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磐石 (四)

一番话,说得理直气壮,丝毫没觉得自己趁着两国开战之机乱抢地盘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郑子明闻听,本能地就想出言反驳。然而搜肠刮肚,却始终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只能叹息着摇头。

首先,拥有守土之责的节度使们降得降,逃得逃,没向大举入寇的辽军发一箭一矢。而呼延琮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兵逆流而上,于情于理,他都不应该替前者出头。其次,呼延琮身为刘汉国的将军,替国家收复旧土,乃天经地义。即便有抢地盘的嫌疑,也是从辽军手里抢,不会胡乱对河北各地的汉军发起攻击。最后,谁地盘大,谁手里兵多,谁就封茅裂土,此乃晚唐以来的传统。边塞上的各路诸侯,包括杨重贵的父亲杨信,都是用同样的手段获封节度使。呼延琮现在不过是想借鉴一下前辈们旧例,谁也无法指摘。

“叹什么气?这年头,怎么可能老给别人添麻烦。自己不努力,靠墙墙倒,靠山山塌!”敏感地察觉到郑子明叹息声里的异常味道,呼延琮把两只牛铃铛大眼一瞪,义正词严的质问。“你不会这辈子就想靠着郭大官人吧?他可是原本姓柴,那枢密副使郭威,可是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更何况,汴梁那边早有消息传出来,小皇帝跟五顾命之间势同水火……”

“现在哪有空说这些!辽兵已经打到我家门口了!”郑子明听得心中一抽,迅速转头扫视四周。

呼延琮所说的情况,他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然而具体该如何应对,他却至今还没拿定主意。并且他自问跟呼延琮的交情,也远没到可以一同谋划将来的地步。眼下说得越多,日后所面临的麻烦也许就越大。

“正因为辽兵打到了你家门口,才好跟你说这些!”呼延琮却仿佛根本不知道什么言深交浅,挥了下蒲扇般的大手,继续低声嚷嚷,“不用看,我刚才看过,你手下的人都很懂规矩,不会靠咱俩太近。至于我手下,他们跟不会偷听,也听不懂。老哥我可是跟你说啊,你自己也许还不知道。你跟你手下的这群乡勇,最近可是出足了风头。连河东那边,都有人听说过你的威名。这一仗,无论你能不能撑到最后,只要没战死,朝廷就不可能对你的功劳视而不见。到那时,往哪里高升,怎么升,都是学问!你若是现在不未雨绸缪,将来肯定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真的?我区区一个地方巡检,能有什么威名?虽然跟幽州军打了两仗,可前后不过才歼敌千把人而已,根本不足为夸!”郑子明听得微微一愣,侧转头看着呼延琮,满脸难以置信。

“问题是,别人连一支羽箭都没敢放呐!”呼延琮狠狠朝郑子明剜了几眼,恨不得拿斧子将此人的脑袋砍开,看看里边是不是装得全为浆糊。“我的好兄弟!你以为这是当年平定泽潞两州呢,动不动就灭敌逾万?连老哥我,都着了你的道,被你们几个小混蛋打得抱鞍吐血?这是国战,你懂么?大汉国和契丹的国战呐!根本不是平常的小打小闹!而那些职位实力都远过于你的节度使们至今连屁都不敢大声放一个,你却带着几百乡勇顶了幽州军这么多天。两厢比较一下,你怎么有可能不出名?”

“这,这倒也是!”郑子明恍然大悟,苦笑着点头。

自己一直身在局中,所以听不到局外的动静。而呼延琮却是旁观者,自然能把周围的所有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照着此人所描述的情况,硬顶住了数倍于己辽军的李家寨乡勇,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而身为这支队伍主将,自己的名头当然在不知不觉中一飞冲天。

只是,以自己的身世,名声突然变得响亮,真的是好事情么?恐怕,朝堂之中,有人又要辗转反侧了吧?!而在自己名声不怎么响亮,看起来也没什么威胁之时,耐着柴荣的颜面,郭威能将自己护在羽翼之下。当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并且身份再度被暴露出来,郭威到底护不护得住自己,愿意不愿意相护,又怎可预知?!

