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绸缪 (三)

“二皇子刘承佑鼠肚鸡肠,郭允明那厮又心如蛇蝎,这两个坏小子凑在一起,绝对做不出什么好事情来!”数百里外的泽州,武胜军节度使常思用力拍了下桌子,大声做出决断,“老夫不想对不起我那老哥哥,但老夫也绝不会让两个小王八蛋把刀子架在脖子上。所以,从即日起,加快梳理泽潞两州的速度。必须赶在有人打咱们的主意之前,让武胜军在此地牢牢地站稳脚跟!”

“是!”韩重赟、王政忠、杨光义等人肃立拱手,齐声答应。身背后,太阳透过帷帐,洒下万道光芒。

刘承佑的荒唐与无耻,他们早就见识过。郭允明的阴险恶毒,当初在汉王府里,大伙亦曾多有听闻。而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他们身上也早就打上了常系的记号,所以不到生死关头,绝不可能主动改换门庭。否则,非但会遭到昔日同僚的唾弃,在新投靠的主公那里,也绝不会得到什么好的待遇。

“潞州靠近汾州和太原,由老夫亲自负责。”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扫视了一圈儿,常思开始分派任务,至于泽州……”他快速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舆图前,用毛笔在上面狠狠画了一道竖线,将整个泽州地区一分为二,“西边,交给王政忠、解义和刘群理,你们三个带五千步卒,一千骑兵,组成虎威军。把那些迟迟不肯向老夫输诚的堡寨,还有山里的大小匪窝,全给老夫拔了!”

“末将遵命!”王政忠带领解义和刘群理两个,答应着上前接令。

常思嘉许地向他们两个点点头,随即将目光转向韩重赟。在韩重赟身侧,他总能找到另外一个白白胖胖的少年。说不上有多欣赏,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曾辜负他的期望,“虎翼军花半个月时间整训,然后沿着这条线往东扫。先拿最后几个不肯屈服的堡寨练手,然后推进到山区。贼人新败,很难再同心协力对抗尔等。所以你们几个一定要耐着性子,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慢慢地给老夫拔。威名都是积累出来的,只要你们不吃败仗,哪怕动作慢一点儿,土匪们也会越来越怕跟你们交手。而万一你们疏忽大意,阴沟里翻船,就会前功尽弃!”

“是!末将明白!虎翼军必不会令大人失望!”虎翼军都指挥使韩重赟上前一步,代表全军上下向常思许诺。

“嗯!”常思笑着从亲兵怀里取出令箭,亲手递给了韩重赟。随即,又快走两步,来到宁子明面前,笑着补充,“你那天的战术,老夫琢磨过了。算不得什么新花样!据传当年大隋的虎贲铁骑,就经常结硬阵冲锋,打遍塞外无敌手。什么契丹人、奚人,包括当时最为强大的突厥狼骑,见了他们都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宁子明反应慢,正琢磨着该如何回答。四下里,却已经响起了一片嘤嘤嗡嗡的议论之声:

“啊?原来此招早有人用过!”

“大人真是博闻强记!”

“虎贲铁骑么,那好像是幽州王罗艺的部曲!”

“嗯,据说每个人都配三匹辽东马,人和马皆着重甲,箭弩不透。”

“那后来怎么失传了?”

“对啊,怎么没有人再捡起来?”

……

这是常思第一次对宁子明“独创”的新战术表态,居然没有半点儿猜疑。相反,还用自己渊博的见闻,替年青人找到了足够的解释。所以大伙如果再追着宁子明的师承不放,就有些不知道轻重了。干脆顺水推舟,谈起有关虎贲铁骑的掌故来!

“不是捡不起来,是用不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声中,常思将手向下压了压,苦笑着补充:“当年的银枪效节军,其实也是模仿虎贲铁骑所建。只是大隋以倾国之力,不过才养得起五千虎贲铁骑。杨师厚以魏博一镇,就算刮地三尺,也仅能效仿个轮廓而已。五千条长朔,是绝对配不起的,也耗不起那打造长朔的功夫。至于重甲,连人手一件都做不到,更何况战马?”

