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君臣相争

我并不想此时的徐光启再受什么折腾,但这个时代,傅山都如此诊断,那就是现时的医疗技术难以挽回了。我也就顺着他的意思,完成他后的心愿。为此我特地调来一艘官船,让他们从运河回上海,这样徐光启也不用太颠簸。同时为了彰显他的贡献,我已经将徐光启擢升为文渊大学士加太保衔。不过对此我仍旧歉意不已,一直来在我眼中徐光启只是一个科学家,在后世来说,科学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身份。但在这个时代,却是被正统的士大夫认为不务正业。而徐光启本身也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只是我从来没重视过。我只把他当作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朝廷重臣,这恐怕是他官宦生涯中遗憾的事情。

当他们南下的时候我没有去,而是让贺逢圣率着礼部的人去给他送行。我去的话只是徒增很多礼节,还不如让徐光启清清净净的离开。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我只希望他一路好走!

“皇上,怎么了?”孝明公主温柔的给我披上外衣。

“啊,没什么!”我回过神来勉强笑道:“朕方只是给沙迷了眼!现在时候不早了,朕要到乾清宫理政。”说罢,便匆匆走了。只留下公主默默的看着皇上远去的背影,眼神有些复杂。

今日我确实是有政事要打理,徐光启突然病倒,使得我对天工学院有了改组的心思。一个国家要进步,就要有厚实的科技研究基础。没了徐光启,我就觉得手下搞科研的人捉襟见肘,很明显这是后继之人缺乏。所以乘着现在还有几位可用人的时候,再培养出一批来。我应该尽早的将科学研究的氛围调动起来,给予科学家相应的身份,地位,还有物质保障。

这件事涉及到户部,工部,兵部三个部门,我干脆今天就把六部的尚书,侍郎,内大臣都叫了来,顺带着给他们灌输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高坐在宝座上,我挨个得打量了他们一下,气色都还不错。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跟爱卿们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徐光启走了后,天工学院那边需要有人打理。原先组建的时候,朕匆忙行事,以至于有很多不妥的地方。现在乘此机会调整一下,可以使它能好的运作。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

在殿内的大臣听完后,各样的表情都有。特别是有些部门,跟他们并无关系,只好看着其他人。过了一会,终于有人出来道: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火器司跟天工学院在一起办,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天工学院人员复杂,微臣恐军器之密法容易泄漏。所以微臣以为火器司应该归属于我兵部,另择地方研习。”说话的是陈奇瑜,他分管着军备器械,所以话题直指火器司。

我沉吟一会后道:“陈爱卿所言有理,朕打算将火器制作的工匠划归于兵部。至于天工学院将从事火器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的研究技术人员重划分出来,成立一个研究院。院内人员为我大明官员身份,户部将提出专门的资金供他们研究的科技成果。”

我话刚说完,吏部尚书李长庚出言道:“皇上,微臣以为将‘技术人员’提为官员,此举不可!这与我大明开国祖制不符,他们都是胥吏,我大明太祖皇帝曾明言不可让胥吏为官。”

“胥吏为何不可为官?”

“回皇上,祖宗制法必有其道理之处!”

“太祖为何如此制法?”

“便是为了后世孙遵从!”

李长庚的答话差点让我倒噎气,好在本人早想好了办法应对:“李爱卿,你说的是胥吏,但朕招来的非是胥吏而是‘研究员’。是朕为此特设的职位,属正七品。朕特擢一批人为官,有何不可?!”

我这么说,李长庚没话了。毕竟大明每朝每代都有皇帝另设官位的,甚至嘉靖皇帝还将道士加封为礼部尚书。这是有样可循,算不得违反祖制。我欣然继续抛出自己筹划了几天的蓝图:

“朕会选拔些对格物杂学有造诣的人进入研究院,至于研究院以后的人员,就从天工学院里调取优秀的学生加入!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持续加入,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朕会根据研究成果,给他们依功论赏!”

“皇上,”连韩鑛有些惊愕道:“这岂不是在科举之外另设了条入仕之路?”