“所以,咱们老哥俩联手,才是最佳选择!”呼延琮好像早就把郑子明的尴尬情况,看了个通透。缓缓向前跨了半步,压低声音继续提议。“老哥我是个山大王,向来不愿意把自身安危寄希望于别人。而你,论出身比老哥我高贵百倍,论情况,恐怕也没比老哥我好到哪去!更何况,你要别人帮你,总得有值得帮的地方。你实力越强,郭威也更方便替你说话。无论是出于情面,还是为了他郭家!”

“嗯,呼——!”郑子明先是低声沉吟,随即,嘴里吐出一道长长的白烟。

呼延琮虽然粗鄙,可今天有几句话,却说得丝毫不差。自己能于李家寨站稳脚跟,郭家在背后的扶持功不可没。然而,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却不可能永无止境。柴荣跟自己交情再深,终究不是郭威本人。如果在被牵连的风险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还想获得郭家的继续支持,自己这边就必须展现出,足够辉煌的回报前景,让郭家的每一笔投入,都觉得物有所值。。

“怎么样,我女儿的手腕子,还挺柔软吧?”唯恐自己先前的话说服力不够,呼延琮想了想,忽然抛出了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语。

“啊……”郑子明脑海里纷乱的思绪,瞬间又被打了个粉碎。愤怒地望着眼前这个没人品的老不正经,额头上,有汗珠一滴滴快速往外渗。

“江湖女儿,抓就抓了,你刚才是不小心的,老哥我看得很清楚。”呼延琮却越说越来劲,笑了笑,非常大度地表示不予追究。“但男大当婚,老哥我觉得你这个人不错,自家女儿也不错,要不,你就派媒人上门提亲算了?放心,彩礼我绝不会多要,嫁妆却绝对会对得起自家女儿!”

“你,你……”郑子明被说得脸红脖子粗,头顶上的滚滚汗珠被寒风一吹,立刻白烟缭绕,宛若身体内着起了大火。“有你这样做父亲的么?她可是你亲生女儿!”

“正因为是亲生女儿,才要给他找个靠谱的郎君嫁了。”呼延琮根本不知道害羞两个字怎么写,晃了晃脑袋,大言不惭,“总不能一辈子养在家中人,让她变成一个老姑娘吧!怎么样,咱们老哥俩联手的基础有了,再来一次联姻。从此之后,翁婿二人,齐心协力……”

“联手可以!”郑子明被眼前这个老不修说得心神大乱,顾不上再仔细斟酌,迅速签订‘城下之盟’,“但联姻的话,就算了吧!不是你家女儿不够好,而是你一口一个老哥自居。郑某不是禽兽,不能向自家侄女下手!”

“不是你自己说的么,咱们老哥俩论咱们的,你们三个年青人再论一回自己的!”呼延琮却不肯罢休,继续乘胜追击,“我这女儿啊,武艺不在你之下,女红、学问、持家的本事,也样样了得。若非……”

“呼延老哥,你再说下去,我可就翻脸了!”郑子明被逼得无路可退,猛地一跺脚,大声威胁,“我当你是个豪杰,你就别拿我当俗胚!无论有没有女儿嫁我,郑某既然答应跟你联手,就永不相弃。除非,除非你自己哪天又改了主意!”

“哪能的事?你也太小瞧老哥哥我的人品了!”见郑子明好像动了真怒,呼延琮不敢再过分紧逼,笑了笑,讪讪地摆手。“儿女之事,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但我那女儿,真的是万里挑一,你现在不动心,将来肯定会……”

“你这次来,究竟带了多少兵马?能不能给我交个实底儿?”郑子明瞪了他一眼,迅速岔开话题。

“能,当然能!”谈到正事儿,呼延琮立刻换了幅嘴脸。迅速弯下腰,用横刀在雪地勾勾画画,“除了来你这儿的一个半营,七百骑兵之外。还有两千战兵,一千多辅兵,加在一起,差不多刚好一个军!我把剩余的人藏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了。只要你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冲过来,将门口的幽州军,尽数全歼!”

