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王 (一)

太原,城北,汉王府。

烛火幢幢,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踞坐在一把铺着黄色绸缎的宽大的胡床上,目光锐利得如同即将扑食的苍鹰。

杨重贵站在他面前不远处,依旧是银盔银甲。神色多少有些疲惫,汇报时的声音和语调,却依旧从容不迫。

整个事情经过从他嘴里说出来都很简单,没有任何添油加醋。他从武英军长史郭允明手里接到了二皇子,用比武的方式逼退了呼延琮。然后一路平安走过了汾州,在距离太原城不到百里的地方,功亏一篑。

“你的意思是,有人在汾河边上儿,从你手里抢走了二皇子?”刘知远非常有耐心地,听完了他的汇报。脸上依旧带着笑,声音里却不包含任何感情。仿佛得到的答案稍有不如意,便要凌空扑下,啄破回应者的眼珠。

“末将无能,请汉王责罚!”杨重贵的脸上,却没有显现出丝毫畏惧。相反,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双眉下弯,两眼当中露出一丝明显的笑意。而同时捧在双手上的,却是一支雕翎羽箭,四棱型箭锋边缘处,跳动着一团幽兰色的光芒。

“这是什么?”刘知远的怒气撞在了一团棉花上,软软的弹回。眉头微微一跳,沉声问道。

“偷袭者留下的羽箭,主公一看便知!”杨重贵上前两步,将箭矢双手递给刘知远。

“你是说,当时有人拿这样的箭射你?”刘知远的眉头又跳了一下,伸手抓起箭矢,目光如闪电般从头到尾一扫而过。

箭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四棱锥,末端有个隆起的铁鼓。椴木剥成的箭杆插在铁鼓内,严丝合缝。箭杆表面,涂抹着均匀的黑漆,又亮又滑。箭杆的尾端,则是两根整齐的白鹅翅羽,长短、模样都毫厘不差,颜色光洁如雪。

这样的羽箭,破甲能力强,空中飞行稳定,并且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射击的准确度,可谓军中一等一的利器。只要是个精通射艺的将领,得到之后肯定都会爱不释手。

然而,这样的羽箭,造价也绝对会超过寻常军中所用之物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甭说寻常山贼草寇舍不得使用,就连刘知远自己,如果拿着此箭去射人,事先也会估量估量对方的身价,到底有没有手中的羽箭值钱!

如此想来,再结合偷袭者出现的位置,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怪不得杨重贵先前一点儿都不害怕,明显是在自己这个汉王帐下,有某个老人嫉妒外来的杨重贵又立新功,故意在给年青人使绊子。

而既然二皇子没离开河东,杨重贵这个机灵鬼,也不愿意让麾下的弟兄做无谓的牺牲。反正自己这个汉王还不至于老糊涂,已经拿到了如此重要的证据,却依旧要怪罪他沿途护卫不力。

想到这儿,刘知远的目光终于有了几分温度,笑了笑,柔声询问:“究竟是谁家,才有这么大的手笔?你可曾猜到一二?”

“末将愚钝!”杨重贵笑了笑,揣着明白装糊涂。“此人虽然放了一把大火,却手下留情,没有伤到末将麾下的任何弟兄。所以末将以为,他只是想考校一下晚辈的本事而已,未必心存恶意!”

他乃是麟州节度使之长子,凭着显赫的家世和一身过人的本领,即便不立任何功劳,将来在新的朝廷中也不会失了一席之地。更何况在他和妻子折赛花两个的眼里,某些功劳立下了未必比没立下好!

“你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如此老成。将来若是老了,岂不是要成了精?”见杨重贵一脸泰然模样,刘知远忍不住摇头而笑。“罢了,老夫不逼你。得罪人的事情,让老夫来做。苏书记,你拿着此箭去查一查,究竟是谁,居然做下如此荒唐之事?”

