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蓬篙 (四)

“得令嘞!”众庄丁家将们轰然答应,互相配合着沿官道两侧整队。转眼之间,就排出了一个似模似样的品字大阵。步卒分左右两个方阵拖后,骑兵排成横方阵前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中央位置,则是山羊胡子刘老大,以及若干与他同盟的寨主、堡主,豪杰,乡贤,一个个竖马横刀,威风八面。

“嗯——!”见大伙的动作如此迅捷,山羊胡子刘老大觉得很有面子。嘴巴里满足地发出一声呻+_吟,手捋胡须,朝潞州城方向施施然观望。

潞州城里涌出来的地方官军,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为将者一个个的盔斜甲歪,气急败坏。当兵者一个个跌跌撞撞,你推我搡。至于硬着头皮带队出来弹压地方的潞州刺史王恕和潞州团练使方峥,以及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各曹参军,全都神不守舍,忧心忡忡。

大伙谁都明白,今天“过路”的这些庄丁家将们,到底是为何而来!泽、潞两州的新任节度使常思胆大包天,居然在刚刚上任不到三个月,连地方上的乡贤都没顾得上接见的情况下,朝辖地之内的各县各乡,颁发了粮赋征缴令!并且要求县丞、县尉们,全力催讨历年所欠!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么?他也不仔细想想,如果能让治下各庄各堡各寨,按照朝廷规定缴纳钱粮赋税的话,泽、潞两州的账面上,又怎么会出现如此巨额的积欠?两州的历任刺史又不全是废物,谁不想做出点儿政绩来加官进爵?可泽潞两州四面不是高山就是大河,土匪草寇多如牛毛。官员们不去主动惹是生非,地方上还一年四季警讯不断呢。主动去跟寨主、堡主们催债,不是铁了心逼着他们铤而走险么?

然而明白归明白,潞州的文武官员们,却谁也不会对常思直言而谏。

首先,那常思就不是个讲道理的主,自打上任以后骄横跋扈,四下胡乱插手,将刺史、县令以及各级文武早就得罪了个遍。

其次,这世间恶人自有恶人磨,他常思不把地方官员们当一回事儿,地方上自然有人也不把他这个节度使当一回事儿。双方碰一碰也好,碰出点儿火星来,彼此知道了深浅,接下来才更容易平心静气地讨价还价。

再次,则就是一些大伙都心照不宣,但谁也不会说出的道道了。这当官的归朝廷指派,为吏的,做团练指挥、都头的,可都是土生土长。平素虽然都住在城里,可谁在城外边,没有一份显赫的家业?谁的背后,没站着一个根深叶茂的宗族?你常思强龙想压地头蛇,地头蛇们,能不为自己的家族做一些考虑么?

更何况,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小吏和低级武夫与地方上联系不深。这么多年下来,各种明目的“礼敬”,也早就拿得手软了。在弄不清常思还能当多久节度使的情况下,他们又何必冒险得罪自己的财东?

于是乎,此刻潞州城通往西南方的官道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幅奇景。由乡贤们自发组织的庄丁,军容严整,士气高涨。而朝廷出钱养活着的地方团练,却东倒西歪,战战兢兢。从宁小肥所隐藏的位置上朝双方观望,一时间,竟很难分辨出到底谁是正规军,谁才是临时拉出来的乌合之众?若是双方真的发生了冲突,谁把谁给剿了,也不敢得知!

“怪不得常思这两个月来,脾气焦躁得厉害。要是我换在了他的位置,保管也会急得满脑袋青包!”少年人不知道地方官场的猫腻,两厢比较之后,立刻开始同情起常思的境遇来。

正胡思乱想着,却忽然又听那山羊胡子刘老大冷笑着抱怨:“他奶奶的,那姓常的架子可真够大的!老子都亲自登门了,他居然只让王麻子和方算盘出来,连面都不肯跟老子照!”

“甭急,刘哥,四叔公早就说过了,姓常的是个蜡头枪。无论这回他露不露面儿,经历了这一遭,也该明白潞州这地方,到底是谁说的算了!”山羊胡子左侧,先前被唤作老五的一名堡主,笑着提醒。

“就你尹老五记性好!”刘老大白了他一眼,低声数落,“万一四叔公猜错了呢?不把姓常的逼出来长长见识,我怕他过几天又起别的歪心思!”

“他能起什么歪心思?张家庄那边,早就有晚辈从汴梁送回消息来,姓常的失宠了。此番看似升官,实际上是受了冷落。否则,以他的资历,怎么着还混不上个枢密副使帽子?”尹老五笑了笑,对刘老大的担心不屑一顾。

不加枢密副使的头衔,就没资格调动太多兵马。而加了这个头衔,常思一旦动怒,不仅泽潞两州的地方兵马要归其调遣,临近各州各军,也必须随时过来听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常思更是个银样蜡枪头。摆在那里吓唬人可以,一动真格,顿时原形毕露。

“可不是么?姓常的上任这么久了,朝廷既没给他派援兵,也没给他下拨粮草器械,让他招募队伍。明摆着,就是把他扔在这里自生自灭么?也就是他自己心大,都混成这般德行了,居然还想着有所作为!”令一个被唤作薛老七的庄主,也在旁边大声帮腔。

“是啊,四叔公什么时候算错过!”