“皇上,微臣也以为韩大人说得是,数百年来,学都是凭借金榜题名进入仕途。若随便搞些奇淫技巧就可以入朝为官,岂非寒了天下学之心?!”郑三俊也站了出来。

这话听得我可有些不高兴了:“你们就以为所谓的‘奇淫技巧’很容易做嘛?一个人做官靠的是什么?只要他对大明有利,朕就让他做官。蒙古人跟大明结盟,不是一样封王嘛?!你们觉得做官要具备什么?难道就是之乎者也?!”

“回皇上,做官先要有德!”郑三俊不卑不亢的顶了回来。

我不禁有些怒道:“难道读个八股就会有德?”

“皇上,学们熟读圣人之书,明白儒家教义自然比他们要有德行!”郑三俊说完,其他大臣都不由点点头。他们全是科举上来的,自然觉得科举是选拔人的唯一方法。

我冷笑道:“若真是有德行,那么大明应该没有贪官是,但现在,哼哼!李长庚,你来告诉他们,今年有多少官员给人举报贪污不法的?”

大臣们都不好说话了,李长庚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什么好!

我长立起身,踱了两步后道:“你们不要以为朕不知道,各府衙的运作情况,你们各府院有多少你们所说的胥吏,你们心底都清楚。其他地方的官员加不用说,除了自己外,还要任用好几名师爷。刑名,钱粮,这些东西是只知读书的呆能懂的?朕要的官员除了有德外,还要有经济世之道。你们都为官几十年了,也放过外差,朕若现在要制订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你们谁能说出一个丑寅卯来?你们自己想想,当初你们荣登进士后,第一次做官可懂得什么?!你们学了多久会,又为此走了多少弯路!”

说道这我停了一下,喝口茶润润嗓,也让他们消化消化我所说的。

“朕方说的已经是老话重谈了,朕不止一次的说过,本朝科考是要做改革的,现在就从加入杂学这一科做起!这点不再说了,重说回研究院的问题。你们只知道盯着研究院的七品官职不放,你们有没有想到,我大明很多将领是从小兵做起的,他们不是一样没有参加科考就做了一方大员。朕知道你们会说将士跟他们功劳不一样之类的话,但朕要说的是:你们都是一样的。研究院研究出来的东西对我大明都极为有用,象朕先前让他们培育的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对干旱地区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功劳一样媲美于在地方救灾的官员。所以朕觉得授予他们官职,是绝对合适的。此事朕意已决,各大臣毋庸再言!”

“这个……”韩鑛原想说话,但给我打断了。

“对于天工学院,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殿里的大臣都默然了!

“没有人说话了?”

“……”大殿内鸦雀无声!

“郑三俊,你不是有不是意见吗?”

“回皇上,微臣对格物致知的东西不太懂,所以微臣不敢妄言!”郑三俊说完,躬身低着个头。连辅都碰了钉,其他大臣也全部垂不语。

“其他人呢?!”

“微臣不敢妄言!”

顿时,我明白了!他们是要跟我搞对抗!各部大臣都是士大夫阶层,如今我另开了一条入仕之路,他们都认为这是破坏了数百年祖制。重要一点,他们觉得跟‘非进士出身’为伍有失自己的身份,也冲击了士大夫阶层,所以他们要捍卫自己的权益。面对我独断的君权,他们就用沉默来应对我。这实在太过份了,我厉声训道:

“你们都什么意思?!朝廷养你们这帮大臣难道就是要你们这样来对朕!你们自诩满腹经纶,朕要你们拿出天工学院的章程,结果各个都不说话了!这样的科考,这样的进士又有何用?!”

工部左侍郎张慎言出来跪禀道:“请皇上恕罪,非臣等不献策,而是微臣所想俱不合圣意!”

我狂笑一声道:“哈哈,不合圣意?朕看,你们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怕朕将三教九流的人都提为官员,跟你们这些士大夫在一起坏了身份,所以你们要保住你们的体面,保住你们的斯文。你们世代深受大明恩典,身居高位不思为大明着想。大明要坏就坏在你们这些人手里!”

“皇上!”全部的大臣都跪了下来,趴着头!郑三俊膝行了几步出来叩道:

“皇上所提,微臣不知而不言,但皇上说大明坏在微臣等人身上,臣等万死也不敢应。臣与各位臣僚秉从列祖列宗家法,条条皆有典籍可查。大明历代臣也是如此,微臣驽钝,不知何以大明就坏怀在微臣等手上。皇上要如此责臣,微臣惶恐,就此请求致休归里,不阻贤能之士!”

