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难 (三)

如果刘承佑多少有点儿人样的话,哪怕大权旁落,王光这种京畿小吏也不敢对他失去敬畏。然而此人即位之后,除了断袖分桃,就是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官进爵,细数起来,竟一点儿正事儿都没干。所以王光之流再出卖他,就不存在任何精神负担了。

倒是郑子明,没想到在五个顾命大臣的联手压制之下,外戚们的影响力,居然依旧能膨胀到如此地步,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再度沉声询问:“李业等人如此胡闹,史枢密就不管他们么?还有杨相和苏尚书,他们难道也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吏治日渐败坏?”

“不眼睁睁地看着又怎么着,史枢密驳了皇上的十次,总得让皇上说得算一回吧?况且苏逢吉早就投了皇上那边,最近专门跟史枢密对着干。至于杨相,几个月前因为出面阻止皇上给李家子弟随便封官,回家路上被太后堵了个正着,差点抓了个满脸花。他若是再老跟国舅们过不去,以后朝堂就成东市口了,每回光吵架拆台就得折腾一整天,什么正经事都不用再干!”小吏王光一边冷笑着撇嘴,一边竹筒倒豆子般,将朝堂上最近的种种丑事,给数落了个够。

“噢!我真还是第一次听说,多谢王兄赐教。”郑子明越听越觉得稀罕,越听,心情越是复杂。到最后,竟然不知道自己该高兴,还是该愤懑,叹了口气,朝着王光轻轻拱手。

“不敢,不敢,大人是何等的身份,下官万万不敢跟大人兄弟相称!”小吏王光又给吓了一大跳,立刻侧着身子跳开,连连摆手。“今天下官承蒙大人厚赐,无以为报,才顺口多说了几句。出了这个门,下官就会把所有的话全都忘掉,还请大人勿怪下官凉薄!”

汴梁城内,一直有传闻说,沧州防御使郑子明乃是前朝二皇子。所以才被皇上视为眼中钉。无论这个传闻是否为真,凡是跟此人称兄道弟者,恐怕将来都未必能落到什么好下场。故而,收钱归收钱,出主意归出主意,哪怕郑子明今天再折节相交,王光都不愿意将彼此之间的关系继续拉近分毫。

郑子明自己,原本也没指望跟全天下的人都能一见如故。见了王光的反应,也不着恼。只是笑了笑,轻轻点头,“理所当然!出了这个门,郑某就当今天的所有事情都没发生过!”

“其实,其实去打点几个老国舅,未必,未必光是用钱!”见郑子明如此好说话,王光反倒有些扭捏起来。犹豫了片刻,结结巴巴地补充,“就像,就像您今天赏赐给下官的这种鲲骨箱子,到哪都是稀罕物!送到几个老国舅手里,恐怕比真金白银效果还好。还有,还有珍珠,珊瑚、砗磲、玳瑁等物,只要个头足够大,就不愁入不了皇亲国戚的眼!”

“哦?这些东西,郑某手里倒是不缺。但是该如何送出去,还请王大人不吝多加指点!”郑子明听得心中一喜,赶紧虚心向对方求教。

沧州东临大海,近岸处受黄河所携带泥沙影响,海水很浅,却物产极丰。而因为战乱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地人只是靠种田和煮盐为生,很少将目光投向海底。所以郑子明最近在巡视沿海村寨时,只是稍加点拨,其手下的兵卒们,就从海水中捞了盆满钵溢。

以当地的购买能力和加工水平,这些捞出来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肯定“消化”不下。这几天郑子明和长史范正两个,正在冥思苦想,如何才能把海上的收获推销出去,给沧州军换取更多的辎重和钱粮?小吏王光无意间提出来的“行贿”方案,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几个老国舅出身都颇为寒微,所以胃口都不算大,做生意也很讲究信用!通常像给四品地方官员说好话,只需要七八两现银就已经足够。大人您的情况特殊,恐怕要翻倍。但也不是……!”小吏王光,哪里知道郑子明手里的海货都堵满了仓库。本着让对方的馈赠物有所值的想法,非常耐心地给郑子明“出谋划策”。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京畿的官员,天生就比地方官员懂得如何打点疏通关节。在王光的全力帮助下,只花了半个多时辰功夫,郑子明就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行贿”方案。几个皇亲国戚的胃口大小,对朝廷决策的影响力,以及小皇帝刘承佑最近跟权臣门之间的关系变化,都顺手摸了个门清。