“嘶,你胃口倒是不小!”郑子明微微吸了口冷气,皱着眉头说道。

他也算个久经沙场的老行伍了,粗略扫几眼,就能看出呼延琮的兵马摆放,颇为花费了一番心思。既充分利用了山区的复杂地形掩护自家行藏,又能及时策应正面战场,给敌军致命一击。唯独差的一点是,这个部署所针对的敌军规模,还停留于数日之前。即马延煦麾下的那五个营。却不知道,李家寨马上要迎战的,早已经不是区区两千多敌人,而是先前的十倍,差不多整整一个厢!

“那是,勇虎搏兔,亦得拿出十分力气。况且咱们还不可能只打这一仗!”呼延琮没听出郑子明话语里的奚落之意,权当是被夸奖,得意地挥舞起了横刀。

“只可惜,人数太少了些!”郑子明冲着他微微一笑,轻轻摇头。

“怎么会少?难道你这李家寨,还能把全幽州的汉军全给招来?”呼延琮被笑得心里发毛,忍不住大声反问。

“那倒不至于吧!”郑子明笑呵呵地看着呼延琮,仿佛对方脸上即将有鲜花盛开,“只招来了一小半儿而已,顶多两万出头,带兵的燕京兵马使韩匡美,老哥,老哥你怎么蹲下了?你别吓我!”

第一章 传说 (九)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四章 虎雏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麋鹿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五章 求索 (三)第十章 宏图 (二)第六章 绸缪 (一)第一章 问道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六章 疾风 (三)第六章 绸缪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二章 风云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尘缘 (七)第八章 乌鹊 (三)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夺帅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长缨 (二)第七章 仕途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四章 归来 (三)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鹿鸣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收获 (二)第九章 夺帅 (七)第九章 夺帅 (八)第三章 父子 (八)第十章 狂风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宏图 (四)第七章 鹿鸣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九章 夺帅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收获 (四)第三章 收获 (六)第八章 峥嵘 (五)第四章 虎雏 (六)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五章 黄雀 (八)第三章 抉择 (八)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八章 乌鹊 (二)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六章 红妆 (七)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六章 绸缪 (七)第四章 扑朔 (七)第四章 虎雏 (十)第一章 家国 (六)第一章 家国 (二)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传说 (九)第三章 抉择 (七)第一章 传说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三章 飓风 (九)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收获 (七)第三章 收获 (八)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七章 尘缘 (三)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黄雀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一章 问道 (四)第八章 人心 (十)
第一章 传说 (九)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四章 虎雏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麋鹿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五章 求索 (三)第十章 宏图 (二)第六章 绸缪 (一)第一章 问道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六章 疾风 (三)第六章 绸缪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二章 风云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尘缘 (七)第八章 乌鹊 (三)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夺帅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长缨 (二)第七章 仕途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四章 归来 (三)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鹿鸣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收获 (二)第九章 夺帅 (七)第九章 夺帅 (八)第三章 父子 (八)第十章 狂风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宏图 (四)第七章 鹿鸣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九章 夺帅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收获 (四)第三章 收获 (六)第八章 峥嵘 (五)第四章 虎雏 (六)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五章 黄雀 (八)第三章 抉择 (八)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八章 乌鹊 (二)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六章 红妆 (七)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六章 绸缪 (七)第四章 扑朔 (七)第四章 虎雏 (十)第一章 家国 (六)第一章 家国 (二)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传说 (九)第三章 抉择 (七)第一章 传说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三章 飓风 (九)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收获 (七)第三章 收获 (八)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七章 尘缘 (三)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风云 (五)第五章 黄雀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一章 问道 (四)第八章 人心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