我冷笑的望着郑三俊道:“哼,好个列祖列宗的家法!要是真的有用,也就不会唐宋元明了!说得自己好似国家栋梁,结果全是井底之蛙。可惜,朕的崇祯朝就没有于谦,张文忠这样的能臣干吏。‘法无常理’都不懂!今日你们的表现,让朕决心改制科考。你们全都下去想想,明日再议!退朝!”

我说完也不理下边的大臣们,径自拂袖而去!方正华喊了声退朝后,连忙跟了上来。

回到东暖,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以前虽然也跟臣下有过意见相左,但都没有这次厉害。这一次几乎所有的重臣都保持了沉默,这意味着什么?!我应不应该用至高无上的君权来推行我的政呢?回想每一次改革,往往都是要用人头来开路的。我是不是也该有铁血的一面?!

“方正华,你觉得朕跟大臣们,谁对呢?”

方正华连忙答道:“皇上,这是朝廷政事,奴不敢插嘴!”

“朕只是跟你闲聊,你且说说看!”

“奴觉得这事没有对错!”方正华小心翼翼的答道。

“为何?”

“奴觉得皇上的所言所行都是对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大明几十年的财政困难在皇上手里得到了缓解,女真人也被皇上遏制住了。特别是遵化一战,要是换了别人,只怕京师都保不住!皇上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奴虽不明了,但奴相信!至于跟大臣们的争执,让奴想起了宫里老太监们说起前朝的几次争吵,又是何来的对错呢?!”

前几次的争吵?方正华说得只怕是‘大礼仪’之争,还有万历年间立太的风波,后君臣相争的结果是大家都错了。我回想这几件事情,不由深思起来。

乾清宫里的大臣们见皇上走了,都跪在那不敢乱动。过了好一会有太监出来道:“皇上口谕,各大臣先行退下,明日再来商议!”

这样,大臣们爬起身来。跪得久了,两脚麻痹,不少臣都拖着腿,一步一步往外走。

“韩辅,皇上这样,咱们做臣的总不能不闻不问吧?!”走在后头的郑三俊叫住了韩鑛 其他人听见郑三俊这么说,也纷纷道:“郑大人说得是,咱们要劝谏皇上!”

韩鑛心中正左右为难,见郑三俊这么问,便反口问道:“那郑大人又以为如何?”

“自然是上奏折劝谏!”

韩鑛摇头道:“上奏折只怕不妥,要是我等全联名上奏折,则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众人听了也有些犹豫,钱龙锡见大家意见纷乱,恐有什么变数,便开口道:“既然没有想到什么好法,不如各位到内小坐,大家一起商议个周全的办法来。”

大臣们一想也是,便齐齐到了内。分坐好后,郑三俊先出来点明主题:

“各位大人,郑某是不赞成让胥吏为官的,这其中的祸害显而易见,他们无德无能,以后凭那点小聪明管制一方,危害甚烈。再者各位都知道,皇上不是满足于天工学院的那些工匠,而是整个科考。只要这次通过了天工学院的事情,科考被改动就即将到来。诸位大人都是科考上来的,科考惟是举,这样能为朝廷选拔贤明。那些不懂圣人之说的胥吏何来操守?我等不阻止,大明的基业可真要坏在我等手上。百年后,世人又如何评价我等!天下千万学的前途就在我等手上,是以绝不能让皇上另开仕途!”

刑部尚书张致则无不忧虑着道:“此事若通过,天下学知悉,还不知是个什么境地?!”

众人都点头称是,礼部尚书李标抚掌赞成道:“两位大人大人说得是,这些胥吏工匠连会试都未通过,只是懂得不务正业。他们可以为吏,但不可为官。不然以后吏部可就有得忙了,李大人,你说呢?”

李标下的温体仁心中不由暗骂李标狡猾:原先在皇上面前又不敢说,现在就说得这么大气。不过这样的场合下,他自己也不愿表态,所以他选择了沉默。王应熊跟他甚有默契,两人相对一眼,都明白对方的心思。李标的意见,也就代表了礼部的意见。

吏部尚书李长庚心中有些犹豫,只是含糊道:“此事事关重大,大家要跟皇上从长计议!”