得到了如此大的帮助,郑子明当然也不能亏待了王光。在临别之前,又追赠了两份土产。这回,就不是用小箱子来装了,而是整整装满了两架马车。把个王光感动得热泪盈眶,又主动替沧州军提了许多讨好朝廷的建议,才带着两袖金风,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你真的指望,凭着几个皇亲国戚替你说话,就能让小皇帝彻底忘了你是谁?”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潘美撇了撇嘴,冷笑着追问。

虽然对刘汉朝廷和小皇帝都没任何好感,但是对于沧州军主动向几个老国舅行贿的谋划,他却是打心眼儿里头厌恶。总觉得此举非但行事不够光明,效果也非常有限,顶多能解一时之急。待小皇帝刘承佑被耗尽了耐心,或者几位皇亲国戚的胃口越养越高,朝廷的兵马,早晚有一天会打上门来。

“他肯定不会忘,但是,至少在他想要铲除的名单上,我的名字会向后挪一挪!”郑子明的目光从车队的烟尘上收回,笑了笑,轻轻摇头,“能多拖一天,咱们的准备就会更充分一些。此外……”

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咧了咧嘴,笑容瞬间涌了满脸,“给皇亲国戚们送礼,也不光是为了贿赂他们。古语云,桓公好服紫,一紫值五素!那么大的鲸鱼骨头呢,总得想办法全都卖出去!”(注1)

注1:桓公好服紫,出自《韩非子》。原文为,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

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二章 谋杀 (一)第十章 狂风 (一)第八章 峥嵘 (一)第二章 风云 (三)第七章 鹿鸣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扑朔 (五)第三章 众生 (七)第七章 国难 (六)第四章 虎雏 (六)第一章 问道 (六)第七章 国难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归来 (四)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二章 谋杀 (五)第十章 狂风 (七)第四章 虎雏 (二)第六章 疾风 (四)第四章 归来(一)第三章 飓风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一章 传说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三章 飓风 (六)第七章 国难 (六)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六章 红妆(一)第四章 扑朔 (七)第九章 长缨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一章 新春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夺帅 (八)第六章 绸缪 (二)第十章 狂风 (一)第七章 尘缘 (三)第二章 风云 (八)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八章 乌鹊 (一)第七章 尘缘 (三)第十章 狂风 (二)第六章烽火 (一)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宏图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风云 (一)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一章 问道 (七)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五章 迷离 (六)第四章 归来 (七)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一章 磨剑 (五)第五章 迷离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飓风(七)第五章 短歌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十章 狂风 (八)第九章 长缨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一章 家国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扑朔 (三)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狂风 (七)
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二章 谋杀 (一)第十章 狂风 (一)第八章 峥嵘 (一)第二章 风云 (三)第七章 鹿鸣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扑朔 (五)第三章 众生 (七)第七章 国难 (六)第四章 虎雏 (六)第一章 问道 (六)第七章 国难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归来 (四)第三章 收获 (一)第二章 谋杀 (五)第十章 狂风 (七)第四章 虎雏 (二)第六章 疾风 (四)第四章 归来(一)第三章 飓风 (九)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一章 传说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三章 飓风 (六)第七章 国难 (六)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六章 红妆(一)第四章 扑朔 (七)第九章 长缨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一章 新春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夺帅 (八)第六章 绸缪 (二)第十章 狂风 (一)第七章 尘缘 (三)第二章 风云 (八)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初见 (三)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八章 乌鹊 (一)第七章 尘缘 (三)第十章 狂风 (二)第六章烽火 (一)第二章 蓬篙 (六)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宏图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二章 风云 (一)第九章 长缨 (六)第一章 问道 (七)第四章 归来 (四)第五章 迷离 (六)第四章 归来 (七)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一章 磨剑 (五)第五章 迷离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飓风(七)第五章 短歌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三章 耕耘 (三)第十章 狂风 (八)第九章 长缨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一章 家国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扑朔 (三)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狂风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