在海边建起了十个盐场,每日晒盐。

官买卖就是好。韩淮楚的这盐业贸易线立马开拓出来。一担担白花花的盐巴变成了黄澄澄的铜钱,又换来一担担的大米小麦。军民们不用再每日吃粥,都能吃饱饭。照这个势头,不出一年,齐国就会变成天下最富有的地方。

有了钱,韩淮楚就用来重建家园。遣人往近乡招集工匠,好言安慰,拿出银子,使其修筑房屋,解决难民的居住问题。那在战火中毁弃的城郭,又一座座耸立起来。

这个年头,管你是不是侵略者,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就是百姓的恩人。韩淮楚能解决温饱问题,百姓的日子比田氏为王时还过得好,就是齐国人心目中生生父母。齐人对汉军的仇视渐渐消弭。

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安康的生活,就不肯出来造反。齐地的反叛,自然而然平息。

※※※

自古以来,最反动的不是平头老百姓,而是那些读过书的文人。齐国人的舆论导向被他们操纵,唆使齐人造反的也是这帮人。

稷下学士,战国时期曾经群星璀璨,有过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一干大师级的人物。坐而论道,百家争鸣,齐国遂“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而今稷下学者依然众多,那名士安期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田氏历代君王在位之时,对他们都十分礼敬,齐国朝廷上文臣十有八九来自这帮人物,都是地位尊崇待遇优渥。

平定天下靠武将,治理国家靠文臣。现在齐国百废待兴,总不能靠汉军营中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把齐国搞定。于是韩淮楚曾经派人去请安期生出仕。

哪知安期生并不买帐,给来人写下一诗带回。诗云:水土不识新世界,江山还念旧君王。

这句诗说的是那“耻食周粟”的殷商忠臣伯夷叔齐二人,在那商朝灭亡之后,入首阳山采薇最后饿死的典故,也不是安期生所作。原诗是:昔日阻周在咸阳,忠心一点为成汤;三分已去犹啼血,万死无辞立大纲。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还念旧君王;可怜耻食周朝粟,万古常存日月光。

那安期生自比伯夷叔齐,写诗明志,意思是说你韩大将军要想请动我出来做官,免谈。

安期生就是稷下学士的风向标。他来这么一手,就算那些贪恋荣华富贵的文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落个不忠不义的罪名。

文人那边的事已经够闹心的,武将这边的事也令人心烦。只因旧时齐军中的将佐,大多出自于圣剑门。

圣剑门如今的掌门是那老头封皓。封皓收徒过百,那战死的齐将田既,田吸,华无伤均是他的徒弟。这些弟子又收徒子徒孙,圣剑门在齐国弟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封皓被齐王田广奉为太傅,做了田广的师傅,自然是向着他徒弟。而汉军灭齐一战,杀死圣剑门弟子无数,与圣剑门结下重怨。封皓发下毒誓,门中弟子谁要加入汉军,就以门规处置,杀无赦!想让旧时齐将归降汉军,比寡妇改嫁都难。

士兵们都是将军带出来的,将军们不动,那些旧日齐卒也不敢动,汉军征兵的榜文贴出了多时,一直应者寥寥。如若不然,现在营中人数也不止十万,早就过了二十万。

把圣剑门一锅端了?这可不行。那圣剑门在齐地影响巨大,在齐国只要会两招把式的,几乎都能与圣剑门扯上渊源。要是将圣剑门铲平,只怕与齐人结怨更大。

安期生,封皓就像两颗茅坑里的石头是又臭又硬。韩淮楚要想在齐国大展宏图,必须先将这两颗臭石头搬掉。韩淮楚还未想出主意,结果这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

这一日,就见军师蒯通手中拿着一请柬,晃晃悠悠而来。一见韩淮楚就问道:“韩师弟,你说这论战大会,我去是不去?”

原来那稷下学士五年一度的论战大会日期临近。

论战大会自战国后期雷打不动,五年召开一次。哪怕是齐国为强秦所灭,哪怕秦始皇焚书坑儒强势打压百家学士,大会还是在齐国暗暗举行。

这大会请的是什么人?诸子百家,天下名流,奇人异士。只要你学有所长,无论你是理工医农,还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都可以在大会上向人展示。这时便有人来与你辩论,名叫问诘,判断你这一派之说能不能立足。

譬如在论战大会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个神农家(农学大师)名叫许行,其论点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稷下学士儒家大师孟子口若悬河,当众驳倒许行的奇谈怪论,为儒家大出风头。

纵横家乃百家中的一枝独秀,每年这论战大会自然少不了会收到请柬。只是门主鬼谷悬策在世之时,对那些不切实际的空谈不屑一顾,收到请柬后照例一扔了之。

蒯通是纵横家第二大弟子,如今身在齐国,自然被视为纵横家的代表。这请柬便送到了他手中。

稷下学士虽然仇视汉军侵略他们家国,但做个民间的学术交流还是可以。

韩淮楚从蒯通手中接过请柬,只见字迹娟秀,上面写道:下月初五,论战大会在泰山日观峰如期开幕。敬请纵横家高弟蒯先生大驾光临,以壮大会声色。落款是灵犀学士。

韩淮楚见那字迹貌似女子所写,惑问道:“灵犀学士究竟是何人?”