“是!”掌书记苏逢吉答应一声,从灯影下走上前,宽大的袍袖下扫起阵阵阴风。

他个子中等,生得疏眉郎目,文质彬彬。但走在一群身经百战的武夫之间,却丝毫不显得单弱。相反,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风流倜傥之态,倒是令很多武将自惭形秽。

杨重贵对此人极为忌惮,缓缓地退开半步,避免自己挡了此人的路。然后,又深深向刘知远俯首,“禀汉王,末将有一故友,姓韩名重赟。乃武英军都指挥使韩朴之长子。久慕汉王威名,此番奉父命护送二皇子北来,特地托了了末将向汉王您请求赐见。他想要拜见汉王,并替其父向汉王当面进言!”

“韩重赟?是不是你家大女婿?”刘知远微微一愣,随即迅速将目光看向身侧,满脸笑容。

既然二皇子依旧落在河东一系的将领守中,他的心情就不再如先前一般烦躁了。干脆先跟亲信们聊一些无关内容,以调节眼下大殿中的压抑气氛。

“正是!”站在他身边不足四尺远位置的六军都虞侯常思心有灵犀,立刻躬身回应。“那小子天生一幅木讷样,不知道这回怎么变聪明了!来到太原,竟然没有先去末将家,反而顾起了正事来!”

“你家的女婿,能木讷了才怪!”刘知远看了常思一眼,笑着撇嘴。“来人,宣韩重赟进殿!正好今天人齐,咱们大伙一起帮着常克功相看一下女婿!”

“遵命!”门口的亲卫们大声答应着,眉开眼笑地跑了下去。心里都为自家顶头上司能如此被汉王信任,而感到由衷地自豪。

大殿内的其他若干文武,看向常思的目光,顿时也充满了笑意。仿佛即将被召唤进来拜见汉王的,是自家的晚辈一般。

谁都知道,常思老东西命好,年青时家中妻妾一个接一个替他生儿子,一直生到他快五十岁了,才终于产下了第一个女儿。所以常思对自家的大女儿,从小就视若掌上明珠,从不准任何人慢待。而既然他如此看中女儿,能被他挑做女婿的少年,必然就不会是什么木讷愚钝之辈。相反,此子身上肯定隐藏着什么过人的长处,所以才会被常思慧眼识珠。

刘知远本人,差不多也这么想。在一片惊羡乃至嫉妒的眼光里,继续笑着说道:“你膝下那个千金,今年已经及笄了吧?韩朴派人下聘了么?还是你不舍得让女儿出阁,准备招个上门女婿?”

“韩家只有一个独苗,末将可是干不出抢别人儿子的事情!”常思笑了笑,轻轻摇头。“况且末将膝下那千金,您也不是没瞧见过。年纪越大,越是无法无天。末将早就受够了她,巴不得早点儿打发得远远的!”

“嘴硬,有本事你当着你家千金的面儿说这话!”刘知远又撇了撇嘴,再度笑着打趣。跟常思两个,与其说是君臣,倒不如说是相交了多年的异姓兄弟。

事实上,他们两个也的确算得上是异姓兄弟。早在刘知远自己还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帐下做一个骑将的时候,常思就是他的亲卫都头。随后一路持盾相伴直到如今,非但在战场上,替他挡下过无数明枪暗箭,在前几年大晋朝的汴梁城中,也将无数阴险的杀招替他化解于无形。

可以说,如果没有常思,刘知远连自己能不能活到今天都不敢保证,更不敢想象自己差一步就要成为九五至尊。所以他无论怀疑谁,也不会怀疑常思对自己的忠诚。

并且对于常思这个人,刘知远也非常地了解。贪财,好色,并且有些势利眼儿。才能做个黄忠、赵云那样的爪牙之辈绰绰有余。倘若让此人去出镇一方的话,恐怕用不了三个月,就得灰溜溜地夹着尾巴跑回来!(注1)

也正因为了解常思,并且相信对方的忠诚,刘知远才爱屋及乌。听了杨重贵替常思的女婿转达了求见只意,便立刻下令招其入内。打算在自家侄女出嫁之前,尽可能地替她把一把关。免得老兄弟常思真的看走了眼,日后追悔莫及。

他这番心思,不可谓不周全。谁料,偏偏有人就喜欢显摆自己本事大。没等韩重赟应宣入内,猛地向前走了两步,俯身及膝:“启禀汉王,微臣有一件事,想请汉王明察!”

