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昭阳遗言

情况紧急,这次楚王出行并没有如同以往的那般大张旗鼓,用军队开道,驱散人群。

因为楚宫离令尹昭阳的府邸较近,熊槐坐上车,只带了一队侍卫就出发了。

来到昭阳的府上,熊槐一下车,就见国老昭鱼在旁边等着自己。

不待昭鱼行礼,熊槐开口:“国老不必多礼,现在令尹情况如何。”

昭鱼闻言,脸色一沉,一边在前引路,一边叹气道:“大王,据太医说,如果令尹安心休养,可能还能支撑一两日,但是令尹醒来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很有可能睡过去后就再也醒不来了,于是不肯喝药休养,坚持要见大王一面···”

熊槐心中一黯,令尹昭阳这是要交代后事了。

昭鱼将熊槐带到昭阳的卧室时,昭阳的最小的儿子昭灵正在房间外等候,见到楚王到来,立即行礼。

“拜见大王。”

“免礼,令尹如何?”

昭灵严重含泪道:“大王,家父正在等候大王来。”

“唉。”熊槐见状,叹了一口气,走了进去。

“大王!”躺在床上的昭阳听到外面的动静,原本目光离散的眼睛,立即重新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伸出两只手,想要自己坐起来,但是此时昭阳的手,再也无力支撑住他。

想要招唤其他人扶他起来,却因为其他听到楚王的到来,已经拜倒在地,没有注意到他,只能无奈的躺在床上。

熊槐越过房间里的屏风,听到昭阳喘着粗气,快步走到床边,见到脸色苍白散发着灰白死色的昭阳。

但是,此时的昭阳,那双眼睛依然散发着神采。

熊槐知道,这大概就是昭阳最后的回光返照,不由心中哀痛道:“令尹,寡人来了。”

“大王,老臣已经不行了,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臣临走之前,心中有三件事一直放心不下,要向大王进谏。”昭阳用力的喘着气道。

“令尹请说。”熊槐原本通红的眼睛,再次感到阵阵刺痛,好像随时有泪珠流出的样子。

“大王,这第一件事,就是老臣之后,楚国令尹继承人的选择。”

熊槐心中一动,难道除了景鲤,还有其他人选?

“令尹,爱卿之后,谁可为继。”

“大王,短时间内,司马景鲤可以,微臣要说的是景鲤之后。”

“景鲤之后?”

“不错,我楚国青年人才虽多,但是可以有令尹之才的人,只有三人,分别是昭雎,昭滑,以及屈原。”

“这三个人,论才华,以昭雎为首,内政用兵外交,都是上上之选,是令尹的不二人选。但是昭雎目前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亲近秦国和张仪,意图秦楚联合争霸天下,这是老臣所忧虑的,也是这几年来打压昭雎的原因。”

“而昭滑和屈原,一个精通外交军事,一个擅长内政外交,都可以作为令尹的人选。但是人总是复杂的,宗室会变的,所以景鲤之后,令尹的人选,可以根据大王的需要,从这三人中可任选其一”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昭雎和屈原他都已经直接接触过,都是才华过人。至于昭阳说的昭雎亲近秦国,前任的记忆中也有一些印象。

“大王,我楚国的危害,不在于三晋和齐国,只在秦国,对于秦国不可不防,这就是老臣所说的第二件事。”

“老臣死后,请大王务必小心防备秦国,张仪极有可能食言而肥,伺机攻打楚国。”

“令尹,这是为何?”

熊槐感到奇怪,先前昭阳可是对秦国割出巴国,抱有极大的信心的,怎么临死之前改变改变看法了呢。

“大王可曾记得老臣昔日曾经向先王举荐张仪一事?”

“举荐张仪???”

熊槐微微一怔,好一会儿才从前任的记忆深处回想起来。

没错,曾经很久以前,昭阳曾经向前任的父亲楚威王举荐过张仪,但是被楚威王拒绝了。原因就是张仪道德败坏。

至于张仪道德败坏的原因,也和昭阳有关。

昔日昭阳曾经在跟随楚威王攻打齐威王时,立下赫赫战功,事后,楚威王为了奖励昭阳的战功,将楚国的瑰宝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为此大宴宾客,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赏。

万万没想到的是和氏璧在宴会中被人偷了。

当时和昭阳接触过的人,只有张仪是外国人,而且身无官职,于是宾客们纷纷指责是张仪偷得和氏璧,为此还殴打了他一顿。

对于昭阳盗璧的事情,昭阳是不信的,否则仅凭大家的一个怀疑,当时还是一个白身的张仪,就可以被楚国的那些贵族炮制上百次,更别说能立即释放回到家中了。

虽然众人殴打张仪的行动,很快就被昭阳阻止了,但是张仪道德有亏的名声,还是被宴会中的其他热传来出去。

很快,张仪的盗璧的消息就传到了楚威王耳中,被楚威王所得知。

其后,昭阳数次向楚王举荐张仪,但是张仪都没有获得楚王的任用。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苏秦在赵国拜相的消息传来,不久张仪就得到苏秦的邀请,请他共同辅佐赵王,张仪知道后,眼看自己在楚国毫无出头之日,就前往赵国投奔苏秦。

张仪经苏秦支持,很快就在秦国获得重用,而张仪在秦国的一贯策略,那就是亲魏善楚,如果说亲魏氏和张仪本人是魏国人有关系,那么善楚,一方面是因为楚国本身的强大,另一方面就和昭阳有关,昭阳是第一个对张仪赏识的人。

“大王,老臣因为和张仪有些交情,相识也有数十年了,了解张仪,张仪或许为了秦国而对其他国家多有欺骗,但是,就他本人而言,还是知恩图报的。”

“无论是老臣,亦或者是昔日对他有恩的苏秦,他都信守了自己的诺言,苏秦在赵,张仪就从来没有怂恿秦国攻打赵国,老臣在楚,张仪也没有怂恿秦国进攻楚国。”

“如果一旦老臣死去的消息传到秦国,那么张仪的态度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大的变化,所以对秦国和张仪,大王一定要小心。”

“还有,大将军屈匄入巴一事,需要大王立即停止,秦国不出兵攻打齐国,那么我们楚国就一定不可以先攻打巴国,以免分兵后,秦军突然偷袭我楚国的汉中。”

“好,令尹放心,寡人记下了。”熊槐点了点头,即便昭阳不说,他也知道最后是秦国一统天下,秦国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回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礼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一千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六百七十二章 断尾求生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强攻坚城(二合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惊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东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九百七十七章 责罚第一百零三章 越国渡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四十二章 初议军功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军求和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标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四百六十一章 韩国响应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回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礼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国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一千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六百七十二章 断尾求生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强攻坚城(二合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惊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东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九百七十七章 责罚第一百零三章 越国渡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四十二章 初议军功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军求和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标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四百六十一章 韩国响应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