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二)

向皇后的话声刚落,殿中群臣同时抬起头,瞅着太子,看向赵顼,还不忘扫了眼屏风。不过他们很快便将视线同时收了回来,目光相互交错,又都避开去。

心中各自狐疑,太子看着没事,是天子情况不对?还是皇后有什么想法?

只有王安石和韩冈盯着宋用臣,宰辅的地位,给了他们更多的特权、胆量以及经验。

宋用臣汗出如浆。

直视天子,是不敬之罪。殿上其他臣子都不敢冒渎,但王安石和韩冈却有足够的权力去不在意。但王安石和韩冈盯着的是自己,角度的差别虽然很细微,可那随着视线而传来的压力,却让宋用臣不会弄错。

如果仅仅是宰辅盯着自己,宋用臣还不至于出冷汗,只是若再加上皇后呢?

天子没事,是皇后有事。

皇后随意插话,完全不合常理。而且还是出言打断经筵,这更是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

丈夫在场的时候,哪里有妻子随意说话的份?像经筵这样的场合,要不是皇后有垂帘听政的资格,根本就进不了集英殿。就是普通人家待客,也很难见到主人还没发话,做女主人就自作主张逐客的。母仪天下的皇后更不用说,规矩可要更重一点。可现在皇后却做出来了,逐的还是包括宰辅在内的一众清贵官。

当年郭皇后在跟受宠的嫔妃的争吵中误伤了仁宗,就被废了皇后之位。而现在向皇后所做的,真要穷究起来,肯定是要比家里面的小摩擦的性质更严重。

莫不是忍不住想要夺权了?

身在宫闱之内,自幼在皇城内长大,宋用臣就像熟悉自己的手脚一样熟悉权力的争夺。

天子病瘫,归根到底最后还是得让皇后做主。

掌控大权半年多,国政上无所疏失,军事上更是让太祖太宗之后的几位官家都望尘莫及,可皇帝却总是不肯放开手,依然是每天都要听人读奏章,干涉国事。

但为了防止皇帝心忧过度,辽国入寇的消息都是瞒着他的。弄得现在的奏章,都要设法改过一遍,让上面没有任何会让皇帝心生疑虑的地方。只是撒的谎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弥补,为了圆上一个谎,就要撒上三个。小心翼翼的时间久了,的确是会让人心中感到不耐烦。

如果是当年的章献明肃皇后,肯定早就发作了。当今的圣人虽说按宋用臣心中的印象,与章献皇后差了太远,性格强硬的地方,远不及曹太皇和高太后。可人也是会变的,能忍到现在,也算是有耐性了。

可再怎么想,也不该在有王安石这位平章军国重事在的地方下手。

要是王安石站出来,天子再一配合,皇后肯定落不着好。

皇后这是弄错了时间地点,换做在后宫中,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现在殿上至少有两位宰辅,虽说都递了辞表,可地位怎么也不可能因为一两封辞表被动摇。

就是韩枢密可能会站在皇后一边,可那边还有个王平章。

从他这边往向屏风后,就看见刘惟简的一张黑脸挂着,唇上青青白白,毫无血色,真是有些好笑的一副表情。但宋用臣现在笑不出来。他知道,自己脸上的表情只会是刘惟简的翻版。

成了众矢之的,宋用臣弯腰,瞥了眼沙盘,然后一咬牙,“皇帝有旨,今天经筵到此为止。”

王安石眉头一皱,想要有些动作,视线扫过殿上的其他人,却又有些犹豫不定。

韩冈迎上王安石的视线,稳定有力地点了点头。

“臣谨遵圣谕。”韩冈先一步转过身向上面行礼。

他可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且弄不清情况,随便表态也不是好事。

王安石略一犹豫,也行礼恭送天子离开。

就像之前过来时一样,赵顼被抬着离开了集英殿。皇后拉着太子,跟随在后。

送走皇帝一家,臣子们才退出了集英殿。

“岳父。”韩冈低声叫着走在前面的王安石。

王安石比韩冈叫他还要早上一步停下了脚。

当然不可能那么简单就回去,走慢一点,如果有什么要招呼的,肯定会有人赶上了。

陆佃看见韩冈和王安石收住了脚步,停在集英殿外。但他这等小官却不敢走慢一点。天子不豫的时候,宰辅们是可以随意进寝宫,探视天子病情。其他人可没这个资格。

看着程颢,与王安石和韩冈打过招呼之后,就先行离开,陆佃也上前,草草向王安石与韩冈行过礼,跟着大队一起走。

天子到底是出了什么事?陆佃心中翻腾着。

就是方才没有多想,现在看了韩冈和王安石的反应,他也知道不对劲了。

天子肯定是想要让两家联手进剿韩冈,可这偏偏正中韩冈下怀。完全成了他的独角戏。刚才殿上皇后的插话,本以为是给天子一个下台的台阶,现在看来好像有别的原因。

陆佃暗自想着。皇后一直在经筵上拉偏架,要不然蔡卞也不会落得那么惨。

这根本就不能算是经筵。本应是讲授儒门经典,然后联系实际,以资天子治国。但韩冈是讲他的那一套东西,然后东拉西扯到经典上——今天是《春秋》。

可世人不会想太多,韩冈在经筵上的胜利,到了明天肯定就会传出去。

不过方才的一幕让他觉得,情况或许能有些变化。

……

“玉昆,天子怎么了。”

