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春 (二)

河东节度使刘崇是刘承佑的亲叔叔,他虽然未曾向朝廷请示,就擅自出兵河北,但毕竟打的是保家卫国旗号。因此,几个顾命大臣即便再对刘崇不满,也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下此人的举动,无法给与任何惩处。

而魏国公符彦卿,在刘知远活着的时候,就没给过朝廷多少面子。今年辽国大举南侵,此人不去给契丹人带路,已经是国之大幸了。举国上下,有谁敢冒着将此人逼到契丹人那一边的风险,指责他擅自发兵?

对于这些事实,小皇帝刘承佑肚子里当然清清楚楚。但是,今天他突然暴跳如雷,却不是为了听几个顾命大臣来给自己解释两路大军擅自行动的理由。于是乎,又冷冷一笑,大声问道:“诸位先前不是跟朕说,咱们君臣各司其职么?朕把天下权柄都交教予了诸位之手,怎么不见诸位给那些拥兵自重者一些颜色看看?莫非还是要等着他们公开扯旗造反,尔等才有所动作么?这,这,也太懒惰了一些吧!”

话音落下,杨邠和苏逢吉二人立刻羞得无地自容,红着脸,躬身谢罪。

“陛下,老臣惭愧!”

“臣等有负先皇重托,请陛下责罚!”

枢密使史弘肇,则气得两眼冒火,手掌握成拳头,在衣袖里忍了又忍,最终,却也躬下了身躯,闷声说道:“陛下,我大汉立国以来,征战不断,府库空虚,将士疲敝。如非,如非万不得已,实在不该擅动刀兵!”

“好一个府库空虚!”刘承佑立刻抓到了史弘肇话语里的漏洞,紧咬不放,“那朕来问你,这两年的盐铁税和春秋两税都哪里去了?朕自从登基以来,虽然没有力行节俭,但也未曾有过大兴土木,或者出猎巡游之举,怎么府库里依旧拿不出讨伐逆臣的钱来?”

“这个……”史弘肇回答不上来,连连用眼睛示意三司使王章,要求他出面替最大伙解围。谁料三司使王章却好像睡着了一般,对他的暗示毫无反应。直到被杨邠偷偷掐了大腿,才闷哼了一声,缓缓说道:“启奏陛下,臣年老昏聩,最近一段时间,都是在尸位素餐。若是陛下问财税之事,不妨将三司副使郭大人也请进宫里来!”

“不必了,朕过后会单独召见他!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好!”刘承佑才不会将火烧到“自己人”头上,摆了摆手,断然否决。“反正按诸位的说法,眼下国库没钱打仗,将士们也没力气打仗!朕总结的对还是不对?”

“臣等惭愧!”四个顾命大臣再度红着脸谢罪,谁都没力气再继续解释。

大汉国的第一任皇帝刘知远,在起兵驱逐契丹人之初,为了减少麾下将士的牺牲,曾经传檄天下,重金求购契丹人首级。而在攻占汴梁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避免其他诸侯浑水摸鱼,又采用高官厚禄收买的方式,招安了大量的草莽英雄,抗辽义军。结果契丹人的确被赶走了,局势也以最快速度恢复了表面上的稳定,但河东多年以来的积蓄,也被他花了个干干净净。

若是刘知远不死,凭着赫赫威名弹压各路诸侯,给大汉国创造五年休生养息的时间,也许国库就会再度充盈起来。然而,天阴又逢屋漏雨。刘知远没等把皇位坐热乎,就撒手西去,紧跟着就反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战事一起,开销又仿佛流水。杨邠、王章等人即便再有本事,也只能在支应前线将士之余,保证朝廷能按时发出百官的俸禄。想要多存些钱粮以备将来只需,简直难比登天!

“朕不想怪罪尔等,朕今天不想怪罪任何人!唉——”见四位顾命大臣终于被自己逼得主动退让,刘承佑心中好生得意。表面上,却做出了一幅大度模样,长叹一声,摇着头补充道:“尔等都是先皇留给朕的顾命大臣,个个都是国之柱石。朕不想苛责你们。朕,朕只是难过,难过我大汉国,居然赢弱到了如此地步。被契丹人肆意欺凌也就罢了,居然,居然还被南唐、南楚给打上门来!而朕,朕想雪耻,却既要担心国库入不敷出,又要担心诸侯趁机作乱。朕,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做头?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皇?”

“臣,臣等有负先皇所托,死罪,死罪!”听刘承佑提到了开国皇帝刘知远,四名顾命大臣,更是没脸自辩。再度躬身下去,面红如枣。

“罢了,朕说过,不想追究任何人!”刘承佑笑了笑,大气地摆手。“尔等说不要朕亲征,朕就听尔等的。但如何拒敌,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让南唐和南楚血债血偿,尔等必须尽快拿出个方略来,给朕过目后,再尽快付诸实施。几位爱卿,朕这个要求,尔等可能答应?”

“这……”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王章四人被问得相顾失色,半晌,才艰难地回应,“既然陛下有意小试牛刀,臣等,臣等遵旨!”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今后君臣齐心协力,打个太平盛世出来!”刘承佑终于心满意足,大笑着敲砖钉脚。

登基这么长时间以来,直到今天,他才终于品尝到了一丝圣明天子的滋味。怎么可能不喜出望外?至于即将打过河来的南唐与南楚,不过疥癣之痒尔!刘承佑相信自己伸伸手指头就能解决,根本不用太耗费心思。

有了高兴事儿,当然要与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承佑表现得非常痛快。将四个顾命大臣的所有本章,都原封不动照准。随即,把袖子一摆,宣布今天的议事结束,请贴身太监替自己送四位顾命大臣出宫。

