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仕途 (五)

“真的?”刘知远的身体猛地向前一探,满脸期盼。心中的所有愤懑和失落,瞬间一扫而空。

“七成以上,末将已经加派了细作去核实。最迟三天之后,就能得到准信儿!”大将军郭威笑了笑,用力点头。

“呼——”刘知远长长吐了口气,坐回胡床上,从头到脚,顿觉轻快了数十斤。

若是把全天下他最忌惮的人放在一起拍个队,赵延寿肯定能名列前五。不是因为此人本能高强,骁勇善战,而是因为此人出奇的无耻。

此人原本姓刘,也算是官宦之后。幼年时便开始饱读儒学经典,素有神童之名,每次长辈出题考校,都是不假思索,下笔一挥而就。然而好景不长,没等小刘延寿长大成人,他的生父就被义昌节度使刘守文所杀,他与他的娘亲,一并落入刘部大将赵德钧之手。

赵德钧见刘延寿聪明伶俐,长相英俊,又善解人意,便收了他做养子。从此带着他辗转效力于各路诸侯,不断改换门庭,官职像放风筝般快速高升。到了后唐清泰年间,做父亲的已经被封为北平王,做儿子的也当了徐州节度使。

然而这父子俩却贪心不足,悄悄地打起了勾结契丹人自立的勾当。谁料想才谈到一半儿,却被更果断的石敬瑭抢了先,以割让烟云十六州的条件,引得契丹人大举入寇。

后唐末帝李从珂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忙命令赵德钧、赵延寿父子出兵抵抗。然而赵氏父子却“汲取教训”,直接倒向了契丹人。并且派遣信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表示,愿意全盘继承石敬瑭先前答应契丹的一切条件,另外加金银细软和适龄青壮人口若干,只求能取代石敬瑭,做带路的第一人。

耶律德光见信,喜出望外。一边派人跟赵氏父子虚与委蛇,一边联合石敬瑭快步向中原进发。未己,灭掉了后唐,随即回过头来,给了正在做“春秋大梦”赵氏父子当头一棒。

麾下将士不耻赵氏父子的行径,纷纷转身而去。所以跟契丹人初次交手,赵部兵马就损失了个七七八八。赵氏父子两个见大势已去,只好主动自缚了双臂,由亲信押着,前往耶律德光面前请降。

耶律德光也打心眼儿里头看不起这对父子,二话不说,将两人贬为了奴隶,押往塞外放马。数月之后,赵德钧在悔恨与贫病中一命呜呼。赵延寿则因为熟悉幽燕地形与民情,被耶律德光再度启用,成了契丹人帐下的一名走狗。

按理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赵延寿即便无力给其养父报仇,也该想方设法逃回中原才对。然而,此子却立刻抖擞精神,全心全意为契丹人统治烟云献计献策。并且亲自出马,剿灭了地方上不肯屈服于契丹人的堡寨数十座,杀得燕云各州人头滚滚。于是乎,耶律德光龙颜大悦,干脆提拔他做了幽州节度使。

天福八年,儿皇帝石敬瑭郁郁而终,其养子石重贵即位。新皇帝依仗中原已经修养数年,生机渐复,拒绝继续向契丹称臣。赵延寿闻讯大怒,立刻带领幽州兵马南下,发誓要替自家主人讨还公道。

他叫得虽然凶,奈何本领太差。很快就被符彦卿给打了个大败,抱头鼠窜逃回了幽州。然而,契丹与后晋之间的恶战,却从此开启。之后连续四年,契丹人不断增兵,屡败屡战,誓要将后晋灭国。每一轮进攻开始,赵延寿都是开路先锋,从不肯“屈居”其他带路者之后。

在他,杜重威、张彦泽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契丹人终于攻入了汴梁,后晋灭亡,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只是百万生灵的血,却未能给赵、杜等辈换来梦想中的荣华富贵。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见中原繁华远超塞外,干脆宣布自己要做全天下人的大皇帝。原本许下的,在事成之后,将赵延寿扶植为儿皇帝的承诺,则直接吞回了肚子当中。