“姓常的这么不识抬举,咱们别惯着他就是!”

“想从咱们爷们手里拿钱拿粮,就凭他,还有他手下那七八百头烂蒜?做梦去吧!”

“自大唐庄宗那会儿,就没人敢再朝咱们头上伸手。那姓常的,恐怕是想要重新得到皇上的赏识,想得疯了!”

“……”

其他众堡主、寨主、庄主、乡贤们,也纷纷开口,都觉得完成此行的目的,是水到渠成。

反正城里的官军走到近前还需要很长时间,大伙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在贬低过常思之后,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泽潞两州的形势,以及大伙对今后的看法来。其中绝大多数观点,都过于一厢情愿,并且从头到尾散发着腐尸般的恶臭味道,然而听在树冠上的宁子明耳朵里,却令后者对脚下这支兵马来龙去脉,了解得越来越清晰。

他们就是为了示威而来,所谓上党找什么杨老疤瘌寻仇,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事实上,非但一众庄主、堡主、寨主们,知道大伙此行的真正目的,就连底下的家将、庄头,提前也被通过气,也对此心知肚明。

在他们看来,大伙此行绝对理直气壮,绝对天经地义。大伙原本都是良善百姓,是新任节度使常思,将爪子伸到了大伙碗里头。所以大伙必须将这只爪子斩断,否则,谁知道姓常的死胖子,还会做什么非分之想?!

大伙必须让姓常的知道,有些事情,在别的地方可以,但是在泽州和潞州,却是行不通。因为泽州和潞州是天底下最特殊的地方,他常思来到这里,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切莫做任何非分之想。

而所谓特殊,宁子明结合自己前一段时间耳闻目睹,在对比脚下一众乡贤们的说辞,也慢慢有了一些了解。首先是因为地利,其次,则是因为天时。

早在后晋未被契丹人所灭之前,汉王刘知远与朝廷互相戒备,所以位于黄河以北,以地形复杂而著称的泽州和潞州,就成了汴梁与太原之间的战略缓冲。

朝廷没精力管这里,刘知远有精力却故意不管这里,甚至悄悄地给朝廷派来的官员下绊子,拖后腿。久而久之,泽州和潞州就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官府威严只能保留在州城和几座零星的县城之内,出城十里,便是乡贤与绿林豪杰们的天下。老百姓受了欺凌连状都没地方喊冤,只能抛下祖传的田产房屋,背着铺盖卷向远方逃难。

后晋与契丹人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为了让刘知远出兵,石重贵也曾经下旨,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地域,包括泽州和潞州,都交给刘知远治理。可刘知远那时已经看出了后晋朝廷行将就木,正暗地里积聚实力以图将来,故而根本没心思接这个烂摊子。收到石重贵的圣旨之后,只是表面上派人向州城和县城发了一道谕令,宣布将各州县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却未曾派出一兵一卒给朝廷助战,更没有心情在泽、潞两州浪费自己宝贵的粮草和物资。

于是乎,泽潞两州就更加彻底地成了“飞地”,朝廷不管,汉王不问,老百姓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倒是“有名望和能力的乡贤”,一个个如鱼得水。看上哪块土地就随便往自己家划拨,看上谁家的女儿就直接拉回院子,说出的话来就是王法,踩在别人头上拉屎都算“恩典”。只要他们不公开扯旗造反,攻打县城和州城,这些“有活力的民间组织”,就是官府拉拢的对象。哪怕他们有时候做得出格一些,把本该上缴给官府赋税,也搬到自己家里头,为了息事宁人,地方官员们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最近,乡贤和豪强们,心里头都多少有一些不踏实。刘知远当皇帝了,泽州和潞州两地,无法再起到太原和汴梁之间的缓冲作用了。原来的刺史和防御使大人头上,忽然又多出了一个泽潞节度使。并且据说这个节度使大人的来头还不小,居然是刘知远一个头磕在地上的把子兄弟,六军都虞侯常思。但奇怪就奇怪在这儿,按道理,汉王做了天子,老兄弟没功劳也有苦劳,怎么着也该当个宰相或者大将军吧?怎么反而被派到泽州和潞州这两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很显然,常思不是高升,而是被明升暗降了。他失了宠!聪明人哪都不缺,特别是泽州和潞州这种混乱之地,凡是能成为堡主寨主,并且能让自家所在堡寨不被周围势力吞并的,个个都算是人精。乡贤们略加琢磨,就将常思出任泽潞节度使的幕后真相推测出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下,许多堡主寨主们,心里头立刻乐开了花。倘若常思依旧被刘知远器重,大伙自然做任何事情都得掂量掂量,以免招惹了常思,折了朝廷脸面,惹得刘知远不惜派大军来地方上替老兄弟撑腰。可若是常思已经失宠,大伙就没必要自寻烦恼了。该维护家族权威就得维护家族权威,该辣手惩戒刁民就该辣手惩戒。免得有些刁民心生妄想,以为换了个朝廷就变了天。

