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夺帅 (七)

“三叔自管放……”符赢想都不想,本能地就准备答应。然而话说了一半,后半句却再度卡在了喉咙处,脸上的红色也尽数变成了苍白。

作为符彦卿最喜欢的长女,自家父亲和族中长辈是什么秉性,她实在最清楚不过!动动笔墨,向朝廷替郑子明邀功,顺便表明对自家女婿的支持态度可以,想要符家为了太子出兵,却难比登天!

先前郑子明说,局势未明朗之前,沿途各方势力大多数会选择袖手旁观。作为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五年前,李守贞兵败,明知道自己就困在城中,符家都未曾派遣半个死士前来相救。今天的事,在符家很多长辈眼里,不过是将李崇训换成郭君贵,他们怎么会舍得自家兵马为此牺牲?

“我给魏王写了一封信,嫂子只管送给他老人家过目。相信他老人家看到后,会做出对符家最有利的选择。此外,我刚才还越俎代庖,替嫂子宗训准备了一百亲兵,嫂子回娘家前,一并带上。”仿佛能猜到符赢为何脸色瞬息大变,郑子明指了指信囊,低声补充,脸上笑容里充满了镇定和自信。

想到对方数月前曾经逼得自家父亲无路可退,符赢心里立刻就又涌出了几分底气。双手将信囊举到眉间,郑重点头,“三叔放心,我与太子夫妻一体。绝不会辜负你们兄弟所托!”

“大嫂巾帼不让须眉,小弟静候你的好消息!此刻亲兵应该已经集结完毕,我带你前去交接!”郑子明拱了拱手,缓步将符赢领出了门外。

亲手结束乱世,重整如画山河,这是他、柴荣和赵匡胤三个,结伴南归途中所发下宏愿。这么多年来,兄弟三人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努力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无论谁挡在路上,都必杀之。管他姓刘、姓李,姓高还是姓符!

年久失修的道路,被马蹄踩得乱泥纷飞。

骑在马背上,大周太子柴荣眉头紧锁,长满青黑色胡须茬的脸孔上,挂着一道道的汗水和泥浆。

连续两天急行军,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但是,他心中的焦虑,却没有因为疲惫而减轻分毫。

除了韩重赟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成功逃出汴梁给他报信!两天以来,沿途地方官员,要么装聋作哑,对这支骑兵视而不见。要么首鼠两端,一边派人送了猪羊粮草出城劳军,一边紧闭四门,“以防城中有歹徒出门惊扰太子殿下”。谁也不肯主动站出来,对王峻等人的恶行做一句指责,更不肯派遣一兵一卒,与他这个当朝太子共赴国难!

“怪不得王峻和王殷有恃无恐!”不需要举一反三,柴荣从地方官员的表现上,就能猜出朝堂内大部分文武此刻所抱的是什么心态,真恨不得肋生双翼,直接飞回皇宫,将自家养父接出来,然后调集起兄弟几个所掌控各路大军血洗汴梁。

然而,多年领兵经验和心头仅剩下的几分理智,却清楚地告诉他,欲速而不达。骑兵的战斗力一半儿来自于战马,虽然太子侍卫和沧州精锐,都是一人双马,可以轮番换乘。但每天行军八十里,也是极限。再快,将士们的体力就无法及时恢复,战马也会迅速掉膘,生病,甚至直接累死。没等跟敌军发生接触,整支队伍就会不战而溃。

“大哥,该停下来歇息了。前方二十里就是曹州,节度使去年刚刚换成了王殷的结拜兄弟杨文生,态度难料。”赵匡胤做了三年多的节度使,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热血上头的公子哥。看到身边弟兄们的身体起伏节奏与战马的奔跑节奏越来越不合拍,快速凑到柴荣身边,低声提醒。

“啊,是他?我想起来了!”柴荣立刻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四下看了看,果断做出决定。“找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弟兄们下马吃些热食!”