待人都走远,王安石问韩冈,语气稍显急促。

韩冈摇摇头,“小婿不知。”

天子一直都是瘫着的。除非是病情好转,身子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动弹。否则就算是眼皮和手指的情况再恶化,也很难分辨得出来。他方才在殿上隔了那么远,怎么可能看得清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

“岳父也不用担心,到了如今,情况还能再坏吗?”他又反问着。

王安石没有因为韩冈的话而释怀,以赵顼的情况,再坏一点,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不过他也没有太伤感,王安石其实跟很多人一样,现在都有些麻木了。年过花甲,送走的亲朋好友不知多少,早就看惯了生死。经历的皇帝已经有两个了,再多了一个,其实早已习惯。

天子苟延残喘到此时,朝臣们也都习以为常。每天上朝时,看到的是帘后的皇后,而不是正襟危坐的皇帝。且宰辅们经过了对天子的集体瞒骗,还能有多少忠义之心,其实也很难说了。希望京城内外大小寺庙的钟声早点敲响的,不会是少数。

王安石慢慢地走着,忽然开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想不到玉昆你格物致知最后格出了这么一个道理。”

韩冈没想到王安石会将话题转移到方才的经辩上去,“怎么,岳父觉得不对?”

“不。”王安石摇头,很慢地道,“是太对了。”

他慢慢地向前走,让韩冈跟在后面,久久也不开口。

大宋的治国之术,其实是儒法兼有,王霸道杂辅之。熟读经史,就会明白这一点。

而韩冈的物竞天择,说是与仁术相对。可就是放在大宋,放眼一望,也到处都是例证,人与禽兽之道并存于世。拿来做华夷之辨的证据,明了人与禽兽的分别,其实还不如说是通行于世的法则。

无论是物理还是算数,包括给韩冈镀上金身的防疫之法,在王安石看来,依然只是杂术。研究得越深,就与张载所谈论的道相背离。这是王安石始终维持着信心的缘故。

但今日再一看,韩冈却当真往大道上走了。

现在新学的后辈一个都不成器,难道还能指望自己继续压着自家女婿?

那天韩冈过来拜访后,留下的话等于是下了最后通牒,王安石一下被刺激,早就决定要跟气学顶到底。

已经失去了压制气学的最好时机。或许说,机会从来都没有来过。

王安石明白,今日同上经筵,虽然是草草收场,可最后得胜的,终究是韩冈。

这样的结果,对王安石和程颢都是很大的打击。

都想在经义上给韩冈迎头一击,但谁也没能想到韩冈会从春秋中阐发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

说句实话,王安石也给弄得措手不及。他一开始根本就没想到韩冈有在五经上与真正的儒者辩难的才能。

当韩冈提起春秋,程颢主动上去配合。可若是程颢不配合,王安石也会帮一把。

春秋讲的是尊王攘夷,董仲舒最为鼓吹的天人感应就是其中的重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有多少属于《春秋》成分?《春秋繁露》说得又是什么?还有春秋决狱,几乎将春秋提到了五经之首的位置上。

气学最大的破绽就在天人感应上!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识。

两人都与韩冈关系密切,韩冈的根底别人不知,王安石和程颢却是十分清楚的。都是儒学宗师,韩冈再怎么隐藏,几番书信往来,议论一下经典,他在儒学上的实际水平,早就被他们给看穿了。

不论韩冈如何改篡对《春秋》的注解,他最后都绕不过董仲舒去。韩冈纵然能别出蹊径,有信心将《春秋》要义另作阐发,可王安石和程颢哪个不是对自己的学问充满自信的?拉回到天人三策中又有何难?

可是韩冈给出的答案,远远超乎想象。

料敌不明,也无怪乎输得彻底。

王安石在想什么,韩冈多多少少也是能猜测得到。

不过他并没有太多自满的地方。

他所主张的学问,从目标,到纲领,再到实行的手段,以及由浅入深的学习路线,其完备程度都是其他学派所不具备的。

比起当世所有的学派,气学本身的根基不在那几本圣人编写的经书上,而是整个自然。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这就是眼界高度的区别。是有着一个世界几百年千万人的积累作为底牌,差距之大,远远超乎王安石、程颢所能想象的极限。

王安石、程颢纵然再有能力,也缩短不了这样的距离。

胜利是理所当然,唯一的问题只是实行者的水平,会在这一过程中造成的波折多寡而已。

“枢密,请留步!”身后声音打断了翁婿两人的漫步,杨戬匆匆从后跑了过来,叫着韩冈,“枢密,皇后口谕,请枢密速至福宁殿。”

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六)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上)第四章 流水(上)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八)第八十四章 尘嚣(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二)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四)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一)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中)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二章 巩州(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五)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点画(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六)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上)
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四)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六)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上)第四章 流水(上)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八)第八十四章 尘嚣(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二)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二十二章 声入云霄息烽烟(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四)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一)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中)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二章 巩州(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五)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议(七)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点画(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六)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