蒯通笑道:“师弟不知这是一个女子,在齐地大大有名。就是那安期生的孙女儿安若素。那安大小姐自小聪慧,七岁时就将《九章算书》学得腻熟,是算术家的当家人物。且文武双全,自幼拜在异人门下学得一手好剑法。今年这大会的主持,恰巧轮庄到了算术家,那安大小姐就四处张罗。”

韩淮楚心想,学算术的都是心有灵犀,愚笨者根本不配去学算术。那安若素自号灵犀学士,想必是个兰质蕙心的人物。

便问道:“那安小姐有多大年纪,居然当得起如此大会的主持?”

蒯通的回答令他惊讶万分:“安大小姐年仅二八,有沉鱼落雁之美,倾国倾城之貌。齐王田广倾慕她的芳名,曾向安期生提亲作他的王妃,只是安大小姐说自己年纪太小,不愿羁在齐宫,回复等过几年再说。”

“原来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黄毛丫头!想她小小年纪,就大会群儒,酬酢于宾朋之间,也算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了。若是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落在齐王手中,每日幽居深宫不见天日,真的有点可惜。”

韩淮楚正想得出神,只听蒯通问道:“韩师弟,每年这论战大会我纵横家都未派弟子参加。稷下学士对我汉军敌意甚重,我想今年还是不去的好。”

韩淮楚微微一笑:“人家盛情相请,怎能不去。这一次不劳师兄费心,就由师弟代表我纵横家去好了。”

汉国韩大将军居然要亲自参加论战大会,面对一帮对他深怀敌意的学士!蒯通听得是万分惊讶。

“那论战大会只是空谈而已,有什么好去?师弟为何动了此念?”

韩淮楚含笑不答。

要想收取人心,就得从精神层面上把别人压倒。稷下一帮学士最擅长的就是辩论,谈起来海阔天空滔滔不绝,白马能够说成不是马,鸡子能长出三只脚。能在他们最引以自傲的口舌交锋上胜过他们,就是争取他们出仕的绝好机会。

蒯通呆望着韩淮楚,又问:“师弟学的是兵法,辩论非尔所长,不怕被他们驳倒面子上难堪么?”

“我有两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身,什么话题都有得一谈,怕他什么诸子百家的问诘?”韩淮楚心想。

他便似笑非笑道:“师兄放心。在鬼谷道场诡辩之术师弟也曾涉猎,不会为我纵横家丢脸。”

蒯通望着韩淮楚那狡黠的笑容,忽然间貌似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笑道:“敢情师弟你是听了安大小姐的芳名,动了心思。也是的,你都奔三十的人了,还未立家室,府中是需要一个大将军夫人了。英雄美女,英雄才女,绝配啊!”说罢大笑而去。

“绝配?这从哪门子谈起!”韩淮楚只听得苦笑不迭。

(笔者按:白马非马,鸡生三脚均是战国时名家学士公孙龙的奇谈怪论。)

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十二章 舌战八方第四章 陈平献策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击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章 肉粽作饵第十章 连下三郡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灯第十九章 不解之术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十四章 萧何弄计第二十七章 拜帅之争第十五章 小吏连敖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三章 土德之征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二十三章 战友对决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五章 符合听令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五十章 关门打狗第十八章 大战之前第四十章 仁义之师第四十四章 决战京索第二十八章 谣言四起第十四章 河堤歼敌第三章 车马绝道第十六章 须弥幻镜第七章 先倨后恭第三十五章 负心之徒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五十二章 决战未央第八章 初夜缠绵第二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三十八章 沛公进城第十七章 秦军战阵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十四章 定陶扎营第十二章 三代齐王第十六章 众魔之主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一章 齐楚烽火第四十九章 大将军印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八章 初夜缠绵第四十四章 追斩龙且第二十八章 诈死之计第四十五章 寄人篱下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三章 车马绝道第一章 相提并论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三十三章 马踏红都第三十七章 先斩后奏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七章 拜帅之争第二十二章 时空明轮第十章 枯井无波第二十五章 军师疯了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三章 包罗万象第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五十章 情有独钟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二十八章 老成谋国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国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十一章 鸟出樊笼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第三十八章 军马云集第三十一章 五百壮士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贼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章 唇舌退兵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十七章 美人发飙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七章 灭天见证
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十二章 舌战八方第四章 陈平献策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击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三十八章 国士无双第二十章 斩首行动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章 肉粽作饵第十章 连下三郡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灯第十九章 不解之术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十四章 萧何弄计第二十七章 拜帅之争第十五章 小吏连敖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敌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三章 土德之征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二十三章 战友对决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五章 符合听令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五十章 关门打狗第十八章 大战之前第四十章 仁义之师第四十四章 决战京索第二十八章 谣言四起第十四章 河堤歼敌第三章 车马绝道第十六章 须弥幻镜第七章 先倨后恭第三十五章 负心之徒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五十二章 决战未央第八章 初夜缠绵第二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类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十章 师弟作说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四十三章 叶落归根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三十八章 沛公进城第十七章 秦军战阵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十四章 定陶扎营第十二章 三代齐王第十六章 众魔之主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一章 齐楚烽火第四十九章 大将军印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四章 做个看客第八章 初夜缠绵第四十四章 追斩龙且第二十八章 诈死之计第四十五章 寄人篱下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三章 怀王立约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三章 车马绝道第一章 相提并论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三十三章 马踏红都第三十七章 先斩后奏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七章 拜帅之争第二十二章 时空明轮第十章 枯井无波第二十五章 军师疯了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三章 包罗万象第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五十章 情有独钟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镜第二十八章 老成谋国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国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章 寝食难安第十一章 鸟出樊笼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第三十八章 军马云集第三十一章 五百壮士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贼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章 唇舌退兵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阵第十七章 美人发飙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七章 灭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