赵延寿出了大力,却没捞到应得的好处,心中难免有些委屈。但好狗就是好狗,绝不会记恨主人。契丹人被刘知远挤出中原之后,赵延寿很快就忘记了所有不快,再度战斗在了阻挡大汉兵马北上光复领土的第一线。

而辽国新任皇帝耶律阮,也从契丹人上次被迫退出中原的现实中,汲取了足够的教训。不再一味地想着武力征服,同时也从人心上开始下功夫。为了表明他不光是契丹人的皇帝,以前耶律德光开创的一些怀柔措施,都得到了成倍的加强。作为汉人中最忠于大辽的表率,赵延寿被赐予了大丞相、南院枢密使、燕王等一系列高官显爵,以图鼓励其他人效尤。

前一段时间,汉军迟迟无法与杜重威之间分出高下,其中主要缘由,就是赵延寿带领幽州的兵马给杜重威助拳,并且不断向杜重威的老巢邺都输送粮草辎重。虽然后来郭威领兵将赵延寿再度打得落荒而去。但按照以往经验,只要此人没有死,早晚还会再咆哮着咬上门来。

现在好了,赵延寿这条契丹人的忠犬,竟然被其主人给下了汤锅。消息传开之后,燕云十六州内,得有多少以其为楷模者,胆战心惊?那些一直鼓吹辽国乃天命所归,契丹人和汉人在大辽境内都会皇帝被一视同仁的北地大儒们,谁还好脸面继续信口雌黄?

“末将斗胆,请陛下命令大军,重新开放邺都通往北方的道路。给城中百姓几天时间,出来砍柴和寻找吃食!”静静地等了一会儿,估计刘知远差不多已经将喜讯消化完,大汉枢密副使郭威小声提议。

刘知远不愧为马上皇帝,双目当中,顿时精光四射,“你是,你是劝朕利用混在百姓中的邺都细作,故意将赵延寿被卸磨杀驴的消息传入城内,乱杜重威等辈之心?”

“正是!”郭威点点头,大声回应。“杜重威在邺都经营多年,城头上的防御设施非常齐全,其麾下爪牙也颇为忠心。而城中的契丹人和幽州军汉,也一直坚信辽酋一定会派更多的兵马前来争夺邺都!”

“嗯——!”刘知远低声沉吟,神情好生犹豫。

眼下被汉军包围在邺都城内的,除了杜重威本部爪牙之外,还有一部分奉命从辽国南部赶来助阵的契丹将士,以及前一段时间被郭威击败后逃入城内避难的“燕军”。这些人都有家眷和亲朋在幽州,特别是几个燕军将领,原本就是赵延寿的心腹,与赵家人之间早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正如郭威所分析,邺都城内守军虽然已经彻底被打残了,却依旧没失去坚守到底的信心。契丹人两度攻入中原,先后灭掉后汉和后晋的“辉煌”战绩,令守军坚信,只要辽国的大队兵马一到,大汉国就会重蹈后唐与后晋的覆辙。而如果他们放弃抵抗投降大汉的话,非但留在燕云各地和塞外的家人会受到牵连,等下次契丹人南侵之时,他们本人也会在劫难逃。

所以,将赵延寿被满门抄斩的消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传进城内,绝对是一记杀招。非但城内的“燕军”将士,会立刻陷入混乱。杜重威手下的那些铁杆心腹,也会豁然发现,跟着主将去投靠辽国,前程未必会有多美妙。

但是,杀招归杀招,杜重威主动开城投降的结果,却非刘知远所乐见。俗话说,打虎不死必受其害。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婿,后晋国曾经的柱石之臣。在军队和朝堂上,都有很多知交故旧。如果他主动派使者出城来请降,为了减少自己一方没必要的伤亡,就必须赦免他的死罪,并且授予他一个极高的官职。而万一今后他暗中再积聚起元气,拉拢起一伙门生故旧作乱,大汉国就又要遭受一次重创!