“好。”赵匡胤拱手领命,随即从柴荣的亲兵的背上拔出一面纯黑色令旗,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遵命!”几名身穿都指挥使铠甲的将领,大声答应。随即同时向各自的身后挥舞角旗,“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马速,准备扎营休整!!”

“放缓……”

队伍中指挥使、百人将、都头们,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一边大声重复着主将的命令,一边缓缓拉紧战马缰绳。

整个骑兵队伍缓缓减速,不多时,便由策马疾行,变成了小步慢跑,然后又变成了碎步行军。人和马呼出的热气混和在一起,在晚秋的平原上形成了一团厚厚的白雾。

“赵宝,赵奇!你们两个去头前探路,寻找合适的扎营地点。”赵匡胤满意地冲大伙点点头,将目光快速转向自己的亲兵。“必须在半炷香脚程之内,附近最好还有水源。”

“是,将军。”亲兵躬身领命,策马如飞而去。

“潘美将军,你麾下的斥候……”不待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赵匡胤又迅速来到潘美身边,低声跟对方商量。

“徐扬,张富,你们两个各带一小队斥候,听赵节度指挥!”不待他把话说完,潘美就痛快地扭头点将。

“遵命!”两小队斥候在徐扬和张富的带领下,越众而出,拱手向赵匡胤施礼。后者也不客气,用马鞭朝曹州方向指了指,大声吩咐,“按战时规矩,分头向前探路。一直探到曹州城下,探明守军动静为止。”

“遵命!”两支斥候都是郑子明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不需要赵匡胤做过多吩咐,就自动分成了数组,三三为伴,呈扇面行,朝前方疾驰而去。

“潘将军,烦劳你再派一队精锐负责接应。不必分散开,集中起来以防万一。”望着众人迅速远去的背影,赵匡胤点点头,再度跟潘美低声协商。

“好!”潘美知道赵匡胤在担心什么,再度痛快地答允。“潘星,你带五十名弟兄,前方五里处警戒!”

与后者一样,他平素的做事准则,也是小心无大错。宁可让麾下的弟兄们多耗费一些体力,也不愿给沿途任何人以可乘之机。

事实证明,这种谨慎并非多余。仅仅在一刻钟之后,大军刚刚找到了扎营地点,还没等架起行军锅来烧水,便有两组斥候,飞一样赶了回来。隔着老远,就吹响了示警的铜哨子,“吱——,吱——,吱吱——吱吱吱——”

“前方五里左右,有一支兵马正在向这边靠近,来意不明!”陶大春、潘美两个长身而起,异口同声向柴荣汇报。

“殿下,小心来者不善!”刚刚下马休息,连汗都没来得及落的各级将领们,也纷纷手按刀柄起身,围在柴荣面前,自动站成了一个圆弧。常年的辛苦训练,让他们每个人都对军中的各种信号倒背如流。根本不需要麾下传令兵翻译,就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真正遇到了突发情况,柴荣的表现,反而不像行军时那么焦躁。先抓起亲兵刚刚递过来的水袋喝了一大口,然后才缓缓对大伙吩咐,“不急,先让弟兄们整理铠甲兵器,更换坐骑!曹州是座重镇,发觉有兵马靠近,守将带人出城查明情况不足为怪。”

“是!”众将见太子如此沉稳,顿时都找到了主心骨。齐齐答应一声,迅速去整理各自麾下的队伍。

“二弟,你带着我的两百亲兵,前去迎接一下,表明咱们的身份,顺便验证对方的真实态度!”回头朝着开始忙碌的弟兄们扫了几眼,柴荣又将目光集中于赵匡胤身上,低声吩咐。

“大哥!”赵匡胤的眉头迅速往上一跳,拱手回应,“那杨文生乃是王殷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他也是大周的节度使!”柴荣深吸了一口气,话语里带着几分不甘,“你去告诉他,孤知道他的难处,只要他能袖手旁观即可。孤,孤保证事后不做任何株连!”