“陛下早点安歇,微臣告退!”苏逢吉第一个躬身施礼,然后快步走向了御书房的屋门。抬腿之际,却被门槛绊了个趔趄,差点一跤摔倒。

“老臣告退!”“臣告退!”“微臣告退!”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也相继施礼,然后怀着重重心事地跟在了苏逢吉身后。

四个人原本是一同入的宫,离开时,却分成了前后两伙。苏逢吉连招呼都没打,自己跳上马先走了。剩下的史弘肇、杨邠和王章三人,则拉了坐骑的缰绳,沿着皇宫前的天街徐徐而行。

还远不到日落的时候,街道上行人很多,见到了枢密使和中书令的仪仗,都小心翼翼地躲在了路边,然后翘头踮脚,满脸崇敬。

这年头,整个汴梁有几个人不知道,被侍卫们前呼后拥保护在马背上的那三个人,是整个大汉国的擎天之柱。有史枢密在,汴梁城就无兵火之忧。有杨中书和王计相在,官府就轻易不会做出横征暴敛之举。而乱世当中,老百姓最迫切所求的又是什么,不正是能有一夕之安枕,能少交点税赋么?至于皇上能不能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个,却没心思享受百姓们崇拜的目光。都是成了精的老江湖,他们岂能到现在还发现不了小皇帝刘承佑的真正打算?然而,他们反复思量之后,却不得不痛苦的承认,自己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应付。顶多,顶多是消极地做一些拖延而已!

小皇帝长大了,开始对权力表现出了极其浓烈的欲望。而他们几个顾命大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还政于君”和“继续顾命”之间,做一个抉择。

若是小皇帝有他父亲一半儿的本事也好,即便贪权,即便喜欢独断专行,至少,他能保证大家伙豁出性命来夺取的江山,不至于落入别人之手。可事实偏偏又残酷得令人浑身发冷,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皇帝刘承佑身上露出了越来越明显的昏君迹象。如果大权独揽,恐怕非但江山会易主,几个曾经的顾命大臣,估计也是谁都无法得到善终。

“不行,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想到恐惧之处,史弘肇忽然大叫出声。根本不在乎周围有多少双耳朵,多少双眼睛。“必须把郭枢密召回来,大伙一起商量个办法。只有他鬼主意多,也只有他,最能摸住陛下的脾气!”

“召回他,河北怎么办,尽数送给契丹人,如同燕云十六州那样?还是放任符彦卿去割地称王?”杨邠回过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反驳。“如今之际,不是要急着召回郭枢密,更不能自乱阵脚。而是咱们剩下的四个顾命大臣,必须齐心协力,别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怎么可能!”史弘肇摇头,苦笑,满脸不屑,“你没见苏老儿跑得那个快,都恨不得跟咱们割席断交了。还有王计相,王章,王南乐,老子说你呢。你今天怎么变成了哑巴,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后半句话,他是朝着三司使王章问的,话里话外,都带着深深地不满。王章听了,先是微微冷笑。随即,又叹了口气,幽然回应,“我能说什么?咱们都是臣,陛下是君。陛下已经长大了,咱们没理由再抓住权柄不放。内人已经亡故,小女身体也不好。老夫琢磨着,这把老骨头,也该到采菊东篱的时候了。今晚回家之后,老夫便会上书乞骸骨。两位,咱们今后山高水长,各自保重!”

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二章 谋杀 (三)第七章 鹿鸣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章 狂风 (七)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五章 逝水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六章 红妆 (三)第八章 乌鹊 (五)第三章 飓风(七)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一章 初见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国难 (五)第六章 绸缪 (一)第八章 雄关 (二)第三章 父子 (三)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风云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图 (五)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鹿鸣 (二)第七章 鹿鸣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一章 新春 (一)第四章 归来 (二)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国难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风云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一章 问道 (六)第八章 雄关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三章 飓风 (三)第三章 收获 (二)第八章 雄关 (七)第五章 黄雀 (六)第七章 尘缘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乌鹊 (四)第十章 狂风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抉择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鹿鸣 (三)第二章 风云 (十)第七章 国难 (三)第七章 劲草 (二)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破茧 (三)(补30号病假)第四章 虎雏 (四)第四章 虎狼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六章 破茧 (八)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三章 父子(九)第十章 宏图 (七)第一章 家国 (六)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国难 (四)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八章 峥嵘 (十)第六章 疾风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十章 宏图 (八)第二章 蓬篙 (三)第九章 夺帅 (八)第四章 饕餮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七章 国难 (四)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父子(九)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八)
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二章 谋杀 (三)第七章 鹿鸣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章 狂风 (七)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五章 逝水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六章 红妆 (三)第八章 乌鹊 (五)第三章 飓风(七)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一章 初见 (六)第二章 霜刃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国难 (五)第六章 绸缪 (一)第八章 雄关 (二)第三章 父子 (三)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风云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图 (五)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鹿鸣 (二)第七章 鹿鸣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一章 新春 (一)第四章 归来 (二)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七章 国难 (三)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风云 (六)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一章 问道 (六)第八章 雄关 (三)第八章 人心 (四)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三章 飓风 (三)第三章 收获 (二)第八章 雄关 (七)第五章 黄雀 (六)第七章 尘缘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乌鹊 (四)第十章 狂风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抉择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鹿鸣 (三)第二章 风云 (十)第七章 国难 (三)第七章 劲草 (二)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破茧 (三)(补30号病假)第四章 虎雏 (四)第四章 虎狼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蓬篙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六章 破茧 (八)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三章 父子(九)第十章 宏图 (七)第一章 家国 (六)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国难 (四)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五章 求索 (五)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八章 峥嵘 (十)第六章 疾风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十章 宏图 (八)第二章 蓬篙 (三)第九章 夺帅 (八)第四章 饕餮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七章 国难 (四)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三章 父子(九)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