“喔——”众人恍然大悟,先是纷纷点头,然后又纷纷摇头着叹息。

军力这东西,绝对跟国力相关。当年大隋全盛时期,拥有中原、西域、辽东和整个江南,国库里的钱多得生了锈,粮仓修得鳞次节比。甚至一直到唐初贞观年间,个别地方官府居然还能拿出大隋陈米来赈济灾民。

而现在甭说魏博一镇,整个大汉国所有钱粮都加起来,也比不上当年大隋的十分之一。所以将士们有条白蜡杆子使唤,有件牛皮甲穿,已经是奢侈了。根本不用指望锋长三尺,尾包白铜,杆部能挡住刀砍的丈八马朔,更甭指望人马皆披重甲。至于重建虎贲铁骑,更是痴人说梦!

“装备不起重甲和长朔,虎贲铁骑的战术就行不通了!”常思的话语里,也隐隐带着几分遗憾,“轻甲防不住羽箭,银枪经不起硬撞,所以必须要保证骑兵的速度和灵活性,才能发挥出其威力。就像子明那天晚上的战术,如果换了老夫来指挥山贼。先派出弓箭手在你两翼不停地攒射,然后让骑兵向侧后迂回包抄,正面则自己带着亲兵拼死顶上,同时找死士一层层地架设拒马,且战且退,尽可能地拖延时间。无需拖得太久,半柱香功夫,就能将你和你麾下的弟兄,消耗殆尽!”

“是,节度大人所言甚是。末将当初只是情急拼命,自己也没想到此阵居然能收到如此奇效!”宁子明听得额头见汗,拱着手承认。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对方乃乌合之众,你这招用在当时,最恰当不过!”常思笑着摆摆手,继续耐心地指点。“若是将来遇到其他节度使麾下的官兵,或者土匪中的绝对精锐,且不可再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下。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按规矩做虽然收不到奇效,也轻易不会吃什么亏!”

“谢大帅指点!”众将佐知道常思的话,不止是说给宁子明一个人听的,纷纷躬身受教。

“至于这个战术本身——”常思摆摆手,示意大伙不必多礼。然后笑着提出自己的要求,“你,和韩将军,杨将军,以及虎翼营中其他弟兄,接下来不妨一边作战,一边琢磨着改进。此阵的破绽主要在侧面和身后,如果正面采用方阵,两侧再各自来一道斜阵。把方阵和雁行阵组合起来,用轻骑护住重骑两翼,或许也是个好办法。但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必须多加磨练,否则,一旦在你杀到对方主将帅旗下之前,侧翼已经被对方攻破。恐怕想要率部突围,都没有任何可能!”

“是!末将谨遵大帅教诲!”宁子明心悦诚服,拱手向常思致谢。

对于后者治理泽州和潞州的许多做法,他在内心深处颇有微辞。然而对于后者在军事方面的见解,他却每每佩服得恨不能五体投地。什么叫百战之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既不生搬硬套什么兵书战策,也不会墨守成规。总是第一眼就看出关键所在,然后根据自己多年的行伍经验,找出破解之策或者改进措施。

“去吧,老夫给你们各自三个月时间!”常思笑着挥挥手,冲所有人吩咐。“三个月之后,老夫希望,能跟你等一道,去抄呼延琮的老巢!老夫自问没有结束乱世的本事,但泽潞两州,从今往后,却没有土匪的立足之地!”

“遵命!”王政忠、韩重赟、杨光义,还有宁子明和其他众将佐,回答得气冲霄汉。

武胜军中,除了常思这个主帅之外,能称为老将者寥寥无几。其他将领,年龄与韩重赟都不相上下,跟常思或者有师徒之谊,或者是常思麾下某个老兄弟家族中的晚辈,因此执行起主帅的决策来,效率颇高。短短几天之后,各支兵马就已经整训完毕,高举着崭新的旗帜,踏上了征程。

宁子明在这段时间里,按照常思的命令和韩重赟的安排,将麾下的骑兵扩充到了一千两百五十人。这次,可不再是随随便便拉出一波瞎凑数,而是尽可能地精挑细选,集中了整个虎翼营里胆子最大,力气最大,骑术也排在前列的那一部分人。手中盾牌,也不再是一片波波的木板,而是找军中工匠按照大伙参详过的图样专门打造,并且每一面盾牌表面都蒙上了牛皮。