“这……?末将遵命!”赵匡胤依旧想要劝说柴荣不可有妇人之仁,但看到对方眼睛里清晰的痛楚,只能无奈地拱手。

“殿下,我军人困马乏,且人地两生!若不抢先下手……”见到此景,潘美大急,赶紧抢在赵匡胤出去送死之前,大声提醒。

“咱们不是叛军,他所带的,也是大周的将士!”柴荣毫不犹豫地出言打断,然后翻身跳上了马背。

作为曾经与契丹人交过手并且丝毫不落下风的“沙场老将”,他何尝不知道在当前形势下,放弃率先出击会丧失多少优势?然而,身为大周的储君,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愿意因为自己和王峻等人的争斗,导致无辜将士们血流成河。

那些将士,都是他义父郭威亲手带出来的兵马,都曾经为大周朝立下过赫赫战功。他们应该退役回家去颐养天年,或者死在抗击契丹人的战场上,而不是倒在自家人的屠刀下,死不瞑目!

第二章 风云 (六)第五章 草谷 (六)第八章 峥嵘 (一)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一章 家国 (六)第三章 抉择 (九)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图 (七)第二章 重逢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三章 收获 (四)第八章 峥嵘 (八)第二章 风云 (七)第四章 虎雏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归来 (九)第三章 众生 (七)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易鼎 (五)第八章 峥嵘 (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一章 磨剑 (七)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六章 破茧 (八)第四章 虎雏 (八)第十章 余韵 (三)第三章 众生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尘缘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四章 虎雏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三章 抉择 (三)第一章 初见 (二)第三章 飓风 (十)第六章 君王 (八)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六章 破茧 (一)第七章 劲草 (一)第六章 疾风 (五)第八章 雄关 (七)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三章 收获 (七)第七章 鹿鸣 (五)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择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一章 磨剑 (八)第三章 收获 (四)第一章 初见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风云 (六)第八章 雄关 (六)第一章 磨剑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二章 风云 (三)第五章 短歌 (九)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一章 家国 (三)第六章 红妆 (七)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七章 仕途 (二)第四章 归来(五)第二章 谋杀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六章 红妆 (二)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一章 问道 (一)第五章 黄雀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谋杀 (五)第三章 抉择 (二)第三章 收获 (三)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萍末 (四)
第二章 风云 (六)第五章 草谷 (六)第八章 峥嵘 (一)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一章 家国 (六)第三章 抉择 (九)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十章 宏图 (七)第二章 重逢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五章 草谷 (八)第三章 收获 (四)第八章 峥嵘 (八)第二章 风云 (七)第四章 虎雏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归来 (九)第三章 众生 (七)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易鼎 (五)第八章 峥嵘 (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乌鹊 (七)第一章 磨剑 (七)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六章 破茧 (八)第四章 虎雏 (八)第十章 余韵 (三)第三章 众生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尘缘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四章 虎雏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三章 抉择 (三)第一章 初见 (二)第三章 飓风 (十)第六章 君王 (八)第四章 答案 (四)第六章 破茧 (一)第七章 劲草 (一)第六章 疾风 (五)第八章 雄关 (七)第十章 狂风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收获 (一)第三章 收获 (七)第七章 鹿鸣 (五)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九章 血与水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择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一章 磨剑 (八)第三章 收获 (四)第一章 初见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风云 (六)第八章 雄关 (六)第一章 磨剑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三章 飓风 (六)第二章 风云 (三)第五章 短歌 (九)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一章 家国 (三)第六章 红妆 (七)第五章 黄雀 (七)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七章 仕途 (二)第四章 归来(五)第二章 谋杀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六章 红妆 (二)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一章 问道 (一)第五章 黄雀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谋杀 (五)第三章 抉择 (二)第三章 收获 (三)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萍末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