“你?”正在跟常思说笑的刘知远猛地将头转过来,狼顾鹰盼,“苏书记,你又有什么事情?刚才本王不是交代过,叫你立刻去追查那支羽箭的主人了么?”

“微臣知罪!”掌书记苏逢吉被训得面红过耳,却不肯立刻退下。而是又躬身施了第二个礼,大声补充道:“请主公准许微臣把话说完。若主公认为微臣的话乃无的放矢,微臣愿领任何责罚!”

“说罢,别啰嗦!”刘知远摆了摆手,冷着脸吩咐。

虽然觉得苏逢吉的行为扫兴,但多年用人识人的经验却在心中告诉他,苏逢吉不是个不知进退的妄臣。相反,此人平素处事圆滑狡诈,绝对不会毫无理由地,去跟比他地位高出一大截的常思过不去。

“微臣当初曾经向汉王举荐郭允明出任武英军长史。此番能从民间寻回二皇子,郭长史功不可没。然而据此人数日前给微臣的书信所言,宁将军的女婿韩重赟,行事似乎颇为轻佻。只是因为曾经跟二皇子有过私交,就三番五次,试图替其遮掩身份。并且还曾当面顶撞其父,认为韩将军不该将二皇子送往太原!”

注1: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赵云和黄忠的评价。原文是: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陈寿其人才华横溢,但品行颇为不佳,著述《三国志》时,对蜀汉将相多有贬低。后世很多人受其影响,都把黄忠和赵云定位为侍卫长这类的勇将,而不是一方统帅。

第六章 帝王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一章 磨剑 (一)第二章 蓬篙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一章 问道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夺帅 (八)第八章 峥嵘 (八)第九章 暗流 (五)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三章 抉择 (八)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宏图 (一)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六章 红妆(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君王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八章 麋鹿 (五)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九章 夺帅 (五)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六章 红妆 (七)第八章 雄关 (四)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问道 (三)第六章 红妆(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八章 乌鹊 (三)第五章 黄雀 (一)第三章 收获 (三)第一章 家国 (二)第六章 红妆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传说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一章 问道 (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归来 (七)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夺帅 (三)第四章 归来(五)第六章 红妆 (五)第五章 迷离 (二)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七章 鹿鸣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父子(一)第三章 抉择 (七)第十章 易鼎 (一)第四章 归来 (二)第十章 余韵 (一)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饕餮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七章 国难 (一)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七章 尘缘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七章 治河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三章 众生 (一)第一章 初见 (六)第五章 求索 (八)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三章 抉择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二章 风云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八章 峥嵘 (七)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七章 仕途 (二)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鹿鸣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章 宏图 (五)
第六章 帝王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一章 磨剑 (一)第二章 蓬篙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一章 问道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飓风(七)第九章 夺帅 (八)第八章 峥嵘 (八)第九章 暗流 (五)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三章 抉择 (八)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宏图 (一)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六章 红妆(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君王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传说 (四)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七)第八章 麋鹿 (五)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九章 夺帅 (五)第九章 长缨 (九)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六章 红妆 (七)第八章 雄关 (四)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问道 (三)第六章 红妆(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八章 乌鹊 (三)第五章 黄雀 (一)第三章 收获 (三)第一章 家国 (二)第六章 红妆 (四)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传说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一章 问道 (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归来 (七)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夺帅 (三)第四章 归来(五)第六章 红妆 (五)第五章 迷离 (二)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七章 鹿鸣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父子(一)第三章 抉择 (七)第十章 易鼎 (一)第四章 归来 (二)第十章 余韵 (一)第七章 尘缘 (四)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三章 父子(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饕餮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血与水 (一)第七章 国难 (一)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七章 尘缘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七章 治河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三章 众生 (一)第一章 初见 (六)第五章 求索 (八)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三章 抉择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二章 风云 (六)第三章 飓风 (一)第八章 峥嵘 (七)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七章 仕途 (二)第六章 红妆 (二)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鹿鸣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十章 宏图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