国家大事上,乡贤们不能跟朝廷争。可地方上,却必须继续由乡贤来做主。当然了,该给节度使大人的“面子”,大伙还是会给足的。无论是白花花的银锭还是黄澄澄的铜钱,只要他能说出个准数,大伙肯定将他喂得肚饱肠圆。

本来,如果常思不主动“生事”的话,也就是夏粮入库后十天半个月之内,便会有一大笔“礼敬”,非常自然地送进他在潞州城内的府邸。谁料,常思偏偏不肯安分守己,居然冒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地方下达了税赋催缴令。并且不仅仅当年的要全额征收,以往各地积欠,也责成有司和县尉、税吏们想办法尽快补足。

这下,可算是捅了潞、泽两地的马蜂窝。当即,众乡贤们就聚集在了一处,决定给新任节度使大人点儿颜色看看。而这个颜色,也必须把握住尺度。既不能让朝廷觉得,地方士绅们有举旗造反的威胁,又不能让姓常的感觉不到疼,今后再继续“为所欲为”。

所以,乡贤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十数家规模颇大的堡寨联合行动,以“打冤家”为名,从潞州城旁“经过”。这个距离不能太远,远了起不到展示实力的效果。这个距离也不能太近,否则被人添油加醋上报给朝廷,常思肯定要滚蛋了,那些各家族安插在州衙、团练衙门的翘楚们,少不了也要吃一些挂落,弄不好还得丢官罢职。

“刺史和团练使大人,倒是真够仗义!这么久了,居然还没把队伍带过来,呵呵,看,你们快看,姓常的出来了,出来了,常思终于按耐不住,出来了。唉吆,队伍还挺齐整,就是人数上寒碜了些!”议论声一波波从脚下传来,让宁子明心头一片冰冷。

按理说,乡贤们的目标是常思,收受贿赂的官员也是刘知远的臣子,无论跟他宁子明,还是石延宝,都没半点儿关系。然而,他依旧忍不住将腰间的刀柄越握越紧,越握越紧!

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一章 磨剑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九章 夺帅 (五)第一章 家国 (六)第十章 宏图 (三)第八章 乌鹊 (二)第三章 众生 (七)第一章 传说 (三)第四章 虎雏 (二)第三章 抉择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七章 劲草 (一)第二章 霜刃 (四)第八章 雄关 (四)第七章 劲草 (六)第四章 虎雏 (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父子(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十章 夺帅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雄关 (二)第六章 疾风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六章 疾风 (五)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狂风 (八)第五章 黄雀 (二)第一章 问道 (四)第四章 虎雏 (八)第九章 暗流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四章 虎狼 (八)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风云 (十)第一章 传说 (七)第六章 破茧 (一)第九章 夺帅 (九)第一章 传说(五)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峥嵘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二章 霜刃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一章 磨剑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择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四章 扑朔 (七)第七章 国难 (一)第五章 迷离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四章 扑朔 (七)第六章 红妆(六)第八章 乌鹊 (六)第九章 长缨 (八)第三章 父子 (四)第四章 答案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六章 破茧 (七) 补2号拖欠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八章 乌鹊 (四)第七章 鹿鸣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初见 (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四章 归来 (十)第三章 抉择 (九)第十章 夺帅 (二)第八章 乌鹊 (八)
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一章 磨剑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九章 夺帅 (五)第一章 家国 (六)第十章 宏图 (三)第八章 乌鹊 (二)第三章 众生 (七)第一章 传说 (三)第四章 虎雏 (二)第三章 抉择 (七)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七章 劲草 (一)第二章 霜刃 (四)第八章 雄关 (四)第七章 劲草 (六)第四章 虎雏 (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三章 父子(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十章 夺帅 (一)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雄关 (二)第六章 疾风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六章 疾风 (五)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狂风 (八)第五章 黄雀 (二)第一章 问道 (四)第四章 虎雏 (八)第九章 暗流 (二)第十章 狂风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四章 虎狼 (八)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风云 (十)第一章 传说 (七)第六章 破茧 (一)第九章 夺帅 (九)第一章 传说(五)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八章 峥嵘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二章 霜刃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一章 磨剑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择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四章 扑朔 (七)第七章 国难 (一)第五章 迷离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四章 扑朔 (七)第六章 红妆(六)第八章 乌鹊 (六)第九章 长缨 (八)第三章 父子 (四)第四章 答案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六章 破茧 (七) 补2号拖欠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八章 乌鹊 (四)第七章 鹿鸣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初见 (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四章 归来 (十)第三章 抉择 (九)第十章 夺帅 (二)第八章 乌鹊 (八)