成基命也帮腔道:“各位大人,在下觉得不宜采取过激的方式,如果激怒了皇上,我等不过也就是舍去一身性命。但换上来的人能够似我等逆龙鳞谏忠言嘛?君臣相争,终受害的是大明,是普天的百姓!”

郑三俊又问道:“若是皇上不答应呢?”

“在下会跟皇上说清各种利弊,皇上乃圣明之君,不会是非不分!”

郑三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声,转而对张惟贤道:“英国公又以为如何呢?”

张惟贤呵呵笑道:“本公可是一个粗人,科考的东西我也不太懂,能够在兵事上对皇上有所裨益已是侥幸。其它的事情,我还是听各位大人的意见!”

郑三俊还要说什么的时候,韩鑛起身总结道:“既然如此,还是按成大人的意思办,这样慎重而不冒失。君臣之间就该同心同德,皇上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我等大臣上殿劝谏便是。”

“在下支持韩辅的建议!”贺逢圣总算找到说话的机会。先前在大殿,他本觉得应该站在皇上那边,但皇上的话,将大臣都一棍打翻在地,他就不好出来说话了。而且贺逢圣内心深处,也不愿科考制度被修改。

“老夫也觉得慎重点好,一切都还在商议中,不要将事情闹大!”一向持重的钱龙锡也表了态。内辅,次辅都这么说了,六部官员们自然遵从。

众人回去后,都在思虑着如何劝谏皇上收回成命!

第208章 紧急军情第58章 为难第308章 犹豫第255章 探视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76章 风雨欲来第178章 马有失蹄(上)第169章 过招第226章 调动第301章 意第48章 糖衣炮弹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14章 提审第11章 应对计策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5章 亲自挑选第183章 结果一样第158章 商讨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80章 喜事第97章 广宁之失(一)第89章 遣使第73章 结交好友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33章 要保的内阁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291章 见识第61章 援兵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197章 屠戮(中)第20章 战前风云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6章 额哲归国第70章 京察(下)第45章 募捐第64章 暂时的宁静第167章 围城第276章 争夺(下)第251章 会师第273章 反应第93章 歃血第156章 出发赤峰第154章 利益抉择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216章 强行拦截第207章 接应第184章 明荷战争(上)第300章 转变第226章 调动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290章 难处第322章 展望第56章 退兵(上)第68章 京察(上)第311章 乱子第38章 朕是校长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58章 册封第96章 过河棋子第219章 填土作战第228章 善后处理第153章 载人热气球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60章 损兵折将(下)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104章 虚位让贤第261章 驻兵第222章 惊秫第95章 事发突然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7章 突生横变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9章 到宫外走走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87章 鼎立局势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19章 大同会盟(上)第21章 勇者为胜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296章 下一步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89章 遣使第50章 迂回策略第96章 过河棋子第120章 另起炉灶
第208章 紧急军情第58章 为难第308章 犹豫第255章 探视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76章 风雨欲来第178章 马有失蹄(上)第169章 过招第226章 调动第301章 意第48章 糖衣炮弹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14章 提审第11章 应对计策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5章 亲自挑选第183章 结果一样第158章 商讨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80章 喜事第97章 广宁之失(一)第89章 遣使第73章 结交好友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33章 要保的内阁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291章 见识第61章 援兵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197章 屠戮(中)第20章 战前风云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6章 额哲归国第70章 京察(下)第45章 募捐第64章 暂时的宁静第167章 围城第276章 争夺(下)第251章 会师第273章 反应第93章 歃血第156章 出发赤峰第154章 利益抉择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216章 强行拦截第207章 接应第184章 明荷战争(上)第300章 转变第226章 调动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290章 难处第322章 展望第56章 退兵(上)第68章 京察(上)第311章 乱子第38章 朕是校长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58章 册封第96章 过河棋子第219章 填土作战第228章 善后处理第153章 载人热气球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60章 损兵折将(下)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104章 虚位让贤第261章 驻兵第222章 惊秫第95章 事发突然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7章 突生横变第98章 愈演愈烈第19章 到宫外走走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87章 鼎立局势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19章 大同会盟(上)第21章 勇者为胜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296章 下一步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89章 遣使第50章 迂回策略第96章 过河棋子第120章 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