如此一来,拨给虎翼军的辎重,几乎有一大半儿就花费在了宁子明麾下的三个火字营头上。都指挥使韩重赟,却还觉得份量不够。私下里,又从常婉淑和自己手中,调了五十名家丁,直接送给了宁子明充当亲卫,将由宁子明所部三个营所组成的刀刃,打造得愈发锐利坚实。

剩下的小半儿辎重,被韩重赟平均分配给了副都指挥使杨光义,和原来的左三都都头李京。由二人各自带领八百轻骑,组成两个风字营和两个云字营。至于韩重赟自己,则非常大气地统领起了整个虎翼军中最不起眼的那些步卒,给宁、杨、李三人做起了坚实后盾。

赶在遇上硬茬子之前,几个年青人互相配合着,将经常思点拨后的新战术,练了一遍又一遍。哪怕是在行军途中,也绝不敢耽搁。并且每一次演练之后,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疏漏,补充进一些新的规则。于是乎,这支队伍一路上虽然没怎么打硬仗,却渐渐呈现出几分精锐面貌来。待终于扫荡完了各个不服气的堡寨,正式开进了山中,比起最初刚刚组建时,已经近于脱胎换骨!

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虎雏 (五)第七章 尘缘 (六)第八章 雄关 (七)第十章 狂风 (八)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霜刃 (六)第七章 尘缘 (六)第十章 宏图 (八)第三章 收获 (二)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风云 (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四章 扑朔 (六)第八章 峥嵘 (十)第二章 谋杀 (七)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六章 君王 (四)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七章 国难 (七)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红妆(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峥嵘 (二)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虎雏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六章 红妆 (九)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五章 草谷 (六)第九章 长缨 (九)第六章 绸缪 (六)第一章 初见 (二)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乌鹊 (五)第四章 虎雏 (七)第九章 长缨 (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长缨 (一)第六章 绸缪 (五)第四章 归来 (八)第十章 余韵 (三)第二章 风云 (三)第一章 传说 (七)第一章 磨剑 (七)第一章 磨剑 (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十章 狂风 (三)第六章 破茧 (七) 补2号拖欠第五章 黄雀 (三)第六章 君王 (八)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四章 答案 (七)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扑朔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三章 众生 (六)第四章 扑朔(一)第七章 国难 (四)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一章 家国 (四)第六章 破茧 (一)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三章 飓风(七)第七章 尘缘 (四)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五章 迷离 (三)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一章 初见 (六)第六章 疾风 (四)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六章 破茧 (三)(补30号病假)第三章 父子(九)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扑朔 (七)第七章 劲草 (五)第七章 尘缘 (四)第六章 君王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八章 人心 (五)
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虎雏 (五)第七章 尘缘 (六)第八章 雄关 (七)第十章 狂风 (八)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霜刃 (六)第七章 尘缘 (六)第十章 宏图 (八)第三章 收获 (二)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风云 (七)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四章 扑朔 (六)第八章 峥嵘 (十)第二章 谋杀 (七)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六章 君王 (四)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七章 国难 (七)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红妆(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一)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峥嵘 (二)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四章 虎雏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六章 红妆 (九)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五章 草谷 (六)第九章 长缨 (九)第六章 绸缪 (六)第一章 初见 (二)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乌鹊 (五)第四章 虎雏 (七)第九章 长缨 (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长缨 (一)第六章 绸缪 (五)第四章 归来 (八)第十章 余韵 (三)第二章 风云 (三)第一章 传说 (七)第一章 磨剑 (七)第一章 磨剑 (三)第三章 父子 (六)第十章 狂风 (三)第六章 破茧 (七) 补2号拖欠第五章 黄雀 (三)第六章 君王 (八)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四章 答案 (七)第五章 黄雀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扑朔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四章 虎狼 (六)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三章 众生 (六)第四章 扑朔(一)第七章 国难 (四)第五章 草谷 (四)第五章 短歌 (八)第一章 家国 (四)第六章 破茧 (一)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三章 飓风(七)第七章 尘缘 (四)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五章 迷离 (三)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一章 初见 (六)第六章 疾风 (四)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六章 破茧 (三)(补30号病假)第三章 父子(九)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扑朔 (七)第七章 劲草 (五)第七章 尘缘 (四)第六章 君王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八章 人心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