反复权衡良久,刘知远再度抬起头,试探着跟郭威商量,“你确信赵延寿被诛的消息属实么?万一,朕说万一,万一消息是契丹人故意放出来迷惑我等的,朕此刻下令停止攻城,岂不是又给了守军喘息之机?而即便消息属实,万一杜重威在我军放开北侧通道之时,果断弃城而走,朕岂不是放虎归山?!”

“杜重威不敢弃城。”郭威想了想,决定先从第二个假设说起,“导致赵延寿被杀的最重要原因,是此人麾下的兵马先前折损过半儿,对契丹人来说,已经并非不可替代。而杜重威如果失去了邺都,在契丹人那边,就彻底失去了立身之资,将来的下场恐怕还不如赵延寿!”

“那是自然,胡虏何时讲过道义?他们看重的只有实力!”虽然本身出于沙陀族,却不妨碍刘知远以纯粹的中原人自居,将契丹人的禽兽行径嗤之以鼻。

“至于消息真伪,末将先前说七成以上,是因为末将自己派往北方的细作尚未返回军营。但细作们通过各种途径传回的消息,以及商贩当中传播的流言,已经反复证实了赵延寿全家遭了灭门之祸。”稍稍停顿了一下,郭威非常自信地补充。

“当真?你竟然如此有把握?!”刘知远依然不太想给杜重威投降机会,笑了笑,故意质疑。但是,还没等郭威做出解释和保证,他就立刻跳了起来,指着郭威的胸口大声狂笑,“朕明白了,是你干的。是你派人使了手段,弄死了赵延寿那狗杂种!哈哈哈哈哈,郭威啊郭威,刚才还说自己才能有限呢,连反间计你都能使得出来,这天底下,哪里还有你不懂的东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八章 乌鹊 (四)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三章 收获 (七)第四章 虎雏 (十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三章 抉择 (八)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三章 父子 (三)第四章 虎雏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章 狂风 (六)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夺帅 (九)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五章 迷离 (二)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一章 磨剑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尘缘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虎雏 (二)第八章 人心 (五)第九章 夺帅 (六)第八章 三生 (八)补上周五拖欠第九章 长缨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一章 家国 (四)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三章 抉择 (五)第六章 破茧 (十)第五章 逝水 (四)第二章 蓬篙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九章 长缨 (九)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五章 迷离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三章 抉择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七章 鹿鸣 (三)第四章 归来(五)第四章 扑朔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章 宏图 (一)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七章 劲草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飓风 (二)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六章 绸缪 (五)第六章 破茧 (五)第十章 夺帅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家国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七)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四章 虎雏 (八)第三章 收获 (八)第八章 乌鹊 (一)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初见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一章 磨剑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一章 家国 (七)第一章 问道 (六)第七章 治河 (四)第四章 答案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迷离 (七)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谋杀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
第六章 绸缪 (六)第八章 乌鹊 (四)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三章 收获 (七)第四章 虎雏 (十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三章 抉择 (八)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三章 父子 (三)第四章 虎雏 (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章 狂风 (六)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夺帅 (九)第九章 血与水 (二)第五章 迷离 (二)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一章 磨剑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七章 尘缘 (十 补昨天)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尘缘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虎雏 (二)第八章 人心 (五)第九章 夺帅 (六)第八章 三生 (八)补上周五拖欠第九章 长缨 (一)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一章 家国 (四)第八章 峥嵘 (九)第三章 抉择 (五)第六章 破茧 (十)第五章 逝水 (四)第二章 蓬篙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九章 长缨 (九)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磨剑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五章 迷离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三章 抉择 (六)第七章 治河 (二)第七章 鹿鸣 (三)第四章 归来(五)第四章 扑朔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章 宏图 (一)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七章 劲草 (三)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获 (五)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飓风 (二)第三章 飓风 (十二)第六章 绸缪 (五)第六章 破茧 (五)第十章 夺帅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家国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七)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四章 虎雏 (八)第三章 收获 (八)第八章 乌鹊 (一)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初见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绸缪 (二)第一章 磨剑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四章 虎雏 (七)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一章 家国 (七)第一章 问道 (六)第七章 治河 (四)第四章 答案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迷离 (七)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谋杀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